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爆雷!浦發銀行銷售硬傷遭通報,代銷私募延期兌付惹投訴

2020-12-22 獨角金融

監管通報中提到,銀行在代銷產品準入、盡調、銷售、產品合同、風險揭示、跟蹤管理等環節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作者:葉青

來源:獨角金融

因代銷私募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的問題,引發多起投資人投訴,上月中旬浦發銀行被銀保監會公開通報。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在該通報中明確指出浦發銀行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五宗罪」,只是監管並未在通報點名是哪款產品。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監管層在給投資人的信息公開答覆函中明確指出,通報所指產品為浦發銀行代銷的飛馬資管計劃1號、2號、3號等產品。

一、銷售火爆卻意外爆雷

銀保監會消保局在上述通報中列舉的浦發銀行「五宗罪」包括,在準入環節未對代理產品進行充分分析,盡職調查不到位;在向部分客戶銷售產品時,未按照監管要求在網點專門區域銷售並雙錄,而是採用上門服務模式;產品合同首頁出現明顯浦發銀行標識,容易使消費者誤認為浦發銀行自主管理理財產品;風險揭示書中未包含產品類型及風險評級等內容;未在產品發行後持續跟蹤管理。

(圖片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事發後,浦發銀行表示,將繼續本著法治化原則,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利益,並與客戶積極溝通,希望促成各方共同形成解決方案。儘管如此,浦發銀行代銷產品違規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6年,浦發銀行代銷了由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飛馬資管計劃。該資管計劃分為5期,投資範圍是以上市公司飛馬國際(002210.SZ,現已更名為「*ST飛馬」)股票為標的的可交換債。飛馬資管計劃的資產託管人是浦發銀行深圳分行。

據悉,該產品投資期限為2年,屬於非保本私募基金,起購金額為100萬。而其5.3%年化收益率雖然不算很高,但是在正常的收益範圍之內,這讓很多投資人認為這是一款風險不高且收益適中的產品,從而忽視了風險。

此外,當時浦發銀行工作人員推薦這款產品,並強調這是一款針對優質客戶的產品,額度有限。一些投資人陸續購買了該產品。

然而,令投資人沒想到的是,2018年,產品到期,眾多投資人卻收到了「您的收益和本金可能面臨損失」的信息,產品宣告爆雷。到目前為止,投資人仍未收到本金和收益。

中國基金業協會的產品備案信息顯示,該產品屬於固定收益類。它究竟又是如何發生爆雷的呢?

二、飛馬投資流動性出現問題導致債券違約

一般來說,產品發生爆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投資標的所導致,該產品也不例外。事實上,產品的投資標的可交換債確實出現了問題。

可交換債是指上市公司股東把持有的股票抵押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以此發行債券。債券投資者在將來的某個時期內,有權按預先約定的條件與債券發行人交換質押的上市公司股票。

據了解,2016年9月至11月,飛馬投資先後發行了4期私募可交換債,分別為16飛投01(3億元)、16飛投02(5億元)、16飛投03(5億元)和16飛投E4(7億元),合計規模20億元,票面利率3%,債券期限3年,附第二年末投資者回售選擇權。飛馬實控人黃壯勉以其持有股票質押進行擔保。

在飛馬投資發行可交換債後,西部利得基金設立了飛馬資管計劃,投資其可交換債。然而,2018年,飛馬投資投資失利導致流動性出現問題,16飛投01、16飛投02違約。

隨後,產品管理人西部利得基金對該債券行使回售權利,但飛馬投資無力回購債券。由於發行人債券違約,導致產品暫時不能清盤兌付並進入延期兌付。

據媒體報導,西部利得基金向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目前已勝訴並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浦發銀行稱,其與西部利得基金都在密切關注飛馬投資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破產重整程序,推動相關風險依法依規化解與債務重整工作。

三、投資人面臨損失,浦發銀行銷售行為存硬傷

產品爆雷後,投資人向浦發銀行申訴,卻並未得到浦發銀行任何實質回復。於是,不少投資人紛紛向監管機構投訴。

2020年4月16日,銀保監會消保局在官網發文對浦發銀行進行了通報批評。銀保監會指出,浦發銀行存在五方面問題。包括在代銷產品準入環節盡職調查不到位;向部分客戶銷售產品時未按照監管要求在網點專門區域銷售並進行雙錄等等。

據相關投資人反映,該產品確實存在在非銀行網點區域銷售(比如上門服務)的現象。還有的投資人表示在購買產品後,銀行工作人員才對雙錄進行補錄。而這些違規現象都和銷售人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此外,這款飛馬資管計劃是浦發銀行的代銷產品,但是在合同首頁卻出現了明顯的浦發銀行的名稱和logo。有投資人說,這讓他誤以為產品是浦發銀行發行的,明顯違反了監管規定。

