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站在過街天橋上看臺東,這座歷史悠久的老商圈正逐漸恢復它的「煙火氣」:美食一條街上的網紅店門口食客再次排起了長隊;商圈內的店鋪充滿流連的人群;傍晚的夜市上,三五成群的好友結伴逛街、拍照打卡……這座青島的商業地標,它的喧囂和熱鬧從未消逝。
從一條商業街區到現在九個商圈百花齊放,百年青島的商貿變化無疑是翻天覆地的。作為青島唯一的120年以來從未間斷的商業街區,臺東鎮是中國近代商業街區的樣板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近代商業史上,臺東也佔據了一席之地。放眼全國,臺東有太多關於「最早」的關鍵詞:這座曾經的城鎮,在中國最早採用了標準「社會責任」理念、最早融入了近代商業模式、最早擁有近代商業管理規則。
現在,青島商業市場仍以超越自身記錄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站在新百年的起點看青島過去百年的歷史傳記,近代商業章節的開篇理所應當要從臺東商圈寫起。
追溯:青島近代商業的搖籃臺東,原名臺東鎮,是青島1987年以前最大的街市。據介紹,1899年,這裡有一村名為楊家村,在楊家村有一條溪流叫楊家村河,德屬膠澳總督府在楊家村以北建設臺東鎮,後逐漸形成了華人住宅區「市鎮」,因地處鳳臺嶺(今貯水山兒童公園)以東而更名——臺東鎮,10月11日被時任膠澳總督的葉世克籤署命令,正式定名「臺東鎮」,臺東鎮建置,由此開啟了一個600年歷史的商業重鎮的故事。
1900年6月,時任德國膠澳總督的葉世克頒布《德屬之境分為內外兩界章程》,將青島劃分為內、外界,內界共有九個小區,其中臺東鎮首先修起了通向市中心的大道(威海路),於1902 年建立了大量45度角的房屋——作為中國近代商業街區的樣板間,「棋盤街」的名字由此叫響。如今,「棋盤街」這個稱呼逐漸隨著老一輩臺東人的消逝而慢慢隱去,對年輕一代來說,臺東商圈更為熟悉,「棋盤街」已是鮮為人知。從「東鎮」、「棋盤街」到如今的臺東,商貿基因始終貫穿在這座青島的商圈地標中。
「朝觀壁畫夜賞燈,購物休閒在臺東」,在一定程度上,臺東可以被稱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解放前,青島城市商業GDP的50%都是由臺東貢獻的。臺東商圈見證了青島商業的起源發展,獨一無二的歷史底蘊和商貿基因也讓它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臺東商圈是青島最知名、青島人做熟悉的商圈之一,其主體是青島臺東三路商業步行街。這條東起延安三路,西至順興路,全長1000餘米。早在德佔時期,臺東商業步行街就已經是一條商販集聚的老街。如今,臺東商圈內聚集了利群商廈、中糧大悅城、萬達購物廣場等大型商貿企業,沿途小型門頭店鋪眾多,圍繞步行街附近的狹窄小路上仍聚集著個體小商家,商貿資源日趨「飽和」。
探尋:臺東商貿發展的優越基因德國高原小城高斯勒的攝影師弗裡德利希.貝麥曾形容臺東鎮是「天上扔下的棋盤「。德國學者認為,斜穿赤道和經線的走向,亦即東南-西北向和西南-東北向的街道是城市道路建設的最優選擇,這樣午前還是午後,都能保證太陽照到每座建築的房前和屋後。45°角恰好順應了青島本地的主導風向,夏天來自海上的東南風、冬天的西北風,都可通暢地穿過臺東的每個街衢,有利於街道上空氣的流通。陽光和季風,使街道中每個潮溼的地方都得以乾燥,消除了危險的病灶,形成衛生良好的居住環境。今天台東一路至臺東八路、清和路到菜市路之間的區域,就採用了斜45°的中國傳統棋盤式布局,這也是臺東便於發展商業、進而形成商圈的一大優勢。
發展商業,需要考核商圈的人流量是否達標。臺東人口高度密集,特別是流動人口特別多,常駐人口於流動人口比值甚至超過1:10,在這樣的高密集人口基礎上,發展商圈也成為必然。
交通地理條件是影響商圈規模的一個主要因素。臺東的商貿發展貫穿青島歷史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位置優勢,這也是決定區域商貿得以持續發展的原因。
德國規劃師在修築臺東時,僅僅考慮了風向、衛生、地勢以及華人與歐人的隔離因素,卻沒有預計到青島由於丘陵地形從而刺激出了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從區位上來看,臺東區域到火車站/中山路老市中心位置和到香港路/山東路新市中心的位置都是四公裡之間,正好處於新舊的交界點,是較為舒適的交通樞紐,而新舊市中心之間卻有長達8公裡的距離,從商業角度上來看,這超越了傳統理解的可隨機到達的位置。現在,中山路/火車站區域的客源主要是依託於火車站資源下的旅遊人士,難以獲得東部市內的市民商貿資源,而臺東商圈區域由於其便捷的交通位置,城市的動遷對於其位置來說僅僅是從原先的據市中心往東四公裡轉變成了往西四公裡,這對於本地的物業持有者而言,很明顯臺東是穩定長效、較為安全的選擇。
展望:臺東商貿發展的下一站是什麼?邁向新百年,青島將「開放、現代、活力、時尚」視為自己打造國際大都市的形象標籤,這也成為青島商業發展的模式指向標。如何展示青島嶄新的商業形象?以舊引新,青島瞄向豐厚的商圈資源,計劃打造充滿活力的開放性地標,在保護歷史的基礎上利用歷史,譜寫新的青島商貿故事。
從長遠目光來看,臺東的商圈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平穩有序的。如今,臺東的商業模式日益穩定,街道設施和商業功能逐步健全,整個商圈已構成特有的商業形態。以步行街為例,自創建以來,臺東步行街已經歷經三次大的改造提升:2004年封閉改造,步行街正式開街;2008奧運年,臺東步行街二次提升;2009年,時尚臺東已成為商貿福地。針對接下來的改造規劃,臺東有意發揮步行街的輻射作用,以步行街為軸線向南北提升,從大力優化商圈的商業範圍,探索現代化商業模式做起,真正做到從單純的一條街的概念向一個區域的概念進行提升擴容。
如今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之下,各業態都在尋找融入新經濟的方式,臺東在規劃布局、業態品質等方面再次提升的契機已經到來。通過區域內現有資源的重新調整和引入新的產業,產生「老樹發新芽」的效果,利用臺東步行街的升級提升整個臺東商圈的商貿功能,進而提升城市品位、帶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成為市北區在新的一年讓老城區煥新顏的重要機遇。
而在市北發起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攻勢的當下,「1412」新格局無疑為臺東再提升提供了新的機遇。
以創建國家級、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為方向,整合臺東豐富的各類資源,利用臺東豐厚的文化底蘊,積極發揮臺東在青島全市商貿因素的能動優勢,下一步,市北區將以三年為期限,計劃打造一個鮮明突出、商業模式先進、環境舒適便捷、知名度美譽度高為主要特色的青島新商圈,進而帶動內貿實現增量提質發展,使臺東商圈成為青島市開放發展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