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人生海海》:英雄主義如何照亮渺小人生

2020-12-17 舒樹看世界

本文作者:何平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人生海海》是麥家真正在反思自己過往的寫作路徑。與此同時,其背後要外揚的不僅僅是傳奇人物的英雄行為與英雄主義,而是相應的英雄行為、英雄主義是怎樣感召那些受困的尋常個體。

《人生海海》我讀到的是出版社給的白皮列印「先讀本」。我不知道,這樣的「先讀本」送達了哪些讀者,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對這些「先讀」的讀者是有心理預期的,肯定,或者亮出刀子批評,期待有一個誠實的態度。我以為,我很快能夠讀完,給出一個坦然的態度。

我的判斷是基於近幾年的閱讀經驗,很少有多少長篇小說讓我覺得要慢讀,或者值得去慢讀。可是《人生海海》卻無法讓我快讀和跳讀,我在旅行中讀,獨處時讀,一部並不厚的長篇小說,緩慢地向前推進,在極度壓抑中完成閱讀。

記得那是很早的清晨,黑暗一點一點退去,世界光明坦蕩,但與此同時,我卻被拋擲在小說無邊的黑暗。我給麥家發了一條很長的信息,大致意思是說,在今天,長篇小說那麼多,能夠讓慢下來讀的並不多,甚至稀少。《人生海海》如小說寫道的:「積聚隱秘的能量向芯子裡湧動,把未知和孤獨留給我一人。」這部小說是麥家對自己舊日寫作的一次「剝皮」,把標籤一層一層揭開,留下他最在乎的文學如何正面強攻人性之惡之繁複之黑暗之未知未有窮期,麥家要寫這樣的人!寫他們的孤高和無望!寫他們的活著!寫這樣的人而成就自己的文學世界!這樣的小說需要信念、執守、耐心和時刻迸發的爆發力。這樣的小說對麥家自己而言,也一次次向生命孤獨處進發,自我清洗,面向內心的幽暗,並獨自承擔。我知道我讀《人生海海》的壓抑是被小說人物和作者雙重的巨大孤獨感的黑洞所吞噬。這是一部向人之孤獨掘進並致敬的心靈長篇。

麥家試圖跳出以往諜戰小說當中對於密閉空間以及相應智性結構的迷戀。

對照由《解密》《暗算》《風聲》《刀尖》等作品構成的、為麥家「暴得大名」的序列譜系,《人生海海》無疑有其不容忽視的特殊性。儘管它依舊圍繞的是極端條件背景下生命個體的輾轉浮沉,但其更像是《解密》《暗算》《風聲》的「後傳」,且這部「後傳」試圖跳出麥家在以往諜戰小說當中對於密閉空間以及相應智性結構的迷戀,如麥家自言「回到童年」「回到故鄉」。

小說的主線集中於外號為「上校」的主人公撲朔迷離的身份經歷,以及他肚皮上刺的那行神秘文字。

在爺爺、父親、老保長、林阿姨等人的敘述交待中,「上校」是個智勇兼備的「奇人」,他所表現出的異稟天賦讓熟悉麥家小說的讀者旋即便會聯想到《暗算》中的黃依依與瞎子阿炳、《解密》中的容金珍、《風聲》中的李寧玉。需要指出的是,世俗認知觀念下的「奇人」「奇事」「奇遇」在麥家一系列長篇作品內往往表現為一種「正」的應有之義,這也是其小說情節加以鋪陳的邏輯前提。不過《人生海海》與《解密》《暗算》《風聲》這些作品的區別之處在於,「上校」前半生的「奇」是在交錯且矛盾的多人回憶中組成的過去式形象,作為童年敘述者的「我」看到的則是「上校」的後半生。另一方面,「我」對於「上校」的態度卻在這一過程間發生轉變。由最初的排斥、鄙夷,直至憐憫、理解,「上校」的過往歲月如同拼圖般展現在「我」的面前,成為了「我」與「我」的家庭需要隱去(但同時又屢屢試圖揭開)的秘密。

