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以色列兩千噸的護衛艦垂髮比052D都多,這設計算不算世界第一

2020-12-24 騰訊網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以色列的最新薩爾6護衛艦,2000噸左右就能實現較強的防空反艦能力,按照性價比來說,世界各國的大艦是不是都很低效呢?這個問題,得先看看地圖啊……看看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才多大,對應的領海面積多大,還有看看海區的海況如何。

以色列本身只是地中海東岸小國,他的海軍活動範圍實際上也就是西到蘇伊士運河,東到敘利亞和土耳其邊界,巴掌大的空間,而且也不需要遠洋活動,地中海的海況也相對來說比較平靜。

這就相當於以前的岸防鐵甲艦、淺水重炮艦、蚊炮船,火力都是吊錘同級別巡洋艦的,但是有啥用,正經海軍誰會用這當主力?

圖:地中海東部這一範圍,長寬都是500公裡,比黃海面積還要小,對現代海軍而言小得很。

以色列的護衛艦特別能裝也不是一天兩天了,1227噸的薩爾5就是64發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已經可以號稱防空能力匹敵蘇聯八千多噸的無畏級驅逐艦。但是這樣的設計,只能是近海作戰艦艇才能用的。實際上以色列的這些護衛艦就是大號的飛彈艇,跟艦隊作戰艦艇完全兩碼事。

圖:薩爾5護衛艦,帶8枚魚叉飛彈、密集陣反導系統、64枚巴拉克防空飛彈和6個324魚雷發射管,但這絲毫不妨礙它在戰備巡邏時被一枚我國出口仿製的反艦飛彈炸了尾巴。

圖:飛彈沒有直接命中,而是近炸,不影響主體結構,這德國製造質量還可以。

性價比性價比,首先要有性能,才能說價格高不高。單純便宜的武器多了,但是要拉到大海上去執行任務,不說會不會直接被浪沉,估計出海幾天全艦官兵都已經吐出膽汁了。

圖:以色列人4.3億歐元從德國買4艘的薩爾6,配備1門76炮、32/40管MK41飛彈垂髮,可搭載1架直升機。以色列海軍的假想敵就是埃及、土耳其這些國家,首要任務是保護本國執行核打擊任務的海豚級潛艇,其次是摧毀埃及海軍,所以不追求對地攻擊能力,只要求反艦防空。

問:堂主,能介紹一下美軍最近利用標準3 IIA反導攔截彈首次攔截洲際飛彈,它使用了什麼先進技術?標準3本身就是計劃攔截洲際飛彈的,現在是逐步升級實現了,實際上主要就是兩方面:

第一是換用了和助推器一樣直徑的大號火箭發動機,第二級第三級都增強了,而不是傳統彈體的14寸彈體,極大的提高了發動機性能。這樣飛彈就能取得更高的飛行速度,從而擴大攔截範圍,也能提高爬升速度來適應洲際飛彈更小的攔截窗口。

圖:標準3升級,外掛最大區別就是彈體與火箭助推器一樣粗,接近發射筒允許的極限。

第二是使用了更小型化的動能攔截器,比起80年代星球大戰計劃動不動上百公斤的攔截器減少了90%重量,載荷小了才能用更小的火箭發動機打出足夠的速度來。

圖:標準3家族攔截能力示意圖,早期標準3-1A只能攔截9-19馬赫的目標,標準3-2A可以攔截26及以上馬赫的目標。

圖:大氣層外直接碰撞攔截器,前面的開孔是紅外探測頭,側面的開孔是變軌發動機噴口,一共4個。

圖:變軌示意圖。

老的攔截彈相對比較大,主要就是攔截器重量大,性能也比較弱,所以需要民兵2的兩級發動機才能保證打出來足夠速度。現在攔截器小了,加上三級火箭設計,不到2噸重量也足夠打出來足夠速度,攔截洲際飛彈也就不是問題了。

圖:美國阿拉斯加部署的GBI攔截彈配備的多攔截器示意圖。來襲飛彈必然配備假目標和誘餌,這些東西很難識別,因此美軍計劃配備多攔截器,不管真假目標一起攔截。標準3的載重沒法帶多攔截器,還是只能對付朝鮮、伊朗的單彈頭飛彈,頂大天攔截下多枚彈頭打擊同一目標的集束彈頭,難度較大的任務例如識別誘餌彈,攔截分導式彈頭等做不了。

