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做不好」經常自我否定,父母用「羅森塔爾效應」來引導

2020-12-15 腦洞育兒經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原本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孩子,這個階段一遇到問題就選擇逃避,弄的父母有些不知所措。父母想幫著解決,卻又無從下手。

我不行!」

「我不敢!」

「我不會!

很多小孩在出現一些問題後,自己通過直接放棄、或者逃避的方式去解決,就是因為焦點效應的影響。很多父母並不了解,所以會感覺莫名其妙。

之所以喜歡自我否定,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父母總是以完美主義的態度來要求他們,令他們被包圍在批評、指責之中。時間一長,他們自信心消失殆盡,做任何事情都在心底對自己說「我不行」、「別人不喜歡我」等,結果在心理上就越來越缺乏積極進取的源動力。

一、那麼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1、「羅森塔爾效應」的含義

羅森塔爾效應,通俗的說,就是一種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本來是指老師對學生的心理期望,希望學生可以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從而對這些學生進行很多的鼓勵措施,讓學生最終達到期望。說白了,就是:對一個人的良好預言,就代表著這個人的良好未來。

2、「羅森塔爾效應」的產生過程

這個效應來源於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個實驗。

1968年的一天,羅森塔爾來到一個小學,說要進行一個實驗,他在小學裡面隨便選出了18名學生,讓學校老師著重對這些學生提高期望值,並且經常以讚揚、體諒、認同的方式給這些學生積極的心理引導,8個月後,這份名單上的18名學生,成績都有了巨大進步,他們不但自信心增強,並且求知慾也非常旺盛。後來,大家把這實驗的結果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3、「羅森塔爾效應」的現實作用

其實,我們每個人做事情時,都會害怕失敗,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如果旁人也跟著說:「你不行」「你肯定失敗」這種話的話,就更加不敢去嘗試了,如果有人說:「你一定可以」「我相信你」這些話,我們內心就會充滿力量,並願意為這個期待去努力,從而自信心越來越強,也會做成很多事情。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總之,如果經常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的話,人就會獲得更多自信,從而為將來的成功推波助瀾。那麼,如果把「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又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二、「羅森塔爾效應」能給孩子哪些改變?

1、讓孩子變得積極自信,獲得成功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幫他分析孩子遭遇挫折,用緩和的語氣同他一起分析這次經歷,下次就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這個時候,如果將「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的話,就會讓孩子提高對自己的心理預期,冷靜下來思考自身的問題,從而看到美好前景,產生幹勁和動力,為美好前景努力奮鬥,取得成功。

2、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如果家長總是否定孩子,孩子肯定會變得沮喪,性格也會變得陰鬱,當一些不良情緒越積越多後,孩子的脾氣就會變得很暴躁。如果將「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的話,就能及時地幫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讓他充滿自信和陽光,一旦正面情緒越積越多,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溫和,從而產生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3、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感恩的人

人都是感性動物,絕大部分都受著情緒的支配,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百分之百肯定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對父母充滿了感激之情,覺得父母是自己的堅實後盾,自己的成功與父母的支持分不開,也願意親近和孝順父母。

既然「羅森塔爾效應」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那家長應該如何巧妙應用這種效應呢?

三、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自信滿滿

1、表達對孩子的期望,讓孩子肯定自己

比如孩子學輪滑時,可能因為怕摔而不敢去學,家長就應該表達出自己對他的鼓勵「我相信你,半個月你一定可以學會!」有了家長的鼓勵和期望,孩子自然就建立了自信,孩子將轉化成努力的方向,從而願意努力嘗試。

自信與自卑,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孩子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也是在父母的一念之間。所以,在這裡再次提醒我們的家長,一定要隨時隨地審視自我,確保自己用正確科學的教養方式,為孩子塑造最健康的成長環境!