「我」也逐漸將「上校」極力維護的秘密內嵌為自我生命歷程的構成部分。

《人生海海》中「上校」與「我」都被擠壓在極端化的時空內,但兩人所遭遇的極端情境卻是建立在迥異的寫作策略基礎之上。「上校」的九死一生與愛恨情仇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呼應「上校」本身的「奇」,這實質上也接續了麥家一以貫之的跌宕筆法。然而「我」年少時因家庭受「上校」影響而被學校老師同學欺辱、之後為躲避村民傷害偷渡至巴塞隆納並飽受折磨苦楚,這些看似同樣極端的事件卻也是某種程度上可以被分享的普遍經歷。也正是在這時候,因為一句「人生海海」,「上校」與「我」迥異的極端生存狀況形成了奇異的交疊。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如何理解這句出自羅曼·羅蘭《巨人傳》、並被麥家反覆引用進《人生海海》的話,事實上也意味著如何理解麥家在自述新作時格外強調的「另立山頭」。毋庸置疑,包括《暗算》《解密》《風聲》《刀尖》,麥家一直以來都在強調人物的異質性與偶然性,強調「特殊情境下的特殊天才」。他們在破譯形形色色密碼的同時,本身已然構成了一種難以言明的歷史密碼。《人生海海》中「我」對於「上校」身世經歷的持續探尋,正是在試圖「解密」關乎個體與時空之間糾纏難斷的關聯。但頗具意味的是,在小說的「第三部」,我們可以看到一段殘缺不全的「英雄秘史」是如何影響著同樣在極端環境中苦苦掙扎的青年人。甚至可以說,瞎子阿炳、黃依依、容金珍、李寧玉,這些出自麥家各個階段小說作品中的「奇人」以及他們各自的理念信仰,都以一種微妙的方式投射進了「我」在馬德裡本將停滯不前的生活。

因此,我之所以認為《人生海海》是《解密》《暗算》《風聲》的「後傳」,源因這部小說不同於單純的「異聞錄」「奇人志」,有著更為廣闊的延展軌跡。《人生海海》背後要外揚的不僅僅是傳奇人物的英雄行為與英雄主義,而是相應的英雄行為、英雄主義是怎樣感召那些受困的尋常個體,使得他們即使被黑暗包裹依舊能夠從中獲取支撐自我信念的憑證。

《人生海海》試圖突破很多人對於麥家以往小說所形成的審美趣味的極值

如果有心對麥家在《刀尖》與《人生海海》之間這八年的創作情況作一個梳理,其實應該能夠意識到《人生海海》絕不是橫空出世的。在發表於《人民文學》2015年第3期的短篇小說《日本佬》中,麥家顯然已經在有意識地設立人物之間某種對應關係的「密碼本」:「父親」之於「上校」「林阿姨」,「關金」之於「胡司令」「小瞎子」,包括兩名「爺爺」最終自戕的方式與原因。但在相類似的「痕跡」比較中,同樣應該注意到由於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這兩種文體的顯性差異,《日本佬》實質上提供的是一種截面式的特定時空場景,而《人生海海》則以此進行敘述生長,表現出所謂的「極端化場景」是在怎樣的條件下生成、普通村民又是怎樣通過對他人謠言的追逐從而滿足自我幽微的心理訴求,以及在《日本佬》中並未得到彰顯的——英雄主義的光芒如何引導那些形同螻蟻的渺小生命。

在2008年,關於麥家小說我寫過一篇題為《黑暗傳,或者捕風者說》的評論。在這篇文字的結尾部分,我如是寫道:「從《解密》《暗算》到《風聲》,麥家技藝熟到幾成慣例。再往下走呢?是再遭『暗算』,『風聲』依舊嗎?所以,現在也該是麥家對自己的寫作進行清算和反思的時候了。」坦率地講,2011年《刀尖》出版以後,諸如此類的困惑並沒有消退,或者說,反而達到了很多人對於麥家小說所形成的審美趣味的極值。而《人生海海》的「另立山頭」是麥家真正地在「清算」「反思」自己過往的寫作路徑。他「清算」「反思」的方式是「回到童年」「回到故鄉」,讓「上校」、容金珍、李寧玉的世界與眾多微緲而有夢者的世界交織成為互通彼此的整體。

