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美俊說畫:齊白石、吳昌碩、任伯年4張作品簡評

2020-12-24 聞是藝術

齊白石《花卉草叢冊》之二·櫻桃,41.5×26.5cm,紙本設色,20世紀40年代初,中央美院附中藏

一碗一架,與數十隻玲瓏剔透、味美形嬌的帶柄紅櫻桃。齊白石的這幅案臺清供,可謂物簡而意長。觀者,可以聯想到春花初謝、萬物生長的初夏時節,可以具體到「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庭院一角,甚至聯想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風姿綽約的嘴饞女子……

白石老人深諳農事與節氣,以「紅花墨葉」式和書寫性用筆攝入生活物象,生活氣息濃烈又有文人風骨,故豔而不俗、雅俗共賞,而與冷逸的套路文人畫、色濃意俗的年畫拉開了距離。

齊白石 讀書出富貴紙本設色,立軸,1945年,中央美術學院藏

白石老人的畫不裝不作,通俗易懂。此畫繪牡丹一叢,卻不是今人畫爛了的「花開富貴」主題,而配置了蝴蝶裝線裝書一本。兩卷紅色圓筒不知是何物,結合書旁的一串鞭炮看,或許是金榜題名喜報或博士畢業證書,符合「讀書出富貴」的畫題寓意。此畫可謂文人情趣間雜民俗風味,給人一種戶口在京城的大藝術家畫湘潭老家風土人情的感覺。

齊白石沒上過學堂,發蒙習字皆隨外公周雨若。或許深知「人醜就要多讀書」道理,他後來拜師多位而且「不教一日閒過」,堪稱自學成才的苦學派,學問及成就秒殺不少博士博導。該畫上款署「鉅平小親家」,估計是畫贈某夫人娘家的小輩以資鼓勵。

任伯年名作 酸寒尉像紙本設色,立軸,164.2×77.6cm,1888年,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 自寫小像圖軸紙本墨筆,105.0×56.0cm,1923年,安吉縣博物館

1883年,吳昌碩在滬結識任伯年。此後,任為其畫像多幅,最著名者當屬1889年吳昌碩任蘇州小吏時,任伯年來訪所作的《酸寒尉像》。畫上好友楊峴的題詩中,有「尉乎去年飢看天,今年又樹酸寒幟」句,意即去年的《飢看天》圖就以之為模特,今年又是「酸寒尉」形象,調侃這位45歲的清代官場小公務員也屬低端人口生計堪憂,玩笑的尺度頗大。但吳昌碩非但沒發怒反倒和詩認可,並有「生計仗筆硯,久久貧向隅」句。56歲時,吳昌碩曾有「一月安東令」經歷,但這位處座厭惡這個蘇北小縣的官場貪腐行徑,比如收賦稅時大鬥從農戶進卻小鬥入官倉以此撈外快,他選擇了憤而辭職。就吳昌碩的一生來看,常自感人生際遇不順,留下的哀怨詞句頗多,即便以西洋顏料結合墨色及金石味用筆的寫意花鳥博得藝壇大名,生計無憂而且弟子眾多,也樂觀不起來。

1923年初秋,時年80歲的吳昌碩以並不擅長的人物技法,「夢自寫小像,醒而圖之。」畫自己籠袖拱手坐於石上,形象已垂垂老矣。該畫純以水墨為之,石壁和松樹皆荒寒孤寂,右上行書題詩一首,首句為「道吾道處夢非夢,毫添頰上心手商。」說明他頗用心。畫中的他正在閉目冥想,似在回憶過往,甚至在懷念曾為自己多次畫像28年前就已仙逝的好友任伯年。

範美俊,美術理論家,美術評論家,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書協會員,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書畫史與藝術理論,兼及書畫批評。

