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諾亞財富首次公開提出關於承興國際34億供應鏈融資產品的和解方案,希望通過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兌付。
昨天(26日),諾亞財富歌斐資產創世安霖項目逾期未兌付的投資者,集中維權。
據滬上金融圈了解到,諾亞財富發行的歌斐創世安霖報春花產品已於2020年4月28日到期,由於融資方譽衡集團無法兌付本息,導致300多位投資人,共計5億元的血汗錢無法收回!
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2020年是諾亞財富上市十周年,諾亞財富創始人汪靜波認為,諾亞非標轉標已經取得初步成功,已經駛入更開闊的水域,相信未來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從事實來看,諾亞財富要排雷和停雷,還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近年來,諾亞財富頻頻踩雷,承興控股、譽衡集團,輝山乳業、樂視網、暴風集團等都悉數踩坑。
從時間線來看,諾亞踩雷的節奏,一直沒有消停。
圈主君,希望諾亞財富,能妥善處理投資者的矛盾,合理合法解決投資者訴求。以股償付,是一個突破,讓投資者看到希望,但夜長夢多,望各方能合理處理妥善解決。
畢竟,這些投資者都是諾亞的客戶,因為信任才會在諾亞平臺投資。
以下為投資者的維權現場(2020年8月26日):
投資者發來的投訴信:
我們是諾亞財富發行的歌斐創世安霖報春花產品的購買人,我們於2017年4月通過諾亞財富購買了該產品。該產品的管理人是蕪湖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斐),銷售方是諾亞正行(上海)基金銷售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亞)。今年4月28日到期後,由於融資方譽衡集團無法兌付本息,導致我們300多位投資人,共計5億元的血汗錢無法收回。因諾亞多次面對媒體在公開場合宣稱此事件是因為併購進展不如預期引發的投資結果不理想,不履行基金管理人職責,蓄意拖延、狡辯、阻止投資人合理訴求,迫於無奈,我們收集以下事實陳述,證明諾亞財富和歌斐資產明顯存在蓄意隱瞞,誘導欺騙投資人等行為,希望相關部門本著維護健康穩定金融秩序的前提介入調查,維護我們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一、把高風險的股權基金包裝成低風險的類固定收益產品進行銷售,「在諾亞內部,關於產品線會有多個管理團隊,比如專做固定收益、專做二級市場、專做股權投資,專做信託……這些團隊涇渭分明一旦產品定類了,就會有各自條線的管理團隊從總部到各個城市開始培訓和銷售,包括銷售、風控等等,全部按照這個類別來執行。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這個產品,從一開始,就是固定收益的管理團隊從諾亞總部到各個城市鋪開銷售的」。(見圖一2020年6月4日《證券時報》A2版《一場爆雷併購案背後:投資者遙遙無期的等待》)該項目連諾亞區域對接的項目經理都是固收項目經理。
證據1.諾亞APP後臺關於該產品的截圖,清楚地顯示為類固收(見圖一、圖二諾亞修改前的APP頁面截圖)。
直到2020年6月2日媒體報導該產品爆雷的相關新聞後,諾亞迅速將微諾亞APP的後臺數據進行了篡改,將該產品從「類固收」改為「其他」(見圖三、圖四諾亞篡改後的微諾亞APP同一頁面截圖)
此舉就是諾亞欲蓋彌彰,狗急跳牆。好在我在諾亞修改後臺前一周去公證處做了相關數據的公證(見圖五,圖六、圖七江蘇省常州市公證處公證資料)。
證據2.此產品到期無法兌付後,諾亞將購買該產品的客戶涉及到的理財師組建了一個諾亞報春花產品內部理財師溝通群,2020年4月17日該群聊天記錄裡顯示諾亞多位理財師發言說「報春花產品是一個嚴重的銷售事故,因為當時就是按照類固收產品銷售的,每一筆錢都是客戶的血汗錢」,諾亞存在著明顯的欺詐客戶行為。(見圖八,圖九的諾亞內部微信溝通群的聊天截圖)
此產品存續期間,我們投資人與各自推薦產品的諾亞理財師聊天,諾亞理財師也公開承認該產品屬於固收類產品。
面對這樣一款周期長、風險高的股權投資產品,諾亞財富卻把它包裝成低風險的固定收益產品違規銷售給不知情的投資人,在銷售過程中違規誇大宣傳,欺詐隱瞞之心昭然若揭,對我們所有投資人的投資決策造成了誤導。
一、 諾亞存在嚴重的銷售流程違規問題
1.我們有當事人在購買該產品時,銷售流程是先打款後籤協議,完全顛倒銷售順序。買私募產品一般都是先填認購(申購)業務申請表,再籤合同,最後匯款。但是諾亞反著來,運用「飢餓營銷」法,讓當事人先打款,再籤約。
