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大街上隨便找個人,問問他關於紅白機遊戲的印象,相信哪怕是沒玩過遊戲的人也知道說《超級瑪麗》。這款遊戲和FC遊戲機的橫空出世,既拯救了當時滅亡的遊戲界(詳情百度「雅達利大崩潰」),也使得製作公司「任天堂」崛起成為遊戲界的霸主。馬裡奧(下文使用官方譯名馬力歐)自1985年誕生開始,系列銷量超過三億套,紅帽子水管工的形象深入人心。今年的系列新作——《超級馬力歐 奧德賽》已於10月27日發售,並獲得了多家媒體的滿分評價,下面我將為大家評測這款不容錯過的神作。
作為一款根正苗紅的任天堂的遊戲,奧德賽也反映出強烈的任天堂特色——用心做遊戲,用腳做劇情。奧德賽的劇情依舊是老套的水管工救公主的故事,但這不意味著這是一款平庸的遊戲。因為在當代遊戲發展的三個方向:電影化,競技性與遊戲性之中,任天堂選擇了最難把控的「遊戲性」。之前那句對劇情的描述甚至連劇透都算不上,任天堂的遊戲用「交互」來體現自己的不同於電影的藝術感。玩家與環境,玩家與NPC的交互貫穿著遊戲的始終。
高清3d的馬力歐
所以這樣的一個遊戲,如果不是親自上手玩,僅僅看看直播,是很難體會好玩在哪裡的。在遊戲全3D化了之後,平臺跳躍遊戲便迅速走向了衰落。3D化的「槍」,「車」,「球」遊戲會帶給玩家強烈的感官刺激,3D平臺跳躍遊戲又有什麼呢。所以在這次《奧德賽》中,官方為馬裡奧加入了帽子夥伴——凱皮。
白色的帽子是凱皮
帽子在遊戲中主要進行攻擊和附身,而且在雙人模式中可以由2P玩家操控。帽子的攻擊方式類似於迴旋鏢,但是可以由玩家進行方向的微調。雖然馬力歐踩頭攻擊的方式仍然保留,但是帽子遠程加可控方向的設定使得這種攻擊方式如同雞肋,也使得遊戲難度下降不少。而新加入的元素「附身」則有很高的可玩性。顧名思義,只要丟出帽子就可以操控遊戲裡的怪物,場景的部件和NPC。不同的怪物,不同的能力不僅提高玩家的新鮮感,也是「交互」重要的一部分。
背景裡的霸王龍也是可以附身的
即使是這樣的系統,在現有的遊戲環境裡也是算很簡陋的,把遊戲做的好玩的訣竅是關卡設計。就像《超級瑪麗》是2D平臺跳躍的教科書一樣,《奧德賽》也是現代箱庭遊戲的教科書。任天堂的遊戲設計哲學是「易於上手,難於精通」,表面上很簡單的關卡卻起到調節難度的作用。很多遊戲在開始之前可以選擇難度,但是玩家往往會錯誤估計自己的能力,過於簡單讓人體會不到遊戲的樂趣,過難會讓玩家在後面的章節吃盡苦頭。在《奧德賽》中,第一次通關之前遊戲還是很休閒的(其實劇情的主線相當於一個巨型新手教程),通過主線後地圖會有變化,會變化地貌,開放很多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給予玩家更多的挑戰,這些都還是最基本的,可以察覺的部分。還有一些地圖設計的非常隱晦,有很多的近路需要「空中帽子二段跳」之類的高端技巧才能到達,而且設置的非常極限,若是少跳了一分都不能到達,顯然不是巧合而是故意設置,而這些關卡若是繞道通過,就看不出半點異常。還有很多地圖上看似是裝飾的地方,其實都是可以到達的,當你爬上去之後,就會發現那裡已經擺滿了關卡設計者放在那裡的成堆金幣。由玩家的技術來選擇道路,由選擇的道路來控制難度,任天堂的關卡設計功力實在可怕。
奧德賽中一個中等大小的地圖——都市國,以紐約為原型
和馬裡奧3D化的鼻祖《超級馬裡奧64》一樣,《奧德賽》的主要玩法就是在地圖裡找「月亮」,有些「月亮」放在顯眼的地方,而大多數則是需要與環境「交互」得到,比方說用帽子掛,用屁股坐,甚至用眼睛瞪。與開放世界的廣而空不同,《奧德賽》的地圖雖然小,卻是經過精雕細琢,在巴掌大的地方裡都能放下十多個月亮,要經過不斷的探索才能發現,帶上一點輕度解謎的性質。這樣單純的玩法不由得讓人想起童年的快樂時光,就好像小孩子出門看這個也好玩,看那個也好玩,玩著玩著就不知道了走到哪裡去了。任天堂用色彩豔麗的地圖激發玩家的好奇心,用交互引導他們探索,用藏好的月亮鼓勵玩家,然後再繼續……當現在的遊戲不斷追求血腥的畫面,感人的劇情時,《奧德賽》簡單的快樂與驚喜會讓你不由自主的大聲驚呼。
雖然劇情簡單,但是氛圍的渲染並不弱
自第一代《超級瑪麗》發售已經過去了33年,馬力歐的遊戲系統也經過數次改進,與原本的模式大相逕庭,但是有些東西是保持不變的。不變的是馬力歐仍然代表了當代遊戲的最高水平,永遠為玩家帶來快樂。
不變的是,無論多少歲玩到馬力歐,它都能讓我們回想起最初玩遊戲的那份感動。
更多資訊請關注溫醫電競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