上海05後少年救人善舉獲點讚也引熱議

2020-12-24 澎湃新聞

這個初冬,一名上海少年在街頭從容的急救舉措,溫暖了一座城。

一個多月前,63歲的王老伯參加完高中同學聚會,出了飯店大門沒走幾步倒地不起,在老同學們手足無措之際,一名少年擠入人群,在等待救護車的五六分鐘裡持續對老伯開展心肺復甦,「穩」住了一條命。老伯康復後找到了救命恩人,他就是格致中學的高一學生盛曉涵,一名「05後」少年。

▲新民晚報採訪視頻截圖

其實,這些年發生在街頭救人事件並不少。在為盛曉涵同學點讚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視角細觀這座城市:這些年,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正悄然出現在機場、火車站、大型商場、地鐵換乘通道等公共場所。

不僅上海AED的推廣走在全國前列,院前急救、心肺復甦(CPR)等生命急救常識也正越來越多地走入滬上中小學校和社區,走入大眾視野。

當前,上海正在全力構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盛曉涵這名少年的「急救操作煉成記」,也引發出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們距離「人人會急救」還遠嗎?

遍布城市的「救命神器」,5年裡救回多條性命

「每次社會上發生救人新聞後,有關急救培訓的諮詢報名就爆滿,上次發生救人事件之後,我們又增設了很多教學點。」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紅十字會了解到,近年來,媒體、醫療機構的持續宣教,市民急救意識不斷增強,想學急救者越來越多。

為個體「賦能」,基礎環境的支持很重要。記者從上海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今年11月,上海市共完成紅十字應急救護普及培訓28萬人次、救護員培訓2.6萬人次,師資培訓556人次。「為培養市民的急救意識,急救培訓目前基本覆蓋到滬上所有高一學生。我們希望孩子們知道,在突發事件現場,第一目擊人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科學施救,是院前急救非常重要的一環。」市紅十字會表示。

急救,從本質上來看,是一項較專業的醫學操作。英勇救人,需要膽識、知識、技能,而爭分奪秒之際往往還需工具「加持」。

最典型的如AED,被譽為生死一線的「救命利器」。數據顯示,中國心源性猝死發生率為41.8/10萬人,年發病人數超54萬人。通過AED對心源性猝死患者進行院外救助能有效防止悲劇發生,4分鐘內對心搏驟停者進行復甦搶救,成功率可達一半以上。因而也有急救「黃金4分鐘」之說。

▲pixabay

相比醫院用的電除顫儀,AED的最大特點在於便攜、易操作,適用於非專業救助人員,只需開機按照語音提示執行即可,因此也獲名「傻瓜式急救神器」。

2015年9月起,上海市紅十字會宣布啟動試點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公益項目,這些AED逐步設置於機場、軌道交通、商場、學校等地。5年過去了,如今這些AED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民們的視線中。截至今年11月,在上海,上海市紅十字系統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投放了約2000臺AED,不少單位、學校自行採購配備了AED。

▲記者手機截圖

這些遍布城市的AED立過功,5年裡救回多條性命。2017年,在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檢疫檢驗通道,一名60歲加拿大人突發心顫摔倒,隨行乘客隨即取來AED對其進行搶救,病人除顫後甦醒,後被送往附近醫院觀察治療。2019年11月,上海虹橋火車站內,一位30歲左右的年輕旅客心臟驟停,持續的心肺復甦和及時的體外除顫讓其脫離危險。

急救培訓必須重質量、嚴考核,因為「生命無法兒戲」

從全國範圍看,上海的AED配置較多,走在全國前列。據記者了解,浦東尤其多,已列入區政府實事工程在推進。但也得承認,相比發達國家,申城的AED每萬人配比還有待提高。

在業內,和AED相關的問題也一個個冒出來,引發不少專家的關注與討論。「配得夠不夠」「哪裡應該先配」「配上了,會不會用」……採訪中,多名醫學專家提到,AED配置普及的背後,其實是整個社會急救支持系統的構建。

