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富人,他的妻子病了,覺得自己活不長了,就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叫到床前:「好孩子,你要真誠善良,上帝才會永遠和你在一起。我也會從天堂上看著你,不離你左右。」說完,就閉上眼睛,死去了。
以上是灰姑娘開篇的第一段話。
從前讀的時候,覺得特別稀鬆平常,因為感覺大多數的童話都是這樣開頭的。
包括自己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也總是喜歡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儘管每次都是如此千篇一律的開頭,可是從未細想其中緣由,更談不上深究探討了。
而今,讀完《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我才發現原來那些我覺得稀鬆平常的開頭與故事節奏都有著其深層次的緣由和特點。
01由「從前」引發一個非現實的童話世界
有學者說:「民間童話可以置之於任意時間和任意地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幾乎是沒有時間、地點的。」
當類似「從前」、「很久很久以前」這樣的字眼出現在童話開頭時,映入我們腦海的總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時間和世界。
仿佛通過這幾個簡單的字眼,我們立刻從眼前的現實世界穿越到童話故事裡。不需要媒介,也不需要絮絮叨叨地闡述,更不需要無盡的情節上的起承轉合,一切似乎是被施了魔法般,順其自然。
而正是這樣一個模糊不清的字眼一下子拉近了我們和童話世界的距離,讓我們頃刻間走進一個和我們現實生活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02小主人公身處孤立複雜的環境中
《灰姑娘》的開篇便在寫母親的去世,很快,他的父親另娶他人,並帶了兩個姐姐。自此,灰姑娘變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在繼母與姐姐們的欺壓中,過著艱辛孤苦的生活。
除此之外,我們許多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處於這樣一種狀態,譬如哈利·波特,又如白雪公主等等。
仔細回想起來,包括很多的動漫電影,都是將主人公安排在一個孤立複雜的環境中,等著他去突破,完成自我的蛻變。
大概正是因為孤立無援,所以更突顯出小主人公們的善良與美好,使得他們的堅韌與努力更加珍貴與美好。
03黑白分明,極端與對比共存
在《灰姑娘》當中,灰姑娘是如此純潔美好,仿佛沒有任何一丁點的瑕疵與缺憾,相反她的繼母和兩個姐姐,卻讓我們找不出一絲美好,似乎有著一肚子壞水,充滿邪惡。
想來想去,這應該和孩子的心理遙相呼應吧。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是如此簡單——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灰色地帶。相應的,在童話故事裡的世界裡,一切也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兒童文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弘揚正能量,引導孩子走向更加積極與樂觀的世界。
如此看來,黑白分明的人物刻畫是最恰當不過的啦。
04魔法數字「3」
「三」是民間童話最喜歡用的數字。
在《灰姑娘》中,王子舉辦了三次舞會,最後那雙水晶鞋被大家試了三次。
丹麥民俗學家阿克塞爾·奧爾裡克說:「沒有任何其他方法可以像數字3那樣,將大量的民間敘事從現代文學和現實中區別開來。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無情而又嚴格的典型結構。」
前段時間給娃讀《小豬佩奇》的繪本,無意中發現不論小豬佩奇還是其他小主人公,在每次發生不同事情的時候,總是會連續發生三次挫折,一次一次地發生,然後一次一次地化解,直到最後得到完美解決。
同樣的情節也出現在許多的嬰幼兒繪本中,似乎越多相似情節的重複,越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喜歡。
而這也是由民間故事的傳播方式——口頭傳承決定的。只有這樣一遍一遍地重複,故事變得飽滿而完整,層次也更加清晰。
05基本故事模式:受挫—離家—旅程—新家
《兒童文學的樂趣》一書中說:「有許多童書遵循童話《灰姑娘》的模式,描寫在安全感或幸福感上受挫的孩子離開家,踏上旅程,最終在別處找到代替昔日的、有安全感的新家。」
在失去母親,失去父親庇護的情況之下,灰姑娘長期遭受繼母與姐姐們的欺壓,不得已之下她轉而投身致身邊的那個動物世界裡。
在這裡,她結識了許多的「小朋友」,獲得了美好的友情與善意,同時她憑藉著大家的幫助,贏得王子的芳心,最後離開家走進和王子一起幸福生活的新家。
這種基本故事模式,同樣存在於諸多的兒童文學作品當中。
因為我們的主人公總是深處孤立複雜的環境,所以他們不得不踏上一段新的旅程,奮力拼搏,希望藉此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命運。而同樣,這些主人公往往最終也會憑藉著自己的善良與美好收穫一個嶄新的美好的新世界。
自從1812年格林童話問世以來,兒童文學的發展也才走過兩百年的歷程。在這兩百多年的歷程裡,我們大多數的童話都是從民間童話中吸納營養,在傳承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的革新創作出來的。
不論是我們的創新故事還是古老的民間童話,這些最基本的特點在任何時候任何作品中都能窺見一二。
相信了解這些之後,我們在帶著孩子欣賞兒童文學作品時,也能更加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