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寒冬與你聊聊雜誌發展史

2020-12-24 農民Groupcompany

在學生時代結束步入社會後,不管是誰的小時代到來了反正院辦除了找不回的可愛同桌電話號,還丟了安妮寶貝韓寒郭敬明陪伴的青春歲月。

但二十一世紀初傳遍了整個班級翻爛紙張的雜誌和漫畫單行本的記憶,卻在丟失前更早地植入了院辦的神經元細胞。

上個世紀一些著名的刊物封面

也許現在的小學雞們早就不知道課外雜誌裡藏的廣闊天下。但悄咪咪寫信留言到雜誌後幾頁和投稿被刷了無數遍的紙媒羈絆,總是在不經意間讓我回憶起2000年初的美好時光。

雜誌停刊了,報刊亭關了,那些被時代發展刷下的優秀雜誌刊物還會有人記住嗎,人們都會以健忘的形式否認了它們的存在?

如果沒有那些精神寄託,再好看的軀體都只是在時代邊緣的行屍。

雜誌開荒思想的時代

民國時期的書攤

早在上個世紀這個仍屬於清朝末期民國的動蕩時期,雖然那會兒我們都還沒出生。但出版社聯合許多思想家出版的刊物確確實實影響了很多大家,思想界的團建開始了。

《東方雜誌》作為梁啓超、魯迅、陳獨秀等很多思想家和作家的早期發聲口,它由商務印書館創刊於1904年3月。它的發刊詞直指救國圖強:

「啟導國民,聯絡東亞」

《東方雜誌》創刊號封面 飛龍和太陽都預示著奮力

《東方雜誌》是一本內容涉獵及其廣泛的大型綜合雜誌,在那個思想家們十分活躍的時期,除了探索思想,也尤其和政事、戰爭的報導掛上鉤。

《東方雜誌》目錄:從比薩拉比亞問題到漢字母筆排列法可見內容極其廣泛

同一個十年《小說月報》1910年7月在上海創刊,沈從文、戴望舒等作家都在上面刊登過作品,這本期刊到現在還是全國文學期刊月發行量首位:180萬冊

180萬的月發行量是什麼概念呢,拿後起的優秀文學期刊《收穫》來做個對比:它的最高月發行量也就13萬左右。

《小說月報》在院辦念高中時去圖書館瞎逛還經常翻到,小說題材都挺樸實的,現在還在發行。

1981年2月的《小說月報》

第一部劇本作品《愛之花》就發表在《小說月報》的周瘦鵑在15年後創辦了《紫羅蘭》,這本刊物名題寫的人是著名的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紫羅蘭》是一本都市時尚類通俗文學期刊,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單純是因為創辦者很喜歡紫羅蘭。你仔細看它封面,是不是還有一串的紫羅蘭。

深受這本期刊影響的張愛玲,她的《沉香屑》刊登在1943年復刊的《紫羅蘭》第二和第三期後開啟了「出名要趁早」之路,那年她23歲。

1926年,思想得到大家們的啟蒙之後,人們開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外貌。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生活類大型畫報——《良友》在上海誕生,這是一本風靡全球,在華人圈影響力極大的雜誌。

——《良友》在上海誕生,這是一本風靡全球,在華人圈影響力極大的雜誌。

《良友》創刊號,封面是默片時代和有聲電影時代出名的女演員胡蝶,她在廣州第七中學念過書。

《良友》雜誌內頁:實用的裝束美(閱讀序從右到左)

刊登當下流行的髮型服裝妝容的《良友》在那時仿佛華人圈裡的時尚先鋒。現在翻些以前的插圖都常常能看到這本雜誌的名字。如果你回老家翻翻沒準還能找到這本雜誌。

同年9月《銀星》(The Movie Guide)出版,他們廣告稱:「我們不敢說是「後無來者」的唯一電影刊物,但在近時代,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了。」

《銀星》1987年1月封面(左)是劉曉慶,封底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那時候山口百惠已經引退了,倆人已經結婚

不知道是不是《銀星》給自己立了flag,反正兩年後替代《銀星》的《新銀星》出現了,英文名也改了,叫Silverland。雜誌主要內容是明星影星高質量寫真圖像和八卦、電影劇照、影評。

不久後和《體育世界》合併成《新銀星與體育》

《新銀星與體育》1930年7月的封面,妝容十分戲劇美麗

在滿足了形象外貌的裝扮需求,文學、生活、電影刊物也慢慢充實著人民的生活後,紙媒和視覺領域決不可忽略的漫畫也出現了。

1928年4月《上海漫畫》誕生,這本雜誌刊登了很多風俗漫畫、政治漫畫,諷刺漫畫極為出名的圖畫周刊在當時極受歡迎,豐子愷、葉淺予等漫畫家們在上海漫畫界也慢慢活躍起來,經常批判一些官場風氣和政客態度。

除了漫畫圖像,該漫畫雜誌還會刊登一些詩歌和攝影作品。

《上海漫畫》1929年6月29日刊 封面,現在看來也十分入流

民國時期同樣令人矚目的漫畫雜誌還有《時代漫畫》,它於1934年創刊,被稱為中國卡通藝術黃金時代的中心,在那個戰爭年代也以諷刺漫畫為主。後來因為抗日戰爭停刊了。

《時代漫畫》部分封面

《時代漫畫》內頁

野性十足的《時代漫畫》在當時連載了家喻戶曉的《金瓶梅》和《王先生》。《三毛從軍記》也是在同一時期出版的。

《時代漫畫》連載的《金瓶梅》

新中國前作為雜誌歷史重彩一筆的還有中國第一本女性雜誌——《玲瓏》,該雜誌在1931年3月於上海誕生,也是中國上個世紀第一本時尚雜誌,刊登了很多優秀前衛於現在看來也完全不過時的摩登搭配。