2.我們投資人大多數購買這個產品都是因為該產品屬於固定收益產品,風險承受能力都很小。但是諾亞工作人員卻誘導我們投資者回答問題,或者完全替代我們投資人進行風險測評,更有甚者乾脆直接修改後臺的投資人測評結果。
3.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後20個工作日內,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進行備案,並根據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註明基金類別,如實填報基金名稱、資產規模、投資者、基金合同等基本信息。但是該產品的成立時間是2017年的4月26日,備案時間是2017年12月27日,比成立時間足足晚了八個月。(見圖十)
三、該項目的銷售方諾亞和管理人歌斐存在售前和售後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時,不規範,防範利益衝突機制不完善的情況。
1、 該基金有優先、中間、劣後三類,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就在於,投資人購買時不知道三者之間的比例、優先級是渤海銀行這些信息。在產品發行的時候,諾亞財富歌斐資產管理和客戶所籤合同都是諾亞統一擬定的基金格式合同,合同裡涉及到關於該項目的優先、夾層、劣後出資比例等均沒有做具體的說明。直到產品兌付出了問題,投資人才知道三者之間的相關比例:優先級資金30.6億(渤海銀行),中間級資金8億(創世安霖2號),劣後級資金8億(譽衡集團指定方認購),這是典型的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是諾亞常用手段。
2、針對底層的併購基金「共青城磐旭」譽衡集團提供的相關抵押及保證等增信措施直到2020年3月25日該產品兌付出現問題後,諾亞在投資人電話溝通會議紀要中才將真實的情況對投資人進行了披露。(見圖15)而且該項目的抵押及保證等增信措施和銷售時說的完全不一致。
3、業績比較基準:第一年9.3-9.7%;第二年和第三年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0.5%/年。同時約定收益分配核算日為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2018年上半年利息延期至7至8月進行了分配,下半年開始利息更是就沒有足額兌付,然而2018年的年報也未披露具體的情況。
4、2018年6月底起訴譽衡集團,但是18年年報、19年上半年年報都未披露,售後的信息披露也存在嚴重問題
四、該項目諾亞盡職調查存在重大漏洞,諾亞和歌斐對該產品的風險揭示前後不一致,沒有盡到盡職調查的義務,甚至沒有對譽衡集團及關聯公司和主要融資方朱吉滿夫婦的相關信息進行審核,違反了《私募基金暫行管理辦法》第4條的規定,未履行誠實信用義務,在盡職調查中未履行勤勉義務,致使投資人的資產幾乎全部損失。諾亞財富曾以差額補足條款作為自己的營銷噱頭,但目前譽衡集團絕大部分資產已經被債權人司法凍結,喪失了流動性,譽衡集團及實控人朱吉滿及其配偶白莉惠差額補足似乎也變得艱難。前期盡職調查的不充分,導致諾亞財富明知道該產品暗藏巨大的風險卻依舊鋌而走險,最終由於基礎不牢靠成為了一顆定時炸彈。
五、該項目的基金管理人歌斐資產和母公司諾亞財富在合規和風險管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對於此次踩雷事件,諾亞財富本該早就發現問題,全力控制風險,向投資者做出預警。一方面,諾亞財富的風控能力令人質疑,另一個方面,項目無法到期兌付後,諾亞告訴投資人信邦製藥002390的股票價格要漲到10.7元,並且要在優先級不拋出的情況下,中間級才能收回本金,2017年4月底5月初該產品剛成立時,信邦製藥002390二級市場的股價9元不到,這中間的價格差距讓我們也很難不去懷疑諾亞的項目負責人和融資方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貓膩。從這款產品的走向來看,出現收益兌付困難到產品到期之間還有很長一段緩衝區,但是諾亞財富沒有亡羊補牢,而是心存僥倖,對譽衡集團近幾年持續不斷的股資風波視而不見,其風控環節可謂漏洞百出...
作為眾多諾亞及旗下歌斐資產受害者,我們只是代表其中一個產品的投資人,和我們一樣的受害人還有千千萬!而諾亞的敷衍和傲慢,讓我們備受煎熬,走投無路。由於產品暴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多少家庭因諾亞入不敷出,矛盾四起!多少投資人因諾亞人財兩失,打亂生活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