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鋒|學者質疑「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源自蛇」:無實驗證據

2020-12-12 澎湃新聞

1月23日,有學者發文質疑「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源自蛇」的結論稱,這好比一個人從武漢出發去北京,如果中間必須轉一次車,有人竟然建議他到貴陽去轉車。這不是好的選擇。

「蝙蝠是哺乳動物,果子狸和駱駝也是哺乳動物,人也同樣是哺乳動物。也就是說,SARS和MERS病毒的傳遞是在哺乳動物之間進行的。但蛇不是哺乳動物。」科學媒體「知識分子」(微信號: The-Intellectual)商周專欄23日發表文章稱。

22日,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發表論文稱,同義密碼子使用偏向(RSCU)分析數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可能源自蛇,蛇是野生動物中蓄留前述病毒的最可能的「水庫」。

前述商周專欄文章稱,RSCU分析並不適合用來研究冠狀病毒的宿主。「所以作者的結論也就大有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22日晚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也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應該是哺乳動物」。而蛇是爬行動物。

「海鮮市場裡存在違法販賣野生動物,但是一封閉市場,這些人把這些動物都拿跑了,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證據,到底是哪種動物?」曾光稱。

「知識分子」前述專欄文章質疑稱,中間宿主的確定,需要實驗證據。「遺憾的是,該文的作者沒有去做任何一點,僅憑一些簡單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就得出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是蛇傳給人』 的結論。同樣遺憾的是,《醫學病毒學雜誌》居然發表了這樣一篇存在漏洞的論文。」

該文章稱,「如果有人依然認為蛇就是這個病毒的中間宿主,需要提供什麼樣的證據呢?

首先,需要證明蛇身上有這種病毒。

其次,需要證明這種病毒能夠在蛇體內生長繁殖。

最後,需要證明從蛇身上提出來的病毒有致病性(比如用猴子做測驗)。」

該專欄文章稱,「首先在方法上,作者分析各種動物所採用的密碼子的數量很不相同,有的動物用了幾千萬個,而有的動物只用了幾萬個。這樣的分析可能會導致偏差。」

「假設作者把SARS和MERS病毒以及他們的中間宿主(果子狸和駱駝)也加進來做這個分析,一個可預測的結果是:SARS和MERS病毒在同義密碼子使用偏向上最為相似的同樣是蛇,而不是果子狸和駱駝。」

遭到質疑的論文標題為《新型冠狀病毒纖突蛋白的同源重組可能促進了從蛇到人的跨物種傳播》,22日在線發表在英文學術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

研究人員使用RSCU方法,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進行了分析,並與蛇、蝙蝠等不同物種動物的「距離」進行比較。

該論文稱,使用的蛇是Bungarus multicinctus(銀環蛇)和Naja Atra(中華眼鏡蛇)。這兩種蛇要麼在中國中部和南部有自然分布,要麼在武漢市華南海鮮城有銷售。

數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與兩種蛇的「平方歐氏距離」都小於14,但與蝙蝠的大於24,是27.47。

該論文稱,「這些數據表明,與其他動物相比,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能更有效地使用蛇的翻譯機制,也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可能源自蛇。」蛇是野生動物中蓄留前述冠狀病毒的最可能的「水庫」。

該論文表示,前述兩種蛇要麼在中國中部和南部有自然分布,要麼在武漢市華南海鮮城有銷售。蛇是冷血動物,溫度比人類低,因此,當感染人類時,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減弱。但是人們擔心它的適應性。

RSCU的全稱是「同義密碼子相對使用度」(或使用偏向、使用頻率、使用偏倚,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它是指同一基因序列在編碼某一個胺基酸時,對同義密碼子使用的偏好(偏倚)程度。

兩種或三種不同排列的基因序列可能對應著同一胺基酸,這些不同的基因序列被稱為同義密碼子。

不同物種對前述基因排列的偏好程度有差異。

23天前,2019年12月30日,湖北省武漢市聚集性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消息傳出。疫情最早發生地為武漢華南海鮮城,海鮮城內實際存在大量野味交易。

2020年1月7日,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經測序,獲得其全基因組序列。隨後,在網上公布。這是一種RNA單鏈病毒。

1月20日晚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

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述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當地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

