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現在,你要是說發燒了,對不起,請你先離我遠一點,戴上口罩,趕緊去醫院發熱門診。這一年,我們重新認識了「發燒發熱」,實際上,在臨床醫生眼中,發燒發熱從來都不是小問題。有時候,它背後甚至藏著「致命」風險,江西楊女士(化名)的遭遇就很驚險。
反覆發燒數月,她得了什麼病?
經過6周的抗菌素治療,53歲的楊女士白細胞指標終於逐步恢復正常,心臟瓣膜功能也還可以,不需要接受外科手術,這讓她長籲了一口氣,折磨了她近5個月的疾病總算是被成功扼制了。
今年6月,在老家務農的楊女士出現發熱症狀,在當地醫院做了檢查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後,醫生便給她輸液消炎治療,但沒想到體溫剛恢復正常不到半個月,她又開始發熱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反反覆覆燒了2個月,每次掛完水沒多久又開始發燒,幾乎把周邊的醫院都看遍了,就是找不出原因。」得知媽媽因為疾病倍受折磨,在紹興工作的女兒小張(化名)毫不猶豫地決定轉院,帶著媽媽慕名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就診,門診以不明原因性發熱收治入院。
「她的肺部有新月影表現,首先考慮是肺部麴黴菌感染。」看了楊女士的肺部CT,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醫師有了初步判斷,但同時也心生疑惑:麴黴菌是一種特殊病原菌,需要對症使用抗真菌藥物才能起效,如果是單純的肺部麴黴菌感染,她在當地掛點滴是不會有效果的,應該會一直發燒,但現在楊女士每經過一次治療體溫都會暫時回歸正常,可能還合併有其他病原體的感染。
楊女士肺部影像提示新月影
隨後進一步的檢驗證實了這種猜測。病原菌培養提示煙麴黴菌,楊女士感染麴黴菌診斷明確。同時血培養提示草綠色鏈球菌,這是一種口腔定植菌,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口腔內都有這種細菌,正常情況下它對人體並無大害,但如若進入血管內,有可能導致細菌性心內膜炎。
細菌感染還是白血病?
冒險停藥,差點害了她
對楊女士進行抗真菌治療麴黴菌後,她的體溫很快就恢復正常。但治療團隊最關注的,始終是那一絲不確定性:她究竟有沒有出現心內膜炎呢?
「儘管血培養提示草綠色鏈球菌,但我們給她做了心臟超聲檢查、經食道超聲檢查,發現她雖然存在心臟瓣膜少量反流,但感染性心內膜炎並沒有很明確的證據。」感染病科趙宏副主任醫師表示,儘管楊女士的麴黴菌感染已經得到了對症治療,但團隊預判,她仍然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危人群,不能放鬆警惕,建議回家繼續口服抗真菌、抗感染藥物至少6周,否則極有可能再次復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僅僅出院兩周後,醫生的預判就確確實實發生了。
楊女士女兒小張緊急致電醫生,表示媽媽在江西當地醫院被診斷為「急性白血病」,難道之前存在漏診?
細細梳理楊女士出院後的行為,浙大一院感染病科的醫生發現了蛛絲馬跡。原來,楊女士回到老家後遵照醫囑服用抗真菌和抗細菌藥物1周後,再次去往當地醫院諮詢,「我就是想弄弄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心內膜炎,沒有確診總感覺擱在心裡不舒服。」楊女士說道,當地醫生認為心內膜炎診斷不明確,建議她停用抗感染藥物。
「哪裡知道,我就停了一個星期的藥,就又開始發熱了。」楊女士叫苦不迭,趕緊跑到醫院複查,卻又迎來一顆「深水炸彈」,血常規化驗結果顯示白細胞指標異常升高,當地醫生懷疑可能是「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楊女士腦海中不斷閃現著這三個字,癱坐在醫院座椅上撥通了女兒的電話,這才有了前面小張的這通緊急電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覺得她應該是由於擅自停藥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很小。」在醫生的安排下,楊女士再次來到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就診。
確診!醫生「預言」成真
每個人口中都有這種致病菌
心內膜炎!楊女士入院後接受的心臟超聲檢查提示心內膜炎,同時血培養再次發現草綠色鏈球菌,楊女士最終被確診為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白細胞升高考慮是細菌性心內膜炎所致的類白血病反應。
目前,經過6周的抗感染治療,楊女士複查血常規白細胞已恢復正常,複查心臟超聲提示心臟瓣膜功能正常,不需要外科手術治療。這次由於發熱所引起的疾病,在「折騰」了4個多月後終於被成功制服。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也稱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由草綠色鏈球菌引起的疾病,有別於急性心內膜炎,它通常起病較緩慢,最常表現為發熱、乏力多汗,大多數患者起初都缺乏重視,會像楊女士這樣反覆發熱數月,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明確診斷和有效治療,可能會因病情反覆導致重要臟器栓塞,存在生命威脅。
草綠色鏈球菌存在於每個人的口腔中,當人體有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齊等基礎疾病,伴隨著拔牙、洗牙等因素導致定植細菌入血就有可能引起心瓣膜的感染。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醫師表示,不明原因性發熱在臨床上多見,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其中感染性發熱更為常見。她提醒,如果患者出現反覆發熱且常見檢查不能明確病因的,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排除特殊病原體感染、特殊部位感染的可能性,以免延誤病情,威脅生命安全。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