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消息,日前,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斯J布雷斯韋特於2020.10月宣布,美軍下一代新型飛彈護衛艦FFG(X)首艦(FFG-62)以「星座」號命名,該級艦因此被稱為「星座」級護衛艦。
該級艦將由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所屬的美國馬裡內特船舶公司建造,首艦預計2026年交付,2030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32年達成完全全作戰能力。最快將在2035年前完成首批10艘星座級建造,預計採購數量可能達到20艘,用於接替佩裡級。
作為前輩,『佩裡』級首艦FFG-7『佩裡』號於1975年6月安放龍骨,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2月服役;末艦FFG-61「因格朗」號於1989年入役。
佩裡級主尺度:138x13.7x4.9m,標準排水量3660噸,滿載排水量4100噸。中國海軍的054A型與之體量相當。
動力:2臺「LM2500」燃氣輪機,總功率30315kW,航速29節,續航4500 海裡。武器:1×MK-13 單臂發射器,備量40枚,可發射標準標準1防空飛彈,
「魚叉」艦艦飛彈4枚,
1×MK-75 62倍徑76mm艦炮,
1×MK-38 25mm密集陣近防炮,
2×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
2×SH-60B反潛直升機,
該級共計建造55艘,除4艘交付澳大利亞海軍以外,其餘51艘全部為美軍自用。從1994開始佩裡級陸續進入壽命末期,至2015年9月29日,美國海軍佩裡級末艦FFG-59考夫曼號退役,至此,51艘佩裡退役完畢。
由於後繼乏人,美軍的勤務艦數量出現了巨大的空缺。
最初,美軍提出的佩裡級替代方案是瀕海戰鬥艦,
洛馬公司「自由」級首艦「自由」號2005.06.02鋪設龍骨,2006年9月23日下水,2008年11月8日服役。至通用動力公司「獨立」級LCS 22「堪薩斯城」號在2020年06月服役,瀕海戰鬥艦目前已入役22艘。
但因為濱海戰鬥艦中看不中用,在2015年底,美國削減了瀕海戰鬥艦及其後續護衛艦的數量,從52艘減少至40艘。
即使其性能能夠實現對佩裡級1:1的替換,數量依舊不足。
重新設計建造一級性能強於瀕海戰鬥艦而造價低於伯克的勤務艦是兩全之策,這就是星座級的誕生背景和的由來。
美國防部在2017年7月發布未來護衛艦招標信息:用於替代瀕海戰鬥艦(LCS)來執行典型「護衛艦任務」。
美海軍為其提出任務要求:
>在對抗性環境下部署和使用無人作戰系統;
>通過本艦和其他網絡中的傳感器,擴大態勢感知範圍;
>在對抗性環境下具備強大的自衛能力,包括對抗小型水面船艇;
>通過超地平線反艦武器,讓敵艦面臨威脅;
>使用主動、被動傳感器執行反潛任務;
>在執行護航任務時,成為防空驅逐艦的能力倍增器;
>為艦隊提供電子偵察和目標定位任務,為戰區內的電磁對抗提供支持;
>進行電子情報搜集和電子偵察任務;
>在非戰爭條件下執行通常水面作戰任務,如人道主義救災任務等。
簡而言之,下一代護衛艦FFG(X)的基本職能簡單明確:反潛反艦、日常巡航、融入體系、區域防空。
方案確定
2020.04月,義大利芬坎蒂尼公司在FFG(X)項目中勝出,美國防部向其授予近8億美元的合同,以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FREMM級護衛艦為基礎進行首艦概念設計和建造,合同內容還包括建造另外9艘艦的選項,以及交付後維護和船員培訓。
之後的建造工作將在首批10艘戰艦完成後另行競標。
不出意外的話,屆時可能就是巴斯鋼鐵英格爾斯造船廠建造了。肥水哪能流的了外人田呢!
美國國會已批覆在2020財年(2021年度)開始,投資12.8億美元資金建造首艘「星座」級護衛艦。
美海軍在2021財年預算中列出的二號艦費用為10.53億美元,同時估計該級戰艦後續建造成本為9.4億美元(按照2021年美元計算)。
但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評估,10艘FFGX的造價可能達到123億美元,合單價12.3億美元。首批10艘預計在2035年全部建造完成。
相比之下,外界猜測中國海軍055萬噸大驅的製造成本大約是9億美元,而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製造的成本大約是7.61億美元。
星座號這個名字最早源於18世紀,沿襲至今已經是第5代。
最早的星座號是一艘38炮五等護航艦。後來這個艦名還被命名過戰列巡洋艦和小鷹級航母2號艦。
綜合多方信息,「星座」級護衛艦基本信息如下:
滿載排水量7400噸
動力:1臺LM2500。預計最大航速不低於26節
雷達火控及電子戰系統:
「企業」三面陣對空搜索雷達(EASR),
其伯克III型的AMDR雷達系出同源,但只有3個陣面,每個陣面的陣元數量也只有不到AMDR的四分之一,
造價方面,伯克III型一部AMDR雷達的造價就高達1.66億,而EASR則只有6000萬。
火控系統:MK.160火控系統;
作戰系統:C4I系統(包括HF\UHF\EHF波段的通信系統以及衛星通信和);
COMBATSS-21模塊化作戰管理系統(CMS);
基線10「宙斯盾」作戰系統(伯克III型的一套宙斯盾作戰系統(AEGIS weapon system)要價約1.33億美元,星座級COMBATSS-21就只需要5100萬美元)
UPX-29敵我識別系統。
SQS-62變深聲吶;SQQ-89艦殼聲吶;TB-37多功能拖曳聲吶;
SLQ-32(V)6誘餌系統,AN/SQL-61拖曳式魚雷誘餌,
武器:
1x MK.110 57毫米艦炮;
1x 21聯裝RAM海拉姆近程防空飛彈;
2x MK-15 Block 1B密集陣近防系統;
32單元「通用」型MK.41垂直發射系統,具有防空飛彈A射B導能力(CEC),
目前看可能是標準6,或者類似「朱姆沃爾特」級上的改進型標準2飛彈,可以使用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來提供照射,而不必安裝老舊的照射雷達。
同時具備發射長弓海爾法小型飛彈的能力;
2/4x 4聯裝RGM-184A NSM反艦飛彈發射器,裝備16枚挪威NSM反艦飛彈,射程220公裡,亞音速。
1x MH-60R直升機;1x MQ-8C無人機
2艘7米長小型水面艇;
MK.53誘餌發射器;
寫在結尾:
綜上所述,星座級不僅能夠被編入航母戰鬥打擊群中為艦隊提供防空,反潛的支持,也能夠獨立地執行反艦和制海任務。
其艦上整合安裝的神盾戰鬥系統「基線10」,可以看作是一艘小型神盾艦。
從世界同類型護衛艦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英國的26型、法意的FREMM還是美國的星座級,都已經普及了相控陣雷達。護衛艦「神盾化」,大型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