22日上午,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植公開發布建議稱,呼籲國家林草局和各地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及執法部門負起責任,主動作為,及時行動。她表示,吃野味是陋習,事關公共安全。

1月21日11:49,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中國科學》的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中國學者發表最新研究論文,通過模擬計算病毒S蛋白的結構,分析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該論文稱,如同導致2002年「非典」的SARS冠狀病毒一樣,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而且,從蝙蝠到人的傳染過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間宿主媒介。這一研究成果預測了武漢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自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2020年1月10日公布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針對該病毒的傳染途徑、發病機制和宿主來源等,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爭相發表研究成果,但各方基於基因模型分析的結果相差甚遠,人們目前能確認的只是這種冠狀病毒來自各種可能的野生動物。「蝙蝠女俠」石正麗首先實驗證明這種病毒極可能來自蝙蝠。
  • 蛇?蝙蝠?水貂?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源於哪種動物?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源自蛇?遭學界質疑據雷鋒網此前報導,1月22日,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醫學病毒雜誌)的論文指出,與刺蝟、穿山甲等其他動物相比,2019-nCoV的密碼子使用偏好與蛇類似,因此蛇最有可能是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
  • 新型冠狀病毒究竟哪兒來的?病毒之王嫌疑最大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源自蛇?遭學界質疑1月22日,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醫學病毒雜誌)的論文指出,與刺蝟、穿山甲等其他動物相比,2019-nCoV的密碼子使用偏好與蛇類似,因此蛇最有可能是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
  • 北京協和專家:有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嗎?
    目前有其他證據支持該藥物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嗎? 李太生: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克力芝)是20年前研發出來的藥物,所以在SARS和MERS爆發時都有人嘗試過。當時,有7篇文獻顯示沒有效果,只有回顧性研究說可能有效。所以總體來說,現在還沒有特別確鑿的證據。
  • 病毒源頭可能是蛇?參與研究的武漢高校學者詳細解釋來了
    答:當武漢發現新型肺炎不久,我們其實已經在持續關注本次疫情了。當有關部門確認此次疫情的病原體和傳播方式以後,我們初步推斷這次疫情應該比較嚴重。在最短的時間內,我就聯繫了北京大學醫學院、廣西中醫藥大學和寧波大學的研究合作夥伴,迅速討論制定了本次研究的具體方向。
  • 新型冠狀病毒到底來源於哪裡?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和在蝙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CoV)之間存在聯繫。更具體地說,是與在蝙蝠亞種菊頭蝠(Phinolophus bat)中傳播的冠狀病毒有關。
  • 德情報機構質疑美散布「病毒源自中國」謠言行為 要求拿出證據
    【海外網5月9日|戰疫全時區】德國《明鏡周刊》8日援引德國情報機構——德國聯邦情報局(BND)一份報告,質疑美政府所謂的「病毒源自中國實驗室」說法,稱這只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行動,為的就是轉移外界對美國抗疫失敗的注意力。
  • 荷蘭隔離5名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 無應對藥物
    荷蘭歐登塞大學醫院26日證實,已經隔離5名患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其中一家4口中的父親曾經去過沙烏地阿拉伯,另外一人去過卡達。   世界衛生組織先前確認,已經確診兩例新型病毒病例,世衛組織正加大力度辨別並控制這種病毒。
  • 防新型冠狀病毒,戴口罩可能沒啥用?
    防新型冠狀病毒,戴口罩可能沒啥用?2020-01-23 0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京虎子 虎老師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繼續發酵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答疑解惑
    單廣良: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處於流行期,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傳染性、感染的傳播途徑和診療方法等,尚處於逐漸發現和不斷認識階段。僅根據目前觀察到的表面現象,簡單地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SARS從致死的危害、傳染力和傳播速度作比較,還缺乏臨床上系統的、可比的數據支持和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
  • 2019年中國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
    這3個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已經上報給GASAID組織。2019-nCoV和-冠狀病毒在保守區域複製酶(ORF 1ab)序列一致性方面沒有達到90%,因此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的可能病原體2019-nCov是一種新型乙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中的Sarbe冠狀病毒亞屬。【討論】我們報導了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在中國武漢住院患者中發現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 全世界少數能接觸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長這樣
