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2020-12-22 央視網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毛澤東同志曾明確指出:「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在當今中國,沒有大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麼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複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直截了當而又十分透徹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由我國國家性質和國體政體所決定的,是由國家憲法所確立的,是經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所檢驗的,具有無可置疑的歷史合理性、實踐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主要體現在引領政治方向、統領政治體系、決斷重大事項、領導社會治理等方面。

  一、黨是政治方向的引領者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列寧指出:「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中國共產黨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指明的政治方向就是社會主義,指明的最終奮鬥目標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在革命戰爭年代,黨歷經艱難險阻,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糾正一個又一個偏差,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然同各民主黨派和政治組織發生聯繫。在所有這些聯繫中,中國共產黨「是領導的力量」,「黨依靠政治來領導」,黨始終把握方向盤。1954年,毛澤東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就提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1957年3月,他再次指出,「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靠我們來領導」。同年5月25日,他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更加鮮明地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期間,儘管黨經歷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曲折和錯誤,但始終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堅持自我糾正錯誤和偏差,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前進方向,最終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4億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背景下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團結各方面力量,匯聚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磅礴之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準把好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方向盤。這個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今天,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確保在政治方向上不犯顛覆性錯誤。

  二、黨是政治體系的統領者

  國家政治體系是一個大系統,其構成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國家治理各方面具體的體制機制,涵蓋國家機關、政黨組織和各種政治主體。在這個大系統中,中國共產黨處於統領地位。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領導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黨領導、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黨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系中發揮統領作用,就是善於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變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支持和保證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憲法法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國各項事業的核心力量,國家治理體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無論黨對黨政關係進行怎樣的調整,有一條是不變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是處理黨政關係的根本前提。與世界上許多大國相比,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獨具特色。世界上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絕大部分都實行聯邦制,中國14億人口,以單一製作為國家權力的組織原則,而且還很成功,秘訣就是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國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盤棋」國家治理思路,協調、綜合、代表各方面利益,尋找方方面面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協同各方面力量沿著同一個方向前進,黨的領導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它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這一政治制度,既不同於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或兩黨制,也不同於一些國家的一黨制,而是植根中國的原創性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個特色,首先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是各民主黨派的自覺選擇,也是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前提。中國共產黨同其他民主黨派的關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中國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重大問題上進行民主協商、通力合作,集中力量辦大事。

  三、黨是重大決策的決斷者

  中國共產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很重要的是就黨和國家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離開決策權,所謂領導就是一句空話。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每一步都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決策及周密部署和有效實施。善於抓問題、想辦法、作決策,是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本領的集中體現。

  中國共產黨運用科學民主的辦法進行決策。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和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廣泛徵求廣大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黨員幹部、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經由科學論證和民主集中最終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變為國家意志。在決策中,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和政治立場,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制定切實管用的政策措施。黨制定政策,堅持實事求是態度,科學開展調查研究,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政策決策、方案舉措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地方實際,既切合民眾需求又切實可行。

  中國共產黨既做到科學決策,又注重抓好決策落實。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大黨,中國是一個大國,大黨治理大國,首先需要一個有權威的黨中央,能夠從全局角度觀察問題,能夠「一錘定音」作決策,而且一旦黨中央作出決策部署,黨的各個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委、法院、檢察院的黨組織要堅決貫徹落實,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的黨組織也要堅決貫徹落實。

