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疫情的原因,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家裡等待,不出去添亂。雖然目前我國的情況得到了控制,但這並不代表者疫情結束,該注意的事項依舊需要我們注意。大家在家的期間,很多人會看到網上各種自製的小零食,比如:貓耳朵、蛋糕、小米鍋巴等等。
這些讓人垂涎三尺的小零食,也讓人忍不住想去動手做一做,奈何沒有廚藝的人們,只能做出一個個失敗品。如果家長能自制健康的零食當然很好,但是一次次失敗,讓孩子原本期待的眼睛裡,漸漸出現失望。
頂不住孩子眼神的家長,只能不好意思的,去給孩子買一些她們想吃的零食,用來彌補自己不能給孩子做零食的缺點。
很多孩子都喜歡吃零食,有的孩子平時習慣在兜兜裡裝點小糖果,有的孩子「天賦異稟」,對家中各種食物地藏放地點了如指掌。甚至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學會了各種攀登技能,一個不留神就已經爬到高處去尋找零食了,對此家長們也是頭疼不已。
適當地讓孩子吃些零食並不要緊,既可以作為獎勵孩子的一種方式,又能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但吃得過多,甚至把零食當飯吃那就不應該了!
零食吃得過多必然會導致孩子食慾下降,同時多數零食內都含有添加劑等會危害孩子健康的成分,長期大量吃零食勢必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們要怎麼樣做才能打贏這場跟孩子之間的零食較量戰呢?
一、讓孩子對吃零食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孩子現在還不能理解零食吃多了對身體的危害性,家長這時候要做的是好好引導孩子。讓他們認識到零食不能多吃,吃多了有害身體健康,並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零食習慣。
二、減少購買零食的次數
鑑於孩子強大地尋找零食或哭鬧零食的本領,家長們平時最好減少購買這類食品的次數,孩子見不著零食,自然不會總是哭鬧著要吃。
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哭鬧零食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通過遊戲或者講故事等方式,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四、選擇天然的、健康的零食
家長平時在給孩子選擇零食時,應儘可能選擇那些純天然、對孩子身體有益,或至少是無害的健康食品。即滿足了孩子的口腹之慾,又保證了孩子的身體健康。
五、以身作則
家長自己平時在家裡要儘量少吃零食,尤其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吃。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食慾,卻要求孩子不要吃零食,這會讓孩子很難接受,孩子也自然會有牴觸情緒!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尊重的,孩子也希望能得到大人平等的尊重。君不見,有多少成年人由於小時候在吃零食方面,被家長管控太嚴,導致成年後還有囤積零食的習慣,更加熱衷於吃零食,對身心的危害性反而更大。
堵不如疏,疏不如導,家長們在對待孩子吃零食這件事情上,還是在儘可能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再進行一個良好的引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