這一點之所以重要,前提就是——大量需要急救的生命往往「倒在醫院之外」,而生死一線就需要普通人站出來,爭取延長寶貴的急救時間窗。

目前,國家政策層面已有相關文件出臺。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提及,要引導居民學習掌握心肺復甦等自救互救知識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和3%,按照師生1:50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培訓。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AED的配備標準,每5萬人配置1輛救護車,縮短急救反應時間。「希望報名學習急救操作的人真的越來越多!」一名市醫療急救中心的培訓教師告訴記者。

▲記者唐聞佳手機截圖

為保障城市安全,這支「始終在路上」的急救力量,每日專業基礎生命培訓不斷。在此基礎上,市醫療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盡最大努力開展社會生命急救培訓,但培訓一定要強調實操,要採取小班化教學,重質量,嚴考核,因為「生命無法兒戲」。

▲圖片來源:格致中學

讓「好人」不僅學會救人,也敢於救人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人提出,就算接受過正規培訓,但在真實環境裡仍不敢救,怕萬一施救不成功,自己要擔責。記者了解到,2016年《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已正式實施,給見義勇為者解除了後顧之憂。這部俗稱「好人法」的條例明確:鼓勵和倡導普通市民參與緊急現場救護活動,並且緊急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

此次,民法典的更新也為「好人」解壓,條例規定:鼓勵公民自願對處於困難的人以適當的方式提供幫助。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讓「好人」學會救人、敢於救人,日益完善的城市生命急救支撐體系,能讓更多「好人」站出來,真正實現——「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上海05後少年救人善舉獲點讚也引熱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05後」少年善舉獲贊:他不僅敢救人,更會救人
    新華社上海12月19日電(記者吳振東 馮麗)上海「05後」少年盛曉涵最近火了。面對人們對他救人善舉的點讚,盛曉涵17日回應記者:「這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嗎?」救護車趕到後,盛曉涵默默地離開。回到學校上課的盛曉涵並沒有和任何人說起他的救人舉動,直到近日王老伯的家屬帶著錦旗來學校「尋人」,老師和同學們才得知此事。「我們沒有多驚訝,盛曉涵平時就是熱心腸,班級和學校組織活動他都會經常來幫忙。」盛曉涵的班主任徐老師說。
  • 05後少年「教科書式救人」:這一課上得好
    救護車趕到後,盛曉涵默默離開,回到學校,沒有和任何人說起救人之舉,直到王老伯的家屬根據盛曉涵校服上的線索,帶著錦旗來學校尋人,老師和同學才得知此事。盛曉涵的善舉經媒體曝光後,迅速火爆全網,「給上海05後少年點讚」「自古英雄出少年」……盛曉涵本人實話實說,「我只是碰巧遇到這事,又碰巧知道怎麼做罷了。」
  • 光明時評:「05後」救人少年刷屏,品質依舊是教育的要義
    這幾天,上海一個出手救人的「05後」少年刷屏了,他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一個多月前的一個晚上,上海63歲的王老伯在參加完同學聚會後突發疾病,倒在街邊失去意識,就在大家等待120救護車到來的時候,盛曉涵迅速上前,對王老伯進行了心肺復甦,
  • 見義勇為的上海05後少年現身《石庫門的笑聲》「救人那一刻,我沒有...
