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彈能炸沉一個航母編隊嗎?美國曾真實實驗,結果出人意料!

2020-12-14 小奇科普館

核彈與航母作為世界上最能彰顯大國實力的武器,威力就不用小奇多說,相比大家也知道,那核彈能炸沉一個航母編隊嗎?知天下奇聞,看小奇科普檔案!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美國在七十年前就做了實驗。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數萬人當場死亡。這次的原子彈爆炸震驚了整個世界,當然,美國也不例外。於是美國就想,如果有一天原子彈的技術被其他國家掌握,對於美國來也是一種災難。並且美國還想拿日本的艦隊來實驗原子彈對水面艦艇的殺傷力,沒想到日本在經歷原子彈的襲擊之後,就很快投降了,所以美國沒了實戰檢驗。但是美國依舊是不死心,美國的陸軍和還海軍開始聯合籌備準備來一次實驗,看看核武器如何有效地摧毀水面軍艦,也就是「十字路口行動」。

十字路口行動是美國在1946年於比基尼環礁進行的核試行動。此次行動一共進行兩次核試,包括代號Able的空中核試及代號Baker的水下核試,以測試核武對水面軍艦的打擊威力。整個行動共進行了兩次核試,代號分別是Able及Baker,各用上一枚23千噸當量核彈。Able核試於7月1日進行:由1架B-29轟炸機空投核彈。Baker核試則於7月25日進行,核彈被置於27米的水深引爆,也是世上首次水下核試。而原定第三次核試則在Baker試爆後取消。

在核彈選用方面,核試兩顆核彈均使用胖子原子彈元素。Able使用的核彈代號為「吉爾達」。而Baker核彈則為「比基尼的海倫」。靶艦方面,海軍一共揀選了95艘各種軍艦,當中包括兩艘航空母艦、五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八艘潛艇、60艘各式登陸載具及運輸艦,以及三艘駁船。為方便量度核爆破壞力如何隨距離遞減,海軍將軍艦密集布置。並且各艘軍艦均安裝了量度儀器,監察氣壓、船隻動向以及輻射。整場核試中,美國一共使用了200隻豬、60隻豚鼠、204隻山羊、5000隻老鼠、200隻小鼠,以及帶有不同種類昆蟲的穀物,用活體輻射實驗品,測試生物在高輻射下的基因變異。

1946年7月1日上午9時,一架B-29轟炸機在目標艦上空投下23,000當量的吉爾達核彈。核彈原定在內華達號戰列艦上空160米爆炸,但卻意外大幅偏離目標650米之遙,最後在吉列姆號海軍運輸艦上空引爆。爆炸使吉列姆號及卡萊爾號即時沉沒;兩艘美國驅逐艦安德森號及林森號在一小時內沉沒,而酒匂號輕巡洋艦則在次日沉沒。

值得一提的是長門號戰列艦是唯一一個在爆炸中心910米內,卻沒有承受任何嚴重損壞的大型艦隻。長門號戰列艦是日本投降後作為戰爭賠償交給美國的,因為長門號參加過偷襲珍珠港,美軍故意將長門號放在預定爆點附近,但是因為空投失誤,在加上長門號有著厚重的裝甲,所以並沒遭到重創。

但是薩拉託加號雖然遠離爆心超過1800米,卻遭到了嚴重的損壞,主要是因為美軍在核實驗之前為所有的軍艦住滿了燃料和彈藥,所以核爆使艦體燃油以及武裝起火爆炸。

為了減少核輻射,Able核彈採取了和廣島及長崎的核彈同樣的空炸引爆,在空中引爆時,會被吸進核爆火球的地面物質較少,而因此產生的輻射性物質大部分則會被帶進平流層之中,所以在核試地點產生的輻射塵相當有限。事實上由於輻射塵較少,故此環礁的靶艦都未有變成放射性。核試次日海軍人員已可登上大部分靶艦,搜集核試數據。

