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註:在SNA2018展會上,芬坎蒂尼公司的義大利版FREMM競標方案
2020年4月底,招標選型近三年的美國海軍下一代飛彈護衛艦FFX(G)項目最終塵埃落定,在6個世界頂尖護衛艦設計團隊和方案的激烈比拼中,原先並不為外界所看好的義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的義大利版FREMM護衛艦意外勝出,擊敗了原本大熱的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F100型護衛艦方案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團隊的「自由」號瀕海戰鬥艦改進方案,贏得了美國海軍的青睞,成為未來20年美國海軍的主力遠洋護衛艦。義大利版FREMM護衛艦方案是歐洲新一代遠洋型護衛艦的分支之一,帶有強烈的歐洲海軍設計風格和針對性,此前它在競爭澳大利亞海軍新一代遠洋護衛艦選型中曾敗給了英國BAE系統公司的26型護衛艦改進方案,為何它能在此次美國海軍選型中勝出?
義大利版FREMM性能概況
FREMM正式名稱是「歐洲多用途護衛艦」,是歐洲海軍強國法國和義大利牽頭研製的替代「地平線」級的新一代大型遠洋主力護衛艦,法國方面稱作「阿基坦」級,義大利方面則稱作「貝爾加米尼」級。
按照設計方案,義大利版FREMM全長143.8米,最大寬度19.8米,滿載排水量為6500噸,航速超過30節,續航能力為6000海裡/15節。值得強調的是,義大利版FREMM側重點本就與法國版本不同,強調「反潛」,加裝基於CAPTASMK4架構的UMS-4249主/被動低頻拖曳陣列聲吶與SLAT魚雷對抗系統。UMS-4249主/被動低頻拖曳陣列聲吶使用CAPTAS MK4的硬體,分為主動與被動拖曳體,兩者分別由艦尾的兩個不同絞車施放。同時,義大利版FREMM採用雙機庫,而法國版為單機庫。
義大利版FREMM贏在哪裡?
首先,美國海軍所需要的下一代護衛艦FFX(G),是一款能夠編入航母戰鬥群編隊,在一定程度上協助或替代捉襟見肘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分擔其目前繁重任務的遠洋型艦艇。美國海軍首先希望它排水量大、自持力強,能夠像大型巡洋艦和驅逐艦一樣長期維持海上部署。而在六個競爭方案中,「自由」號和「獨立」號瀕海戰鬥艦改進方案以及MEKO A200方案,排水量均不到4000噸,更大一些的F100護衛艦方案也僅為5900噸,義大利版FREMM以近7000噸級、接近驅逐艦的超大排水量和6000海裡的超強續航能力明顯勝出。
其次,從「佩裡」級護衛艦開始,美國海軍的主力護衛艦定位就很清晰明確:多用途護衛艦,且以突出反潛任務為主。多用途是保證其基本任務和武器能力均衡,能夠和驅逐艦一樣執行廣泛類型的任務;突出反潛能力則是其在航母戰鬥群中立足的基礎,在「阿利伯克」和「提康德羅加」兩型艦以區域防空和反導為側重點時,專注於攬過反潛任務,保證航母編隊內艦艇的任務和角色均衡。從競爭FFX(G)的6個方案看,義大利版FREMM無論是大型雙機庫設計還是先進的主被動拖曳式陣列聲吶配置,都顯著領先於其他5個競標方案。反潛能力突出,是其勝出的第二個原因所在。
美國海軍更加務實
雖然義大利版FREMM護衛艦因排水量大、自持力強、反潛能力突出而勝出,可以說是極有說服力,然而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它能夠擊敗美國本土的「自由」、「獨立」號瀕海戰鬥劍改進方案以及採用大量美國技術和設備、拉來美國巴斯鋼鐵公司和雷神公司作為團隊合作方、有著「小伯克」之稱的F100方案,還是有些出人意料的。畢竟美國海軍多年來各種採購案,傾向於美國本土技術和公司是「不能明言的默認規則」,外國公司很難在美國軍隊招標項目中擊敗擁有主場之利且技術雄厚的美國本土軍工巨頭。義大利芬坎蒂尼公司此次的勝利,可以看做是美國海軍務實派的勝利——更看重任務需求而非美國本土製造背景,更注重「美國海軍需要什麼樣的護衛艦」而非綜合實力最強或火力最猛(全套採用美國艦載雷達和48單元美制MK41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F100護衛艦,在綜合實力上或許比32單元垂髮的FREMM稍強一些)。
當然,在競標中勝出只是第一步,芬坎蒂尼公司下面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按照競標要求,儘可能使得這艘風格非常歐化的護衛艦「美國化」——採用美國聲吶、美國艦載武器、美國艦載電子設備對該方案進行細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版的FREMM,主尺度相比滿載排水量接近6000噸的法意兩國FREMM,有進一步的放大,排水量可能要高出一千噸,畢竟美國海軍全球部署,其對軍艦遠洋航行和自持力的要求,均遠遠超過義大利和法國海軍。可以說,美國版FREMM,將會是個頭更大、跑得更遠的FR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