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家長選擇教培機構將發生的7個變化

2020-12-22 騰訊網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突如其來的疫情就把整個社會帶到了「無序」狀態。一切都在待定中待定,在調整中調整。最終太陽驅散了霧霾,通過全國上下一致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行各業逐步進入正軌,受影響最大的教育行業也陸續地在準備開學返校工作。線下培訓機構也在陸續恢復線下培訓活動。

線下複課雖有了希望,但疫情之後機構又將面臨諸多現實問題,例如:幾個月沒見,與家長的粘性減弱了怎麼恢復?家長對衛生安全的警惕心強了,要求更高了。如何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滿足要求?線上課程多了,家庭收入減少了,家長還會繼續選擇我們嗎?公立學校壓縮周末和暑假的時間,留給我們做培訓的時間減少該怎麼辦?

通過與眾多家長朋友深入交流,我發現家長對於機構及產品的選擇標準發生了以下七大變化。而這些變化,對機構後續工作的調整及發展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變化一:對上課方式的態度兩極分化

第一極:家長表示完全接受線上教學

自線上教學以來,大部分家長儼然成為了全職助教。在陪讀的過程中,大家發現線上教學有很多優勢是線下教學所不及的。

1.錄播課的優勢

首先,授課的都是名師,無論從學歷、資歷還是教學經驗來講,都讓家長無可挑剔。通過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或當地網絡平臺就能學到優質的課程,家長覺得很賺。

其次,線上教學內容豐富。拿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來講,除了課程的學習外,還包含防疫教育、品德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影視教育、研學教育等眾多內容,這些內容非常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家長來說,也是雪中送炭。

最後,線上學習時間地點更靈活,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最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線上課可以回放,便於對重難點進行鞏固。

2.直播課的優勢

學而思網校、騰訊視頻、釘釘等平臺均有老師在線直播,為學生答疑解惑,這些老師親和力很強,而且風趣幽默,總是能用最簡單易懂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知識點。所以就這些優勢來講,這部分家長是強力支持線上教學的。

第二極:家長則非常牴觸線上教學,依舊熱衷於線下教學

牴觸的原因有三,首先,網課讓家長受累。宅在家陪孩子線上學習期間,讓家長感覺到身心崩潰。家長除了要做廚娘外,還要搖身成為網絡工程師,處理各種網絡問題;還要成為全職助教,管理「課堂紀律」,輔導孩子作業;還要做心理調節師,及時疏導孩子不良情緒。疫情期間,在家長親身經歷各種累後,更能體會老師平日裡的辛苦。

其次,網課使學生受「害」。上網課後不少學生患上了近視眼,而有些學生則因為自控能力不足,導致患上網癮,沉迷於網路遊戲而無法自拔。再者,線下面授課的優勢也是線上課無法替代的。比如說上課氛圍:相比自己面對著電視或電腦,冷冰冰地聽老師講課,孩子們在同一個教室裡,更有學習氛圍。再比如說互動性強:師生面對面教學,孩子可以充分打開視覺、聽覺、觸覺各大感官,更易吸收並掌握所學內容。

最後,線下教育服務更完善。機構會及時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並進行調整;除了提供常規課程外,機構還會組織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線下活動。基於以上種種,這部分家長更期待線下課。

變化二:更注重校區衛生管理

雖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行各業也漸漸恢復秩序,但是疫情的陰影終究是被埋下了。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即使校區再消毒,衛生處理得再好,家長的心依然是揪著的,畢竟開學便意味著大量的學生和家長聚集。如果再頻繁出入補習班,那無疑是再增添一分危險,而培訓機構的整體條件又有限,家長會有更多的擔心。擔心校區不會像公立學校那麼負責,擔心是否會定期消毒,擔心老師們的身體是否健康,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會被感染。畢竟孩子的健康是家長第一考慮的因素,因此對校區的衛生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變化三:對課程價格更敏感

疫情之後,家長對培訓機構的課程價格更加敏感了,原因主要有四點。

1.家庭收入銳減。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與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大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都採取降薪來緩解壓力。據企鵝智庫精準抽樣調研顯示,52.5%的網民在疫情期間的收入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家長收入減少,消費能力減弱,勢必會影響到對教育的投入比例。

