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趙卓琪
「廢品裡藏著一顆高尚的靈魂。」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刊發76歲老人錢玉田從廢品站「淘」書一萬冊並捐贈出去的報導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多家主流媒體轉發,網友也紛紛點讚。
成為社會焦點後,老錢本人卻十分淡然,對他而言,默默捐書十餘年是「理所應當」的,他甚至希望今後從廢品回收站裡找不到一本書,「那樣就證明大家都愛惜書籍了」。
變火之後更加忙碌
自稱「只是做了點小事」
「老錢,手機咋關機了?」11月30日晚上八點半,錢玉田接到了戰友老徐打來的電話。「火」了之後,錢玉田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了,這天上午,他接待了三撥媒體採訪,來自朋友、親戚的電話不斷,大都對他表示讚賞。「老錢,你太厲害了!好幾個老戰友都和我說起你的事跡,我們都得向你學習!」電話那頭的老徐怕他聽不見,大聲說道。
雖然不太適應成為「焦點人物」,但錢玉田仍努力配合每一場採訪,面對鏡頭,一遍遍地詳細介紹著他這些年從廢品站裡淘回的「寶貝」書籍,帶記者參觀陽臺和地下室裡滿滿當當的書籍收藏,甚至帶記者去拍攝他淘書的現場,直到收購站的老闆不勝其煩。
捐書事跡被全網轉發,被各大主流媒體點讚,在回應大伙兒的表揚時,這位76歲的老人淡淡地笑著,不停地擺手說「沒什麼,沒什麼」。「我真沒做什麼,就是一點小事兒,不值得表揚。」
「老錢非常內向,不善言談,不會表現自己。」他的戰友老徐說,作為多年來的好友,他竟然也是最近兩年才從媒體上知道老錢捐書的事情,「以前只知道他愛書,還喜歡送書給我們這些朋友,知道這件事後,又去看了他藏書的地下室,非常震撼,也非常佩服」。
在老錢住所的地下室裡,十平方米的空間上上下下堆滿了他挑回來的「寶貝」,多年收藏的報刊、經典名著,乃至上世紀50年代的結婚證、地契。當然,還有他早已打包好的一個個大袋子,裡面盛滿了他要捐給孩子們看的書籍。
「雖然他做的事情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但要一點一滴堅持這麼多年,真的很難。」老徐說。
只要能出去挑書
天天饅頭鹹菜也不嫌
從單位退休以後,做公益就成為老錢的願望。每次去廢品收購站淘書,老錢總是騎著一輛舊自行車,馱著十幾本書回來。去齊魯志願者百花洲共享書屋捐書時,他總是用手提著一大袋書,「這樣既鍛鍊身體,又能發揮餘熱,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情,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由於年紀漸大,近些年老錢漸漸固定在家附近的一處廢品回收站點收書,對於送廢品的三輪車何時來,幾點去能「淘」書他早已摸清。而回收站的老闆也已經習慣了老錢的光顧,「我從一斤書8毛錢開始收,到現在一斤書2塊5毛錢,早就和那兒的老闆熟悉了」。老錢說,也正因如此,回收站的老闆都會按2塊錢一斤便宜賣給他,每次如果拿不動,還能放在站點寄存,隨時再去拿。
每當談起自己去「淘」書的經歷,錢玉田臉上都掛著笑容,掩飾不住開心。「只要能出去挑書,天天吃饅頭鹹菜我也不嫌。」老錢常說,他出身於農村,過慣了苦日子,平時吃飯從不挑揀,就愛喝地瓜粥吃煎餅。「家裡做啥,我就吃啥。」由於老伴去世得早,孩子忙於工作,平時家裡只有老錢一個人。「我在家吃啥都行,不喝酒不抽菸,穿的也不挑。」
「我穿的都是原來發的警服。」老錢一邊介紹,一邊展示著自己的衣服,「這些都是退休前發的。」仔細推算,老錢身上的警服已經陪伴他至少16個年頭。「我不用買衣服,這些警服之前都是按照我們每個人的尺寸做的,很合身也很好。」
或許是當過兵習慣了乾淨整潔,或許是有過苦日子知道錢來之不易,也或許是對曾經工作的熱愛……老錢的警服乾淨又板正,褲子的中縫也被熨燙得十分平整,要不是外套袖口處的磨損,還有已經鏽住難拉的拉鏈,沒有人會想到這些衣服已經穿了多久。
成套新書被扔太可惜
只要有書就會淘下去
老錢的淘書生涯是從退休後開始的。起初,因為喜歡收藏雷鋒系列的書目,他總是去收書小販集中的幾個地方買書,但數量有限,「後來知道他們都把書賣到收購站裡去,我就跟著他們過去,那邊挑書的範圍更廣。」有了更廣闊的「天地」,老錢樂在其中。
然而漸漸他發現,除了這些「寶貝」外,還有一些青少年書籍也被當做廢紙賣掉。「有的書很好也很新,甚至還有些成套未拆封的書籍。」老錢說,看著這些好書被丟在回收站,他感覺非常可惜。「像《十萬個為什麼》這種書,對於一些山村小學的孩子們來說真的很難得。」從那時候開始,老錢把去廢品回收站「挑」書作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從剛開始的一兩本,到後來一次十幾本、幾十本買回家,老錢樂此不疲地堅持了10餘年。「也不是每次去都能找到好書。」老錢說,他挑書一定要選至少8成新以上,且內容積極健康適合孩子們閱讀的。「這些書不能就這麼浪費了,裡面的知識是很寶貴的。」老錢一邊挑書,一邊從報紙上了解哪裡的孩子需要書籍,然後記下來捐過去,每一張收據他都整整齊齊地擺在一起。
老錢說,剛開始老伴和家人不太同意他去廢品收購站挑書,後來得知孩子們看了他拿回來的書成績提高了,漸漸地家人就不再反對了。據了解,他們家還在單位得到過書香家庭的稱號。
也許有人會疑惑,老錢為什麼不直接去買書,而是去廢品收購站淘書。除了多年養成的節儉觀念,戰友老徐的一句話點破了他,「老錢和我一樣,文化程度都不高。」正因如此,他才一直對書籍充滿著敬畏,才能這樣認真地對待每一本從廢品站裡淘回來的書。
提起未來,老錢信心十足,「我打算一年捐1000冊書,只要這個點(廢品收購站)不撤,我就會一直去淘書。」76歲的他拍著胸脯表示,「我這個身體堅持四五年沒有問題。」
「其實我最希望找不到書。」最後,老錢突然說,看到別人扔掉那麼好的書,他打心底裡覺得可惜,「如果有一天我挑不到書了,證明大家都愛惜書籍了,那不更好嗎?」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