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我們一家人來到離赤峰市區不遠的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此時,山花爛漫,溪水潺潺,鳥鳴山谷,碧水映雲天。我們沿著峽谷,向山頂行進,一路上,翠綠的枝葉與嬌豔的花朵爭奇鬥豔,真是美不勝收。
在遼代,馬鞍山被稱為「馬盂山」,因馬盂(雞冠壺)與馬鞍相似,故又稱馬鞍山。馬鞍山森林茂密,有奇峰、雲海、冰瀑、清泉四絕,被譽為「塞外小黃山」。這裡奇峰競秀,怪石嶙峋,牛郎峰、織女峰、姊妹峰、靈芝峰、鸚鵡峰、玉杵峰,形神兼備,峰峰稱奇,我們不禁嘖嘖稱讚。
但看千年古松,或掛於懸崖,或生於幽谷,或立於巖頂,歷盡滄桑,仍生機勃勃。密林深處,仰望雲海,瞬間變幻多端。爬上一座山峰,又進入一道峰谷,只見泉水清澈,溪流潺潺。夏季的馬鞍山,青松、白樺、山楊、五角楓、蒙古櫟、映山紅滿目蒼翠,樹間和溪水邊山花開得正豔。
蜜蜂與蝴蝶翩翩起舞,採擷著花蜜,相依相戀。憑山而望,馬鞍鞽、小蓬萊、拂雲松、松巖、牛郎峰等風景區依次映入眼帘,奇石賽跑、冰洞奇趣、響石、石雞立守、錦燦石屏等景觀令人目不暇接。在去往廟宇的途中,依山而鑿的臥虎石栩栩如生,那老虎的威嚴神態,好似雄風正起,吼嘯林間。驀地,透過綠蔭的縫隙,一道白光從我的眼前閃現:「那是什麼?」
順著我的手指方向,一家人都開始搜尋。是冰瀑,還是流水?帶著疑問,我們又走下山坡,進入對面的山谷,想探個究竟。在崎嶇的山間小路上,我們被斷崖和巖石所羈絆,有的地方,只能側身而行。還好,我們抓著身邊的枝條和藤蔓,緩步向前。左右兩側都是崖壁,中間是溪流,溪流在陳年的腐葉底下流入又流出,時而在巖石凸起的地方發出聲響。
沿著溝谷又前行了幾百米,我們終於看到了那道閃光的東西,原來是冰瀑,是凝結在蔥蘢樹木之間的冰瀑!如此夏天,居然在綠樹之間結出一道三四十米長、兩三米寬的冰瀑,真令人稱奇。外面酷暑蒸騰,而鬱鬱蔥蔥的峽谷內卻寒氣襲人,冰瑩垂掛,沁人心脾。
馬鞍山冰瀑大約形成於數萬年以前,冰的厚度在四米以上,從山頂向下綿延約兩華裡。冰瀑兩邊因有茂密的樹木遮蓋,夏天這裡的最高溫度只有十五攝氏度左右,因冰層太厚,冰瀑層構造獨特,所以即使是酷暑也難以全部融化,這在全國極為罕見。馬鞍山,山有魂,峰有骨,巖有相,石有靈,水有情,樹有形。冰瀑雕刻的不是巖石,而是如詩如畫的風景;冰瀑塵封的不是瞬間,而是自然的夢幻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