事實上,這或許也是麥家最初進行寫作的秘密的起點。要知道,幾乎所有偉大的文學經典,本身首先是個人秘密的經典,亦即個體生命跌宕流轉的秘史——如果所見之文字是一個作家的陽面,另有一個陰面則是作家成長史的秘密經典,而這一切之秘密,童年常常是最深邃幽微之處,這是《人生海海》之陰面。

相關焦點

  •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魅力何在?高曉松看後落淚,莫言讚嘆不已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果然能挑戰常人不敢落筆之處,解密人性的荒唐與高尚!這是文學大家對看過《人生海海》後,直接說出的對作者麥家的評價。他在零八年時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作品還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這大概就是所謂,別人的人生。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10句經典語錄,打動高曉松、董卿!
    第一張照片上,這位作家稍稍頷首,稍顯內斂;但下一張,當他手捧新作《人生海海》,眉眼間自信與鋒芒畢露。接著,屏幕上緩緩映出他的名字——茅盾文學獎得主 麥家。3.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4.人比人氣死人,我不跟人比,只跟自己比。報紙上說,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
  •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有何魅力?得莫言盛讚,高曉松看後落淚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有何魅力?得莫言盛讚,高曉松看後落淚倒計時準備,54321,開。」4月12日的直播間,薇婭「一聲令下」,麥家的小說《人生海海》在直播間上架。就連莫言讀完以後都讚不絕口,說這是一部「迷人」的小說;好友高曉松看過後也感到十分驚喜,感動到落淚,說這是麥家跨越了自己的一座高峰的大作。
  • 讀麥家的《人生海海》,過自己的海海人生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方言,形容人生像海一樣複雜多變,起落浮沉。《人生海海》講述了一個傳奇而充滿人生況味的故事。這部小說能印入眼帘,首先源於作者麥家,茅盾文學獎得主,他的《解密》《暗算》《風聲》,每一部都赫赫於心,當然得拜讀這本咪咕閱讀近期上新的《人生海海》。 莫言盛讚其為「一部迷人的小說」,高曉松、王家衛、董卿也傾心推薦!
  • 《人生海海》: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本書就是《人生海海》,看過的都曾淚流滿面,它不僅會養你的眼,也會滋養你的心,你會懂得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哪怕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不完美才是人生。我身邊的一位年過40歲的姐姐說:前後看了三遍《人生海海》,我才知道,原來人真的可以饒過自己,饒過別人,看到最後一頁,我淚流滿面。《人生海海》除了能讓普通人走出自己親手建造的牢籠之外,還被很多名人明星津津樂道,比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董卿,高曉松。為什麼這些人都喜歡看?
  •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新作《人生海海》,莫言連讀兩遍,董卿含淚朗誦
    我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麥家,就是在董卿的《朗讀者》裡面,她含著熱淚朗讀了麥家的新作《人生海海》:一年多後,上校母親被一口粥嗆死了,她以嘹亮悲愴的哭聲給老人家送終,哭聲像鴿子的哨音一樣,泣著血,盤在空中,照亮夜空
  • 茅盾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的10句經典語錄,深度治癒,直擊人心
    2008年11月,一部小說《暗算》在倍受爭議中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它的作者就是麥家。麥家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唯一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 。他選擇回到故鄉的小山村,回顧過往苦痛的童年時光,沉澱八年的時光,用五年打磨了一部觸碰人心和人性的作品——《人生海海》。《人生海海》是麥家於2019年推出的全新長篇小說,懸念迭出,氣度恢弘。故事背景跨越近一個世紀,巧用孩童視角,圍繞一個待解謎團,講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悠長嘆息的人生況味。
  • 《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浮沉,書中短短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
    提起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很多網友會想到「諜戰小說大王」,因為他創作的《解密》、《風聲》、《暗算》都被翻拍成了諜戰類型電視劇,尤其是《暗算》更是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是一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面對悲苦的人生,安靜地接受。然後,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兩個巴掌打斷父子情,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悲劇!與以往不同,這本寫了5年的《人生海海》,寫的是麥家自己悲慘的童年。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10句精闢名言,莫言稱讚,董卿落淚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它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在這部小說裡,有人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人性的冷峻;有人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有人看到了朋友間的義氣,勝似手足之情。