問:請問堂主,二戰德軍的裝甲偵察營,可以視為現代合成裝甲營的鼻祖嗎?德軍在二戰後期建立的裝甲旅為何沒有推行下去,其合成裝甲部隊的實際戰鬥表現又如何,對戰後各國裝甲部隊編制和運用思路有何影響?裝甲偵察營編制上是輪式裝甲車、高速的SDKFZ250半履帶車和普通的SDKFZ251半履帶車,再加上迫擊炮和反坦克炮,這合成程度不算高吧,肯定算不上現代合成裝甲營的鼻祖。

圖:德軍裝甲偵察營編制,其實更類似於後來的裝甲步兵營或機械化步兵營,只是部分SdKfZ251換成了機動性更強的SdKFz250。

德軍的合成單位基準還是團級戰鬥群,也就是一個裝甲營+一個裝甲擲彈兵營或者裝甲偵察營+自行火炮營或連組成的合成團,這跟美軍的裝甲營+裝甲步兵營+裝甲炮兵營的戰鬥群是一樣的。

圖:現代美軍坦克營是45輛坦克,蘇俄與我軍是30輛,但蘇德戰爭爆發時德軍坦克營有指揮連(2輛坦克指揮車和5輛二號坦克)、1個中坦克連(14輛四號坦克和5輛二號坦克)、2個輕坦克連(每個連17輛三號坦克和5輛二號坦克)、1個坦克維修連、1個摩託化供應連,共計70輛坦克,相當於我軍2個半坦克營,加上裝甲擲彈兵營和炮兵營就是妥妥的團級規模。

當然戰時德國人也會臨時組織一個坦克連+一個裝甲步兵連為核心,加上其他兵種組成的小型戰鬥群執行任務,這倒是能算得上合成營的前身了。

圖:分散作戰是為了控制更大地域,規模小可以靈活反應,執行戰鬥偵察、警戒和局部反擊任務。如果總維持大編制、大規模,那就很容易被別人包圍。

當然實際上各國其實也基本都是這麼用的,蘇聯人往往也是坦克旅內三個坦克營(蘇聯營與別人的連差不多大)分開活動,各帶一個步兵連,美國人也是經常坦克連和步兵連1:1使用。基本上能打的部隊都是這麼編組的,所以有戰鬥表現的其實都是這樣的部隊。

戰後來說,美國的坦克營和裝甲步兵營實際上都是行政單位和戰鬥群司令部,作戰的時候都是坦克營和步兵營互換一定的連,各自組成合成營作戰的。

圖:坦克脫離步戰車單獨作戰,容易被步兵伏擊;步戰車脫離坦克,應對不了強敵威脅。坦克營與裝步營分開編制,人員培訓比較簡單,日常訓練也容易組織。合成營這兩方面困難些,但因為合成度高,所以更能快速反應靈活作戰,適應後配合更好、戰鬥力更高。

問:親愛的堂主,同樣是滑躍甲板,為什麼俄羅斯、中國、印度都採用全滑躍式,兩條跑道,英國卻要採用半邊滑躍、半邊平甲板,少一條起飛道?

這就是航母設計水平的差異。

三國都繼承俄國航母甲板設計,2個起飛道以加速起飛,其實就是維持右舷飛機可以隨時待命起飛攔截。這嚴重影響了靈活甲板狀態下的甲板停機數量,對俄國防空航母無所謂,中印就慘了。

圖:褲子左側起飛點侵入降落道,在有飛機降落時不能使用,實際只有右舷起飛點的飛機可以隨時起飛執行攔截任務,因此必須保留。但這樣導致右舷無法設置前部停機區,靈活甲板時的停機數量減少了十幾架,這一問題在我們的山東艦上也存在。

圖:如果取消右舷起飛點,再將左舷起飛點前移避開降落道,就可以這樣停機,但那樣飛機的起飛載荷會略有下降。

圖:印度自己設計的藍天衛士在出動時,輕載戰鬥機使用前點,重載攻擊機使用後點,二者不能同時使用,實際還是一個,這樣做也不妨礙前甲板設置停機區。

女王級側重的是中等強度和烈度的多功能,以海外打擊第三世界國家為主,主要做對地攻擊任務,比如科索沃戰爭、幹涉敘利亞內戰等等。以F-35B強大的戰鬥力,這種任務不需要十幾分鐘的超短時間內迅速出動很多架次,以編成大編隊去強擊對方防禦重點,每小時、每天的出動量才是重點。這種情況下,女王級設計上更強調飛行甲板的高效率、高安全性。