不過就算是核輻射較少,美軍放入艦體的動物也是死傷慘重,10%生物被衝擊波即時殺死;另外15%生物被帶有輻射的火球擊傷,並在數日內死亡;最後又有10%生物在後續研究中因輻射而死。由於是次核爆只產生一次性輻射,再加上大量老鼠被刻意配置於致命範圍以外,以研究輻射會否引致動物後代變種,整體生存率因此被拉高。

在此次核試驗中,最幸運的是豬和羊。一隻編號為311的豬,核試前被放置在酒匂號上,核試後被發現在環礁遊泳,而被美軍救起。另外還有一隻生還的山羊,一同送到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飼養。

幾個月後,美國把實驗數據收集完成並修補好艦隊,開始了第二次核試驗。

1946年7月25日,核彈被置於登陸艦LSM-60,27米水深下,位處靶艦陣列正中央。核爆過後,LSM-60登陸艦沒有留下任何可辨認殘骸,被判定遭核爆氣化,另外戰列艦阿肯色號及長門號等八艘軍艦在核爆後沉沒。這次核實驗的破壞力主要來自水壓衝擊波,而其輻射塵更幾乎汙染全部靶艦,使之具放射性。在核彈引爆後,一個高速膨脹的火球在引爆點出現,並在水下產生超音速的液壓衝擊波,將附近的船艦龍骨扯開。當水下衝擊波向外擴散時,海水顏色隨之變為深色,猶如海上石油油汙。

這次的水下爆炸導致海水富有反射性,而且在Baker核試以前,海軍全無清理核輻射經驗。在缺乏裝備、經驗以及危險意識的情況下採用傳統的清洗方式,在8月6日到9日,就有了67人攝入過量的輻射,也正是因為這次核汙染太過嚴重,美軍的第三次核試驗取消。

