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濟南一位老人在廢品回收站挑選圖書的視頻在網絡上悄悄走紅,暖化人心,有網友評論到:廢品堆裡,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
據悉,這位76歲的錢爺爺已連續30多年在廢品回收點淘書,但凡看見適合學生閱讀的品相好的圖書,他都視其為寶,買下來捐贈給鄉村愛心書屋。
而錢爺爺之所以一直堅持這個淘書習慣,正是因為出身於農村的他深知看書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是非常不易的:「有的孩子買不起太多書,有的書我看了覺得很好,孩子看著也會受益。」於是,為了關心教育後一代,錢爺爺做起了去回收點買書捐書的善舉,至今,他已經捐出了上萬本圖書,並表示會一直捐下去,知道自己的身體不能動了。
古人曾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在當下,讀書的價值也仍然值得重視。雖然,我們要注重生活實踐,但不可否認的是,好書也能夠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滋養作用。
1.拓展知識
孩子們在書籍閱讀中可以汲取到各種各樣的知識,解答自己的一些疑惑,從而為自己的生活實踐提供更多理論指導。
2.豐富經驗
也許有人會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但事實上,有條件直接跳過「讀書」去「行萬裡坦途」的人並不是多數,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子,他們尚且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撐自己做到這一步。對他們而言,讀好書、好讀書可以幫助積累經驗,有助於日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一些難題。
3.幫助學習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於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少家長都熱衷於給孩子報補習班、請家教。不過,其實讓孩子多讀書,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對孩子的學習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可見,閱讀一本好書對於培育孩子這一代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這次的錢爺爺,把自家超市一角改成書苑免費請孩子看書的村民李翠利亦是深諳此理,為了在村莊「種」下文化,她會自掏腰包鼓勵小朋友借閱,她會去書攤、廢品站為孩子們淘書。而她對此善舉的執念也像錢爺爺那樣——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
如今,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也許很多孩子早已忘記了捧著一本紙質書閱讀的體驗。對此,家長們更應該多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方面,家長自己也應培養閱讀習慣,以榜樣作用帶動孩子願意去看書。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結合孩子的閱讀特點,挑選出既適合孩子閱讀又能引起其興趣的書籍。當然,看書是需要長久堅持的,而不是在短期內就要完成。所以,孩子看書和其他活動的時間也要合理安排好,以免過度用眼,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吃些胡蘿蔔、菠菜等含有護眼營養的食物,或者準備一些健視佳,這樣更方便日常補充眼部營養,緩解用眼疲勞,呵護眼睛健康。
對孩子這一代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種,看書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錢爺爺在廢品堆裡淘書,是普通人做出的不平凡之事,而這份不凡的執著是出於對後一代的關心。我們透過這高貴的靈魂,應該更清晰地意識到關愛、培養後一代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肩負得起的責任,而守護後一代的希望之光,也是一個光榮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