    昨晚,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闊別觀眾11個月後,重返演藝大世界。毛猛達和沈榮海這對黃金搭檔人氣極高,而中國大戲院整晚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了一位特別嘉賓。他,就是引發全上海朋友圈刷屏的15歲見義勇為少年、上海格致中學高一男生盛曉涵。穿著校服登臺的盛曉涵,看起來就是一名清清爽爽的上海男孩,就在受邀登臺之前,他還在想「作業怎麼做」。
  • 上海格致中學「05後」少年的善良與勇敢 遠比成績耀眼
    最近,上海格致中學「05後」少年盛曉涵因為一次「教科書式急救」刷屏。不少網友被他的善舉感動,讚揚其「自古英雄出少年」,畢竟,當時不少圍觀的成年人尚且束手無策。有專家指出,類似的「英雄少年」個案越來越多,其實是多年來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回歸育人本質的自然反應。而這也進一步引發大家對教育評價的關注:比起培養一些不聞窗外事、只擅長答題的「考試機器」,我們更期待教育界能在立德樹人上發力,培養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好人。
  • 為這個05後少年點讚!
    近日,一位05後少年刷屏了。他叫盛曉涵,是上海市一名高一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一名失去意識的老人,在等待救護車到達的五六分鐘裡,他經過快速判斷,用心肺復甦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 「05後」少年街頭見義勇為,引網友怒贊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新民晚報、澎湃新聞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這兩天,一則05後上海少年街頭見義勇為,為63歲老伯心肺復甦的新聞成為網絡熱傳的冬日暖心故事10月27日晚上,上海格致中學高一男生盛曉涵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一名老人暈倒在街邊。面對倒地的老人,一堆人手足無措。此時,這名15歲少年擠入人群,在等待救護車到達的五六分鐘時間裡,他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除食物阻塞的隱患,之後果斷進行心臟復甦急救按壓,最終幫助老人贏得了寶貴的急救時間。
  • 今天,這個05後上海少年,刷屏了...
    今天,這個05後上海少年,刷屏了...一起去格致中學為這個勇敢而智慧的15歲少年送上錦旗親口道一聲感謝視頻來源:新民晚報「上海時刻」為了讓救援更有效,他趕緊教會周老伯「鼻式人工呼吸」,協助救人。盛曉涵說,自己從小喜歡打排球,最高紀錄是一個小時連續墊球2300下。沒想到,在急救時,這一身「硬功夫」派上了用場。經過五六分鐘的連續按壓,他驚喜地發現,王老伯有了自主呼吸!他不敢停手,直至120趕到。
  • 點滴善舉傳遞正能量 南昌達達快送騎士胡義告拾金不昧獲媒體點讚
    胡義告的正能量舉動引發當地媒體關注和報導,江西都市頻道對他的事跡做了專門報導,胡義告也成為南昌「身邊好人榜」的一員,獲得眾多網友點讚。發現丟包後,吳女士曾沿街反覆尋找多次未果。就在吳女士絕望之際,她接到民警電話,稱她的包被人撿到,已原封不動地交到派出所。吳女士趕到派出所後得知,拾包歸還的是一位名叫胡義告的達達快送騎士。據胡義告回憶,12月5日當天,他像往常一樣配送訂單,10點半左右他配送途中看到不遠處路邊有個女士包,就騎車過去撿了起來。
  • 花甲老人昏倒在街邊,05後上海少年「教科書式」救人搶回生命
    圖說:盛曉涵在講述當時救人的情形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住了26天醫院後,從鬼門關上走了一遭的王老伯出院了。今天中午,王老伯在老同學們的陪伴下一起去格致中學,為這個勇敢而智慧的15歲少年送上錦旗,親口道一聲感謝。
  • 北大荒集團新品發布活動引關注獲點讚
