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記者 高蓉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為了鼓勵和支持廣大社會組織通過創新方式開展公益項目,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12月14日下午,第五屆「民生愛的力量——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簡稱「ME創新計劃」)資助儀式暨第六屆啟動儀式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資助有發展潛力及社會價值的公益組織及項目。
中國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表示:「ME創新計劃激活了公益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基因,有效提升了公益組織的社會影響力,使其成為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社會進步、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ME創新計劃的成功舉辦,正體現了民生銀行一脈相承的創新精神,一以貫之的責任底色。」
責任先行 推動公益組織可持續發展
中國民生銀行是我國首家民營資本主導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具有「創新驅動、責任先行」的原生屬性。
25年來,中國民生銀行不忘履行社會責任,依託自身創新基因凝聚社會各界的公益力量,探索出一系列具有民生特色的公益樣本,建設一體兩翼扶貧模式。
據悉,ME創新計劃由中國民生銀行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起於2015年,時值民生銀行成立20周年之際,關注和支持公益領域的創新實踐及社會影響力的提升,資助有發展潛力及社會價值的公益組織及項目,進而推動公益組織可持續發展。
針對中小型公益組織普遍存在的籌款難、社會影響力不足等問題,ME創新計劃通過專家評選、公眾投票等方式決定中國民生銀行公益捐贈投向,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公益」創新模式公眾參與度,樹立公開、透明的企業公益形象,構建中國公益健康生態。
碩果滿枝 累計資助逾百個公益項目
在中國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看來,任何新的有益嘗試,只有成功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目前,ME創新計劃已連續舉辦五屆,其不僅是中國民生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名片,同時已成為公益行業資助的典型案例。
「五年來,ME創新計劃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可推廣的運作模式,實現了三個持續:公益機構參與熱情持續高漲;項目評審機制持續規範;社會公眾關注度持續提升。」鄭萬春稱。
據ME創新計劃相關負責人介紹,ME創新計劃已累計為110個公益項目提供總計5500萬創新資助基金,實施及受益地區覆蓋全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受益人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心智障礙群體、殘障群體、留守人員、失獨老人、流動兒童、鄉村中小學生、教師等。
五年不是「ME創新計劃」的終點,而是「百年民生、百年ME」願景中的小結點。
「ME創新計劃將以為社會組織發展搭建高質量資源共享平臺為使命,持續賦能合作夥伴,深化社會影響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鼓勵和支持廣大社會組織通過創新方式開展公益項目,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將ME創新計劃打造成為中國公益和社會創新領域的重要推動者。」談及ME創新計劃的未來時,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