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生海海》作者麥家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唯一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 。他著有《解密》和《暗算》等軍旅題材小說。《解密》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並獲得第七屆矛盾文學獎。
《人生海海》則是麥家沉寂8年的轉型之作,《人生海海》也延續了麥家小說一貫特點:故事頗具想像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人物經歷傳奇曲折,充滿懸念。諾貝文學獎得主莫言也曾這樣評價《人生海海》:「連讀兩遍,掩卷沉思」。
《人生海海》以「上校」一生的坎坷經歷為主線,展現了「上校」一生的經歷、感情、信仰以及他用生命想要守護的尊嚴,最終卻在小瞎子及父親挑唆下要查看「上校」身體秘密時,導致「上校」發瘋,最後以七八歲的孩童智商達成與自己的和解。麥家也想通過「上校」的故事告訴人們:「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似海,複雜、豐沛、多變,但潮起潮落都是人生的一種歷練。每個人都跑不掉的,一定要學會愛上生活。」
01 「上校」一生的隱忍經歷使他的命運軌跡具有令人扼腕嘆息的悲情色彩
麥家在《人生海海》裡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村裡有一個最出奇古怪的人「上校」,有關他的傳聞眾說紛紜:有人說他當過國民黨上校;有人說他是一個「太監」;有人說他是一個技藝高超的醫生。
不僅如此,他與村民的差異還在在於:他向來不出工,不幹農活,不做手工,不開店,不殺豬,天天都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可是日子比誰家都過得舒坦。比如「上校」抽大前門香菸,穿皮鞋和中山裝。而且上校的身份卻非常的神秘,他未曾娶妻,只養兩隻貓,甚至比別人家養孩子還要上心。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上校」的傳聞可以看出兩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是他自身擁有的神秘感和村民對他的羨慕之情。也可以說他本人和故事就充滿了魔幻色彩,只不過他對於外界的傳聞或謠傳,始終是一副置若罔聞、事不關己的狀態;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經濟條件還是不錯,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過從他與兩隻貓同吃同睡可以看出他不曾有娶妻意願,這也就加深了村民對他「太監」身份的認定。
而事實上「上校」的這種舉動則與他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過老保長陸續說出一些關於「上校」的故事中,也可以得知「上校」原本是國民黨的特工,只因為在日軍內部潛伏而誤認為是「漢奸」,還被關進監獄。「上校」也曾嘗試過去證明自己的冤枉,我們從他的表情、語言、動作以及反應中可以看出:
「上校」聽過,先是激動滿臉漲紅,罵了一通髒話,眼眶子滿是淚花,是受盡冤屈侮辱的樣子。平靜下來,他一字一字對老保長保證:「你回去告訴她,我對天發誓,老子除了自己被糟蹋外,沒有糟蹋國家任何一個人一件事,有一個假字,天打雷劈!」老保長講:「五張陳述事實的信紙,張張寫滿字,每一個字都是用血寫的,最後蓋著五個大血手印。我心想這「太監」可真是命苦啊!」
從老保長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三點信息:
①「上校」並不是漢奸。這從「上校」的錚錚誓言中可以表明他從來不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他本身的打入敵人內部就是一種深度潛伏。
②「上校」極具忍耐力。從他寫了五頁血書可以看出他對於身體痛苦的忍耐性和隱忍性。
③「上校」以身犯險。「上校」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子除了自己被糟蹋」。這句話為「上校」一生想要守護的秘密埋下了伏筆。
