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2020年11月11日,德國北部的基爾港正在舉行以色列海軍「薩爾」6型飛彈護衛艦首艦「大衛之星」號(INS Magen)的交付儀式。
這艘在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基爾造船廠建造了3年的戰艦將於今年12月份駛抵以色列,並在那裡完成最後的雷達電子、武器系統舾裝作業,隨後將入列以色列海軍。
以色列海軍一共向德國採購了4艘「薩爾」6型護衛艦,其他三艘分別被命名為「同胞」號(INS Oz)、「獨立」號(INS Independence)和「勝利」號(INS Victory)。以色列海軍在交付儀式上將該型護衛艦稱其為該國「迄今為止最新最先進的戰艦」,並表示「這艘軍艦將大大增強以色列向地中海甚至更遠地區投射海軍力量的能力。」
2015年5月,以色列海軍籤署了4艘新型護衛艦的採購合同,建造工作由德國海軍造船廠控股公司和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聯合進行,新艦按照慣例被命名為「薩爾」6型飛彈護衛艦。
「薩爾」6與傳統「薩爾」系列艦艇一樣,艦體部分和動力系統仍然採用購買的方式交給德國造船廠負責,4艘護衛艦艦體建造總價4.3億歐元,德國政府提供1.15億歐元的政府補貼,而建造完成後返回以色列加裝艦載電子系統和武器裝備。
「薩爾」6型護衛艦是從德國海軍K150「布勞恩施威格」級輕型護衛艦基礎上衍生而來,擁有良好的隱身設計,滿載排水量突破2000噸,比「薩爾」5型更大,能夠滿足以色列海軍安裝更多飛彈武器和更先進雷達電子設備的要求,最大航速35節,艦員70名,自持力10天。
為了實現以色列國家能源自給自足,「薩爾」6型的主要任務是保護近海天然氣勘探平臺免受日益嚴峻的火箭彈威脅,因此反導和反火箭彈性能成為了「薩爾」6型的設計重點 。
「薩爾」6型護衛艦在隱身桅杆上集成了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的EL/M-2248 MF-STAR四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可360°全方位覆蓋掃描,俯仰探測範圍-20°~+85°,可探測、識別和精確定位多種類型上百個來襲目標。
其中對高空彈道的火箭彈探測距離為100公裡以上,對掠海飛行的反艦飛彈探測距離為25公裡,配合桅杆頂部的EL/M-2258 X波段高精度對海搜索雷達,還可以過濾近海雜波對來襲目標進行精準定位。
該艦配備有2種艦空飛彈系統。
一種是拉斐爾公司的「巴拉克」8型中程艦空飛彈,裝填在艦艏B炮位的32個垂直發射單元中,能夠攔截100公裡內的空中目標,並具有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能力。
另一種是安裝在舯部兩舷垂直發射系統中的拉斐爾C-Dome防空飛彈系統,這是著名的陸基「鐵穹」(Iron Dome)飛彈的艦載版,2個20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中共計裝填有40枚「鐵穹」飛彈,能夠攔截和摧毀低空飛行的飛機、反艦飛彈、火箭彈、榴彈和迫擊炮彈。
「薩爾」6型護衛艦不但防空能力了得,反艦作戰也獨霸一方!由於以色列海軍艦艇數量有限,因此異常重視單艦的火力輸出。
「薩爾」6型護衛艦舯部一口氣安裝了4座4聯裝「迦伯列」5型反艦飛彈的發射架。
這是「迦伯列」飛彈家族中的最新型號,擁有一個先進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和雙向數據鏈,能夠在雜波紛亂的沿海環境中使用,而這也不再是「迦伯列」1型那種射程僅僅20公裡的小飛彈,其射程高達400公裡,對周邊國家的反艦飛彈形成了巨大的技術優勢!
此外,該艦還擁有1門義大利「奧託·梅來達」76毫米隱身艦炮、2套安裝25毫米機關炮的拉斐爾「颱風」遙控武器站和2座發射Mk 54輕型反潛魚雷的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該艦還繼承了「薩爾」系列重視電子戰能力的傳統,擁有埃爾比特系統公司開發的電子對抗系統和拉斐爾公司的C-Gem艦載主動誘餌,後者發射後能夠依靠降落傘在空中懸停,並發射假目標信號欺騙反艦飛彈的雷達導引頭。
艦艉則有一個大型的機庫和直升機起降平臺,能夠搭載一架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
總體評價:
以色列海軍對於「薩爾」6型輕型護衛艦高度重視,首艦以代表猶太民族的「大衛之星」來命名,其命名儀式也是由以色列海軍司令伊萊·謝裡維特上將的妻子艾蒂·夏維特主持。而我們縱觀「薩爾」6型護衛艦的設計,其具有如下特點:
1、重武裝特性明顯:
以色列「薩爾」系列艦艇比同時期的各國同級別艦艇都裝有更多的武器裝備,「薩爾」6型護衛艦完美得繼承了這一特點。
在僅僅2000噸級排水量的艦體上裝不但集成了四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還裝有72枚防空飛彈、16枚反艦飛彈,主炮、副炮、魚雷、幹擾彈、直升機等也是應有盡有!
別說輕型護衛艦了,就是各國海軍4000~5000噸級的大型護衛艦中也沒有一艘艦有這種火力配置,完全達到了飛彈驅逐艦級別。
2、隱身性持續重視:
「薩爾」6型護衛艦較之「薩爾」5型擁有更好的隱身能力,簡潔的艦體讓人印象深刻。
該艦外露設備遠比作為原型的德國K130型輕型護衛艦也要少得多,取消了容易增大雷達反射面積的「密集陣」或「海拉姆」近程防禦系統,所有防空飛彈都採用垂直發射,而反艦飛彈則完全隱藏在舷牆內,即使是直升機庫旁的小艇克令吊也進行了隱身設計。
3、多任務能力提升:
以色列周邊敵國林立,雖然海岸線分為地中海和紅海兩邊,但相對於狹窄的紅海,海軍主要防禦方向和海戰戰場仍然是東地中海。
在這裡,「薩爾」6型護衛艦不但擁有強大的火力,能夠在與周邊國家艦艇的對抗中取勝,還能夠憑藉較大的艦體、更久的自持力、先進的感知端和指控能力,承擔起更多的海岸巡邏、反潛驅潛、氣田守護、海上反導、反恐緝私等任務。
此外,該艦還將接入以色列陸基國土防空網絡,成為保衛國土的海上防空節點。
4、不足處也很明顯:
目前,以色列已加入希臘、賽普勒斯和埃及等國行列,反對土耳其日益強硬的海上權益主張,這就對「薩爾」6型護衛艦的遠洋作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薩爾」6型採用柴柴聯合推進系統(CODAD),不但擁有35節的高速,還有高達4000公裡以上的航程,能夠使其在更遠的海域作戰。但該艦武裝到牙齒的設計卻佔用了食品物資的搭載空間,海上持續作戰能力不升反降,自持力僅有10天,與其大航程並不相符。
而要長時間在專屬經濟區巡邏或在戰區駐守,則需要補給艦的頻繁補給。此外,該艦是否會出現「薩爾」5型艦類似的重心高、穩定差等適航性方面的問題還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