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往往佔據絕對的火力優勢。從重火力方面來看,往往在美軍執行登陸作戰的時候,海上已經找不到聯合艦隊的戰艦了,美軍的戰列艦可以用自己的主炮將日軍的工事全部炸一邊,這種情況下很難再找到日軍火炮。而在裝甲方面,日軍的97式坦克根本打不穿M-4謝爾曼坦克的正面裝甲,可以說美軍的裝甲兵在太平洋戰場上是如入無人之境,只需要小心不被手持炸藥包的日本步兵炸毀即可。但讓人想不到的一點是,美軍與日軍差距最大的一項竟然不是在坦克和軍艦上,而是美軍手中的槍械。二戰時期,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自然是M-1卡賓槍及其各種變種,M-1們打的日軍抬不起頭來,甚至讓日本軍隊冒死也要從美軍士兵手中搶到一支M-1卡賓槍。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美軍手中的M-1卡賓槍幫助美軍打贏了太平洋戰爭。
先來看看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的武器。一般來說,一個日軍作戰班組約為13個人,這其中只會有一挺輕機槍作支援火力,剩下的則都是99式有坂步槍,這款步槍繼承了38式步槍的傳統,精度方面要超過美軍使用的M-1步槍,同時射程方面也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款步槍是栓動式步槍,每一次發射完都要士兵拉槍栓,重新裝填子彈,將子彈推入槍膛之後才能繼續開槍,這使得日軍的火力持續性很差,兩次射擊至少也會間隔五秒鐘左右。如果日軍士兵攜帶的是散裝彈藥,而沒有攜帶彈橋的話,裝彈會讓日軍士兵無比頭疼。這麼一款步槍根本是談不上火力壓制的,用作狙擊步槍還好,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就顯得有些無力了。
而美軍的M-1卡賓槍則就比較好用了。這款卡賓槍最初期是裝備給美軍二線後勤人員,如卡車司機,軍隊參謀等,是一款用於替代M-1911手槍的自衛武器。這款武器發射美軍.30口徑子彈,彈殼長度比當時的手槍彈長很多,裝備了可以容納15發子彈的短彈匣。15發子彈看似不多,但美軍當時裝備的輕機槍也才20發子彈,這麼一看M-1卡賓槍幾乎就等於是一支輕機槍了。最可貴的一點是,M-1卡賓槍增強重量也才在五斤左右,就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職都能輕鬆操控,一個步兵班裝備七八支不成問題。
M-1卡賓槍最終生產了超過550萬支,遠比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人數多得多,在太平洋戰場上,M-1卡賓槍格外受到美軍的青睞,幾乎取代了美軍當時裝備的M-1步槍,成為了日本軍隊最大的噩夢。曾經有一名日本士兵回憶道:在戰場上與美軍二線部隊交火,我們的小隊長認為我們撞上了一支「全員裝備機槍」的部隊。由此可以看出,M-1卡賓槍火力之兇猛。
在野外條件下作戰,M-1卡賓槍的射程一直令人詬病,但是在壕溝的短兵相接時,M-1又成了美軍最愛用的武器。比起射速緩慢的塹壕槍,M-1卡賓槍幾乎滿足美軍的所有需求。在戰爭後期,美軍又推出了可以全自動射擊的M-2卡賓槍,這才讓日軍根本不敢拉近了與美軍拼刺刀。原因很簡單,日軍的刺刀還沒對準人,就已經被對手一梭子子彈打成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