  • 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主義?人生海海:認清了生活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你說,什麼是人生?麥家在《人生海海》中,通過一個傳奇人物一生的經歷,為我們打開了通往這個靈魂問題答案的大門:所謂人生如海,既有陰冷詭譎的漩渦,也不乏暖陽舒緩的水流,一切因緣際會,最終只看你怎麼選擇而已。麥家作為一位已過了知天命之年的作家,麥家無疑是優秀而又成功的。
  • 麥家的《人生海海》憑什麼這麼火?莫言「著迷」,董卿「落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各位對他的熟知或許均是通過他寫的《解密》、《風聲》、《暗算》,拍成的電視劇的緣故。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同時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各位一直以來覺得,麥家或許還是發布有關諜戰類的小說,但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
  • 《人生海海》:諜戰大神的新作,莫言高曉松盛讚,董卿流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是大家熟悉的「諜戰小說大神」,他所寫的《解密》、《風聲》、《暗算》,都拍成了電視劇,看過的人很多,而《暗算》更是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在大家都因為麥家之後還會寫諜戰小說的時候,麥家卻寫出了最新力作《人生海海》,這本書經過了5年時間打磨,和以往的諜戰不同,寫的是麥家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這本書,是麥家因為自己的父親而寫的。
  • 茅盾文學獎得主力作《人生海海》,12句經典語錄,讀後感動不已!
    最終他花了11年寫完人生的第一本書《解密》,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提名。他說,有一種人是在預定和設計中往前走的,另有一種人是稀裡糊塗的,我屬於『另一種』。但是我想,即使是有預定和設計也難免峰迴路轉,人生最大的設計師肯定不是自己,而是『他人』,是命運。
  •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董卿感動流淚
    ——《人生海海》麥家和眾明星合影《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於2019年推出的全新長篇小說,懸念迭出,氣度恢弘。《人生海海》是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於2019年推出的全新超·越之作,莫言盛讚其為「一部迷人的小說」,高曉松、陳坤、郭京飛等傾心力薦!這是麥家在暌違八年之後、精心打磨了五年的重磅長篇小說,他在常人不敢落筆之處解密人性的荒唐與高尚,用一個離奇的故事承載令人嘆息的人生況味。
  • 人生海海,願你我都能好好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時隔八年的積澱之作,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麥家沉澱了八年,寫了五年,將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和釋懷揉進了一個精彩傳奇的故事之中。
  • 秘密就藏在他們讀過的《人生海海》裡
    在仔細研究過這些人的行為習慣後,我發現這些人之所以能平步青雲,最關鍵的一環就是他們愛學習、愛讀書,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累積人生的智慧,到了人生的關鍵折點,他們總是能憑藉這些智慧化險為夷,甚至可以藉助別人的智慧來過自己的人生。而這些智慧,就藏在這本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生海海》中。
  • 《人生海海》最扎心的7句話,雖然很短,卻說透了人生!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曾讓數百萬人深夜痛哭,董卿、高曉松都因它而忍不住落淚。我最初知道麥家的《人生海海》這本書,源於董卿老師的一段朗誦。董卿老師的深情朗誦,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好奇。
  • 麥家《人生海海》20句經典語錄,愛與和解,直擊人心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於2019年推出的全新長篇小說,懸念迭出,氣度恢弘。故事背景跨越近一個世紀,巧用孩童視角,圍繞一個待解謎團,講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悠長嘆息的人生況味。
  • 《人生海海》看完讓人淚目,書中短短十幾個字,直擊成年人痛點
    《人生海海》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人生海海》這本書的作者是麥家,這本書戳進了多少人的心中,戳穿了多少人的痛點?《人生海海》:人生無處可逃、只能握手言和《人生海海》裡有一句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 麥家力作《人生海海》:你拼命逃避,現實就真的肯放過你嗎?
    這句話是麥家的作品《人生海海》中的一句話。第一次讀這句話,僅僅覺得「嗯,對。是這麼個道理。」再一次品讀這句話時,不由得開始陷入沉思。這句很有現實意義的普通話語,確實沒什麼毛病,但是我們都做的到嗎?這句話也是麥家的《人生海海》中的一句話。我想這句話大概能夠戳中好多成年人的心。父母在的時候,我們永遠覺得自己是個孩子。直到突然有一天,要自己開始討生活,要自己面對房子、車子、吃穿用住等各個方面的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