    北大荒集團新品發布活動引關注獲點讚 楊寶龍王貴出席 武安致辭 8月11日下午,上海光大會展中心會議發布廳內座無虛席,北大荒集團新品發布活動在這裡舉行。
  • 跳入冰冷河水救人 鄭大廚獲公司表彰和1萬元獎金
    記者前天了解到,對鄭啟天跳河救人的義舉、食堂另外4名職工參與救人的善舉,博洋集團進行了表彰和獎勵,其中,鄭啟天獲得「見義勇為好員工」稱號和1萬元獎金。海曙公安分局正在為鄭啟天申報見義勇為獎勵。救人的鄭大廚獲公司獎勵1萬元「我們獲悉後,第一反應是,這是好事、是正能量,於是第一時間聯繫了街道、派出所,對此事進行了詳細了解。」博洋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鄭師傅冷靜應對、捨身救人的義舉,值得公司全體員工學習,食堂集體小組成員面對險情之時的團結協作,也值得表彰。」
  • 烏魯木齊一少年深夜奔跑的背影上了央視獲全國網友點讚
    日前,烏魯木齊一名少年持手電在黑夜中奔跑,引導消防車的視頻通過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傳播,獲得全國網友點讚:「你深夜舉燈奔跑的背影,真帥!」記者了解到,視頻中的那位少年是烏魯木齊市第41中學九年級(7)班杜秉澤。
  • 「教科書式救人」!上海如何教出一批「盛曉涵」
    孫中欽攝 05後上海少年「教科書式」救人,溫暖全網 這兩天,上海一個15歲少年街邊救人的故事,穿破初冬降溫天,感動溫暖了很多人。 一個多月前,63歲的王老伯在高中同學聚會後,陡然摔倒街頭不省人事,老同學們都有些手足無措,忙著扶他坐起,掐人中、拍背,希望喚醒他。此時,一個高個子校服少年擠入人群。他細心觀察到老伯出現尿失禁,用手在他鼻下試探,感覺呼吸已變得微弱。
  • 鄭州護士東京街頭急救日本中學生 日本網友齊點讚
    截止目前,這則新聞在臉書上的點讚量已超過2000,日本網友紛紛留言對救人的姑娘表示衷心感謝。 她見狀毫不猶豫,第一個跑過去進行施救,在情況有所好轉後仍一直陪在身邊,直到急救車來後才悄悄離開。 ■ 善舉感動眾多日本網友
  • 傳遞「05少年」的助人之心,從普及急救知識開始
    昨天,上海宣布入冬。天氣很冷,上海市民卻被一則溫暖人心的故事刷著屏、感動著。 做好事不留姓名,小盛同學在危急時刻「及時出手」,贏得了高頻點讚。「這孩子真樸實,心眼好,前途無量。」「願更多的普通人學會急救常識和技能,這樣就可能挽救一條生命。」「現在的學校急救逃生敎育很重要,在關鍵時刻不但能救自已還能幫助別人,真是英雄出少年。」
  • 快來點讚,禮包走起!_原創_新聞首頁_紅星新聞網
    快來點讚,禮包走起!成都市文明辦主辦成都志願者網(APP)、紅星新聞網承辦的「成都善·平凡之善——尋找身邊的成都溫度」2020城市公益宣傳系列活動推出暖心包升溫計劃將為「平凡之善」專題頁面上獲贊較多的平凡之善故事主人公
  • 《我就是演員3》全網熱搜霸屏,馬嘉祺、謝可寅《少年的你》獲贊...
    上周六晚,浙江衛視OPPO《我就是演員》第三季播出第二期節目,伊能靜、陳德容、劉端端、馬嘉祺、盛一倫、謝可寅、張檬和張楠8位演員兩兩搭檔,帶來《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少年天子》《少年的你》《香蜜沉沉燼如霜》4個精彩作品,不僅給觀眾和網友帶來一場演技的盛宴,演員們現場的表現和考核官、表演指導的點評更引發了全網的熱議
  • 大江東|「教科書式救人」!上海如何教出一批「盛曉涵」
    孫中欽攝 05後上海少年「教科書式」救人,溫暖全網 這兩天,上海一個15歲少年街邊救人的故事,穿破初冬降溫天,感動溫暖了很多人。 一個多月前,63歲的王老伯在高中同學聚會後,陡然摔倒街頭不省人事,老同學們都有些手足無措,忙著扶他坐起,掐人中、拍背,希望喚醒他。此時,一個高個子校服少年擠入人群。
  • 少年不慎落水,兩個帥氣身影,飛快地踏過淺水,衝向深水區……
    事發地十歲男孩落水 兩人奮不顧身跳河救人4月10日上午9時許,距離成縣中醫院不遠處的東河河岸傳來呼救聲,當時正在中醫院值班室值班的該院120急救車司機陳新軍和醫院保安蹇鴻超聽到呼救聲後,急忙朝河邊跑去。此時,七八十米寬的東河河堤邊已圍了十幾名群眾,向110、120報警求助後,正商量如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