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是佛弟子,想必大家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都不會陌生。各地的寺廟、寺院也處處可見」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
「南無」讀音應為「nā mó」,是梵文音譯而來,「南無」是恭敬禮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此二字是恭敬之詞,就是我們頂禮、敬禮、皈依。可直接譯為:歸向於、禮敬於。
在佛教裡,常用在諸佛菩薩名號之前,比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歸命和頂禮。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阿彌陀佛是一個「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的名字,阿彌陀佛,簡稱「阿彌陀」或「阿彌」,均指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如來」,也即「釋迦牟尼」。因而,阿彌陀佛又稱阿彌陀如來。「阿彌陀佛」翻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的意思。無量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
歸納起來,阿彌陀佛的意義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四十八願,這就是無量覺的濃縮。若將之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因此,我們可以說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名號的註解,而《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註解。
但《無量壽經》還只是略說,再詳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實在講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說明。有沒有更詳細的?有,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細說。諸位要是能從這個意義上去體會,就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
阿彌陀佛和其脅侍觀世音菩薩以及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也稱「彌陀三尊」,共同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六祖壇經》中說,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合稱「慈悲喜舍」,即「四無量心」,四種清淨無染的心。
為什麼要常常念佛號?收攝身心,身心清淨,無雜念、執念、惡念,「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通過念佛號,堅定學佛信心,持戒忍辱,勇猛精進,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大自在和大解脫。
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念到了,在佛法裡可說是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現在所講的總綱領、總原則,「南無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受持這一個總綱領、總原則,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決定成就,決定得生。
如同人有別稱一樣,阿彌陀佛共有十三個稱號,其中有十二種與「光」方面有關,一種與壽命方面有關,前者總稱「無量光佛」,後者稱「無量壽佛」。
常念這一句佛號,就是要恭敬阿彌陀佛,要皈依阿彌陀佛,更鼓勵我們發願求生阿彌陀佛的國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成就圓滿菩提。
恭恭敬敬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口裡念阿彌陀佛,心裡對人事物,他就是阿彌陀佛。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稱作阿彌陀佛,我們的清淨平等不難恢復。清淨平等覺是自性彌陀,只要恢復清淨平等覺,西方淨土就是我們自性淨土,決定上品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