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銅仁,著名的不只是梵淨山

2020-12-19 騰訊網

「峨嵋天下秀,梵淨天下靈。」這是慧海法師的弟子通靈法師到銅仁梵淨山後總結的一句話。

「銅仁,是當今中國美麗的最純粹的一座城市。」這是著名作家賈平凹走進銅仁總結的一句話。

「梵天淨土,桃源銅仁。」這是梵淨山文化形象大使吳小莉的心中的聖境。

「武陵之都·仁義之城」是銅仁正在共建共享的城市品牌。

桃源銅仁到底有多美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一座綿延渝、黔、湘、鄂四省市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的武陵山脈,身高萬仞綿亙七百餘裡的彌勒道場梵淨山,就是她的主峰。巍峨武陵山嶽,傳說是神仙下凡人間的驛站,一站是絕版張家界,一站為清幽梵淨山。

以梵淨山為中軸,簇擁著梵淨山的就是中國最年輕地級市—銅仁市的眾區縣。

寫銅仁先說梵淨山,一點也不喧賓奪主,因為,梵淨山是銅仁出場必戴的皇冠,銅仁市的母親河錦江來自梵淨山高高的密林深處,本來它們是從梵淨山流出來的兩條江,一條叫大江,一條叫小江,大江蜿蜒,小江逶迤,在崇山峻岭中盤旋跌宕,千迴百轉後,兩江託舉出了銅仁這座美輪美奐的山水園林城市。

銅仁是貴州 「東大門」,是西南地區連接中原地區的樞紐,按舊志記載,這片地域即是古代少數民族由黃河遷徙江南,由江南敗退雲夢洞庭,再由雲夢洞庭敗退的天之一隅,這片最古老最封建的地域,自人類歷史以來,其建制沿革,都附諸楚、渝之轄,「或君、或砦、或司,沿革不常,至明始定為府,居荒陬。」一個「居荒陬」,把這片地處湘西以西的化外之邦、亙古洪荒的地形地貌、詭譎怪異的人文風情,惟妙惟肖地告訴了人們。

銅仁最應該記住的是明朝,即1413年的春天,明朝政府宣布銅仁設府,有了它的雛形。

銅仁的名字源於一則古老的傳奇。元時有漁人沒入江底,在大、小兩江匯合處的銅巖下面,撈得銅人三尊,乃儒釋道三聖,此事被明朝第一任府官田載耳聞,甚喜,認定天賜銅人,意在以儒釋道王化邊地,改良民性,於是改「人」為「仁」,從此這片茹毛飲血之地,慢慢成長為「千戶之城」、「思石門戶」、「黔東重鎮」,以至於貴州史志上有「貴州各郡邑,獨美於銅仁」之記載。

在銅仁市錦江兩江交匯處,高出水面十多米「孤嶼嶙峋,當兩江湍流中」的銅巖,見證了銅仁的變遷,這塊與「銅仁」有著極深淵源的銅巖,象一位從遠古走來的智者,告訴人們在東方,在中國的貴州,那個驚現「銅人」的地方,已經成了人們嚮往的梵天淨土、現世桃源,它的美麗直抵心靈。

萬千風光的烏江畫廊

一位女詩人對烏江說:「烏江,如果愛劍一般落水,我將以身體為刃,在此刻舟······」

烏江發源於烏蒙山,簡稱烏江。傳說是一烏姓老人救了一條烏龍神,烏龍神為感謝老人而開鑿了烏江。她全長1050千米,於重慶市涪陵匯入長江,總流量僅次於長江和黃河,是貴州的母親河,在黔渝兩地孕育了多彩的地域文化。

沿河被烏江一分為二,縣城因烏江而成為水上城市。整個烏江,河道狹窄,主航道最寬不過300米,最窄不到50米,總落差為2223.5米,河床高高低低,坑窪不平,坎坷不平的烏江自然有坎坷不平的風景,從烏蒙高原一路奔騰跌宕的烏江,阻擋不了燃燒的戰火、更替的朝代,卻潤澤拯救了兩岸的子民。特別是烏江崇山峻岭中的土家百姓,在這裡得到了最為完整的保存。

沿河土家族山歌的歌詞,其實就是史詩。它告訴我們,烏江不僅舟輯往來財富,不僅有「好事者」將毛驢「船載以入」,烏江還「船載以入」「巴人、苗人······」另外,它還船載以入了「信仰」,據唐代義淨《求法高僧傳》記載:「唐僧二十許人,從蜀牂牁道而出,璇此地,以停調息。」這算是文字記載的最早進入烏江和梵淨山的佛徒了。正是有了佛徒的大量湧入,才有了宋代梵淨山金頂古佛彌勒道場的創建。所以說烏江不僅是一條自然的河,它還是一條精神的河。