相關焦點

  • 吳昌碩:「後海派」代表,西泠印社首任社長,齊白石是他得意門生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 齊白石剛請吳昌碩定潤格,他馬上求了幅扇子,如今賣了7千萬
    對此,香港金字塔的鑑定團隊當然對這幅作品有一個全面和詳細的說明了,其中除開用來證明該作為真跡之外,還有一條就是讓這幅小扇子拍至七千萬天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把扇子與吳昌碩有關係。大家都知道,齊白石和吳昌碩的關係是很奧妙的,吳昌碩對齊白石是不太感冒的,而齊白石早年的確有學過吳昌碩,後來就不承認了,並且兩人之間似乎還有過你來我往的互懟,甚至一度相互如同死對頭。
  • 「藝惠藏」範曾、吳昌碩與齊白石的藝術成就更高一些?
    作品熔山水花鳥人物於一爐, 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在繪畫語言上有創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畫,識者謂其氣韻生動,神彩飛揚,精湛嫻熟,筆力遒勁,線條簡括,形象生動。一幅作品六千萬吳昌碩是清末民初的藝術大家,他集詩、書、畫、印之大成。他被譽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和「石鼓篆書第一人」,吳昌碩的花鳥畫在那個時期是最受歡迎的。齊白石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迴。」
  • 美術研究|論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
    正如他自己說的「我六十年來的成就,不都是從古書中得來的,有的是從現在朋友和學生中得來的。」現代意識的影響之於齊白石的藝術,主要不在人們最推崇的花鳥草蟲方面,而在山水畫和人物畫上。如果說他的花卉草蟲是大眾化的,他的山水畫則是寂寞探索,出格破格的。「山外樓臺雲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刪盡雷同法,贏得同儕罵此翁」「十年種樹成林易,畫樹成林一輩難。
  • 齊白石畫牡丹:大富貴
    大富貴家風牡丹是白石老人最常見的繪畫題材,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牡丹作品。齊白石早年畫牡丹,畫幅中紅色、黃色等多色搭配,工寫兼而有之,在探索中求變。後來聽取陳師曾建議,借鑑海派巨匠吳昌碩的繪畫特點,畫風突變猛進,用豔麗的西洋紅畫牡丹,在」 似與不似之間」悟出大寫意繪畫的真諦,通過畫牡丹為「紅花墨葉」畫風的創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 吳昌碩為齊白石定潤格,連自己的一半都不到,如今卻被超30倍
    齊白石當然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大名鼎鼎的「小氣鬼」,齊白石在最初的潤格,由他的老師吳昌碩先生給定的,但是這時候齊白石可不是我們所了解的繪畫大師,還只是一個無名之輩。吳昌碩齊白石雖然「小氣」,但是也要童叟無欺,潤格就是明碼標價,因此當時吳昌碩先生就為齊白石定了潤格。詳細就是4尺12元,5尺18元,六尺24元,8尺30元。
  • 齊白石最崇拜的人——吳昌碩的那些精品書畫,少白湯發周領您賞味
    其後通過長尾甲牽線,與吳昌碩開始了更為密切的合作關係,以「獨家專賣」的形式在高島屋經營吳昌碩的作品,1922年高島屋正式推出吳昌碩個人新作展,大獲成功。《希齋集珍—近現代書畫精品集·一》,第45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吳昌碩七十四歲畫過一幅荔枝,題了一首七絕:「風味誰如十八娘,炎州六月滿林香。江南江北無人識,寫出盈枝與客嘗」,小跋說「詩不知誰人所作,見陳曼生時時寫之」。十八娘是荔枝品種,蘇東坡詠幹荔枝說:「紅消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分享:齊白石入室弟子-著名畫家王鑄九作品欣賞
    男,漢族,河南舞陽人,1922年畢業於師範學校,1929年到北京拜齊白石為師習畫。1937年返回家鄉從事教育工作,並研習國畫。1947年返京,1949年後經徐悲鴻介紹到北京展覽工作室供職,1955年至1962年任北京市美術公司畫師,1963年至1966年任北京中國畫院專業畫家。創作以寫意為主,受吳昌碩、齊白石影響尤深。作品常以農家作物為題材,筆墨老辣,渾厚華茲,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梅蘭芳舊藏齊白石書畫作品
    梅蘭芳與繪畫的緣分始於民國初年,十九歲的梅蘭芳在滬演出期間與吳昌碩結為忘年之交,梅蘭芳自幼喜愛花卉,得吳昌碩花卉圖欣喜若狂,而吳昌碩亦極愛梅蘭芳謙恭認真。1915 年梅蘭芳回京後即拜王夢白為師開始學畫,後又從陳師曾學畫人物,從陳半丁學刻印章。1921 年,他託人給吳昌碩帶去自繪的花鳥成扇,吳昌碩大悅題跋道「畹華之貽畫尤美妙」。
  • 畫吾自畫: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下)
