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第九次十字軍東徵:最後的十字軍東徵

2021-01-09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270年—1272年歐洲基督教諸國發動了最後兩次主要的十字軍東徵,那麼此次十字軍東徵取得了怎樣的結果,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東徵前的局勢

路易九世

1248年-1254年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發起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徵,以收復耶路撒冷。結果路易九世不但沒有收復耶路撒冷,反而被阿尤布王朝俘虜。最後路易九世交了數十萬金幣的贖金,才得以釋放。路易九世對此次失敗始終耿耿於懷,希望能夠發起新的十字軍東徵,收復耶路撒冷,以洗刷第七次十字軍東徵失敗的恥辱。

元朝

1254年路易九世返回法國後,就繼續對耶路撒冷王國等十字軍國家提供軍事與財政支持,為以後的十字軍東徵籌備。當時元朝西徵大軍橫掃歐洲與中東,徵服基輔羅斯、滅亡阿拉伯帝國、阿尤布王朝,對歐洲各國構成巨大威脅,所以路易九世不敢立即發動新的東徵,只能不斷觀察局勢。1259年元憲宗病逝,元世祖與弟爭位,元朝陷入內亂。1262年元朝的伊兒汗國與金帳汗國也陷入內鬥,自此元朝結束西徵,不再對歐洲構成威脅。

二,第八次十字軍東徵

第八次十字軍東徵

1262年元朝伊兒汗國君主旭烈兀與金帳汗國別兒哥(旭烈兀堂兄)內鬥不斷,無暇進攻埃及。旭烈兀於是多次派人與歐洲聯繫,希望結成軍事同盟,他向路易九世提出:願意攻下耶路撒冷交給教宗,以換取法國進攻埃及。但由於各種原因,雙方未能結盟。1266年卡洛一世(路易九世弟)成為西西里國王,使得法國在東徵時有了牢固的後勤基地,堅定了路易九世東徵的信心,不久路易九世就向教宗克萊孟四世提出發起新的十字軍東徵。1267年路易九世召開會議,同法國貴族商議第八次十字軍東徵,許多貴族對此並不支持,但他仍決定東徵。

腓力三世

 1268年馬穆魯克王朝對十字軍國家發動大規模進攻,滅亡了安條克公國,更加堅定路易九世東徵的決心。1270年7月路易九世率軍出發,第八次十字軍東徵開始,他決定先徵服突尼西亞,再進攻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不久十字軍在突尼西亞登陸,佔領迦太基。很快十字軍就爆發痢疾、斑疹、傷寒等疾病,路易九世在8月病逝,子腓力三世繼任法蘭西國王。腓力三世無意繼續東徵,於是立即與突尼西亞哈夫斯王朝君主穆罕默德一世-穆斯坦西爾議和,10月雙方籤訂合約,結束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徵。

三,第九次十字軍東徵

愛德華

 1270年11月英格蘭王儲愛德華率十字軍抵達突尼西亞準備參與第八次十字軍東徵,但由於他到達戰場時腓力三世已與突尼西亞議和,他只得與腓力三世一起退軍。腓力三世返回法國,愛德華則退到西西里島。1271年愛德華決定繼續東徵,於是率1000十字軍前往亞卡,開始了第九次十字軍東徵。當時埃及馬穆魯克王朝蘇丹拜巴爾一世正在圍攻亞卡,見十字軍前來,急忙率軍抵禦。愛德華因為兵力太少,於是採取偷襲戰術,擊退了拜巴爾一世,使他放棄了對亞卡的圍攻

拜巴爾一世

愛德華派人與元朝伊爾汗國君主阿八哈聯繫,使得阿八哈出兵幫助十字軍夾擊馬穆魯克王朝。但很快拜巴爾一世就將伊兒汗國的軍隊擊退。拜巴爾一世擔心十字軍從海上偷襲埃及,因此派軍襲擊賽普勒斯島,以切斷十字軍的後路。賽普勒斯國王于格三世率軍擊敗馬穆魯克海軍,挫敗了拜巴爾一世佔領賽普勒斯的企圖。1272年5月于格三世與拜巴爾一世議和,籤署了停戰十年的協議,結束了第九次十字軍東徵。

四,十字軍東徵結束

第九次十字軍東徵

愛德華反對于格三世議和,但無濟於事,很快他就遇刺,雖然殺死了刺客,但是身負重傷,只能在亞卡修養。9月愛德華離開亞卡,到達西西里島,11月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病逝,子愛德華成為英格蘭國王。此後馬穆魯克王朝繼續進攻十字軍國家,於1291年攻克亞卡,滅亡了耶路撒冷王國。此後雖然教宗多次號召發起新的十字軍東徵,但人們已經嚴重失去對聖城耶路撒冷的熱情,使得第九次十字軍東徵成為最後一次主要的十字軍東徵。

總的來說十字軍東徵是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為了爭奪耶路撒冷等地爆發的激烈較量,因為基督教世界的宗教狂熱而興起,也因為基督教諸國宗教狂熱的退去而結束。