2、不要去比較,要挖掘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現在很多家長很喜歡把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然後打擊自己的孩子,經常會聽到一些讓孩子難受傷心的話,「你這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你看看你隔壁的哥哥,每次考試都是滿分」,「花錢讓你上培訓班是為了你好,你能不能不要浪費,你看看你班上的同學學得多好」等等。

父母對孩子否定,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很容易引起孩子對自我否定的意識。

家長應該巧妙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較,明天跟今天比較,今天跟昨天比較,漸漸讓孩子樹立自信,為早日成為優秀的人而奮鬥。

3、用適當的語言表揚孩子,讓孩子擁有一顆進步的心

當孩子取得成功,非常開心時,家長不能說:「這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比你厲害的人多了去了。」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鼓勵孩子每一次努力和前進的價值:看到孩子成功的小步驟,當孩子克服障礙或者更接近目標時,就肯定的說:你真的很努力、你花了很多功夫!幫助孩子看到這個過程很有好處,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自信是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失敗了不可怕,可以從中積累經驗,一次次的成功會讓你逐漸獲得自信。

總之,對待孩子,要經常給予積極的暗示,也就是我們說的「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取得成功的時候,要認可他,激勵他;在孩子失敗的時候,要鼓勵他,支持他。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更優秀,更成功!