烏江之於銅仁,就像黃河之於中國,就像尼羅河對於古埃及的起源及埃及文化的絢爛,意義非凡。且不說翼王石達開南渡烏江方大定,中國工農紅軍幾度強渡烏江那勝利的光芒依然萬丈。烏江,以其歷史之美、文化之美、風景之美及烏江人的智慧之美,繪製成了神奇的「百裡畫廊」。

千裡烏江在貴州境內745公裡,沿河境內132公裡,形成89公裡峽谷,五個峽段各有特點,夾石峽山高谷深,溶洞密布;黎芝峽雄奇險秀,灘多彎急;銀童峽山形嫵媚,湖光鏡影;土坨峽灘險浪急,怪石叢生;王坨峽溫泉如玉,古道悠長。歷代名人李白、杜甫、黃庭堅遊覽烏江畫廊都讚不絕口,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烏江山水甲桂林」之美譽。

貴州千山萬壑,烏江劈山破嶺,千裡烏江最為美麗的一段,當為黎芝峽。黎芝峽距沿河縣城10公裡,因古書有「灘右有黎芝光焉,故名。」「黎芝光」指的是右岸飛瀑高掛,晴天從峽頂透過樹枝漏下來的一束束陽光,在水霧中折射出的五彩光環。黎芝峽集烏江山峽的萬千風光於一身,峽內時灘多彎急,時驚濤駭浪,時而波光粼粼,兩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有刀削一樣光滑的絕壁,有似萬卷書壘砌的山崖,有茂林修竹,有人字瀑布,最引人處還是烏江上那蜿蜒著的古道棧,像一條條飄浮在水浪上的五線譜,在給人們輕唱一首古老的歌謠,從古夜郎國通往巴蜀,這首絕美的五線譜,就是靠千千萬萬縴夫雙腳扣地,肩挽縴繩,用一個個腳印,一瓣瓣汗珠譜寫出來的。而且貴州的天不是「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有太陽······」

古樸俊秀的千年古城

烏江之旅思南是必去之地。當烏江這條貴州的母親河曲折又跌宕地伏行於千仞懸崖之下,奔騰到中流時,它便變得溫柔起來,烏江明珠思南縣城,就在它溫柔的懷抱中。烏江在孕育出神秘斑斕的巴楚文化和夜郎文明的同時,也孕育了思南這樣一座古樸俊秀的山城,山城沿著兩岸依山修建,呈六級階梯,所以有「梯城」之譽,整個山城依山修建,參差錯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逼窄陡峭的空間,或跨澗、附巖,或騎坎錯層······千姿百態,古建築穿插點綴其間,讓山城氣韻生動,移步換景,似乎每一個角度都可以入畫。

連接烏江和思南古城的,是一道道被風雨打磨或光光滑滑或青苔覆蓋的石階,石階從江邊的碼頭開始,以放射性姿態層層疊疊地伸向山城,它是烏江與山城的聯繫,也是現代與歷史的連接線,它是樸實的思南人的生存方式,也是文人墨客最深邃的詩的框架。

去過黔東南的西江苗寨,那份人間仙境般的美麗至今難忘,但是同樣是依山而建,那畢竟只是一個山寨,而這裡卻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據現在能夠找到的文字記載,早在東漢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思南就開始了縣級建制,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思南古鎮最有古韻的是安化街,永祥寺、周家鹽號、王爺廟等古建築都集中在這條街上。

在周家鹽號,碰到房主人,他是這家鹽號的第六代傳人,名周業洪,已是80多歲老先生鶴髮童顏,頗有電影裡民國學士之風。他說,明清時候,思南有70多家鹽號,如今只有自己家基本保持著原貌。

在思南古城林立著許多高牆深院,那高高的封火磚牆,深鎖著一個個家族的秘密。如今,很多家庭的秘密隨著牆院的坍塌而灰飛煙滅,唯有周家鹽號依然保存。

原來,周家鹽號得以保存,源於一個人,一個人三次救了周家鹽號。那個人就是周業猷,這位愛國志士,曾「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後無音訊,改革開放後才知其流落臺灣,周家鹽號在土改時期因其是軍屬免遭分割,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是烈屬免遭破壞,在2002年城南開發時由於是臺屬而免遭拆除。

思南最著名的景區是思南石林,石林綿延3個丘陵,出露面積4.9平方公裡,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區迄今發現的發育最完全、生態保存最完好、出露面積最大,最具觀賞性和科研價值的連片喀斯特石林。