2.免費課程增多。自教育部發布「停課不停學」的通知以來,各大平臺積極響應,為廣大學生提供免費課程。這無疑為家長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免費的課程享受多了,家長就更不願花錢買課程。

3.上帝心理。家長會以各種理由講價還價,比如說收入降低了給便宜點,線上有很多免費課程,或者線上課更便宜。總之想法設法希望減點價。

4.不想被割韭菜。不少機構為了做營銷,而忽視教學質量,由此引發家長的諸多不滿。有些家長聲稱是被培訓機構忽悠了一次又一次,於是在掏錢時,格外小心翼翼,生怕再次上當,能報便宜的就堅決不報貴的。

變化四:對上課時間的靈活度要求更高

往常,家長需開車、打車或乘坐公共運輸送孩子去培訓機構上課,送孩子去上課,就得耽擱一點時間,有時還要經歷風吹雨淋日曬。近期,因為疫情,孩子宅在家裡足不出戶打開電視或電腦就能上課,如果遇到特殊事情,還有再看回放,簡直不要太方便。線上課的便捷性和靈活度讓家長產生了惰性。同時,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的時間被充分利用,運動、娛樂、學習三不誤。因此對上課時間的靈活度要求更高了。

變化五:對老師的授課能力要求更高

在線教學期間,無論是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還是其他平臺,均是名師授課,老師們無論是從普通話、板書、還是授課能力,都是一流的。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時間裡,孩子能夠很好地掌握所學內容。而對於培訓機構的課程,家長最多能試聽一節課,或者是通過短期體驗班感受幾節課,對於老師們的真實授課水平,還是未知的。因此聽習慣了名師上課的老師,如果突然轉到線下學習,會對機構的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變化六:更關注孩子的習慣和能力培養

以往,周一到周五,孩子正常上學,早睡早起,周末去培訓機構學習,或者自由活動,學習、運動、娛樂均不落下。疫情後,孩子長期宅在家裡,悶出了不少問題,晚睡晚起,三餐並做兩餐,房間一團亂。沒有了社交百般無聊,於是玩手機打遊戲。情緒焦慮,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學業上,沒有了老師的督促,逐漸鬆散,邊嗑瓜子邊上網課,作業一塌糊塗。網上流行一段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孩子寫作業的場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經過這段時間的折騰,家長更加強烈意識到培養孩子的習慣和能力的重要性。

變化七:課後服務傾向集體活動

這場疫情來得太突然,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原本熱鬧的春節,也變成了見屏如面,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都被破壞。人是群居動物,也就是社會性動物,如果長時間不與人接觸,性格會逐漸變得孤僻,因無事可幹而變得孤獨,於是引發焦慮、恐慌和不安。長時間在家若缺乏運動,也會影響體質。那麼疫情結束後,孩子們急需參與集體活動,來與同學夥伴建立連結。因此課後服務也就傾向於集體活動。