    今年1月23日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上發表論文稱新型冠狀病毒的原生動物宿主可能是蝙蝠的石正麗團隊就來自武漢P4實驗室所屬的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你可能好奇安全櫃是幹嘛的?長什麼樣?大家看到的下面這個有一層透明擋板的操作臺實際上是生物安全櫃,它帶有HEPA濾網,內部負壓因此氣體不會散出,這樣可以避免有害的氣溶膠感染實驗者。一般來說BSL-2級的實驗室就有這種生物安全櫃了。弄完了之後麻利消毒。
  • Nature爭議:新型冠狀病毒到底來自哪裡?穿山甲還是蝙蝠?
    冠狀病毒來自穿山甲嗎?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000多隻野生動物的宏基因組樣本,發現食蟻獸穿山甲最有可能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官方媒體報導說:"他們發現從宏基因組中組裝的冠狀病毒株的序列與最近爆發的冠狀病毒感染人群的序列有99%相同。"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但蝙蝠是冬眠動物,因此不太可能是它們引起了目前的疫情。
  • 與冠狀病毒有關聯,可能導致穿山甲面臨另一種威脅
    然而,由於與冠狀病毒的潛在聯繫,穿山甲可能正面臨另一種威脅。一些科學家擔心,在穿山甲被列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的可能源頭之後,可能會引發公眾的恐懼,並破壞穿山甲的保護工作。伊利諾州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是美國7個培育穿山甲最成功的機構之一。在過去4年裡,該動物園成功幫助9隻穿山甲幼崽出生。包括比爾·齊格勒在內的多位科學家對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中間宿主的發現提出了質疑。
  • 夠科普:面對新型冠狀病毒 蝙蝠這次還會「說謊」?
    冠狀病毒顆粒結構  生活不易,健康最貴。最近的一個熱點話題——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攪和得生物圈不得安寧。今天就扒一扒蝙蝠、果子狸、駱駝……和新型冠狀病毒的「相愛相殺」。該病毒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可引起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其病毒來源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但是,根據對不同病毒基因組分析,目前認為MERS-CoV可能來自蝙蝠並傳播給駱駝,駱駝可能是主要的儲存宿主和人類感染的動物來源。然而,MERS-CoV在駱駝中流行已有數十載,直到2012 年才首次感染人類,這其中緣由尚不清楚。
  • 雙語閱讀:世衛組織澄清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言
    有傳言稱,用幹手器烘乾30秒鐘,就能完全滅除手上的冠狀病毒。Above all, people should focus on keeping their hands clean.最重要的是,人們應該重點保持雙手清潔。
  • 我國學者發現重磅證據,證明新冠病毒非實驗室洩露,而是自然進化
    無論是政客還是公眾,一直在爭論導致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真正來源。雖然科研人員認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但該病毒的最終起源仍未完全確定。研究人員表示,雖然RmYN02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直接祖先,但RmYN02的發現表明這些看似不尋常的插入事件實際在冠狀病毒進化過程中可以自然發生。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史衛峰教授表示,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以來,許多毫無根據的言論聲稱該病毒來源於實驗室,特別是有人提出新冠病毒的S1/S2胺基酸的插入很不尋常,可能是實驗室操作造成的。
  • 新型冠狀病毒出現有限人傳人!如何預防?口罩到底怎麼戴?
    今天(21日)凌晨世衛組織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回應@新京報 稱目前有證據表明存在有限人傳人的情況尚無明確證據表明持續人傳人什麼是」有限人傳人和映象君一起來看看吧↓↓今日(1月2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目前有證據表明存在有限人傳人的情況,尚無明確證據表明持續人傳人。
  • 世衛組織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發布新一批「問與答」
    新記者梳理如下:問:無症狀患者是否也可以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答:基於現有數據,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傳播。世衛組織已了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現症狀之前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根據對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觀察,其他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患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因此,無症狀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傳播者。問:來自武漢的信件或包裹安全嗎?
  • 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會研製成功?
    像SARS、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這一類的病毒,存在於自然界,除人類之外還有其他的宿主,即使有疫苗,我們也可能永遠無法將其消除。遏止吃野味的陋習、加強市場管理和檢疫、提高人們的公共衛生意識,才是避免災難再次發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