使用一條甲板中部的起飛道,兩側都可以布置停機區,最大規模出動時可以有很大的數量,回收時也能容納的下。靈活甲板狀態下後面3個降落點一直可以使用,不影響飛機出動。

圖:女王級的最大出動和最大回收狀態,F-35B從甲板中部起飛點開始滑跑,主要停機區在甲板中部。

圖:女王級現在哪怕只帶2架飛機空間足夠,也是停放在這裡。

如果設置兩個滑躍起飛點,兩點要互不幹擾就必然導致一個侵入中部停機區,導致大部分停機位置廢掉,嚴重影響靈活甲板狀態。

圖:伊莉莎白女王級也有雙滑躍道模式,只不過最後沒選,這就是兩點互不幹擾的模式。

如果兩點依次起飛,對停機區的影響仍然存在,只不過甲板最前部可以保留幾個停機位置,但是意義不大。而且要做到這一點,兩條滑躍道末端必然重合,實際還是無法同時起飛。如果真這麼在乎緊急出動數量,在一個起飛道上設置兩個起飛點就是了,無非是加一個機輪擋板的事情,很是簡單。

圖:另一種雙滑躍道模式,區別在於這一個的短起飛點妨礙長點使用,二者只能連續出動,而上圖的兩個起飛點可以交錯使用。

總結下來,就是俄國航母甲板設計瞎折騰,費力不討好,遠不如英國人水平高。不過話說回來,俄國航母用攔阻降落模式,直接抄女王級的甲板也白搭,仍然不能同時起降。但這個問題又不是不能解決,也不是很難,純看腦子而已。

問:堂主,你說坦克和工程機械有很多相通之處,那是不是說像三一這種重工企業,在打仗的時候能很快的改成生產坦克呢?

二戰時蘇聯最大的坦克生產基地,一個是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一個是下塔吉爾的烏拉爾車輛廠,車里雅賓斯克戰前生產的是11噸重的S-65農業拖拉機,烏拉爾車輛廠則是生產的鐵路用雙軸車皮。

圖:ChTZ S-65型拖拉機造了3.76萬輛,柴油機動力,用於牽引152和203榴彈炮,最大速度7千米/小時。

戰時車里雅賓斯克轉產了45噸級的KV和IS系列重型坦克和突擊炮,下塔吉爾則是轉產了30噸級的T-34系列,還有之前生產5噸級拖拉機的史達林格勒,在陷入戰火之前也在生產T-34坦克,剩下的主力就是造船廠和重型機器廠了。

這些廠的相似點,就是他們在和平時期造的車輛重量都比較大,所以設備都是針對大傢伙設計的。重型車輛和坦克生產線的相似性都是很大的,本身就是造履帶式車輛熟門熟路,車間的傳送帶和天車也能支撐足夠重量的部件、整車運輸,所以戰時要動員的話都會轉做重型裝甲車輛生產。

圖:生產線上的重型機械哪怕是車輛,也不可能自己開著走,只能是由生產線吊裝轉運,因此需要重型支架和吊車。同時車間也得足夠大,地基足夠結實,不然空間都容納不下,組建起來地基也會下沉。

圖:M4坦克生產線,同樣依靠天車吊裝轉運。

當然像90年代很多人吹的日本的汽車產量多少千萬,能轉換多少坦克,我只能說這種人可能掛著很高的牌牌,卻真沒見過坦克廠長啥樣的……

圖:我國59坦克除了內蒙一機廠製造,瀋陽拖拉機廠也製造過,只不過產量遠沒有前者大。生產3噸轎車的車間轉產50噸坦克,從地基開始要重新修,問題可就多去了。

問:看臺灣的沱江飛彈艇/安平級巡防艦其實還是很漂亮的,不過咱們沒有發展這個級別的雙體船,應該是沒需求,求介紹一下這種船的優缺點,比如說適應什麼樣的需求,不能滿足什麼樣的需求……我們確實沒啥需求,哪怕曾經有過……