人們常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教培行業,誰能懂家長的心,誰能解決家長的問題,誰就離成功更近一步。提前了解疫情之後家長選擇教培機構的標準會發生哪些變化,再根據這些變化提前想好應對之策,方能在疫後先人一步,迅速崛起。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重生:曹衝報班始終與教培機構在一起
    摘要:  過去的70天,是教培行業的至暗時刻,曹衝報班始終與機構在一起共克時艱互相守望。國內的疫情已經告一段落,各省陸續發布4月份復學通知,教育培訓行業迎來新的曙光。曹衝報班已經做好了後疫情時期的營銷布局,助力機構爆發式增長。2020,曹衝報班始終與執著的教培校長在一起。亂象之下,眾生百態。2020年開局,亂象叢生。
  • 冰與火之歌,七月教培機構出現兩極分化
    因此在七月,我們不難發現教培機構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我們想好好活著但太難了2020年7月3日,今日頭條出現這樣一個帖子:#長春頭條# 今日長春市一名幼兒園園長頂不住壓力,走了!我們盼了半年,終於申請6月15號申請複課了,結果北京的疫情反覆了,所有的同事在視頻會議室裡面抱頭痛哭,說實在是太難了。近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武漢復學複課公告。根據公告內容,校外合規教育培訓機構經屬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評估認定通過後,7月10日起可有序複課。這對於全國的教培機構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螳螂科技:疫情下,傳統教培機構如何應對轉型危機?
    受疫情持續影響,社會運轉模式和商業模式也開始發生調整和變化。新東方、好未來等教培行業巨頭率先開啟了線上免費教學的模式。一時間,各在線教育平臺也紛紛效仿,推出免費公開課等政策,而二三四線的教培機構也選擇將線下教育服務「平移」至線上。
  • 教培機構一年關停超萬家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成人教育和早教是教培機構跑路的重災區。一些教培機構在經營出現問題後,還在瘋狂促銷收費,惡意圈錢跑路意圖明顯。「公司最近因一系列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這周開始停課,開課時間待定。」臨近2019年終,杭州美奇妙想國際創意中心一門店任課老師在微信群裡發出這一消息後,學員家長們瞬間「炸了鍋」。
  • 新方向看教育:迪士尼英語退出中國市場,線下教培機構出路在哪?
    編者按:6月22日,迪士尼英語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迪士尼英語學員及家長的一封信》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短時間內引發10W+閱讀與關注。這家在中國長達十二年的老牌機構的倒閉引發了廣大用戶與同行的惋惜,也給國內教培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思考:眾多線下英語教培機構的出路在哪裡?
  • 迪士尼英語走麥城 教培行業大浪淘沙
    作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直營的培訓品牌,迪士尼英語自2008年入華,之後曾出現過因擴張不力而導致全國關店的現象,如今疫情加速了其撤退的步伐。迪士尼英語只是線下教培行業的一個縮影,中小機構資金鍊承壓,大機構同樣面臨高成本和轉型問題,教培行業的「大浪淘沙」正在加速。
  • 爭議教培機構資金監管
    12月17日,鹽湖區教科局民管中心工作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轄區內的教培雲項目目前尚處於教培機構錄入信息和開立帳戶階段,準備工作完成後,學生家長就可以將培訓費或者學費繳交到機構在教培雲上開設的帳戶裡,按照政策規定,培訓機構一次性最多只能收取3個月的費用,因此教培雲帳戶收到的錢會分三次、每月一次自動劃撥給培訓機構用於日常經營支出,如果培訓機構遇到特殊情況想要額外多支取教培雲帳戶裡的錢
  • 運動教培機構「擺攤招生攻略」:如何讓家長為你留步?
    體育產業今年受到疫情的重大衝擊,急需流動性,「地攤經濟」風口不容錯過!談到地攤經濟,許多教培校長們是否也覺得十分熟悉?其實教培行業早在地攤經濟中汲取精華了。教培機構的地攤經濟早在地推模式中初現雛形,一張攤、幾個人、充足的傳單和易拉寶,機構通過地攤的形式將課程推銷展示給自己的目標用戶。眼瞧著暑期招生季已然開始,不少機構校長紛紛問到,這個暑期班應該怎麼招?現在面對「萬億級別」的煙火經濟新風口,我們只想說:「校長們,你們的機會已至。『攤』是要支起來了。」
  • 狼性競爭衝擊教培行業迎來大洗牌,90%的機構校長慌了
    對於現存的線下教培機構而言,線下禁止上課,營收減少、場地租金壓力大、人力成本高這三座大山直接壓了過來,損失慘重!現在,大部分教培機構為了生存,就將全部精力用於招生引流、拓客轉化,寄希望於整個行業迅速回暖。可是,現實開了一個大玩笑,原來機構花五百塊可能招來兩萬塊學費,現在花兩萬塊招生能收回五百學費就不錯了。