從這次的實驗可以看出,核彈想要摧毀一個艦隊是不太可能的。這次2.3噸當量的核爆中等破壞半徑為560米,世界上現役核彈頭當量大多為50萬噸,中等破壞半徑能達到1.86千米。而在現實生活中,艦隊之間的距離是核彈無法逾越的障礙。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擊沉一艘航母有多難,美軍曾用了25天,俄專家:只需要兩艘艦艇
    美國的航空母艦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尼米茲」級核航母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服役,且直到美國的新一代福特級核航母服役才走下世界第一的位置。可以說,美軍能有現在的地位,這些航母艦隊至少貢獻了一半力量,給世人留下了美國航母「不堅不催」的最初影響。
  • 二戰中實力最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對戰列艦,結果卻出人意料
    深度摘要:這是二戰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竟然和堅船利炮的戰列艦不期而遇,海戰的經過可謂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這場被譽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最輝煌篇章的海戰究竟是怎麼回事情樣?這是二戰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竟然和堅船利炮的戰列艦不期而遇,海戰的經過可謂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這場被譽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最輝煌篇章的海戰究竟是怎麼回事情樣?
  • 運氣用光了?日本4艘主力航母一炸就沉,而美軍航母卻所向披靡
    如果問誰在二戰中得利了,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畢竟二戰波及十分廣,不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損失巨大,然而有一個國家,確實在二戰中得到了好處,這個國家就是美國,原本戰爭前期,美國保持中立,然後私底下向各國兜售武器裝備,想要大發一筆戰爭財,無奈日本非要出來惹事,偷襲了珍珠港
  • 反水雷戰是海戰三大難題之一,航母編隊都會害怕這種武器
    反水雷戰是海戰三大難題之一,航母編隊都會害怕這種武器 反水雷戰是海戰三大難題之一,從目前技術手段來說,是可以實現的。美軍自研過Mk60水雷,說白了就是MK46魚雷為核心改裝的,但是成本很高,最後美軍自己沒裝備(畢竟航母打擊大隊的反艦能力夠用了)。
  • 擊沉一艘美國航母,需要多少枚DF-26?用得好其實一枚就夠了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反艦彈道飛彈的國家,譬如東風21D、東風26等,這對美國航母具有非常大的威脅。那麼有人就問了,擊沉一艘美國航母,到底需要用多少枚東風26?在筆者看來,打的好,一發就行,打不好,10發也就夠了,反正即使是用100枚擊沉那也是賺到。
  • 比日本野心還要大,又一個鄰國公開航母計劃,美國態度卻出人意料
    圖為韓國航母編隊概念圖近日,據媒體報導,又一個鄰國公開航母計劃,野心比日本還要大,這個國家就是韓國,它宣布要建造一艘3萬噸級輕型航母,預計在2030前服役,對此有網友表示擔憂,這對周邊局勢會產生何種影響
  • 美軍航母真抗揍:核心部位裝甲超過半米,連續炸了25天都沒炸沉
    以美軍最新的福特級航母為例,其內部一共有2500多個這樣的水密隔艙,只要封閉起來,就像內部充滿一個又一個提供浮力的氣泡。嚴格意義上說,如果單獨依靠普通反艦飛彈和魚雷,那確實會出現連續炸一個月都炸不沉的情況。這一點在過去的演練中也確實出現,美軍在2005年對退役的小鷹級航母三號艦"美國號"航母進行打擊試驗,試圖檢測航母生存性究竟有多強。結果,各種武器輪番上陣,足足經過25天的打擊,這艘航母仍然沒有沉沒,最後靠著引爆內部預設的炸藥才使其沉沒,這一點足以看出航母有多難擊沉。
  • 南海島礁被譽「不沉的航母」?其實遠比不上航母
    一直以來,提到南海島礁,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不沉的航母」,畢竟在不少小夥伴心目中,南沙島礁基地那是種花家的驕傲!距離祖國大陸上千公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硬生生的將一個個彈丸小島的面積擴大了數百倍,數千倍!曾經只能建一座樓的島礁,如今3000長的機場跑道都安排上了。
  • 雙航母作戰,是2艘一起編隊,還是從2個不同方向攻擊更好?
    而主力航母也只剩下2艘,外加一艘在此前的海戰中嚴重受損,只有72小時緊急維修時間的約克城號。而四島舊海軍200多萬噸的主力艦隊幾乎仍然是齊裝滿員。可用大型航母有6艘之多,紙面上的綜合實力明顯佔優。而在中途島戰役之前,卻做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分兵計劃,並沒有把拿下中途島和殲滅對手的2.5艘主力航母作為戰役的決心去完成,居然還派出了分艦隊去進攻阿留申群島。
  • 美國核潛艇墜入2600米海底,129名美軍犧牲,22枚核彈失去蹤影
    核潛艇是僅次於航母的海洋軍事武器,如果說航母主宰海洋海面上的世界,那麼核潛艇就是現代制霸海洋水下的王者。俄羅斯海軍之所以能夠跟美國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公開掰手腕,靠的就是領先世界的核潛艇技術,擁有為數眾多核潛艇服役的俄羅斯海軍,即使是美國也不敢輕易招惹,可見核潛艇地位之高。
  • 誰炸沉了 「自由號」--以色列炸沉美國間諜船之謎
