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的時候,Google發布了一款大屏智能家居中控設備:Nest Hub Max。屏幕為10英寸,視覺效果上比此前7寸的的Nest Hub大很多。本質上,這款設備是智能音箱一個變種,強化了顯示屏的重要性。
屏幕化是智能家居的趨勢,Google發布的Nest Hub Max,可以說是把智能音箱玩到了極致。當然,這款設備已經不能定義為智能音箱了,它實際上是一個智能家居控制面板。
很多智能音箱產品都開始植入了屏幕,這一舉動是為了順應用戶需求。原有的語音控制,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在各方面功能上的使用,而屏幕化提供了更高維度的人機互動。
Google的Nest Hub系列產品,支持智能家居可視化控制、流媒體播放以及智能語音助手。同時,Nest Hub Max還配備了具有127°視野範圍的攝像頭,可以擔任監控職能。
亮點就在這個攝像頭上。Nest Hub Max本身並不能像專業攝像頭那樣左右轉動,那利用Auto-Framing技術,攝像頭焦點能自動追蹤人體的位置。同時,攝像頭支持人臉識別,自動切換不同用戶的帳戶信息,將其Google上的一系列服務調取出來。
除此之外,攝像頭還支持手勢控制,可以通過擺臂來控制音樂的播放或暫停。可以看出,攝像頭的加入,不僅僅是增加了一個硬體,而是Google的AI能力。基於機器視覺的一系列功能,都可以通過攝像頭髮揮出來。未來Nest Hub的開發者,也可以調用這一AI服務。
目前,全球範圍智能音箱市場,六家頭部公司分別是:亞馬遜、Google、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和蘋果。其中,亞馬遜、Google、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均推出了帶屏幕的智能音箱。除了小米外,其他幾家帶屏音箱都集成了攝像頭。
而Google的Nest Hub Max,則是屏幕最大的一款。其實,Google的正牌智能音箱產品是Google Home。Google Home本身沒有加入屏幕,而Nest Hub Max可以看做是一款帶屏音箱產品。不同的是,Nest Hub系列的定位就是智能家居的控制屏。
這與當前很多牆體屏的路線有些差異,也是Google在智能家居中控方面特立獨行的一面。Google從智能音箱的視角出發,突出了屏幕的交互。從用戶體驗角度講,Nest Hub方便移動,可以擺設在用戶喜歡的位置。牆體屏幕一般位置固定,這是一個劣勢。
在此前《智哪兒》討論智能面板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控制面板未來可能具有的形態。一種趨勢是大屏化,一種趨勢是生態多元化。Google Nest Hub就順應了這兩種趨勢,只不過它是一個智能音箱的變種。
Nest Hub Max給人的啟示是,智能家居的中控屏幕,可以是非固定的,脫離牆體束縛的。而且,在攝像頭這件事上,想像空間很大。也可以發現,走這條路線的公司,基本都是網際網路或消費電子類的科技企業,與傳統智能家居企業的思路有些差異。
以Google的Nest為例,其開發過恆溫器、煙霧探測器、智能門鎖等產品,都是智能單品。而Nest Hub則是這些單品的一個中控臺。某種意義上說,這與全屋智能的概念是相差甚遠的,更像是小米所走的路線。不同的是,小米真正的中控是手機,而Google則更強調智能大屏幕的存在感。
接下來,可以預見的是,國內的智能音箱品牌,會或多或少借鑑Nest Hub的做法。弱化音箱本身,而突出屏幕的作用,並通過攝像頭等硬體將AI的能力儘可能發揮出來。
關於Nest:
Nest最早於2010年,由蘋果前工程師Tony Fadell和Matt Rogers創建。2011年的Nest恆溫器讓其一炮而紅,進而開發了一系列智能家居產品。2014年,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Nest。2018年,Nest團隊被整合進Google家用設備部門,不再獨立運作。
2019年5月,Google旗下所有家用智能產品,均劃歸到Google Nest商標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