造型各異的石林展示了石芽發育從幼年到青年到老年各個時期的地質特徵,演示著烏江流域千億年的滄桑變遷。針狀、劍狀、城堡狀,千姿百態的石芽,奇中見幽,最有特色的「五大蓮臺」,非塔非柱,外實中空,狀如五朵盛開的碩大蓮花。

世界罕見的生態王國

山不足夠大不能夠多謎,山不足夠險不能高潔,梵淨山是難得的兩者皆具之山,厚重神秘的山間有著自然深藏的細節。

那是10億到14億年前的事了,一座磅礴七百餘裡的神奇山體,在一次以「梵淨」命名的運動中,從被火山巖漿焚燒成一片血紅的大海的波濤中,橫空出世了。此後它又在中生代燕山運動和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中,不斷地裂變、褶皺、凹陷、峭延······終於時光和大自然把它鑄造成了武陵源山脈的地標,梵淨山以萬仞之軀成為黔山第一山。

10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這裡成了彌勒古佛道場,從此,雲霧起時,登上梵淨山的紅雲金頂,有緣的人能看到奇異的佛光,如夢幻的五彩光環中,佛陀的身影,若隱若現,讓人和神的情感在若即若離中交流交融。、

紅雲雙頂上,左右有天橋飛架,山風獵獵,雲霧繚繞,萬卷書、蘑菇石、曬經臺、說法臺,一切景觀都在雲裡霧裡,特別是那屹立在懸崖邊的蘑菇石,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一根上大下小較為規則的四方體石柱,約六米高,被另一方體巨石錯位疊壓其上,億萬年來,這被山風精心雕琢的自然奇觀,如戈似戟,是地對天的感慨,還是天對地的青睞,這一朵開在洪荒世紀的蘑菇,已作為梵淨山的象徵,走進全國人民心中,又作為華夏民族精神和世界天然瑰寶,走向了世界各地。

一個科考者說:「當我們轉動地球儀,沿著梵淨山緯度轉一度,在它的同一緯度內,許多地方都已成荒漠,唯有梵淨山還保存有原始森林的生態平衡,成為一片綠洲。」梵淨山茂密的原始森林裡,繁衍著5000多種生物,其中不乏7000萬至200萬年前第三紀、第四紀的古老動植物種類,成為人類難得的「生態王國」。

蚩尤後裔的最後家園

在梵淨山、辰河源的崇山峻岭之間,連綿逶迤著一道幾百裡的古老城牆,或蟄伏於山脊,或獨矗在危崖,破敗的殘磚斷瓦被專家認定為南方長城,南方長城修建不是庇護而是為了排斥一個歷史上最苦難的民族——苗族,更確切地說是苗族的「生苗」。

明洪武初年,當時明朝政府推行改土歸流政策,老百姓稱為「趕苗奪業」,在200多年的時間裡,把逐漸控制的苗民稱為「熟苗」、「不服王化」地區的苗民,朝廷以「生苗」名之,後築長城天塹,隔絕「生苗」與「熟苗」的交往,長城外,古道邊,烽火曾連天的苗王城,就是當時「生苗」為生存而戰的指揮中心,人稱「王者之城」。

這座集山、水、洞、泉、瀑、峽谷、森林、原始林寨、軍高巷道、苗族風情為一體的「王者之城」,從明洪武到清雍正十年(1733年)(苗民歸入版圖),歷經幾十個苗王的精心修建,成了地球上的絕版。

首先,是規劃之絕。遠觀以為只有幾戶人家的村寨,其實人煙稠密。原來,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的官舟河在這裡形成「S」形,把寨子一分為二,中間依山勢壘砌半圓形石牆,起點和終點都在兩端崖壁上,鳥瞰王城,整個王城就像雕刻在大地上的一幅太極圖,這一奇妙的布局,絕非天造地設。

苗王城的另一絕妙之處,是其青石輔築的巷道與院落,組成了冷兵器時代與進剿官軍巷戰的重重迷宮。主道和支道都用青石鋪就,主道上是90°的拐角,所到之處都是路的盡頭。

不熟悉的人隨時隨地都會迷失方向,進退都是維谷。其實寨子裡的路,路路相通,房房相連,每個人家的前門都可以通往另一家的後院,每一戶的後門又與另一戶的前庭相穿,這「歪門邪道」似迷魂陣的建築風格,是苦難的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瑰麗多姿的地下世界

有人說貴州無山不洞,無洞不奇,銅仁也不例外,它也擁有一個瑰麗多姿的地下神話世界。九龍洞長1400多米,面積約700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旱洞,下層為水洞,一般高度30-50米不等,踏進洞門,便如入皇宮,那份雍容華貴,非一般洞穴可媲美。洞內有大廳7個,暗河1條,據說暗河直通洞外碧波錦江。