根據通報,產品爆雷投資人面臨損失,浦發銀行確有責任。浦發銀行回應稱,會密切跟進該事件,及時向投資人披露事件進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這也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敲響警鐘,以後在代銷產品時,須嚴格做好分析、盡調,規範代銷流程和管理,完善售後跟蹤管理,及時披露相關信息等工作。否則,類似事件還會再發生。你怎麼看呢?歡迎在留言區參與討論。

相關焦點

  • 浦發銀行被通報的「飛馬系列」,問題真不少
    文/掃雷人生近期,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於浦發銀行、中華財險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的通報》,目前還在銀保監會官網頭條。總結來說就是盡調不到位、沒有按規定錄音錄像、合同首頁搞銀行標識、風險評級不合規、發完後沒有穿透管理等,被媒體總結為浦發銀行代銷私募「五宗罪」。代銷的事情監管已經說過了,後面的追責自有定論。來看看具體項目,這款代銷項目經查應該是《西部利得-飛馬系列分級資產管理計劃》。
  • 諾亞財富再現兌付難題,5億私募產品被訴延期
    諾亞財富再現兌付難題,5億私募產品被訴延期諾亞財富創世安霖二號5億元資金出現了兌付難題,再次遭遇了投訴出品 | 每日財報作者 | 郜融蓮諾亞財富(NYSE:NOAH)是國內第三方財富管理的開創者,2010
  • 贏了訴訟 兌付卻困難重重!諾亞財富再次「踩雷」譽衡藥業併購基金
    2019年以來,譽衡集團的股權已多次被司法拍賣及凍結,而造成股權多次被凍結及司法拍賣,除了接連「踩雷」導致的資信水準下滑,其或還與三年前的譽衡藥業收購 信邦製藥 有關。這起30億元收購案,將諾亞財富、渤海銀行、共青城磐暉、譽衡集團等多家企業牽連進來,而如今參與進來的這些機構,都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當年的投資款在三年後到期卻無法兌付。
  • 三位爆雷私募基金投資者的自述:一場信任與背叛的遊戲
    由於起投額100萬元,私募基金投資者一旦遭遇爆雷,損失都極為慘重。劉明的虧損不是個案,一批不合規的私募正在吞噬投資者的血汗錢,不僅原來的預期收益沒有了,甚至連本金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深圳前海匯能、廣州基巖資本、深圳軒鴻基金……近兩年來,不斷有私募爆雷。6月10日,深圳證監局一次公布了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其中13家涉嫌犯罪。
  • 中大期貨私募違規代銷麻煩不斷:2018年14天領12張罰單去年分類評級...
    2018年3月8日,宇艾公司發布公告,告知宇艾基金由於中能源公司未兌付,導致私募基金資產無法兌現。自此,原告才知曉宇艾基金並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此後,原告發現被告中大期貨有限公司永康營業部的銷售人員胡曾意在銷售上述基金產品時,並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2018年9月20日,浙江證監局下發《關於對中大期貨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明確被告存在前述眾多違規行為,要求其進行整改。
  • 工行建行停止信託代銷 第三方銷售或將被叫停
    由於當前地產類信託剛性兌付危機頻發、藝術品信託被指泡沫加劇、礦產和能源類信託因資源價格受經濟影響波動較大而導致收益的大幅波動,商業銀行為避免代銷信託理財帶來的客戶風險和相應的法律糾紛,對與信託公司的合作和信託產品的代銷越發謹慎。  就記者走訪的情況來看,工商銀行(行情,問診)和建設銀行(行情,問診)已經停止信託代銷。
  • 警方介入民創爆雷事件 關鍵人物周治或已「失聯」
    紅周刊 記者 | 惠凱民創集團爆雷事件愈演愈烈,原定於7月20日進行兌付,但時間點已過,而兌付一說成泡影。目前,已有多位投資人已向武漢、深圳等地的證監局和地方公安部門反映情況。在此次事件中,民創集團股東股權轉讓事項還涉及公章造假一事,對此,興民智通大股東四川盛邦已向公安機關報案。自今年春節後出現兌付逾期以來,民創集團存續規模高達70億以上。
  • 國盛金控到期債券延期兌付,財報處理意見相左,董秘...
    不僅先是因為董秘與公司管理層對三季度財報的意見不合,董事會要開除董秘的議案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函,今日,又傳出要延期兌付「17國盛金」的債券、引得部分私募投資人不滿的消息。  這波「內鬥」+延期兌付債券的操作,似乎暗示著國盛金控目前遭遇著某些麻煩,與新財富國盛證券多個研究小組拿下獎項的喜慶對比,顯得有些冰火兩重天。
  • 國盛金控到期債券延期兌付 財報處理意見相左董秘被開起波瀾
    不僅先是因為董秘與公司管理層對三季度財報的意見不合,董事會要開除董秘的議案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函,今日,又傳出要延期兌付「17國盛金」的債券、引得部分私募投資人不滿的消息。這波「內鬥」+延期兌付債券的操作,似乎暗示著國盛金控目前遭遇著某些麻煩,與新財富國盛證券多個研究小組拿下獎項的喜慶對比,顯得有些冰火兩重天。
  • 蛋殼爆雷,愉悅、螞蟻再遭痛擊,多名租戶向銀保監會投訴微眾銀行
    記者 | 惠凱今年以來,長租公寓領域陸續爆雷,就連頭部企業並在美國上市的蛋殼公寓也出現資金鍊斷裂情況,不僅牽扯大量租戶、房東和供應商,且連很多機構也踩雷其中。在該事件中,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也成為眾矢之的,有租戶認為其與蛋殼合作的租金貸有違規不合理之處,並向銀保監會投訴。
  • 國盛金控到期債券延期兌付 財報處理意見相左 董秘...