優點主要是雙體船的甲板空間比較大,可以扛很多的飛彈,提高打擊火力,兩個瘦長的船體也有利於降低興波阻力、提高航速。

圖:雙體船分很多種,沱江級屬於穿浪雙體船,這個船型的優點是速度快,可以開到40節;缺點是舒適性差,橫搖周期太短容易導致暈船。

缺點是雙體船這個造型船體內空間小,而且因為兩個船體連在一起,兩側的船體所受浮力不一樣,所以在兩個船體連接處(船橋處)產生力矩巨大。為了保證船不壞,要花很大物力(財力)強化結構。而且船不能做大,航海能力也受限制,本來就不多的艦內空間還要分出來更多的比例給結構強度,不光結構複雜還裝不了多少東西。

圖:解放軍海軍大規模發展了2型雙體船,一個是200噸級的22飛彈艇,一個是1500噸級的海洋調查船,前者是穿浪雙體船,後者是小水線面雙體船,它航速低但是穩定性、舒適性非常好,甲板面積大使得特定任務載荷多,二者正好相反。

沱江的本質和022類似,都是用於抗登陸作戰,但是沱江要更大。呆灣現在的軍艦都對反艦火力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追求,也是知道一旦開打了自己沒多少船能開出海,所以拼命強化單艦火力,讓軍艦在戰時能夠儘可能造成大的殺傷,但是實際上單條沱江有命把帶的16發飛彈全打出去的機率很小……

圖:沱江級排水量500噸,可以帶16枚反艦飛彈,其中8枚雄風3、8枚雄風2,比同級別的其它飛彈艇火力強很多。

安平級巡防艦實際定位很尷尬,作為巡防艦用和沱江一樣的艦體,由於有以上缺點所以不能出遠海,船員的生活環境也很不好,呆灣與其腆著臉說這是藏軍於民,不如直接把飛彈拆了當炮艇用,這東西的航海性能拿來給海警那簡直是害人呢……

圖:安平級就是錢不夠,但是又很需要飛彈艇戰時拼命,於是給巡邏部門買飛彈艇去用,臨戰時拆了高壓水槍、裝上反艦飛彈就恢復為飛彈艇。

迷你踢館

問:塘主,今天刷到一個視頻,說我們的一個岸防炮是世界上目前最大口徑的,可是我初略估計下最大不外乎203的。我知道二戰夏威夷岸防有406的巨炮,那麼這種300+以上的巨炮現在還在嗎?就是成為旅遊景點也算還在你說的是胡裡山炮臺?

圖:胡裡山炮臺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所屬的廈門島的東南端海濱,是一座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古炮臺。炮臺中存有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280毫米海岸炮,為世界現存十九世紀製造的最大的海岸炮

圖:目前世界最大的現役岸炮也在我國,這個部署在金門的240榴彈炮。

保存下來的300毫米以上的有不少,英美俄都有,有很多就是直接把戰列艦的炮塔埋到地裡了,目前保存下來的世界最大的岸炮在英國,一門18英寸的(457毫米)重炮。

圖:就是圖中這個,這種457艦炮和暴怒號輕巡洋艦上的457艦炮同源,英國作為岸炮生產了5門,一直用到二戰結束,目前有一門被保存下來了。

圖:多說一句,之前有人問堂主,為啥會有裝457重炮的軍艦還叫輕巡,也就英國人有這腦洞了,船上的倆457大管子是用來打德國的破交艦的,但是其他火力和防護都是輕巡的標準,所以英國人管這玩意叫大型輕巡洋艦……

問:帥堂,你看看我們陸軍紅旗17a是為中輕合成旅防空用的,為什麼不用大八輪底盤,這樣越野能力槓槓的?現在已經有輪式底盤的紅旗17A了,中輕旅以前也不用履帶式的,而是用輪式的紅旗7系列。

圖:輪式底盤的紅旗17A,底盤形狀與紅旗7的很像,紅旗17飛彈是垂直發射的,需要貫穿車體,直接用大八輪的底盤就太高了,車內空間也不夠。

問:堂主,為什麼我國和俄羅斯的步槍彈夾弧度很大,歐美的弧度就很小,甚至最新的都是直的了?因為M43子彈的錐度本身就很大,而且我們是30發彈匣累積起來的弧度就大,而5.56的彈殼近乎圓柱體,錐度很小,20發子彈甚至可以把彈匣做成直的。

