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這個家族富了十代 三百個子孫有突出成就 沒一個敗類
中國有句古話: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一個家族治理有方,絕對能富過三代。
晚清大臣當中,曾國藩算是文武全才。李鴻章經常把「先師曾文正公」掛在嘴邊,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歷史地位。
當年曾國藩臨危受命,幫助朝廷鎮壓太平軍。他憑藉自己的影響,在湖南組建了一批湘軍。又去廣州問洋人買了一批火炮,這在當時能做到這點的也許只有曾國藩一人。
同時曾國藩還是一個大才子,他寫的討賊檄文十分具有煽動性,很快就能調到士兵的士氣,這也是他能夠打敗太平軍的原因所在。
再者曾國藩十分懂得官場的權術,他身居高位,很多人都在暗地裡準備看他的笑話。但是曾國藩對人處處忍讓,從來不跟其他官員發生矛盾。
因為惹怒了這些官員,他們很有可能在暗地裡算計你。就算你通過權勢把他剷除了,也不能保證下一位官員對你沒意見。所以說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
除了治國,曾國藩治家也是很有一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十六字就是曾國藩家訓的精髓。
其意為:一個家庭只有保持簡樸的傳統才會興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體才會更加健康;既儉樸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遠不會貧賤。
得益於曾國藩治家有方,曾國藩家族一直長盛不衰。他臨終前留下遺言:「我這輩子打仗不少,打仗也是造孽,是殺戮,我們曾家以後再也不能有武將,你們好好讀書。」
曾國藩離世後,他的子女都很有出息。長子曾紀澤是清末著名外交家,在國家與俄國籤訂條約後,割讓了大片土地和賠款,他得知後氣憤非常,馬上自願請求跟俄國人談判。
在他的據理力爭下,為中國收回了伊裡南部地區共計五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這次談判也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成功談判,是近代中國以來難得的一次外交勝利,此事使曾紀澤博得朝野的好評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
除了曾紀澤,曾國藩的侄孫女曾憲植曾出現在開國大典上面,就是上圖紅圈的那個女子,她是葉劍英元帥的第三任夫人,擔任過全國婦聯副秘書長、還是第四、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今天,曾國藩的後人已經傳到了第十代,其中有突出成就的多達300多人,雖然沒有一個人的名氣能超過曾國藩,但是他們在自己的領域裡面也是頗有地位的。
曾國藩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神話,直到十代以後,還屹立不倒,是個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