  • 疫情中的教培市場:轉型在線,活下去
    疫情對於培訓機構的影響在當下是清晰的:線下教培機構停課,不論機構大小,都將面對部分學生退費、春季招生推遲、資金鍊受影響等問題。擺在純線下企業眼前的是:要活下去,轉線上是不可或缺的道路。To B的教培企業,最早給出了反應。好未來旗下未來魔法校和樂外教啟動面向雙師課堂合作夥伴的「避風港」計劃。
  • 希沃教培See it數位化轉型會議舉辦,大咖齊聚長沙研討如何應對OMO...
    在智來時代魯錫章老師的主持下,愛薇國際英語創始人Emma、校管家創始人邵之瓊、希沃教務事業部總經理郭瀟、希沃教培事業部副總經理羅軍深入研討,教培機構該如何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新需求。在此,和大家分享嘉賓們的精彩觀點,希望能帶給教育同行們更多的啟發。
  • 【GET2020】網易有道蘇鵬:線上教培的集中度或將是線下教培的10倍...
    他表示,2020年之後,K12網校進入門檻將大幅度提高,新加入者成為頭部機構的可能性將變小。同時,在新機構創業門檻提高,在線教育保持較高水平增長的情況下,在線教培機構將不會形成線下教培機構那樣多元化競爭的格局,線上教培機構的集中度可能會是線下教培機構的10倍以上。此外,他認為,目前網際網路教育產品化的階段才剛剛開始,在線教育產品的最終形態和最適合在線教育形態還沒有出現。
  • 暑假大戰即將展開,教培機構學會用立知校長這類工具,能夠事半功倍
    快到暑假,線下教培機構,還會繼續慘敗嗎?1.疫情尚未明朗,不少家長依然會選擇網課線下教培機構還有機會趕上這波節奏2.接下來是暑假,各城市逐漸開放機構復工學生的補習需求只會有增無減現在,正是線下機構做線上布局,打起反擊戰的絕妙機會。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工具怎麼辦?
  • 打造線上招生門戶 拼個班幫全國百萬教培機構升級線上招生
    300萬教培機構與3億家長用戶。解決了機構招生難、家長選課難的問題。也順勢而為,改變了教培行業沒有第三方參與評價的盲目選擇時代!  拼個班由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旭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從誕生起,就帶著濃鬱的網際網路+基因。
  • 新鄉調研報告 | 姜公之城的教培機構辦學,也是「願者上鉤」嗎?
    但近兩年,面對「內有小升初政策的取消,外有外來線上線下巨頭的圍剿」,當地的教培機構們慌了神,紛紛走上改革升級之路。本土機構都做了哪些升級?外來線上線下機構發展現狀又是怎樣的?未來新鄉的教培市場又將走向何方?一份報告揭開謎底。
  • 教培機構如何搭建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的聯合運營?
    2020年受疫情影響,教育行業是受到衝擊的行業之一,線下教培機構紛紛被按下暫停鍵,在線教育逆勢上揚,視頻課、音頻課、直播課等在線教育場景受到家長、學生、職場人士等群體的認可和喜愛,線下教培機構轉型線上成了教育行業發展的趨勢。
  • 西安教培報告:搖號政策後,小學段培訓市場內卷?
    但走訪西安教培市場、採訪學生及家長之後,你會發現,幸福貌似不屬於他們,尤其是近2年: 搖號升學政策衝擊了一大批教培機構,尤其是小學段; 疫情下,上百家教培機構倒下; 學區房、學位房價高企,普通工薪家庭不吃不喝10年,才能攢夠一套名校學位房的首付;
  • 南寧教培行業報告:K12市場熱、本土機構野蠻擴張,外來巨頭在邕城栽...
    為了豐富區域性辦學數據,一直密切關注教培行業發展的我們,組成區域深耕6人組,將去到全國多個教培重點城市進行市場調研。這是一項長期調研項目,希望能對當地的教培從業者有一定的指導。 南寧是我們的第三站,跨越2500公裡,我們從北京飛往廣西南寧,走訪了南寧5個區20+家教培企業,與100名教培企業的校長、校區負責人、學科負責人、任課老師、學生及其家長深度對話,參觀考察南寧K12教培行業的發展現狀、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其中多個教齡超10年的資深從業者,為我們提供了百餘條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在此,我們深表感謝。
  • 「教培坑」該由誰來填
    今日社評    本報特約評論員    監管部門有必要提前介入,把教培格式合同可能存在的問題講清楚,把培訓機構可能的貓膩指出來,用主動作為把「教培坑」一個個填平。    不能說家長沒有風險意識,實際上,大多數家長在選擇教育培訓時,都會與培訓機構籤下合同。可這些合同,都是培訓機構精心準備的,而且內容很多,短時間內很難看完,即便花了時間也未必能看懂。
  • 南昌教培行業報告:百萬學生存量、多方覬覦,誰會是最後贏家?
    但不得不說,學而思進入南昌,對於教培市場的影響確實是很大的:(1)學而思進入後,南昌市教培機構線上渠道招生開始火熱,各機構都開始選擇QQ群、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渠道進行營銷。(2) 「掐尖班」、「賽優班」等培優市場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