洞內各類沉積具備。既有滲滴水流沉積物:石柱、石筍、石鐘乳,也有片狀水流沉積的石棉、石幔、石帷幕、石瀑布以及霧滴凝結的石花、石樹枝······時間在洞裡長成了童話。

最難忘的是動感九龍,燈光驟滅,黑暗王國裡,唯有一彎明月高懸,身邊鐘乳石就像一顆顆參天古樹,忽然一闕悠揚的簫聲從潺潺的溪水中嫋嫋升起,那份寂靜裡的天籟,是洞外世界永遠達不到的境界。

說起銅仁的洞,那古礦洞群,成百上千的礦洞鑲嵌在險峻的懸崖上,層層疊疊,也是十分壯觀的。

對銅仁的印象是宣紙上暈開的水墨,大氣磅礴的那一畫,絕不是淡淡的那一痕。

共i的:叄菱鏡

相關焦點

  • 自然遺產,人類淨土,天空之城梵淨山
    梵淨山已成為中國第53個世界遺產和第13個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是武陵山脈衝的主峰,武陵山脈衝東西交叉湖南省、湖北省、貴州省和重慶市,制高點是梵淨山中海和鳳凰山,高度2570米。梵淨山山高陡,具有「一山四季」的氣候特徵和豐富的動植物分布,他很少保護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一些世界特有的動植物仍然存在,如恐龍時代的「黔金絲猴」和「珙桐」等。
  • 中國佛教名山:梵淨山
    梵淨山得名於梵天淨土,從它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這裡是一個佛教的聖地。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海拔2494米,為彌勒菩薩的道場,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自治縣、江口縣、松桃自治縣交界處,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一個地方。
  • 這座廟宇建在懸崖頂上,他是一座著名的彌勒山佛寺「梵淨山」
    我要帶你去一個地方「梵淨山」,這是一個文化歷史和自然景觀的集合珠聯璧合。梵淨山以「梵天淨土」命名,這是武陵山的主峰。梵淨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他是西南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梵淨山屬於楚國「黔中地」,秦朝「黔中郡」,漢代「武陵郡」,從那時起「武陵蠻」崇拜神山,聖山。
  • 貴州梵淨山,一座「天空之城」,竟引來無數文人墨客!
    「梵淨山的梵淨山、心的聖山、神秘的佛教之光,讓我們期待已久,梵淨山的梵淨山,心中家裡的樂園,你那個人迷人的風景,請原諒我的夢拉我的靈魂,當幾庚潤的「梵淨山」在耳邊想起時,被稱為「天空之城」的梵淨山會不由自主地跳入你的腦海。
  • 梵淨山譽為天空之城,又稱天下第一峰
    在美麗的貴州江口,有兩座大山,一座梵淨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世界聞名。又是一座壁立千仞,巍峨雄奇,又是江口儺文化發源地的黃牯山,山形如兄弟,南北分家,遙相呼應。它們伸展的餘脈就像四隻巨腕,守護著這座天淨、景秀物華、人傑地靈的小城。
  • 山間雲霧繚繞,走在梵淨山上,仿佛來到了仙境!
    山間雲霧繚繞,走在梵淨山上,仿佛來到了仙境!今天我來到了梵淨山,首先我放飛了無人機,他來就和我鳥瞰一下,咱進山山頂蘑菇廣場吧,山頂的遊人密密麻麻,前面這塊其實就是著名的紅雲金頂,接下來我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下山的遊人不在少數。
  •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看了都不敢爬的貴州梵淨山紅雲金頂!
    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梵淨山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有許多珍稀物種,山區沒有人工打造景色的痕跡。梵淨山景區門票100元,遊覽車往返20元,纜車往返160元,單程90元。纜車垂直度較高,大約8分鐘到上站。下纜車後還需要爬很長一段臺階才能看到蘑菇石。
  • 梵淨山除了有紅雲金頂,還有「植物界的活化石」,讚揚聲連綿不斷
    在很多熱衷旅行的人心中,梵淨山是必須去的一個地方。梵淨山,位於我國貴州省銅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三省交界處,因「梵天淨土」而得名,是我國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由於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因而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還擁有黔金絲猴、珙桐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 中國的「天空之城」,梵淨山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梵淨山又名梵天淨土,位於中國貴州省,海拔2500多米,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在山頂上,兩座山之間出現了一個缺口,一座橋建在上面,走在山上的人就像走在天上,但是這個地方膽小的人千萬不要來,在梵淨山頂,就像來到了懸崖邊。