圖:5.56的彈殼幾乎是圓柱體,所以彈匣也搞得比較直。

問:久踢不中,帥的一批的塘主,聽說不久前我鱉最後一批紅旗2退役了。那麼問題來了,我軍還有哪些嚴重落後於時代的裝備還在現役,啥時候能把這些老東東都送博物館?堂主之前說過,現役的紅旗22飛彈的火控可以向下兼容紅旗2,這麼來一下飛彈的戰鬥力也能提高不少。

落後於時代的……59啊,殲7殲8啊,海軍剩下的053H1G啊,陸軍甚至還有一批130加農炮和152加榴炮。

圖:當初我們搞053H1G就是因為南海巡邏兵力不足,急需軍艦去鎮場子,所以造了一批,這些船這幾年使用強度很大,但是還有一部分在現役,也在壽命末期了。

圖:這66式加榴炮真的是除了拍照好看啥也不剩了。

問:直升機槳盤擺動和不擺動兩種設計,有什麼本質差別?在下學藝不精,只能問問堂主了正常情況下,直升機的前行槳葉的速度會快於後行槳葉,直升機兩側升力會出現一定區別,所以不能剛性連接,必須設計揮舞鉸,讓槳葉在一定範圍內上下揮動。

但是當槳葉向上揮舞時速度又會加快(因為揮舞起來以後旋轉半徑變了),所以又要裝個擺振鉸克服這個速度差,還有個變距槳改變槳距的,這些都是服務於直升機飛行的關鍵設備。

現在不擺動的是複合材料技術上來了,完全用材料強度硬扛。

圖:普通的直升機槳盤,可以在多個方向舞動。

圖:山貓直升機的無鉸槳盤,結構簡化了一些。

圖:S-97的剛性旋翼,全靠槳葉材料硬扛。

問:堂主,美麗國的超級蟲還有高盧雞的陣風,有部分飛彈都是與機體有角度,不平行於機體。在明知這樣對氣動外形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為何不能優化掉這些問題呢?還是說這樣對飛機機動影響可以接受,如果修改的話費用太高?望解惑,謝謝!這個主要是怕投放武器和副油箱的時候,外掛物因為氣流的作用反過來和飛機撞上,所以要有個向外的力推一下,就只能設計成外八字了。

圖:陣風機身掛架上的米卡就向外側傾斜。飛機上不僅要看軸向,也要看當地氣流方向,並不是所有機體表面的氣流都平行於機身軸線,很多要貼著機身表面走的。米卡頭部那裡,機體寬度開始迅速收縮,氣流肯定要沿著機身走。

圖:試飛中不小心擊落自己的F14,就是因為掛架上的彈射分離裝置力量不夠,導致飛彈發射後和機身發生碰撞,不小心刮壞了油箱……

問:堂哥,問個小白問題,戰鬥機機翼掛彈基本是兩邊平衡,那在發射時是否需要同時發射,如果單邊發射是否會因不平衡而難以正常飛行?不需要,外掛物的重量本身也是越遠離飛機重心的越輕,早些年讓飛行員人力修正一下就完了,現在有電傳飛控,飛機自己就修正了。