相關焦點

  • 強弩之末:英格蘭王太子和他的第九次十字軍東徵
    公元1270年,第八次十字軍東徵因法王路易九世的病死被戛然而止。但姍姍來遲的英格蘭王太子愛德華,卻不想提前結束自己的軍事朝聖之旅。繼而率少量部眾繼續前行,獨自撐起了規模非常有限的第九次東徵。  獅心王理查 就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的中流砥柱  早在1268年,英格蘭就因教皇的再三呼籲和感召,決定參加新一輪十字軍東徵。
  • 未開始已結束:雷聲大卻雨點小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徵
    因為自1095年開始的第一次東徵以來,法蘭西就是參與十字軍行動最積極的地區。除了有數位國王御駕親徵,許多富甲一方的大諸侯也經常臨危掛帥。如果再算上那些分流到南義大利和英格蘭的諾曼系貴族,那麼十字軍東徵簡直就可以說是一次法蘭西國際體系的大規模擴張。
  • 宗教虛偽面紗下的欺騙,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東徵發生在十一世紀末,歷史200多年,共8次,席捲大半個歐亞地區。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徵,因此每個參戰出徵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11世紀初法蒂瑪王朝搗毀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在與突厥人的戰役中,拜佔庭失去了很多領土,導致基督教籠罩在伊斯蘭教的陰影之下,「拜佔庭帝國」向西方國家請求支援,。
  • 第2次十字軍東徵為什麼會失敗?學者:他們居然帶著女人東徵
    1147年,基督教進行了第2次十字軍東徵,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那麼問題來了:第2次十字軍東徵為什麼會失敗?學者:他們居然帶著女人東徵。怎麼回事呢?這事的起因是法國國王路易七世。1142年,路易七世因為各種原因,與香檳伯爵西奧博爾德二世發生了戰爭。
  • 聖殿騎士團與第五次十字軍東徵
    不過在1218年十字軍的眼裡,比這些更重要的是,達米埃塔是收復耶路撒冷的鬥爭的關鍵第一步。 教宗英諾森三世早在1213年就鼓吹要發動第五次十字軍東徵,但他於1216年7月16日去世。他在位期間咄咄逼人地行使教宗的權力,鼓動了三次十字軍東徵[2],絕罰了好幾位君主,並重新確立羅馬教廷的權威。
  • 十字軍東徵的起因和結果
    1096年2月,一些希望通過參加十字軍來改變自己貧困狀況的法、德農民聚集了8萬餘人,在隱士彼得的率領下,分四路沿萊茵河、多瑙河東進,渡海進人小亞細亞,開始了第一次東徵。十字軍每到一地,每佔一城,都要大肆劫掠。1099年7月,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並以這個城市為中心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十字軍國家在近東的地位十分孤立。同時,十字軍的殘暴行徑也遭到了東方各國人民的強烈反抗。
  •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歐洲時手下那些海盜們
    獅心王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歐洲時手下那些海盜們關於老佛爺和十字軍金書前言:【轉】三十六賊行走歐洲第三回鵝城之謀第四回死囚高個永勝帝第五回紅衣大主少年羅子尚第六回庸才耶律曉羅第七回奸雄查理五世第八回惡少凡麻無帝
  • 歷史課:十字軍東徵緣何而起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szj因為參加這場戰爭的士兵配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十字軍東徵最初參與成員,多為騎士、商人、農民等人。他們多數是自願的參與奪回聖地戰爭。但這些十字軍並非也主力部隊。參加東徵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當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時,他們甚至劫掠了拜佔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並且在1271年第九次十字軍東徵與蒙古人結盟一起攻打埃及穆斯林。所以,可以看出,在十字軍東徵的中期及後期,這場戰爭的宗教性已經不那麼強烈了。在後期的十字軍東徵,其政治目的已經大於其宗教目的了。
  •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為何變成了骯髒的土地掠奪活動?
    阿歷克塞到了他姐姐在德意志的宮殿後,很快就激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徵。 這次十字軍已經朝著聖地非常緩慢且斷斷續續地前進。自 1198年 8 月(他被選舉後的第 8 個月)以來,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一直在呼籲基督徒繼續東徵。
  • 殺戮和私慾,十字軍東徵:黑暗中世紀對世界的徵服
    十字軍東徵是影響歐洲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十字軍東徵引發了世界大變革。十字軍東徵以正義為始,以掠奪和侵略貫穿全程,卻以失敗而告終。十字軍東徵開啟了啟動了歐洲國家的世界化徵程,是大航海的時代、宗教的改革、文藝的復興、工業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變革的一次大的鋪排,直接導致了今天世界格局。十字軍東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第七次十字軍東徵:法王路易九世的一次失敗東徵
