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張黎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患者從暴食症恢復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問題。
是否應該完全避免曾經「觸發」暴食過的食物?或者是否可以偶爾吃一次此類食物?
美國全國進食障礙協會發言人桑德拉(Sondra Kronberg)說:「在恢復期間和恢復後,每個人處理食物和飲食的方式都略有不同。」
有7種方法有助於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
1、可以進食暴食食物
剛開始恢復時,患者可能希望避免暴食的食物直到症狀緩解或完全消失。
如果確實要避免,不要告訴自己再也不會吃那些食物了。
紐約市大都會行為健康協會進食障礙治療中創始人和主任詹妮弗(Jennifer Kramer)說:「說完全禁食某種東西可能會適得其反。實際上患者可能會對食物產生恐懼」。「一旦克服了暴食的衝動和習慣,就可以再次進食以前暴食的食物」。
在此期間需要幫助嗎?考慮與醫生、治療師或其他專門研究進食障礙的專業人士討論。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避免囤積食物
由於大多數人是在家裡秘密暴食,所以確保某些食物不會過多食用的一種方法是不讓家中有這些食物——尤其是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零食。
桑德拉說:「如果患者曾經在一兩個就餐時段內就吃完一罐花生醬,那麼把花生醬放在家裡可能不是個好主意,尤其是患者還在恢復的情況下」。「而去餐館點一份花生醬三明治則要好很多。固定分量的食物會鼓勵患者適度進食」。
3、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健康,食用適量的食物就會變得更容易。不要隨便漏掉一餐或不吃健康的零食。越餓就越有可能會暴食。
每頓飯也要加上蛋白質(如雞蛋、雞胸肉或希臘酸奶)。
桑德拉說:「這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對碳水化合物和不健康食物的渴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4、不要節食
不要嘗試對吃大餐或暴食進行彌補,即節食。
桑德拉說:「節食、減少卡路裡和/或剝奪自己享受美食的權利會使患者陷入暴食的惡性循環」。「患者很可能最終會暴食吃本來可以適度食用的食物」。
5、嘗試非食物方式
壓力、疲憊和悲傷之類的情緒會使患者更容易暴食。如果患者有任何這些感受,那麼不宜進食暴食觸發食物。
相反,找一種自己感覺舒適的非食物的方式:例如,鍛鍊、冥想或與朋友交談。
6、做好食物日記
知道吃什麼和吃多少很重要。暴食症治療師經常鼓勵患者做食物日記,因為有助於讓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食物選擇和習慣。
食物日記中的每個條目都應包括:
進食時間;
進食食物;
進食量;
當時的感覺。
這樣做可以幫助患者發現自己的情緒和飲食方式之間的模式,並幫助發現自己希望繼續的健康習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7、分散注意力
治療期間,患者應學習如何遠離觸發食物或者當感到強烈的暴食慾望時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一個常見的做法,詹妮弗說:「離開任何具有誘惑力的東西」。
有時候,僅僅是呆在另一個房間即可做到。例如,如果患者正在盯著食品貯藏室裡的東西,就去客廳。
然後,努力專注於其他事情——比如電視或電話約15分鐘。
她說:「進食衝動過去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