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青鏡臺
近幾天,土耳其放難民進入歐洲的新聞在全世界各種媒體平臺傳播。
在歐洲抗「疫」的關鍵時刻,土耳其為了自己一國私利,悍然發動戰爭,在遭受「36名土耳其士兵」陣亡之後,不但放出狠話,威脅歐盟放難民進入歐洲,而且還付諸行動。
按照土耳其內政部長蘇萊曼·索伊盧的話來說,截至昨天(3月1日)21時02分,已經有36776人難民離開土耳其,到達希臘和保加利亞交界處,準備進入歐洲。
通過網上的各種圖片和視頻報導,我們看到這些難民拖家帶口,憂愁滿面,他們或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湧向歐洲國家的各個陸地和海上口岸。
長長的難民隊伍,讓人看起來甚是心酸。
既迷茫,也帶著希望。
面對土耳其瘋狂的舉措,其鄰國希臘不敢掉以輕心。「已將陸地和海洋邊界的守衛加強至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過去24小時已阻止大約4000名非法移民入境」。
此事已經過去三天,歐盟及其主要國家至今也沒有拿出實質性解決辦法,只是在社交媒體上「密切關注難民潮事態」,「會竭盡所能保護邊界」,「一切都在掌握,沒有理由擔憂」。
其實,歐盟早就應該拿出解決辦法。
因為在去年10月份,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發出的警告,「一旦時機成熟,將向敘利亞難民開放通往歐洲的大門,倒要看看歐洲怎麼處理」,土耳其「沒有義務照顧和供養這麼多難民」。
將近半年的時間已過去,雙方先是因為難民安置費發生爭吵,加上這次土耳其「施壓歐洲主要國家關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的局勢」,兩者合一,現在「時機成熟」了——開閘放人。
雙方吵了將近4年,結果就是讓更多的無辜百姓流淚、流血,丟掉性命,數百萬人失去家園,繼續顛沛流離。
為了各自的利益,只能互撕。
接受難民對於解決歐洲的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提升經濟活力都有好處,那歐盟為什麼不願意接受這些難民呢?
有專業人士分析,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難民人數太多,安置不過來;難民素質良莠不齊;文化差異;歐洲原居民反對聲太多。
這些理由都不算個事,歐盟需要反省他們的難民政策。
其實,歐盟應該學習中國的經驗。
歐洲大陸面積101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4億(2014年),人口密度70人/km,48個國家。歐洲面積比中國大,人口只有中國的一半,安置數百萬難民一點問題都沒有。
48個國家,一個國家10萬人,很輕鬆就解決了。當然,這是理論數據,歐洲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很富裕。比如東歐一些國家目前社會也不穩定,經濟發展水平也一般。那中歐和西歐相對來說就好很多。富裕的,有能力的,多接受一些未嘗不可。
歐盟應該學習中國的區域劃分、扶貧、移民搬遷等經驗,把這些難民安置到一定區域,按照信仰,或者來源國家劃分成自治州、自治縣,開辦學校,引入資本創辦企業,這樣既解決了難民就業問題,也解決了孩子上學問題。
沒有一個難民不想穩定,不想擁有美好的生活。
這些難民想進入歐洲,還都不是因為歐洲,尤其是德國等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好嗎?
至於難民素質良莠不齊的問題,這個更簡單,建立職業培訓班和培訓學校,優秀人才輸入到歐洲大企業,一般人才讓他們進入安置區的輕工業或者手工業企業就業。
中國的近幾年的扶貧工作就是這樣開展的。諸如易地搬遷,建立企業解決就業,職業培訓,發展現代農業等。
辦法總比困難多。
但以歐洲目前的國家制度和土地政策,想解決上述的辦法,估計難度不小,因為研究歐洲發展史的人都知道,他們都是靠掠奪和發動戰爭發展起來的,現在想讓從他們嘴裡吐出來,難於上青天。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平息戰亂。
只要戰亂不止,難民問題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還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說的話一針見血。
去年的12月份,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在接受歐洲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什麼歐洲有難民?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有些人和組織得到了歐洲以及美國、土耳其等國的支持。」「歐洲是造成敘利亞混亂的主要因素」,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如果歐洲不停止幹涉他國內政,不想辦法督促各方停止戰爭,平息戰亂,在源頭上解決難民生存問題,靠堵邊界,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增加更多的難民,更多的混亂。
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國的經驗他們永遠學不會,也不想學,也不想抄,只要不抹黑,不攻擊,就算燒高香了。
我們只能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