既然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

相關焦點

  • 「羅森塔爾效應」:大人的鼓勵對孩子意義非凡,父母應該看看
    我們常說父母要多鼓勵孩子,但是要怎麼鼓勵,為什麼要鼓勵孩子?這些問題也許沒有多少父母了解過。下面,我們就通過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讓父母看到鼓勵的力量。
  • 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我們那些不太積極的自我預言,常常最先來自於別人對我們的預言。這就要講講心理學裡的一個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先來解釋它的第一個名字,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性格很孤僻,喜歡獨居。
  • 有一種羨慕叫黃多多的優秀,一流父母怎麼育兒?羅森塔爾效應揭秘
    想要幫助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形成正確育兒的正反饋,首先需要認識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的正反饋效果驗證實驗羅森塔爾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和「期望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效應。於1968年被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通過實驗發現:教師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
  • 父母巧用「羅森塔爾效應」,贏在起跑線
    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指的是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即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如何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考官,孩子做的好還是不好,父母都會評判。父母給予孩子的期望是最多了,也是讓孩子最有壓力的,特別是當孩子很努力卻得不到家長的認可。
  •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父母做到正念
    對自己的孩子抱有期待,這是作為父母的本心,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很多時候父母卻用錯了方式。 比如說,當家長以為孩子數學能考90分,結果孩子卻只考了60分時,家長下意識的「恨鐵不成鋼」會促使他們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為,比如說指著孩子罵「你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別人能考95分,你連及格都還是老師可憐了才給的?」
  • 黃磊揭秘育兒經:羅森塔爾效應說明,好孩子是父母暗示出來的
    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妄加評論的人都認為他們看得很清,但其中辛苦怕唯有父母才知。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其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的正向期望,會成為孩子未來發展前進的動力。讓孩子接受一種心理暗示,孩子餓言行甚至會因父母的期望而改變。
  • 從《奇蹟男孩》出發,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這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全片都詮釋了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期望效應 在《奇蹟男孩》中,奧吉的父母對孩子一直有著很高的期待,同樣當他進入學校之後校長也是如此。
  • 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怎麼用
    這讓我想起一個名詞:羅森塔爾效應,寄予什麼樣的期望,就會培養什麼樣的人。羅森塔爾效應揭示的是一種普遍心理,那就是對他人所期望,同時期望他人對自己有所期望……尤其是後者是人們實現自我價值本能的需要,當得知別人對自己有所期望的時候,心中會有一種滿足感,被期待感油然而生。
  • 哈佛大學: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好,「羅森塔爾效應」,喚醒學習內驅力
    本文作者:心岸姐姐,資深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工作二十年,每天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用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歡迎關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需要老師或者父母催促甚至監督。其實也難怪孩子學習不積極,學習是個很累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沒有目的性,誰又會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要什麼都輕而易舉,感受不到生活的壓力,即使父母每天嘮叨生活不易,但孩子還是不能體會,無法感知生活的艱辛。
  • 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家長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通過表揚來讓孩子的教育寬鬆得當,取得真正的進步。 羅森塔爾效應,是由美國一位名叫羅森塔爾的心理學教授所提出的心理學現象。大意是指人由於機遇對現有環境產生期待,因而做出了預言,在預言的影響下通過努力完成期待。
  • 以《奇蹟男孩》為例,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在教育中,父母、老師和姐姐對奧吉的引導和幫助更是體現了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力。接下來,我們就以電影《奇蹟男孩》為例,逐步探究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希望能夠給家長們更多教育啟示。老師和家長應當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缺陷和不足《奇蹟男孩》給出了非常到位的詮釋,讓觀眾看電影的同時能夠受到啟發,還有網友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評論說:"如果小時候父母也能這樣幫我,那我就能少受一點委屈了,"整部影片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波折,最後推向溫暖的變化:雖然身體有缺陷,但是內心充滿陽光,喚醒了人們內心中善良包容的一面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我很好奇地問了閨蜜,閨蜜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訣竅就是一個字,『誇』,之前我都是批評她,沒有誇過她,她什麼都做不好。後來,我是聽了一個澳大利亞的專家講座,知道了誇獎孩子的重要性,我才試著誇依依,沒想到,效果這麼神奇。」確實如此,「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閨蜜親自在依依身上試了幾年,讓依依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 以《叫我第一名》為例,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重大影響
    這是一部人生勵志電影,而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叫我第一名》處處隱含著羅森塔爾效應,把羅森塔爾效應對個體,特別是孩子的影響充分的表現出來。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除了布萊德自身的努力,母親對他的關懷和教育亦十分令人感動。
  • 從《奇蹟男孩》出發,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從小因為缺陷做過多的手術,導致面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傷痕,孩子從小就是戴著太空帽,沒有用真實的面目去生活。而父母為了他能夠更好地成長,就是叫他在下面去融入大家的生活當中,跟正常孩子一樣上學。
  • 「羅森塔爾效應」你把孩子看成什麼樣子,那麼他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做了一個實驗,他到一所學校,在一個班級隨便走一遍,然後指著幾個孩子的名字,告訴老師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也很聰明,過段時間,羅森塔爾再來這所學校的時候,被他點名的幾個孩子,學習成績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學校對羅森塔爾表示感謝,羅森塔爾卻說,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識這幾個孩子,老師表示特別驚訝!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小男孩》: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意義
    羅森塔爾效應:積極的期待和信念,是孩子成長成功的"奠基石"羅森塔爾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向社會心理效應,由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通過實驗發現。羅森塔爾效應的內涵,指的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期望與被教育者的行為成正比。
  • 職場效應之:刻板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權威效應
    刻板效應——我們與別人還沒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他們產生了固有的看法。職場刻板效應:職場中至少有2個表現;第一,如果我們看到某個人比較沉默,我們可能認為他是個城府比較深的人。羅森塔爾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職場羅森塔爾效應:這個效應告訴我們,你對自己或者別人期望什麼,別人收到積極的期望,他們就會發展得更好,最後更加接近你期待的樣子,如果你對別人予以否定,傳遞負能量,最後可能影響別人的發揮,讓別人自暴自棄。
  • 當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動力時,羅森塔爾效應能為家長解惑
    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很多家長在孩子表現不佳時對孩子說:「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怎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懂事優秀呢?」,或者是當孩子屢次考試沒取得好成績時心急之下氣憤地說「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又稱人際期望效應,指的是他人的表揚和眼光,會讓孩子收到積極的心理暗示和鼓勵作用,鼓勵孩子變得更優秀。這個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得出的結果。也就說,老師和家長的正向期望和顧勵,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和優秀。
  • 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我們能找出很多種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大多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關,而卻很少有人會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問題。 當你對孩子寄予厚望,堅信孩子能夠做得很好,並且向孩子表示了自己對他們的信心之後,孩子們就會充滿自信。可當你覺得孩子不行,一味在否認他們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差,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
  • 「羅森塔爾效應」一直存在,是教師用錯了,只關心學生成績
    對此羅森塔爾解釋道:「請注意,我講的是他們的發展,而不是現實的基礎。」並叮嚀不要把名單外傳,八個月後,他們又來對對這18個班進行複試。羅森塔爾所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機的,他倆通過自己的「權威性謊言」暗示教師,堅定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調動了教師獨特的深情,繼而通過眼神、相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這就是教育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