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9月都是青少年進行藝術水平考級的高峰期,記者從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近幾年我市參與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人數呈逐步小幅增長趨勢,今年的報名人數達到10985人。
樂器、朗誦、舞蹈、相聲、快板、主持……一浪高過一浪的少兒學藝熱潮,催生了五花八門的藝術類別,從上課到考級,家長們帶著孩子「跑斷了腿」,在經濟壓力增加的同時,也有不少孩子叫苦連連。
可是,考級到底有沒有必要,孩子們拿到的考級證書正規嗎?
「你家孩子考幾級了」成為最熱門話題
「你家孩子報的什麼特色班?考級了嗎?」「你家孩子鋼琴幾級了?」開學後,家長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考級」,仿佛孩子拿到了考級證書就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素養,而級別越高孩子就越「優秀」。而家長們對孩子的高期望,使得他們變得壓力大、興趣低。
「媽媽,我覺得上學比放暑假在家還輕鬆呢。」開學20多天了,四年級的妞妞在寫完作業後,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讓媽媽於女士吃驚不已。
暑假本是孩子們的減壓放鬆階段,為什麼會讓孩子有這樣的感覺呢?原來,9歲的妞妞在暑假期間,每天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還要練習舞蹈、寫作業。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
自從5年前,妞妞開始陸續上興趣班後,幾乎每個夏天她都在考級中度過。「小學階段學習不緊張,想趁著這個階段讓孩子多掌握些技能,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也希望這些考級證書能夠幫助孩子考學。」於女士沒想到,自己的安排卻讓孩子如此疲憊。
與妞妞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經開區李女士的兒子上初二了,因為成績始終不穩定,她擔心兒子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在暑期讓兒子學習了畫畫,準備等來年也加入「考級大軍」。「兒子知道憑他的成績難以上高中,特長就是『敲門磚』,所以學起來也特別用功,每天逼著自己至少要練2個小時的畫。」
不惜花重金藝術考級、藝術培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是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特長的初衷。然而原本旨在增強孩子榮譽感、激發音樂興趣的考級制度,卻讓很多家長當作升學的捷徑。他們甚至不惜花重金為孩子的興趣課「加碼」。
記者了解到,日益紅火的藝術等級市場與輔導老師有著很大的關係,每次考級都會收取一定的報名費,「為了讓女兒暑期順利過級,三門興趣班我都請了一對一老師,一節課要收200元錢,考級前的20天裡3個老師每天都到家裡去教課。」於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年學習興趣班要花費15000元,而考級報名則需要近1000元,一對一輔導也要花費1萬多,「只要對她今後上學有幫助,能考過級花這些錢也值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母親表示,她14歲的兒子練了4年半的薩克斯和笛子,陸續考過6、7、8、9級,今年是來衝10級,此前孩子參加比賽很多,經常到省外甚至是國外演出,得到的證書有厚厚一摞。「每次一出國就得兩萬元多,現在用的這把薩克斯和笛子也上萬元。」她坦言,為了兒子考級和表演所投入的金錢和精力,已無法計算。
考級究竟是負累還是必要?
藝術考級證書真的可以作為特長生的「敲門磚」嗎?記者在《德州市第一中學2020年音體美特長生招生說明》中看到,今年共招收120名音樂、美術、體育特長生。其中,包括鋼琴、手風琴、古箏、琵琶等20餘種樂器以及聲樂、舞蹈類、美術和體育特長生。但其中也明確規定,特長生需要參加專業測試,專業入圍後,可降低20分錄取。
而在德州市第二中學在2020年招生錄取方案中也提到,報考該校的音體美特長考生,需經過學校測試取得專業資格的音、美考生,語、數、外、體四科總成績不低於文化課考生錄取分數線60%,音樂按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美術按語、數、外、體四科成績與專業成績的總和從高到低錄取;體育考生參照專業和文化課成績綜合錄取。也就是說,報我市高中的藝體特長生並不需要考級證書,而是需要特長尤為出彩才能過關。
既然如此,考級還有必要嗎?德州學院音樂學院器樂舞蹈教研室主任馬立婧介紹,在考試過程中,評委會會對孩子演唱、彈奏水平有一個綜合的考評,可作為孩子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檢測,有利於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薄弱點和優勢,樹立學習目標。同時,部分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藝術團體時,會將持有社會考級最高級別證書作為條件之一。因此,符合國際標準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在高考升學中或可作為加分項。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等機構外,很多地方性培訓機構會以「考級」為噱頭私設考試,以實現營利目的,而這樣的考試結果不僅不具備參考價,也無法作為考級憑證。
部門監管推動考級市場規範發展
每年暑假,五花八門的藝術等級考試一個接一個,考級活動的主體良莠不齊、各自為陣,各類考級活動亂象叢生。這讓不少家長心生疑竇:在這些地方考級,證書是真是假?考級機構的正規性有保障嗎?
對此,記者從德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19個經過市文旅局備案的正規考級機構,28個承辦單位。開考專業涵蓋鋼琴、古箏、朗誦、舞蹈、相聲、快板、山東快書、主持等10餘種。
自7月份以來,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部門上下聯動,依據《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30人次,檢查考級承辦單位27家次,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4份,利用移動執法辦案系統查處2起違法案件。
據德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工作人員介紹,今後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對藝術考級市場的規範監管,加大對違規考級活動的執法力度,嚴肅查處未經批准擅自從事藝術考級活動、未按規定進行備案開考等違法違規行為,提高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服務效率和質量,推動藝術考級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切實維護廣大家長和考生的合法權益。
別讓「功利心」扼殺了孩子的興趣
「不能因為考級出現了功利性或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就給予否定。但是,也不能漠視考級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它不僅會破壞優勝劣汰的公平競爭原則,還會損害考級的權威性、規範性和專業性。」 德州學院音樂學院器樂舞蹈教研室主任馬立婧認為,要使考級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在社會藝術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關鍵在於規範。規範考級機構,規範教材、教法和考評方法,這便給相關監管部門帶來了更大的考驗。
「孩子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考級,但相較於考級成果,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馬立婧認為,藝術類學習,最終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家長送孩子參加興趣班,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主動性才是最重要的。通過頻繁考證考級等方式外在施壓,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對孩子眼前興趣特長的培養和未來的發展都不見得有利,甚至會抹殺孩子的積極性。
她建議,家長可按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個人意願來決定是否考級,同時,大多數藝術評定都具有較高的主觀性,所以無論考級成果如何,家長應理性看待,要以「鼓勵」為主,不能將其作為判斷孩子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