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個專業、1000餘名畢業生、近7000件畢業作品齊齊在線上亮相。6月10日,已經成功舉辦了15屆的「開放的六月」四川美術學院藝術遊,在上遊新聞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線上展之旅。在上線僅12小時就吸引了近50萬關注目光的同時,6月11日,四川美術學院又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今年的「學院獎」評選將有一半名額的歸屬完全交由線上觀展的市民、網友來決定。
今年的四川美術學院「學院獎」將有一半由普通市民、網友給出的點讚數來決定
四川美術學院的「學院獎」是專門頒發給每年「開放的六月」畢業生作品展中湧現出的優秀畢業創作/設計的學術性獎項,設立至今已有10年。「這次通過市民、網友在上遊新聞中給作品的點讚數來決定學院獎歸屬,這不光是學院獎史上第一次,這在川美的學術性獎項評選中也是首次。」四川美術學院副校長張杰這樣說到。
未來藝術家的最初萌發地
整整十五屆「開放的六月」,以及過去十屆的「學院獎」頒發,四川美術學院副校長張杰都是參與者。在他看來,說川美的「學院獎」是未來知名藝術家的搖籃和萌發地並不為過。「從過往評上我們『學院獎』的畢業生設計作品看,它們都是最能代表川美人才培養質量、學院標準評選、教學思想體系和人才培養思路的。」
據張杰介紹,過往「學院獎」評選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嚴謹的流程:先是老師推薦、校內各個二級學院自己比較評審,然後才提出建議推選的名單、學校再根據名單請校內外專家評……過五關斬六將後,最終大約會有當年畢業生總人數的8%-10%的學生及作品可以獲得「學院獎」。
「這是學生在我們川美學習四年、努力創作之後,學校給予的最權威的認可。」張杰說,因為已經頒發多年,影響力廣泛,所以看重「學院獎」的不僅僅是學生本人,「大眾藝術機構、藝術品收藏家等等都會高度關注。它的歸屬(獲獎者)對相關機構的後續邀請辦展、收藏作品等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但今年「開放的六月」改為線上展、雲端遊之後,四川美術學院也開始考慮「學院獎」的評選要作出一些相應的改變了,「網友、市民說了算」的想法應運而生。
藝術創作應該聽聽市民大眾的
截至目前已有作品獲得了近2萬的點讚數
「今年的『開放的六月』搬到了網上,我們的初衷就是通過上遊新聞這個平臺讓更多的大眾來關注藝術教育,關注學生的創作成果和狀態。」張杰說,今年大家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看到以往要去現場才能看到的畢業生作品,這對更廣泛地吸取大眾意見來說剛好是一個有利條件。「我們希望獎項的產生有更多大眾意見,也從中看到普通市民和市場的喜好。
張杰表示,具體來說今年的川美「學院獎」的頒發數量仍將保持在畢業生總數的10%左右,改變就在於這其中有一半(5%)將完全交給在線上觀展的市民、網友決定,即根據線上展出的畢業生作品在上遊新聞中獲得的點讚數來評出。
「藝術是為人民大眾、為社會服務的,所以藝術家就應該走進社會、獲取社會認同。」張杰說,今年這些最終由普通市民、網友選出來的他們最喜愛的藝術作品,將是今後川美藝術教育培養中重要的參照系。他同時舉例說,現在川美開設的很多應用類專業本來就是和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比如設計的服裝就是要讓大家喜歡穿,裝修裝飾設計就是應該讓大家住得、用得舒服。它就需要服務對象的認可,學生也需要知道普通受眾需要、喜歡怎樣的藝術和設計。」
川美獎項評選的第一次
點讚數領先的柯舒雨的《花花世界》
「學術性獎項評選,這樣交由普通大眾決定,這在川美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張杰說,作出這樣的決定,學校是很真誠地地希望了解市場、社會和大眾喜歡、需要怎樣的設計及藝術。
「讓社會大眾來點讚,也是一個讓普通人參與到藝術評價中來的過程。這就是一次美育教育體驗,」張杰說,這無疑對提高普通大眾的審美素質和能力是有幫助的。「我們相信,如果堅持下去,大眾的審美眼光、標準都會發生變化。」
當記者問起如果大眾評出的結果和專家意見有比較明顯的差別,學校會怎麼看時,張杰笑了。「那更是好事。」張杰說,今年的線上展對畢業生作品的展示是非常豐富、綜合和立體的。「有創作思路說明、設計理念表述,還有創作過程的視頻展示。市民欣賞時對作品的了解是全方位的,所以這樣產生的評價、點讚,我們相信是真誠、客觀的。」
張杰說,如果和專業人士的意見有不同,那也是讓評價坐標、思考角度、可以探討的話題等等都更豐富了。張杰還舉例說,類似的多維度評價實例,其實已經在川美的教學實踐中出現過了。「比如建築學院就的一些舊城改造方案,就需要有老師、專家,主導方和生活對象三方面來評價。尤其是生活對象,就是改造地的原住民、大媽大爺從他的角度來評價。這對方案的有效性和推進後的效果、影響都非常重要。」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