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發燒,不少人會選擇在家觀察,吃些退燒藥貼上退熱貼以待自愈,實在難受才會到醫院就診求醫。
然而不僅僅是常見的扁桃體炎、急性腸胃炎會引發發熱症狀一種隱匿卻又致命的疾病——感染性心內膜炎
早期同樣是以發熱為主要症狀
此時儘早就醫排查是拯救生命的關鍵
醫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指出,今年以來,醫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翻番,免疫力低下、有基礎性心臟病、個人衛生較差的人群出現原因不明的反覆發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求醫。
三次「反覆」方就醫
心臟瓣膜已被嚴重侵蝕
年僅20歲的花季少女小華(化名)在5個月前出現了一次反覆咳嗽、咳痰,但在當地醫院經過對症處理後有所好轉,她也就不放在心上。然而1個月前,她突然出現反覆發熱,自行服用退燒藥也沒有絲毫好轉,甚至體溫最高達到了40℃!隨後,持續5日的反覆頭痛也讓她痛不欲生,她終於重視起了自己的病情,求醫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該院急診檢查顯示,她的頭顱蛛網膜下腔出血,心臟超聲提示左心房有大量贅生物,二尖瓣腱索斷裂、重度返流!
CT提示患者的頭顱蛛網膜下腔出血
「這樣的病情已經嚴重威脅生命,贅生物一旦脫落,極易發生全身多處血管栓塞,尤其是腦梗塞!」 廣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指出,這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典型表現,這種高危疾病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都不低,不及時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會極大增加治療難度,治療效果也會打折扣。果不其然,小華經過急診解除栓塞假性動脈瘤並施以積極的抗感染後仍出現發熱,並出現二尖瓣返流的加重。於是張曉慎團隊再次進行了亞急診手術,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清除被細菌侵蝕的瓣膜及心臟內菌落形成的贅生物。手術過程順利,不過,術後仍需予以足量、長程的抗生素治療。
無獨有偶,54歲的老趙(化名)也是因發熱檢查發現了心臟瓣膜問題,輾轉求醫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查發現,他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併重度的返流,入院後出現明顯的氣促,端坐呼吸,聽診也發現雜音的變化,考慮為急性心力衰竭,不手術就會危及生命。張曉慎團隊馬上進行急診手術,發現細菌對心臟的侵蝕嚴重,手術清除膿腫以及鈣化並換了瓣膜。「手術過程雖然艱難,但是總體比較順利。術後老趙在正規的抗感染治療下,順利康復。」 張曉慎說。
什麼是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指因細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直接感染而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症。發病率較低,僅為千分之一,然而1年死亡率近30%,令人談之色變。典型臨床表現:發熱,心臟雜音,貧血,栓塞、鎖骨以上皮膚、口腔黏膜出血,脾腫大和血培養陽性等。哪些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危人群?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既往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這種病正逐漸年輕化
不明原因持續高燒需警惕
事實上,臨床越來越多心內膜感染個案,而且與國外老年患者多不同,國內20~40歲的年輕患者越來越多。此外,要特別提醒的是,爛牙、反覆牙周炎、手腳損傷後化膿、產道感染等等,都可造成菌血症,引發心臟感染,尤其是本身心臟有問題的患者要更加警惕。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發熱,頑固、反覆高燒39℃甚至40℃,持續較長時間比如一周左右,不能輕易當成普通感冒發燒,建議要到大醫院專科就診,做心臟彩超、血培養等檢查,排除心臟內膜感染。如能早期發現心內膜炎,早期進行強力抗生素治療,瓣膜能修補而不換的機會大很多,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也高得多。
做好這三點
可以有效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
拒絕透支身體。熬夜、過度疲勞都會讓身體免疫力持續下降。在生活上應做到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及早治療原發病。門診上遇到不少有明顯不適且有明確心臟疾病的病人,因顧慮而拒絕手術,最後不但不適逐漸加重,而且繼而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面臨更大的風險。如果出現反覆發熱,及早到擁有心臟中心(包括心臟內科和心臟外科)的大型三甲醫院就診,及早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
來源:浙江在線健康網綜合廣州日報、邵逸夫醫院
【來源:錢江視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