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歌
編輯:北樓8層女同事
期盼已久宮崎駿最新同名小說電影《你想活出怎麼樣的人生》,近期終於有了新消息。
這部從2017年開始製作的動畫,現在已經完成了36分鐘。
據初步估計要全部完成,還需要等三年,也就是2022年左右。
算起來這已經是宮崎駿的第八次復出,從1986年起,45歲宮崎駿第一次表達出想要退休的想法開始,退休復出漸漸被大家習以為常。
這一次,他對記者的回答是:「沒什麼原因哦,又想做了而已。」
「身體狀況漸漸好轉後,就想著還有沒做的事呢。」
網友笑談:看老爺子出爾反爾的感覺真好。
這部動畫是宮崎駿想留給孫子的禮物,其實也是他想傳遞給孫子的信念:你要為了你想要活成的人生而努力。
01
《你想活出怎麼樣的人生》在日本是影響了幾代人的暢銷書籍。
對宮崎駿而言,這本書也讓他「從10歲讀到70歲也不厭煩」。
他認為這本書最讓他感動的是它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17年那年,宮崎駿因為在高考前在電影院看了一場《白蛇傳》的動畫,深受感動,於是便下定決心未來要從事與動畫有關的職業。
雖然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政治學,可是宮崎駿從沒停止過畫漫畫,不僅加入了只有他一人的兒童文學研究會,還經常利用閒暇時間給雜誌社投稿。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當時著名的動畫公司「東映動畫」,開始了真正的動畫之路。
作為新人,他領著最低的工資,幹的是最簡單的機械工作。
經過十幾年的一步步攀爬,終於從職場新人熬成了職場老人,他跳槽,也開始有人找他當導演。
第一部作品並不成功,不僅被人嘲笑「帶著一股泥巴味兒」,還一度好長時間都沒有人再找他拍動畫。
家人也一直覺得他不務正業,可宮崎駿並沒有半路退縮,固執任性的堅持自己的想法,並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拍出「有趣的電影」。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後的《風之谷》大放異彩,他開始在動畫界有了自己的地位。
很多人都在宮崎駿的動畫裡治癒了自己,卻很少有人知道,生活中的他其實是個非常偏執的人。
他做動畫不允許有一絲瑕疵,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的每一部作品從開始到完結,短的需要一兩年,長的則要四五年來完成。
而儘管他身體不好,年齡已經很大,可是他仍舊常年伏案工作,有時候一天都要創作12小時以上。
宮崎駿經常因為畫作達不到自己滿意的效果,抓頭撓腮、苦痛不堪。
在《起風了》中有一個僅僅四秒鐘關東大地震的鏡頭,宮崎駿整整花費了一年以上的時間來創作。
因為不肯妥協動畫中的一根線條,與合作夥伴僵持許久。
為了讓《毛毛蟲菠蘿》開頭的鏡頭生動有趣,反覆琢磨思考推翻重畫。
由於不滿意員工的創作,不惜毫不留情地斥責謾罵這些動畫手繪的頂級高手:「全部重畫!好好想想!你活著難道都不想麼?不行的話,我就讓你退出!」
曾經宮崎駿許諾他要為動畫事業貢獻一生。
他做到了。
02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活在焦慮中。
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清晰的規劃,另一個則是由於即便有目標,卻很容易在追夢的過程中,不能堅持到底,很容易半途而廢。
自媒體「拾遺」曾經很精闢總結出大部分人的狀態:
晚上玩手機時,你告誡自己:「別玩太久,要早點睡,明天還要上班呢。」可就是不知不覺玩到了凌晨。
明明知道學習英語很重要,可翻開書還沒背幾個單詞,注意力就被周圍的誘惑吸引了,你對自己說:「明天,一定開始認真學習。」
明明知道減肥時不能吃甜食,明明知道垃圾食品對身體不好,但你對自己說:「嗯,就破例這一次。」
人並不是生而沒有理想,可殘酷的是,現實往往支撐不起自己的野心。
今年這場疫情,很多人都失業了,我的朋友簡簡也非常不幸成為其中一員。
人到中年,沒有一技之長,再就業變得無比困難。
本來她小時候父母讓她學習彈鋼琴,請的鋼琴老師也不錯,但是每次上課她總是遲到,晚上回家也不願意練習,最後不得不放棄。
上小學的時候報了奧數班,可結果由於奧數老師讓她覺得緊張又討厭,即便父母一直苦口婆心讓她好好學,卻還是在還剩下一半學費課程的時候放棄了。
大學的時候,她跟風報了日語學習課程,可是也只是堅持了幾天,之後就沒有再去上課。
後來意識到自己學歷不夠,想要考研,可總是以自己工作太忙沒時間為理由,一拖再拖,也沒真正參加過一次考試。
而當年和她一起學習的同學,有的人憑藉鋼琴特長現在在當鋼琴老師,有的人因為奧數好後來學了精算專業,當上了高級精算師,有的人則在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高校當老師。
雖然最近經濟風雨飄搖,可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現世安穩。
唯獨簡簡,簡歷上根本能拿得出手的特長,找工作也絲毫沒有競爭力,每日為房貸車貸憂愁到不行。
記得蔡康永曾說過: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簡簡的困境,不就是和蔡康永描述的一模一樣麼。
因果報應果然還是恆久存在的真理,當你不肯為自己想要的人生努力的時候,生活也會輕而易舉拋棄你。
03
記得《霸王別姬》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人啊,還得自個成全自個。
如果想要過什麼的生活,還要自己去努力實現。
還記得當年有個女老師辭職說「世界那麼大,她想出去看看」嗎?
這個女老師叫顧少強,當時她有一份人人羨慕的穩定工作,可是生活卻不是她想要的模樣:日子一眼望到頭,工作毫無勁頭。
想了很久,顧少強決定過一次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毅然決然寫了辭職信,踏上了未知的旅途。
顧少強的辭職信
她四處旅行,到自己夢想的地方,去內蒙古騎馬,在古鎮靜坐望雨,在洱海漫步,在哈爾濱看燈雪,在大理遇見她最喜歡的人。
之後,她選擇和心愛的人在成都定居,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還開了一家客棧,一家三口過著幸福自由的生活,空餘時間還會沒事去旅行。
日子過成了顧少強希望的樣子。
除了有勇氣去做,還應該堅持。
阿里巴巴在最開始成立的時候,只有十八個人。
在當年創業的時候,馬雲總跟團隊人講:總有一天,阿里巴巴會美女如雲、良將如潮,大家會有很多的想法。
在當時,很多人聽見馬雲這麼說都覺得他是異想天開。
可是馬雲卻因為堅持自己的理想主義,讓阿里巴巴實現了當年想要的模樣。
世界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你只有拼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羅振宇曾經在跨年夜晚會上發表了演講,很喜歡其中一段話:
「一個不學習的人如何能成為一名優秀學者?一個總吃著食物的胖子如何能變成一個瘦子?一個總在睡覺做白日夢的人,如何能把白日夢變成真?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我們現在的樣子,是曾經的我們使用時間親手塑造了如今的樣子;而不久的未來,我們的樣子,又取決於現在的自己使用時間的方式。」
所以,倘若我們想變成什麼樣子,就努力為自己而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