    梅花之變齊白石曾說自己:「畫梅花,本是取法宋朝楊補之(無咎)。同鄉尹和伯(金陽)在湖南畫梅是最有名的,他就是學的楊補之,我也參酌他的筆意。」早期除了楊補之、尹和伯對齊白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外,齊白石也注重學習其他的前輩畫家的作品。
  • 筆愈簡而神愈全——齊白石花鳥畫欣賞
    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發、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揭秘齊白石為什麼成為中國書畫拍賣價格最高者
    齊白石作品《荷花鴛鴦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裡介紹金城對工筆設色繪畫富於勇氣的大力倡導,使被打入另冊已數百年的傳統工筆在全國異軍突起,亦使北京畫壇獨樹一幟,蔚為特色。
  • 範美俊|寸光也長遠 子神能通靈——古代鼠畫解析九例
    而在繪畫中,即便是講究清雅的文人畫中,也常有鼠之身影。究竟在什麼時候老鼠才呈現在畫家筆下,已不可考,但畫論中有唐代邊鸞《石榴猴鼠圖》、後蜀黃荃《鼯捕鼠圖》、北宋徐崇嗣《茄鼠圖》等作品的記載。這些已不存的作品是啥風格?南宋曾敏行《獨醒雜誌》載:「東安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於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
  • 落魄北漂畫匠齊白石,如何走上中國繪畫巔峰
    他在湖南還能賣出去畫,但到北京之後,真的沒有人認識這麼一個土包子一樣的老畫師。」張新建感嘆,那時候的齊白石,風格冷逸,作品乏人問津。跟京城的畫師相比,價格僅有別人的一半,一個扇面的價格也就是銀幣兩元。齊白石一首題畫冊詩中說,「冷逸如雪個,遊燕不值錢」,懂得他畫的人,寥寥無幾。「陳師曾是齊白石遇到的第一個知音。」
  • 畫吾自畫: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上)
    196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齊白石口述張次溪錄著的《白石老人自傳》,民國八年(己未.一九一九)一節說:「到了北京,仍住法源寺,賣畫刻印,生涯並不太好,那時物價低廉,勉強還可以維持生計。梅蘭竹菊作為傳統文人畫常用的題材,齊白石在自傳裡提到過,早在雕花木匠時期,他便開始接觸這幾種帶有特定含義的傳統類題材。隨著齊白石一生的藝術探索,每一個時期這些題材都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其作品中,同時這些固有的概念在齊白石的作品中被一一置換、升華或改換形式以嶄新的含義再次出現。其中尤以梅、菊兩類創作的數量尤為豐富、變化尤為顯著,貫穿其整個創作生涯。
  • 齊白石畫草蟲,工筆和寫意相結合,不拘泥於古人
    齊白石不會想到在他去世63年之後,曾經畫的草蟲拍出了1.13億,相對比齊白石早年的賣畫生涯形成鮮明的對比。早年的齊白石做起北漂之後,一幅畫以一元兩元的價格無人問津,也曾請過吳昌碩為自己寫過潤格,但是並不理想,不曾想到在他去世幾十年之後經常拍出過億的作品。
  • 吳昌碩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吳昌碩 《葫蘆》齊白石比吳昌碩小二十歲,二人既是同時人,又是兩輩人。根據齊白石的好友胡佩衡的說法,齊白石一生之中根本就沒見過吳昌碩。並未得到吳昌碩的親自指點,可以說齊白石師承吳昌碩,但也僅僅只是「遙師」。吳昌碩曾為齊白石寫「潤格」和《白石畫集》(篆)扉頁。
  • 品讀丹青|齊白石老人畫桃 開心增福添壽
    壽桃模仿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以沾喜氣齊白石也是愛畫桃子的,他在畫上提寫花實各三千年。今天文旅君帶大家一起來品讀齊白石畫的這幅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壽桃》壽桃軸 紙本 設色 179cm×48.5cm 無年款【題款】花實各三千年。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分享「大匠之門-齊白石」專題作品賞析來啦!
    齊白石畫枇杷,與吳昌碩大同小異,都是以藤黃色沒骨畫果實,以濃淡墨畫葉子。看似簡單,但要處理好筆墨、色彩和題跋,並不容易。此幅作品是白石老人晚年所作,所繪的枇杷用純粹的藤黃色寫出,飽滿鮮亮。《當代名家中國畫全集·齊白石》,第5頁,古吳軒出版社,1993年。2.《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2》,第30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說明:1.齊良遲題籤。
  • 「畫評」範美俊|石魯山水畫三幀簡評
    該畫的水與天幾乎空白,左上角天空的空白處用長題形成一塊淺灰色,以打破畫面的簡單和沉悶。右側的黃河岸邊,繪擺渡小船一艘,稍下的河面用極淡的清墨塗抹,暗示這是從天上而來的黃河之水,因此有著不著一筆而滿紙江湖的簡潔空靈。技法方面,用自由雜亂的短線勾皴坡岸,再用淡墨略染分出陰陽,顯得迅捷率意。從題款看,該畫系贈送門生鄭夏(硯生),自然也就畫得相當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