    1248年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徵,當時阿尤布王朝處於分裂混戰的局面,對十字軍十分有利。但路易九世卻被阿尤布王朝擊敗,慘遭俘虜。那麼第七次十字軍東徵十字軍為何慘敗,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第七次東徵前的局勢
  • 十字軍東徵:基督教和穆斯林的恩怨情仇
    由於參戰者都在衣服上縫上了紅十字,因此這場戰爭被稱為十字軍東徵。1096年,各路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城外集合,並於1099年攻陷耶路撒冷。在宗教狂熱的驅動下,十字軍殘忍地屠殺穆斯林。在佔領「聖城」之後,教皇還專門組織了幾個騎士團保護十字軍掠奪的領土。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以勝利而告終,但這也是十字軍唯一的一次勝利。
  • 十字軍東徵的信仰是什麼?
    十字軍在阿蘇夫戰役的勝利和十字軍東徵的義大利戰役不但沒有拯救亞美尼亞,反而又一次讓這個富庶的農業國變成了無主之地,農奴制度也因此獲得了宗教上的再升華。正因為十字軍主要是遜尼派教徒,所以不得不鼓勵各種非宗教之前的信仰,其中包括其他民族的原始信仰。
  • 十字軍東徵的緣由,以及三大騎士團的來路與去路
    十字軍東徵源於東羅馬帝國的一封求救信,恰巧教皇烏爾班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爭奪權力,於是,教皇發表了極富煽動性的演說。歐洲各種目的的騎士用布條做成十字縫在衣服上,去拯救被伊斯蘭佔領的聖地—耶路撒冷,由此開始,用時近兩百年,發動了以宗教名義的九次十字軍東徵。
  • 構建基督教廷大廈的柱石:十字軍東徵,又為何成為教會分裂的鋸刀
    於是這場歐洲歷史上一場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就此打響,史稱"十字軍東徵"。在1096年至1291年這195年裡,十字軍共出徵了八次,這八次不可小覷的戰爭在歐洲歷史上留下了什麼樣的影響?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又是怎麼成為教會分裂的催命符的?
  • 「獅心王」理查,十字軍東徵中最著名的聖戰士
    而在這場名為"十字軍東徵"的戰爭,最著名的莫過於——"獅心王"理查一世!第三次東徵能否繼續成功進行,全都維繫在了理查身上。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相比起第一次與第二次十字軍東徵來說。理查所要面對的敵手更為強大,他就是統一了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薩拉丁。 如果說第一、二次的阿拉伯穆斯林是盤散沙,那麼在薩拉丁領導下的穆斯林無疑就是一個拳頭,而且是鐵拳!
  • 「獅心王」英國理查一世,第三次十字軍東徵領袖的傳奇一生
    最後亨利二世在島上無立錐之地,一路逃到法國領地諾曼第並去世。1189年理查一世繼位,看這個年頭就知道,浩浩蕩蕩的十字軍東徵早已開始了。作為歐洲整個中世紀重要性排名第一的大規模戰爭,當時的每一個歐洲王室都迫不及待地參與進去。無疑,率軍東徵是彰顯各國王室在基督教世界裡地位的絕佳時機,通過戰爭所獲得的地中海東岸土地更是各王室都想擁有的飛地。
  • 「獅子王」的誕生:英王理察一世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徵
    基督教世界渴望復仇,理察一世於1189年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加冕後不久,他宣布將會進行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理察宣稱其目的是解放聖地,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表示支持。但是,薩拉丁的軍事力量遠勝於十字軍聯盟。在薩拉丁的統治下,中東大部分地區都團結在了一起。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徵開始之時,基督教範圍內的各國軍隊贏得了不少小規模的戰鬥,但是,這對於推翻薩拉丁並沒有重大意義。
  •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攻陷君堡,此前拜佔庭人真的意識不到危險麼?
    經歷了三次十字軍東徵的洗禮,拜佔廷人發現十字軍並不是前來相助的,而是一群在西方生活不下去的落魄貴族前來搶新地盤的。從希臘半島到小亞西亞半島,再到中東地區,直到耶路撒冷,四處林立著各種十字軍所建立的面積大小不等的拉丁小王國。當遇到厲害一點的拜佔庭皇帝,他們就表示承認藩屬關係,當遇到弱一點的皇帝,他們就脫離,甚至回過頭來攻打拜佔庭。
  • 第4次十字軍東徵:目標為何是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佔庭帝國」?
    自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以來,之前發動的三次十字軍東徵都極大地幫助了拜佔庭帝國。尤其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將塞爾柱人從小亞細亞沿海擊退到內陸,拯救了風雨飄搖中的拜佔庭帝國。來自西歐的十字軍為拜佔庭帝國收復了尼西亞、呂底亞等大片土地,但是十字軍也按照著按西歐歐洲分封的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佔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十字軍國家)。由於十字軍每次經過希臘都如蝗蟲過境般將希臘劫掠一空,而拜佔庭皇帝對此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後又因為宗教、土地以及宗主權的問題,激化了十字軍國家與拜佔庭帝國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