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機會在電影院裡看到這部電影的天朝影迷,終於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
《小丑》大眾證明DC不只有超級英雄,完美的體現社會現象,獲得金獅獎與大眾口碑金獅獎的認可。
今天講貧富以及反抗主題的電影尤其出彩。
這部的重點更加人性化,用一個悲情且殘忍的故事。
刻畫出一個社會弱者是如何變身窮兇極惡的小丑。
整部影片畫面感強烈,壓抑而深沉。
亞瑟對於喜劇演員的堅持讓他找到了一個小丑表演的工作。
工作時就扮成小丑給商家促銷,或者是逗逗孩子。
精神狀態不好的時候就去社會福利院諮詢一下心理輔導和領取一些免費藥物。
錯誤可能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是無關緊要的。
但是對於小丑來說卻是一切的開始。
失誤的開始是他搞丟了一塊廣告牌。
一群小地痞故意找事搶走了他的廣告牌,還將他暴揍了一頓。
他本該將事件第一時間跟領導報告。
但是他沒有,他只是灰頭土臉的回去,跟什麼事情也沒發生。
結果客戶投訴到了領導那,領導大發雷霆。
因此扣了他的薪水。
職場生活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有問題時及時和你的直屬領導進行工作匯報。
讓領導有宏觀上的掌控感,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預知和準備。
這是職業生活的基礎,一旦出現你隱瞞不報。
接下來很容易在領導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亞瑟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因為大腦損傷和神經系統疾病。
預告裡的亞瑟在公交車上,對小朋友扮鬼臉,使小朋友開心。
可是小朋友媽媽浮躁的說吵什麼吵,難過的亞瑟發出怪異笑聲。
作為一個社會中的弱者,亞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他遺憾人們不理解他的幽默,他想要實現夢想做的更好。
然後亞瑟拿了一張卡片給孩子媽媽。
上面寫著:「請原諒我的笑聲:我換了一種病「。
亞瑟的好,周圍人卻誤解,很現實的社會。
對公交車扮鬼臉遭到媽媽的不適,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亞瑟會不自控地發出病理般的怪異笑聲,每天都需要用藥物維持治療。
並且需要接受心理諮詢。
小丑的第二個失誤,也是地鐵殺人事件的導火索。
在他心情沮喪的時候,同事遞給了他一把左輪手槍。
還信誓旦旦地說小丑是自己人,對他進行安慰。
那一刻小丑顯然是感激他的。
在醫院因為給孩子表演時無意中的槍枝掉落。
小丑再次被投訴到了老闆那,這個時候同事落井下石。
謊稱是小丑跟他買的,直接導致了他的失業。
職場上不能交心,這是大部分人很心酸的回答。
雖然道理很糙,但是很多時候卻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
同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衝突,人們都有自我保護的職場心理。
在連接受到現實的打擊後。
當晚地鐵上三個華爾街金融男的欺凌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於是,他拔槍把這三人殺了,乾脆利落!
亞瑟的日常生活除了工作維持溫飽,還要照顧自己年邁的媽媽。
亞瑟很珍視自己的媽媽,雖然生活貧窮,也要給媽媽最好的照顧。
媽媽一直惦念著自己年輕時在託馬斯韋恩家工作過。
希望能聯繫到託馬斯·韋恩資助他們母子,而亞瑟也一直幫助媽媽可以實現願望。
然而在媽媽病重入院後,知媽媽背後的謊言。
原來媽媽也是精神病患者。
所謂在託馬斯·韋恩家工作和交情,也是媽媽臆想的謊言。
亞瑟在幼年時經常受到媽媽男友的虐待。
甚至亞瑟都不是媽媽的親生兒子。
於是亞瑟生命中最重要的信念支撐之一倒下了。
他怨恨自己的母親對他多年的身份欺騙。
以及幼年時對他的虐待讓他成長為一個被欺凌的弱者。
他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
最後在醫院的病房裡殺死了自己的媽媽。
當下的社會主題都在講生活不易。
社會的冷酷和生活的艱辛給了每個人多重的磨礪。
因為電視喜劇人的惡搞。
反而讓小丑有了去電視臺做嘉賓的機會。
參加一檔自己夢寐以求的喜劇節目。
表現好的話會直接開啟他的喜劇人生。
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所有的掌聲和笑聲都像是在跟他招手。
他精心打扮反覆研究著之前嘉賓的出場動作。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離他夢想最近的一次。
但所有的一切都戛然而止,他內心迷失了。
他內心需要表達的再也不是他最初的夢想。
上臺之後想到了一些自己做過的失去,人們不理解他的幽默。
還有地鐵殺人事件也自信的說了出來,導致現場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都驚慌失措。
最後用槍殺死主持人,沒想到是這麼的結局。
警察把他逮捕的路上,社會上的小丑抗議者,把亞瑟給救了。
整個哥譚市瘋狂了起來。
看完後感覺笑聲裡全是悽苦和壓抑到極點絕望最後通過狂笑得到了釋放。
他表明這個世界或許不是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壞。
而這種近似民粹的現象,卻有著足夠正當的緣由,甚至讓人同情。
或是在自己面對苦難和壓迫時,如何與生活和社會和解。
是需要每個人認真反思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