    不僅先是因為董秘與公司管理層對三季度財報的意見不合,董事會要開除董秘的議案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函,今日,又傳出要延期兌付「17國盛金」的債券、引得部分私募投資人不滿的消息。這波「內鬥」+延期兌付債券的操作,似乎暗示著國盛金控目前遭遇著某些麻煩,與新財富國盛證券多個研究小組拿下獎項的喜慶對比,顯得有些冰火兩重天。
  • 蛋殼爆雷 多名租戶向銀保監會投訴微眾銀行
    蛋殼為何會爆雷?但微眾銀行並未詳細記錄蛋殼收到貸款的資金流向,且蛋殼收到貸款後並未準時足額向房東繳納租金。  微眾銀行自吞苦果  有租戶向銀保監會投訴,IPO或受影響  另外飽受詬病的一點是,在蛋殼和微眾銀行的合作模式下,微眾銀行並未將貸款發放至本人帳戶,而是發放至蛋殼的帳戶,這導致蛋殼在爆雷後,租戶還必須向房東償還租房款,如房東未收到房租,則多會選擇驅逐租戶。
  • 譽衡集團被申請破產重整,諾亞旗下私募基金踩雷兌付逾期,「問題已...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諾亞旗下子公司諾亞正行銷售的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其債務人為譽衡集團。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成立於2017年4月,本應於2020年4月到期。但投資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在2018年8月後,該基金已不能正常兌付,2019年更是一次都沒有兌付過,直到今年3月,諾亞召開投資人說明會,表示譽衡集團已完全喪失流動性,該產品進入無限期的逾期狀態。公開資料顯示,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的資金是為譽衡集團併購信邦製藥籌集的。
  • 支付寶獨家代銷5隻螞蟻新股配售基金,業內:動了銀行的奶酪!
    在這場投資者凌晨排隊搶購基金的盛況背後,頗受市場關注的是,銷售渠道上,除基金公司自有的電子交易平臺或網上直銷系統外,代銷機構則僅有螞蟻基金一家,且主要通過支付寶平臺進行銷售。目前國內主要的基金銷售渠道為銀行、證券公司和基金代銷機構。
  • 網際網路代銷平臺出局!監管劃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靠譜銷售渠道
    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代銷理財產品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有利於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促進理財業務規範轉型。銀保監會已批設2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此前,理財產品銷售適用的監管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制度規則中。目前理財子公司主要沿用商業銀行理財、代銷等監管規則,全面性和適用性存在不足。
  • 諾亞上市十年之癢,頻頻踩雷!投資者集中維權!
    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這個產品,從一開始,就是固定收益的管理團隊從諾亞總部到各個城市鋪開銷售的」。(見圖一2020年6月4日《證券時報》A2版《一場爆雷併購案背後:投資者遙遙無期的等待》)該項目連諾亞區域對接的項目經理都是固收項目經理。證據1.
  • 中國工商銀行也不靠譜了?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但凡投資,就沒有絕對的安全,哪怕收益不高,哪怕面對的是銀行。4.1%的理財也好意思爆雷?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股天樂發現,上周末2020年金融圈最不可思議的雷爆了:一款由鵬華基金旗下資管公司發行、工商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年化基準利率4.1%,門檻100萬,規模40億,鎖定期6個月。
  • 私募「醜聞」為諾亞財富轉型敲響警鐘,頻頻踩雷風控屢遭質疑!
    研究公司PY Standard的數據顯示,近一半的銀行理財產品(佔影子銀行資產的四分之一)已轉向基於淨資產價值的模型,在該模型中,投資者承擔著市場波動的風險,而在新指導方針公布之前,這一比例為15%。今年6月,國有銀行發行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儲戶看到了有史以來的首次虧損——在保證回報的時代,他們本可以避免這種虧損。
  • 銀保監會通報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 涉信用卡業務投訴環比...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銀保監會網站12月10日消息,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13號通報《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了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並轉送的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
  • 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投訴狀況通報
    >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   現將2020年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通報如下民生銀行投訴總量的83.1%;浦發銀行2644件,環比減少3.1%,佔浦發銀行投訴總量的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