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時光,茶是夢,茶是心神,茶是情,在有茶為伴的生活,總讓人竊喜擁有靜謐流光。《茶日子》作者李啟彰,這是一本能讓人體會茶道,品味生活的書籍,它包括以口品茶,以韻品茶,以身品茶,以心品茶,宅寂等五部分的內容,很值得想要修身養性的人讀一讀。
茶早已融入中華文化的骨髓
關於茶的文字記載,我們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茶葉樹的栽培和利用。唐·陸羽《茶經》中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茶的好處很多,它能消食去膩、降火明目、寧心除煩、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可以阻斷亞硝酸胺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茶還能吸收放射性物質達到防輻射的效果,從而保護女性皮膚。正因為茶有這麼多優點,所以被世代傳承至今。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從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的詩句裡我們不難體會,茶具有清新高雅的品質,不為俗物所類。從唐宋文人興起之時,茶文化也伴隨其中,文人齊聚的地方總會有彈琴、品茶、論文章的場面。茶早已成為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修身要修心
我的書法老師,年紀不大卻寫得一手好字,他在年輕一代的書法家中可謂翹楚,所獲榮譽無數,名氣也大可是為人卻非常謙和,說話慢語細聲,對人溫文爾雅。一直困惑是什麼成就了一個40幾歲男人的風骨,一次看著老師心情好,我就試探的去詢問他:「老師您的性格是天生使然嗎?」老師微微一笑:「你喜歡聽音樂和喝茶嗎?」我一下子愣住了:「喝過,但沒有研究過。」老師接著說:「越過解渴,你再細細品味、慢慢研究,茶可能會給你有不一樣的收穫。」後來得知老師每天都會根據心情沏一壺茶供自己品用,一個月總有幾日只做茶禮,不問喧囂。
茶能修心,更能修行,擁有身心合一的境界才能成就非凡的藝術,這也是茶和書法完美的結合。
茶是生命,茶是精神
共振理論黃帝內經記載:「福自苦,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漆器九州九竅,五臟12節。捷通乎天氣。」人自古的生命與自然界的生息更是息息相關,茶是天地人的產物,有具日月精華的靈氣,是生命中的隱士,沒有萬丈光芒,卻潤物無聲。
在以心品茶的章節中,它教人們學會看茶,看過程也看結果,一道好茶要精益求精,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不逾矩。教人們學會品茶,用心品茶所釋放出來的味道,學會自省,讓自己離完美更近一點。
在品茶的過程中頓悟人生,學會珍惜,珍惜喝茶時的感受,讓這種滋味兒滋養自己的心境;珍惜眼前的所有人、事、物,讓人明白活在當下,去愛所擁有的每一個瞬間。
茶是生命,茶更是精神,通過品茶,學會體察、學會包容、學會謙卑。
茶是水中神,可安心中魂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茶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最早期是修禪的人,為了避免靜修靜坐修行時睡著了而開發的飲料,有提神醒腦安定的作用。後來茶藝發展,人們對茶的需求不再以解渴為終。逐漸用口品茶,用心品嘗,用身體去感受茶,將靈魂與茶融為一體,讓自己的呼吸及韻味與喝茶同步而出,讓植物的生命與人的生命相契合,讓味蕾與淡雅在靈魂深處生根發芽,那個勁力淡淡的飄散而出,形成悠遠的淡然……
茶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心境,用烹茶品茶之心對待自己的生活,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生命之美,感受世間的安詳與寧靜。
最後
《茶日子》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品茶的階段和品茶的好處,為世人清晰地展示茶的知識,茶的文化,茶的藝術。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以諸仙瓊蕊漿,茶的好需要把他放在自己的手上,更需要放在自己的心裡,讓歲月靜好,茶室飄香一直滋養與茶結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