    下午2時50分,攻擊仍在進行之時,在克裡特島附近遊弋的美國「美洲」號航母接到命令,起飛4架A-4「天鷹」武裝攻擊機,與此同時,「薩拉託加」號航母也接到命令,起飛4架A-1武裝攻擊機。下午3時5分,美國第六艦隊通知派飛機保護「自由號」。  這個時候,美國總統詹森接到電話:「自由號」在地中海被魚雷擊中。國家安全局最擔心的事情終於變成了現實。
  • 敏感時刻,巨型飛彈亮劍長空雷霆直擊,美國航母編隊這次看好了!
    據《環球時報》引援美國軍事觀察網消息,8月5日,在美方事先並不掌握的明確消息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突然發射了一枚東風-26型中遠程彈道飛彈。由於東風-26此次發射正值美國海軍雙航母編隊在西太海域巡弋的敏感時期,因此,東風-26的這次果斷騰空也被一些分析家認為是中國對美國挑釁舉措所採取的一種反制策略。
  • 中國海軍證實:山東艦航母編隊穿越臺灣海峽(圖)
    解放軍山東艦航母被曝於12月20日穿越臺灣海峽南下,軍方隨後證實這一消息,並表示其將赴南海開展訓練。據「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12月21日消息,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介紹,12月20日,山東艦航母編隊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
  • 與美俄兩國相比,為何我國的航母編隊缺失了巡洋艦?
    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航母越來越成為海上軍事力量的主要組成,各國對於航母的建設和發展也越來越重視。但是,目前裝備有航母的國家還不多,能自主研製航母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其中美國、俄羅斯、中國作為軍事強國,在航母上的發展備受關注,不過,比起美國和俄羅斯,我國的航母編隊中卻沒有巡航艦這一艦艇種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事實上,最早的巡洋艦就是我們所說的「快帆船」,主要承擔著遠海的巡邏和護航任務。經過十八、十九世紀的發展,巡洋艦因為輕便快速、能遠距離巡航的特點,漸漸承擔起偵察、護航等角色,成為艦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美國將軍拿航母對抗颱風,結果如何?
    都說人力不可能對抗自然的力量,但美國人好像就偏偏不信邪。上世紀五十年代,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與美國海軍合作,打算讓轟炸機攜帶一顆大當量的核彈飛進西北太平洋一個颱風的中心,以試圖通過核爆的方式打散颱風的結構,達到阻止颱風形成的目的。
  • 擊沉一艘美國航母的難度有多大?其實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如今國際社會中,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就好比美國,二戰時期的美國正是因為有了強大的軍隊、武器才獲得了更多的戰後利益,這也是後來美國經濟騰飛的根本原因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國防軍工,其中海軍建設更是重中之重。
  • 震懾美國!俄公布絕密核試驗影像,忘了曾經的「大伊萬」了嗎?
    ,當即把這艘可憐的小運輸艦炸得粉身碎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距離爆心超過2000碼(1820米)以外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卻遭到了重創。當時美國海軍為了真實模擬核爆對軍艦的毀傷情況,按照正常航行需要給航母裝上了燃油、彈藥並且艦載飛機也一應俱全。核爆產生的衝擊波雖然沒有對航母構成太大威脅,但是高溫卻引燃了航母攜帶的燃料和彈藥,導致航母內部一連串巨大的爆炸和火災。
  • 一艘現代驅逐艦能否幹掉二戰時的一個航母編隊?為什麼
    前提是雙方距離200海裡,但航母編隊知道驅逐艦的大致方位,而驅逐艦隻知道航母編隊的存在,但不知道會從哪裡來。實際上這就是一個作戰想定:航母編隊知道驅逐艦在哪,驅逐艦知道航母編隊的存在,但不知道航母編隊在哪。兩者實際距離200海裡,不到400公裡的樣子。看到題目,我最先想到的是二戰時的珊瑚海海戰。
  •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與航母對決的海戰
    這場戰發生在1942年5月4日——1942年5月8日,交戰雙方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弗萊徹少將率領的航母編隊和日本海軍井上成美中將指揮的航母編隊。五月四日,弗萊徹收到情報:日軍要在索羅門群島中部的圖拉吉登陸,立即下令編隊向北運動,到了瓜島附近,向日軍的運輸船等攻擊一通,雖然戰果沒多大,但把日軍的登陸行動攪黃了,也把日軍嚇得夠嗆一一原來美國航母編隊就在附近。美軍算是暴露了,失去了先機,這個真不划算。於是日軍就派出偵察機滿世界找美軍編隊,終於在六號在珊瑚海找到美軍兩艘航母,此時美軍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發現。
  • 威力超100顆原子彈,俄軍又復活冷戰核巨獸,一枚就團滅航母艦隊
    ,蘇聯海軍當務之急就是摧毀美軍的航母,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核魚雷應孕而生,航母是一種非常難以被擊沉的軍艦,美國海軍自己就曾做過試驗,將一艘退役的美國號航母進行暴力測試,結果持續了大半個月時間,美軍將能夠動用的武器都用上了,都無法徹底擊沉這艘航母,擊沉航母的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