圖:F-14隻要斷開雙翼連接軸,就可以做出這個敬禮動作,不一樣可以飛嗎。

問:糖糖,42年日本還幹過大嚶航母?42年鬼子正和鬼畜幹的難分難解,他有空去幹大嚶航母嗎。再說42年大嚶航母好像也沒空來亞太旅遊啊,本土正水深火熱的英國遠東艦隊的競技神號航母在42年4月被日軍擊沉於印度洋,當時英國雖然本土水深火熱,海外領地也好不到哪去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以色列護衛艦僅2千噸,卻帶88枚飛彈!土耳其海軍「耗子尾汁」
    以色列海軍一共向德國採購了4艘「薩爾」6型護衛艦,其他三艘分別被命名為「同胞」號(INS Oz)、「獨立」號(INS Independence)和「勝利」號(INS Victory)。以色列海軍在交付儀式上將該型護衛艦稱其為該國「迄今為止最新最先進的戰艦」,並表示「這艘軍艦將大大增強以色列向地中海甚至更遠地區投射海軍力量的能力。」
  • 踢館:美軍新護衛艦又貴火力又弱,戰時豈不是被052D吊錘?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你怎麼看美帝的新護衛艦,6000噸的排水量就32個垂髮,這明顯有點少啊。
  • 重裝輕騎兵:走近以色列「薩爾」6型護衛艦
    傳奇的「薩爾」系列1967年10月21日,在塞得港外停泊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連遭埃及海軍蚊子級飛彈艇發射的3枚「冥河」反艦飛彈攻擊,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被反艦飛彈擊沉的驅逐艦。其實,在「埃拉特」號驅逐艦遇襲前,以色列已聽聞埃及海軍裝備飛彈艇,因此加快國產「迦伯列」反艦飛彈的研製步伐,為其尋找載艦,並最終定位為噸位較小的飛彈艇。
  • 重裝輕騎兵——走近以色列「薩爾」6型護衛艦
    傳奇的「薩爾」系列1967年10月21日,在塞得港外停泊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連遭埃及海軍蚊子級飛彈艇發射的3枚「冥河」反艦飛彈攻擊,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被反艦飛彈擊沉的驅逐艦。為順利拿到它們,以色列特工偽裝成挪威買家,聲稱準備接手這5艘艇體,改裝成海上工程艇,用於北海石油勘探作業。1969年12月24日凌晨,在夜幕的掩護下,以色列特工和海軍人員偽裝成船員將艇隊秘密駛出港口。回到以色列後,這批艇體加裝76毫米艦炮和「迦伯列」反艦飛彈,成為「薩爾」3型飛彈艇。
  • 踢館:日本新建的30FFM護衛艦性能如何?對我軍052D威脅大嗎?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最近30FFM經常出現在媒體報導中,還說威脅很大。我就不明白了,就是一艘五千噸級的護衛艦,至於這麼緊張嗎?
  • 踢館:隔壁造船噸位世界第一,航母都搞得定的我們真不如韓國?
    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韓國再次拿下世界造船訂單量/噸位數第一,報導裡說我國造船水平低於韓國,目前軍用船舶基本全產品線都完成了,人工成本也比韓國低,難道民用這塊沒受軍用造船反哺
  • 印度最新隱形護衛艦下水!噸位堪比052D,上層建築依舊看不見
    當天,這艘名為 "Himali"(希姆吉裡)號的軍艦,從平臺下水。但與去年9月下水的首艦 "尼爾吉裡 "號一樣,這艘滿載排水量6600噸的戰艦,幾乎只比傳聞中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噸的052D戰列艦小一點,幾乎沒有上層建築,考慮到印度宣稱P17A相比P17希瓦利克級護衛艦最大的改進 關鍵是隱身性還增強了。
  • 這幾個國家是典範,其中最強的戰艦能跟052D抗衡
    第一:越南毒蜘蛛級飛彈快艇,說起這款飛彈艇,熟悉軍事的朋友肯定不會陌生,這款飛彈艇是蘇聯海軍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建造的一型近海作戰艦艇,時至今日這型艦艇已經擁有了4個型號,毒蜘蛛級飛彈艇全長56.1米,艦艇寬10.2米,排水量445噸。按照現代海軍的劃分標準:500噸以下稱為艇,500噸以上稱為艦。
  • 日本新護衛艦造價超過052D,性能卻差得多
    近期比利時《海軍識別》網站報導了一則新消息:日本下水了30FFM護衛艦的二號艦「熊野」號。這也是第一艘下水的30FFM護衛艦。日本擬用30FFM護衛艦擴充海上自衛隊戰敗之後,日本受到限制,只能全面依賴美軍發展。不過好歹也是曾經的軍事強國,日本對海上自衛隊的發展規劃非常清晰明了。
  • 以色列正式接收「薩爾6」護衛艦!防止伊朗襲擊,威懾駐敘俄海軍
