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司法警官學院2018級法學一班賀潤達同學生活在毗鄰俄羅斯的邊境小城綏芬河,綏芬河與俄羅斯只有國界線鐵絲網一線之隔,疫情期間因受到回國人數增加的影響,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壓力增大,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地區。這個東北邊境小城以前籍籍無名,因疫情一夜成名。
為應對疫情防控需要,疫情期間綏芬河團市委在短時間內成立了由880名志願者組成的綏芬河市青年志願者突擊隊,賀潤達同學就是其中一員。他們被分為物資運輸、小區管控、防控衝鋒等多支突擊小隊,先後參與了方艙醫院籌建、市醫院突擊改造、醫院庫存管理、捐助物資登記、輸送後勤給養、小區卡口管控等工作。
(一)小區的後勤和消毒工作:
賀潤達負責的一個小區裡有四棟樓,每棟樓有七層,其中有三棟樓裡有國外返回的隔離禁行人員。他獨自完成該小區所有樓棟的樓道和門把手的消毒,再給每個樓道角落噴灑上消毒水。剛開始參與消毒工作很費體力,容易感到勞累,工作一周後已經逐漸適應。當時氣溫只有10攝氏度上下,奔走在樓道裡消毒,時常感到悶熱。工作中,除了戴口罩、手套,還佩戴了浴帽、穿著並不透氣的雨衣穿梭在小區裡。工作結束後,脫下手套時,手心手背儘是汗水。每天參與志願工作之餘,他還要保證上網課的時間。
(二)卡口值守工作:
賀潤達與卡口值守人員一同守護小區安全,為進出小區居民進行掃碼、登記、測量體溫等,每天同樣的話不知要重複多少遍,同樣的事情不知做了多少次。有時卡點人流量太大,連坐下來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一直在卡點為進出的人員測量體溫、電子掃碼、做好外來人員和車輛的登記……有時候遇到不配合的居民,他也從不抱怨,耐心勸說,自始至終不說一句苦,不喊一句累,從沒有半路退場。全力守護小區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捐款活動:
在志願服務工作中,他不僅努力踐行志願者精神,恪盡職守,任勞任怨,銳意進取,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組織上交予的每一項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圓滿完成了各項服務任務,而且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進行了捐款活動,
2月8日下午,賀潤達來到綏芬河市山城社區,他表示要捐獻1000元錢用於社區的防疫工作,這1000元錢都是他平時上學期間攢的零花錢和過年期間長輩給的壓歲錢。社區新利2號樓業委會的叔叔阿姨們平時的付出都被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面對此次嚴重的新冠肺炎,老黨員們更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餘熱,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在這個特殊時期,他覺得更應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社區負責人王鳳蘭第一時間就聯繫了新利2號樓的業委會,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現場進行了交接儀式。新利2號樓業委會副主任李春林說:「感謝優秀的大學生賀潤達,在疫情期間願意出錢出力,是現在年輕人的榜樣。」社區負責人王鳳蘭表示:「在這場全民抗爭的防疫阻擊戰中,新時代年輕人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他們一個個請戰、捐款,不甘人後,對此次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獲得的榮譽:
賀潤達無私奉獻家鄉、愛心捐助的感人事跡,受到了綏芬河市團市委和綏芬河市山城社區的高度評價。所做的善舉被當地媒體綏芬河市人民政府和綏芬河鎮《百年旗鎮》公眾號以《大學生志願者捐款助力小區防疫工作》為題進行了報導(綏芬河市人民政府)(山城社區丨大學生志願者捐款助力小區防疫工作),綏芬河電視臺以《發揮新時代青年作用,為防控疫情貢獻力量》為題也進行了報導,公眾號藏藍青春警色年華也做了報導(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賀潤達捐款助力小區防疫工作)。參加活動的照片被牡丹江市委組織部公眾號《雪城先鋒》《黑龍江日報》《中警院團委》刊發信息時選用。並被綏芬河市團市委授予綏芬河市團市委優秀志願者(證書),被綏芬河市山城社區授予優秀社區優秀志願者的稱號(證書)。
賀潤達時刻以雷峰精神為指導,在雷峰的旗幟下,學習成長。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在每一次的活動中,他都盡心盡力,滿腔熱忱,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用實際行動在中俄邊境小城踐行著守好國門的約定,在保衛家鄉中書寫自己無悔的青春!
來源於中警院賀潤達投稿 班級:18法學一班 學號:201815511022
----------------------------------------------------
我是一枚警校小老師,喜歡警校警察的可以關注我,其他警校報考問題可以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