  • 天空之城梵淨山,貴州竟然有這麼美的地方
    梵淨山全貌梵淨山位於貴州銅仁市三縣交界之處儘量選擇晴天上山,早晨天氣好的話,趕早可以拍到梵淨山日出等很多美景,到了下午一點以後會起雲,很多的景物被雲霧遮擋住了。遠眺紅雲金頂紅雲金頂是梵淨兩個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是在山頂上突出的一根巨柱。
  • 貴州▏不做城市裡的「派對動物」,去梵淨山找尋自我
    於是開始計劃這一次旅行,不能一直是城市裡的「派對動物」,那就去 梵淨山 享受自己。 梵淨山 ,得名於「梵天淨土」,位於 貴州 省 銅仁 市的印江、 江口 、 松桃 (西南部)3縣交界,靠近印江縣城、 江口 縣東南部、 松桃 縣西南部。系武陵山脈主峰,是 中國 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位於銅仁 地區中部。
  • 江口:銅仁母親河錦江的發源地,貴州名山梵淨山坐落於此
    儘管江口縣名不見經傳,但境內的梵淨山景區卻成了貴州第一大山。凡屬武陵山最高峰的梵淨山,海拔2572米,位於江口、松桃、印江三縣交界處,旅遊開發以江口縣為主。梵淨山自明代起就是佛教的聖地,現已被列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 AAAA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等。
  • 一遊梵淨山,貴州雲霧繚繞的秘境,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貴州地勢變化起伏大,山水秀美,其中梵淨山為國家5A級景區,被稱為「仙境」。鬱郁這次將要奔赴貴州著名的風景區梵淨山,去領略一番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初到梵淨山腳下,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鬱郁深深吸了一口山腳下的空氣,無比清晰,,空氣是在太好了,細雨微風夾雜著周圍森林的清香,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一定無比幸福。
  • 風裡雨裡,我,在梵淨山等你
    風裡雨裡,我,在梵淨山等你 2020-10-04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空之城梵淨山,雲海繾綣,人間朝聖路,必去的國家級5A景區
    很多人覺得在現實中這樣的世外之地是不存在的,其實在貴州省就有一個這樣的「仙山」,下面小可愛們跟著唐唐去往天空之城吧!小可愛們可以拿著小本本記重點啦!位處貴州省的梵淨山,海拔兩千五百多米,煙霧繚繞、直衝雲霄,從山腳到山腰再到山頂有很多寺廟,是著名的佛山,也是名副其實的「天空之城」。山頂兩座寺廟由拱形橋相連,身處山頂寺廟仿佛身處仙界佛山。
  • 梵淨山上的神秘寺廟,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城」,海拔2336米!
    梵淨山的紅雲金頂,是武陵山脈的最高峰,海拔2336米,從山腳到峰頂垂直高差94米。中間有一條裂縫,叫金刀峽,把整個金頂一分為二,用一座天橋連接。金頂兩側,一邊供奉著釋迦佛,另一邊供奉著彌勒佛。梵淨山作為著名的佛教聖地,每年都有無數的朝拜者前來朝拜。攀登金頂的道路極其艱難,四周都是懸崖峭壁。
  • 貴州梵淨山的佛和菩薩,吸收山中靈氣,聽說很靈驗
    梵淨山是貴州名山,被稱作「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在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三縣邊境,其中核心景點老金頂海拔2494米,新金頂2336 米,其中新金頂的景觀最得人心,因為上面有兩座佛寺,分別是彌勒殿和釋伽牟尼殿,傳說是兩位佛陀將新金頂一劈為二,各自佔據一塊。
  • 梵天淨土:心與靈最真實的呼吸——貴州銅仁梵淨山
    其實梵淨山大約六年前我來過一次,當時是在旅行社打暑假工,跟導遊帶團過來,現在的很多感受當時是沒有的,唯一的印象就是擁擠和吵鬧。忽然發現一直以來,自己好像都誤解了梵淨山,在當下的某一個時刻真的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 梵淨山靠這些硬核標準吸引遊客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梵淨山孕育著千種生靈,滋養了567平方公裡的原始森林及山下土地,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早上八點半,梵淨山景區開始熱鬧起來,目前景區實行全網上售票,每天只發售門票5000張,遊客基本上要提前一周購買。
  • 66個脫貧縣鄉村遊|梵淨山下脫貧路,武陵佳境風光妙
    古老地質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塑造了梵淨山的千姿百態和崢嶸奇偉的山嶽地貌景觀。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梵淨山的聞名與開發均起源於佛教,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淨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