    當地時間12月2日,以色列海軍正式接收了首艘「薩爾-6」型護衛艦「六芒星」號(INS Magen),該艦於11月11日剛剛在德國基爾港交付以色列海軍,「六芒星」號稱為以色列海軍最先進的水面戰艦,「這艘軍艦將大大增強以色列向地中海甚至更遠地區投射海軍力量的能力。」
  • 「江西艦隊」全國最強,力壓「江蘇艦隊」2艘052D,南昌艦功不可沒
    我軍的護衛艦和驅逐艦一直都是以我國的城市來命名的,如今隨著我軍軍艦「下餃子」般的建造速度,很多軍迷的家鄉基本上都有「專屬」的軍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國所有省份中,實力最強的艦隊當屬「江西艦」。包括1艘055驅逐艦和4艘056型護衛艦及1艘053型護衛艦。
  • 印度下水第二艘P-17A護衛艦噸位接近052D驅逐艦,裝備布拉莫斯飛彈
    據印度防務網站「livefist」12月14日報導,印度海軍P-17A型隱形護衛艦2號艦「希姆吉裡」號(Himgiri)在加爾各答的加登·裡奇(Garden Reach )造船廠下水。據媒體此前報導,「希姆吉裡」號是在加登·裡奇造船廠建造的首艘P17A護衛艦,該艦於2018年11月10日開工,計劃於2023年交付。根據印度國防部的規劃,印度將建造7艘P-17A型隱身護衛艦,其中4艘在馬扎岡造船廠建造,3艘在加登·裡奇造船廠建造,馬扎岡造船廠將主導該級艦的建造工作。
  • 踢館:054B護衛艦、052E驅逐艦,我們應該重點發展哪個?
    圖:2017年我國出口型護衛艦,看起來就是054的改進型號,從這可以猜測054B的大致樣子。它重點改了綜合桅杆,將大量天線集中在一起,使上層建築布置簡潔的多。
  • 埃及向義大利買FREMM護衛艦,法國阿基坦級被「降格」
    中東的各國,歷來都是世界各軍火大國的大客戶,例如以色列之於美國,敘利亞等國之於俄羅斯,埃及之於英法等歐洲國家。這三洲五海之地連年混戰,甚至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沒消停過,因此,進入現代以來,中東各國有了錢更是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軍火的購買上。
  • 校場:美國星座級護衛艦真的能和我國052D相提並論?
    前段時間,美國批准了第一艘下一代護衛艦FFG(X)的建造,同時這型艦艇也被賦予了FFG-62的舷號和星座(Constellation)的艦名。作為較早關注FFG(X)的進展,同時應該也是最早提出義大利芬卡提裡造船廠的方案是最適合美軍新護衛艦項目的國內媒體,此刻我們心中毫無波瀾。
  • 德國第二艘F125護衛艦服役!噸位相當於052D,火力卻不如054A
    6月10日,德國海軍的第2艘「巴登.符騰堡」級(F125型)護衛艦「北萊茵.威斯伐倫」號(舷號F223)服役,這種護衛艦是當今世界滿載排水量最大的護衛艦,噸位幾乎和052D相當,當然,這一紀錄很快就要被打破。
  • 日本新下水的30FFM護衛艦造價堪比052D,性能如何?
    [30FFM的二號艦「熊野」號下水]30FFM是日本三菱重工(MHI)和三井造船公司為日本海上自衛隊(JMSDF)建造的新一代多任務護衛艦。作為二號艦的「熊野」號的下水之所以引起媒體注意,是因為承建一號艦的三菱重工的建造進度大幅度落後於承建二號艦的三井造船公司,因此二號艦反而首先下水並獲得命名。
  • 美國海軍下一代護衛艦?義大利製造!
    圖註:在SNA2018展會上,芬坎蒂尼公司的義大利版FREMM競標方案2020年4月底,招標選型近三年的美國海軍下一代飛彈護衛艦FFX(G)項目最終塵埃落定,在6個世界頂尖護衛艦設計團隊和方案的激烈比拼中,原先並不為外界所看好的義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的義大利版
  • 卡達新型防空護衛艦開始海上試驗,中東最強防空飛彈護衛艦
    「祖巴拉」號出海11月18日,卡達海軍最新「埃·祖巴拉」號(Al Zubarah)防空護衛艦首次離開芬坎蒂尼集團穆賈諾造船廠開始出海試航,這是卡達埃米爾海軍艦隊更新和授權計劃中新的重要裡程碑「祖巴拉」號防空護衛艦2019年2月下水,計劃將於2020年上半年交付,但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造成了一定的延誤,並且相關報導和照片較少,但並不能掩蓋這艘小型護衛艦在海灣地區的重大意義。
  • 比052D還多2700噸,單價16.5億歐元,德國建史上最大護衛艦
    最近在各種新聞的掩蓋下,德國海軍搞出了一個大新聞,那就是正式批准開建史上最大排水量的飛彈護衛艦——MKS 180級飛彈護衛艦。目前,德國議會已經批准德國海軍採購4艘MKS 180型飛彈護衛艦,合同總金額為56億歐元,算下來每艘MKS 180級飛彈護衛艦的單價為16.5億歐元,還是挺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