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農村還非常貧窮,孩子們基本沒有見過洋娃娃、遊戲機、電動玩具等比較時尚而且科技含量比較高得玩具,更是沒有玩過,也無法去想像。
那時的他們大多都玩過這些玩具,滾「鐵環」、滑「板板車」、打「彈弓」、玩「陀螺」、滋「水槍」、放「風箏」、玩「香菸紙片」、打用紙疊的「翻翻板」、飛「紙飛機」、在水裡放「紙輪船」等等。雖然這些都是自己或是在父母的幫忙下製作的非常簡陋的玩具,但依然是玩的不亦樂乎。那時候的孩子很容易滿足,就是一塊泥巴都可能玩小半天。
這些玩具大多都可以就地取材,且製作起來相對容易。即便是鐵環和板板車這些製作起來相對麻煩,需要一些零配件的玩具,他們也可以在父母的協作下完成。這些玩具每樣都成為他們的最愛,成為他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
鐵環不僅僅在家裡玩,只要不下雨,還有人帶到學校玩。在課間的時候在操場跟同學們一起玩「滾鐵環」的比賽,看誰滾得最快、最遠。這就是那個時代最簡單的快樂。
板板車這種玩具就是由一個木板加幾個軸承做成的,跟現在的滑板有些相似,不過那時我們是坐在上面滑的。可以一個人坐,也可以兩個人坐在上面,然後在有坡度的路面或是晾曬壩子裡玩。坐在板板車上,先用腳作為動力在地面滑行,然後雙腳離地,從坡上衝下來,體驗速度與激情,盡情地大喊大叫。
那時候大人們抽菸剩下的煙盒最寶貴了,從自己玩的煙盒也可以看出這家人生活水平是怎麼樣的。那時候的香菸盒有金馬、翡翠、大前門等等。大家會將煙盒折成三角形的「煙片」,然後放在地上用手扇。只要將「煙片」扇翻了面,這個「煙片」就歸自己所有。很多小孩子都有一個紙盒子,裡面放滿了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煙片」,非常寶貴,從不捨得輕易拿出來。
那時候在農村雖說沒有多少真正意義的玩具,但是普通的東西經過加工,就成為孩子們眼中的寶貝,就能讓他們玩的盡興、玩的開心。就是這種簡單的快樂,伴隨著他們成長,到現在成為了那一代人美好的回憶。
不知道70年代農村的你還玩過哪些土玩具,歡迎大家補充,一同回味我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