  四、黨是社會治理的領導者

  社會治理離不開一定的組織形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形態既推進了社會的有序治理,又保證了社會充滿活力。首先,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功能為社會治理提供方向。黨的第一屬性是政治屬性、第一功能是政治功能。政治功能體現為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等多個方面,黨的政治功能能夠為社會治理提供方向、標準、價值觀,增強社會治理的內聚力和方向感。其次,中國共產黨以黨的服務功能推進社會有效運轉。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什麼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堅持走群眾路線是黨領導人民群眾的根本方法。黨通過服務人民群眾,解決人民群眾的利益問題,推進社會有效運轉。最後,中國共產黨以強大的組織體系確保社會治理和諧有序。黨堅持「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工作」的原則,大力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黨的工作覆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是世界上社會轉型最為深刻的國家之一,面臨世所罕見的國內外矛盾與風險,然而中國社會始終保持了總體穩定,這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卓越的治理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共建共治共享這一社會治理主題,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比如,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覆蓋面,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等。在黨領導社會治理的實踐中,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成為中國社會的共識,成為中國社會治理的一條成功經驗。

  (註:本文系該書第三章第二節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6)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毛澤東同志曾明確指出:「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在當今中國,沒有大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麼力量。
  •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由來與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國共合作的特殊背景,加之各根據地處於被日偽分割包圍的狀態,為了加強黨的領導,1942年9月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明確指出:「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他應該領導一切其他組織,如軍隊、政府與民眾團體。」這就明確了黨與軍隊、政府及其他組織的關係,確立了黨是領導一切的基本原則。
  • 12個要點,讀懂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領導重要文章
    一、黨是領導一切的  1.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很多特點和特徵,但最本質的特徵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麼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  2.
  •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贏得疫情防控鬥爭的勝利關鍵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為贏得疫情防控鬥爭勝利提供 堅強政治力量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首先體現在黨的政治領導力。政治領導力體現為政黨的勝任力、執行力和影響力,顯示著政黨建設和政治能力運作的實際狀態和效果。當前疫情防控鬥爭彰顯了黨非凡的政治領導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必須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這麼說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月22日)   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 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邏輯研究
    《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以下簡稱《輔導百問》)有如下解釋:「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就是要堅持政治領導、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中,使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良性互動,以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
  • 滄海橫流顯砥柱——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何擺在首位?
    2020年1月7日,北京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並對新的一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項制度性安排從2015年開始,已經實施了6次,對於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意義十分重大,對於全黨起到極為重要的示範作用。
  • 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環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這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大顯著優勢。因此,必須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 李曉鍾:全面從嚴治黨 重點在於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路徑,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從嚴治黨」處於關鍵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新形勢下,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關鍵。
  • 黨建論壇|把穩黨的領導這一「定星盤」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文章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 陳潤兒: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的建設水平 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本報訊 (記者 凌雁 姜璐)8月10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在自治區國資委主持召開區屬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和改革工作情況調研座談會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的建設水平,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選調生談蕪湖市三山區保定街道發展 強化黨的領導,築牢宗旨意識,以...
    進入新時代,既要牢記我們黨依靠誰、為了誰這個永恆命題,也要思考如何走好新時代長徵路這個問題。一、加強黨的領導,發揮政治引領作用黨政軍學民,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經濟是一艘巨輪,體量越大,風浪越大,掌舵領航越重要。越是形勢複雜、挑戰嚴峻,越要發揮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中國經濟巨輪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就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
  • 市委召開議軍會議 進一步落實黨管武裝政治責任 鞏固發展新時代...
    他強調,要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黨管武裝政治責任,紮實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新貢獻。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市委常委,市政府、重慶警備區、駐渝部隊負責同志出席。
  • 旗幟鮮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賈應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更加凸顯了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去年印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 人民公安報評論員:永葆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本色
    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訓詞,為新時代公安隊伍永葆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本色,進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黨絕對忠誠,是人民公安政治屬性的必然要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關鍵要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準確把握核心要義,自覺做到永葆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本色。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環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這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大顯著優勢。因此,必須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 突出政治引領 強化政治擔當 推動外交戰線黨的建設走在前作表率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對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機關黨的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外交工作承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任,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屬性極為鮮明。
  •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凝聚發展強大合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連日來,我省各地各部門認真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家表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準則。
  • 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科學安排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擺在13個「堅持和完善」的首位,充分顯示了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極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