在麥家的諜戰小說《解密》中也有著為了國家利益而不為人知無名英雄解碼天才容金珍,而在《人生海海》裡的「上校」甚至連名字都不曾留存過,他無疑是另一個更加隱匿英雄人物。就像麥家曾說:人世間大多的秘密都藏在夢裡,就像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活著如同沒有名字的存在。
而這樣一個英雄人物「上校」卻在遭遇了「身體糟蹋」後又遭遇了幾十個十幾歲紅衛兵對他肉體和心靈上的雙重摧殘。
從前在村上走路一向是腰板筆挺,昂首闊步,神氣活現,現在卻像一隻賴皮狗,要人拖著走,架著走,威風掃地,狼狽不堪。
而「上校」的命運自此開始重新改寫,進入了一個看不見的黑洞,可是他卻不能爭辯,不想爭辯,這是他用生命也想去維護的尊嚴。這是他悲情的一生,也是讓我們敬佩和一聲嘆息的命運多舛。
02「上校」隱忍而又熱烈的感情,充斥著他一生的糾結與內心煎熬
如果說「上校」的一生是悲情和委屈甚至是含冤而終,那麼他曾擁有的友情與愛情,則是他生命中的一抹溫情,比如文中的「我」的父親和林阿姨。
父親與「上校」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他們親密無間,之間的友誼甚至超過了親情。當父親得知是爺爺告密導致「上校」被抓時,對爺爺說了這樣的話:
「你不是人,從今後,我不會再叫你一聲爹,不會同你吃一桌飯,不會管你,是死是活,我只管葬你,料你也活不長了,早死早收場。」可爺爺一言不發,一聲不吭,只閉了眼,流出兩行淚,蟲一樣爬著,鼻涕也流出來。
這段對話讓人讀後很是酸楚,作為爺爺來說,他出於對父親的疼愛,不願意讓父親背負「雞姦犯(同性戀)」的名聲,於是想通過把「上校」抓起來還父親一個清白。但是對於父親來說他親如手足的好朋友竟然是最信任、最尊敬的父親告發的。
而文中爺爺的行為不僅毀了「上校」,毀了父親,也使得一家人介於村民鄙視的眼光被迫四處流亡。自此之後爺爺上吊自殺,而父親則更加恐懼沉默,但是生活依舊在無聲中繼續。這種悲情的生活經歷跟餘華在《活著》中的福貴一樣:雖然命運多舛,但是每個人都依然在努力的生活。
這也是上校一生中得到為數不多的感情,但是即便是他和父親關係好的像一個人,父親也不曾知道他身上的「秘密」,因為保守秘密是他最後的尊嚴,也是用命也要去維護的體面。
而林阿姨與「上校」是多年前在醫院的同事,並且非常喜歡「上校」,對「上校」展開了數次主動熱烈的追求,但卻遭到「上校」冷冷的拒絕。甚至在開除軍籍和娶林阿姨的選擇中,「上校」依然選擇了自毀前途。而「上校」之所以這樣選擇感情,並不是不喜歡林阿姨,而是出於他自身的原因,他不能愛,無法愛。通過麥家對人物和心理的描寫,證明「上校」明明對她是有感情的,這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出來:
①不顧生死的去救林阿姨。眼看在林阿姨要被燒死的時候,「上校」卻不顧自身安危衝進火堆,將她從死神中奪回。換一個角度想,如果不是「上校」內心處於對林阿姨的愛,他不會那麼焦急、情緒失控的想把她從死神手裡帶回來。
②他吻過林阿姨。當林阿姨在死神中逃出後,「上校」遲疑了一下,但低頭吻了她一下。作為硬漢和超乎常人的意念力的「上校」,經歷了太多的大場面,如果不是出於心動,是不會輕易屈服於外界和請求的。
③「上校」瘋了之後還一直記得林阿姨。又老又瘋的「上校」誰都不認識,智商跟七八歲的孩童差不多,卻一直記得林阿姨年輕的樣子,甚至可以準確無誤畫出她。
這也是在「上校」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友情與愛情,它的陪伴也使「上校」坎坷悲情的一生中變得有光澤和希望。正所謂: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03 對於信仰的堅定是支撐「上校」活下去的勇氣以及終生痛苦的根源
他比誰都懂得,一旦踏上那艘賊船可能面臨什麼——被人誤解、遭人唾罵,人不人鬼不鬼,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但是為了當好特務,完成任務,他不管不顧豁出出去了。
這句話是通過文中的「我」從老保長那裡聽到關於「上校」同妓院老鴇(同日軍有來往),但是出於為了完全潛伏的任務,「上校」只能深入虎穴,不得不潛入軍方,跟日本女人混在一起。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上校」為了完成任務,已經做好了犧牲自己名譽甚至是生命的準備。這既是「上校」作為特工的使命,也是為了國家利益而無怨無悔的付出,即使被誤解,被誹謗,被仇視都無法改變他對於國家的熱愛,對於自身的信仰。
上校在抽搐、在呲牙、在咧嘴、在流血,分明打在他身上,他一定痛得很,但就是不叫、不哼、不啊、不呻、不吟,死也不吱聲。但是他的眼睛又會放光、發亮,打一下,亮一下,射出一道光,黑暗中像貓的眼睛。
這就是「上校」的隱忍和堅定信仰,這就是看透真相依然積極樂觀的英雄主義。雖然經歷了身體上的虐待,但是卻始終不發聲,甚至為了維護身體的尊嚴,他也不去辯解自己是功臣的事實,更不去解釋自己的冤枉。但他的眼神依然有光,讓人感動和欽佩不已。
「上校」的一生中他人永遠比自己重要,比如說他的貓比他的命重要,他的朋友比他要緊,在他心中國家的利益高於個人。這些他想守護的人是他一生的信仰,也是支撐他活下去和勇敢的力量。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上校」的名字叫蔣正南,多數人只知道他的外號「上校」、「太監」、「雞姦犯」「狗東西」、「狗特務」。
麥家在書中通過「我」說了這樣一句話: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過自己的智慧。而「上校」一生都在與自己和解、與痛苦和解、與所有的不公正待遇和解,直至為成一個智商只有七八歲的快樂單純的「老小孩」。但此時的他依然快樂、簡單、樂觀、單純,像孩子一樣用心地在薄情的世界中深情的愛著。
04「上校」的心路歷程亦是麥家生活經歷和內心寫照的重疊
這是一個老式的的江南山村,靠山貼水,屋密人稠。屋多是兩層樓房,土木結構,粉牆黛瓦,山是青山,長滿毛竹和灌樹雜樹;小是清水,一條闊溪,清澈見底,潭深流急,盛著山的力氣。
這是麥家在《人生海海》中描寫「上校」生活的村莊,也是麥家對於浙江老家的記憶。從麥家把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代入小說中「上校」的生活環境中可以看到麥家對於自己家鄉的熱愛以及複雜的情緒。
麥家說過:「小時候沒吃過糖的人,永遠不知道甜是什麼滋味。我是一個失去父愛的人,父親不可能重新彌補對我的愛,我也不可能把我曾經失敗的角色重新彌補好。我才寫在小說中用心描繪了父子情深的細節,也放下了很多期待和祝願在裡面。」
於是麥家勾勒出一個完美的父親形象「上校」,他有著這樣的特點:一個非常偉岸的人,頑強又悲憫,既天才又日常。當苦難的浪頭朝他拍來的時候,他也是輕輕一笑而已。
這是麥家的生活記憶,也是「上校」一生的命運軌跡。
05 總結
「上校」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原本是風光無限的「上校」,一生贏得了無數次勝仗,最後卻敗給一個「日本女特務在他身體繡下屈辱的記號」,在守護欲與窺探中的離奇故事中,令人不僅為「上校」這個無名英雄而扼腕嘆息,它既有殘酷的生活真相,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與溫情。
而《人生海海》也是麥家第一次將小說的寫作背景設置在自己的家鄉浙江,並以第一人稱和「我」的所見、所聞和經歷,以代入的形式講述了他曾經小時候與父輩相處時的心境,這從麥家對寫作背景的闡釋可以看出。
「我對故鄉有一種警惕、懷疑,甚至有那麼一點敵意,但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
麥家對於《人生海海》的出版也非常自信:「有一天當《人生海海》的版權超過《解密》《暗算》的時候,我一點不會感到驚訝,因為我破譯的不是紫密、黑密這些軍事密碼,而是人心的密碼、人的命運的密碼。」
這跟麥家的經歷息息相關:麥家的父親大概認識兩三百個字,母親一個字都不認識。他偶然間閱讀了《林海雪原》,便震撼和重啟了他的人生:「我的人生被照亮了,看書之前,我以為大家都和我一樣粗糙地生活,和這本書邂逅,我才知道村子外面有很大的世界」。
所以就有了麥家長期以來對寫作的堅持和對於夢想的執著。我們很難想像麥家的《解密》寫了十一年,被退稿十七次。而這些苦難和折磨卻從未讓麥家喪失信心與希望,而是把每一次失敗都當做是我命運中的一次歷險,一次登攀,一次宿命。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麥家自身也是一個很堅韌和具有堅定信仰的人,這點同他書中的人物「上校」很相似。這種信仰,是終將戰勝苦難的信仰,是對自己的信仰,更是對生活的美好期待以及一切陰霾都會過去的信仰。
無論是「上校」還是陪「上校」一起赴死的林阿姨,均用一生的曲折命運詮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希冀: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了,更是你要堅信的美好生活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