《玲瓏》雜誌內頁:化妝的藝術品

有一本應時事而生的女性雜誌——《中國婦女》,它在1939年誕生,目的是為了發動婦女一起參與抗日戰爭。這本雜誌經近代史的幾個黑點停刊復刊了好幾遍,現在還在發行。

1956年的《中國婦女》封面

近幾年的《中國婦女》封面

從樸實的農民婦女封面到現在光鮮亮麗的女藝人封面,這麼多年事物變化多大,就它封面的審美沒咋變過,一直給人一種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感覺。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因政治原因,幾乎半數以上的雜誌都休刊或停刊。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雜誌刊物也慢慢探頭看清局勢誕生了新的東西。

雜誌的新中國時代

新中國誕生的第一本電影雜誌是《大眾電影》,該雜誌於1950年在上海創刊,幾經停刊復刊,現在也還頑強在發行著。它的頂峰是在1981年,單期發行最高能達九百萬冊

現在電視網絡媒體的普及,大家都玩兒豆瓣看影評沒事還關注幾個電影博主,《大眾電影》的影響力和發行量要想回到頂峰也很難了。

《大眾電影》封面的鞏俐:質樸的青春感迎面而來

《大眾電影》內頁:有歌曲詞譜還有老相片般的寫真

同在1950年還出了一本面向知識界綜合性期刊——《新觀察》,這本雜誌在1959年的時候還嘗試改為散文雜誌,矛盾、老舍、巴金、艾青等都在這上面發表過作品。《新觀察》啥都觀察,什麼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經常在上面刊登些各種各種的名師畫作和風格不一的攝影作品。停刊復刊了幾遍後在1989年正式停刊。

1980年的《新觀察》復刊號

上個世紀50年代,成就了很多連環畫藝術家的《連環畫報》、專注研究介紹國內外郵票的《集郵》、由矛盾題寫刊名和湖南省主辦的《文藝生活》、因新概念作文大賽挖掘很多80後作家而出名的《萌芽》以及由巴金和靳以主編的《收穫》雜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在仍是圖書館常駐的雜誌刊物。

1954年的《連環畫報》

1950年還出版了一本極具權威也相當優秀的雜誌——《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雜誌到現在也仍是地理生物科普界決不可忽視的存在,非常具有權威性。當然院辦知道可能也有很多人是因為「薄霧男神」才知道這本雜誌的。

2005年的《中國國家地理》封面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前面介紹的雜誌期刊幾乎都是以繁體字作刊名和內容。

那是因為早在1909年中華書局的創始人陸費逵就倡導使用簡體字,但在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才正式公布

所以在1956年開始簡體字的時代也到來了

1958年,中國共產黨主辦了一本雜誌——《紅旗》,堅決按中央意見和指導思想進行編輯工作。編委會的成員也十分強大,幾乎全是共產黨黨員、機關人員。

1967年的《紅旗》

1963年,《故事會》創刊號封面

想不到吧,這本幾乎學生時代用來打發課餘時間的《故事會》居然誕生在1963年,故事會剛出版時確定的面向的是普通農民群眾,涉獵的內容非常多但文字表達十分簡潔。剛創辦的《故事會》也沒那麼多花花綠綠的小廣告。

院辦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裡邊又冷又尷尬的笑話。院辦隨手找了幾個給大家品一品:

【命中注定】

【吮手指】

那時院辦和同桌老是悄咪咪地把故事會夾在課本裡看,看到好笑的分享著一塊看然後使勁在課堂上憋笑。故事會3塊一本的開本很小,書本能擋得住。但院辦回憶起這本刊物,不知道為什麼老是帶著一種城鄉結合盜版書紙張特別差的感覺。

看了眼近幾年的《故事會》封面院辦找到了原因

隨著時代的發展,《故事會》也從上個世紀的幾毛錢漲到了現在的幾塊錢,封底的彩鈴歌曲大全也隨大眾潮流換成了仿真娃娃,再過幾年不知道會不會改成星際銀河一日遊。

1963年過後,差不多也到了那十年。

雜誌的雨後春筍時代

1975年,全國著名的青年思想文化雜誌《廣東青年》在文革末誕生,專注珠三角流域青年文化成長與交流。1981年改名《黃金時代》。而在珠三角流域成長與交流的青年院辦,幾乎沒怎麼聽過這本雜誌。

《黃金時代》精選本封面:院辦覺得藝術性還是非常強的

但這本雜誌的畫風現在變成了這樣:

這特麼誰的黃金時代長這樣...

文化大革命過後,1978年8月,著名的文學雜誌《十月》誕生,雜誌名寓意當年十月粉碎了「四人幫」。這本大型綜合文學雜誌包含了劇本、詩歌、散文、長篇小說等多種體裁,每月10號出版。

《十月》:封面上的版畫也十分有靈性

這種類型的文學雜誌總給人有一種深刻沉澱有底蘊的感覺,也特別高冷,對市場一副愛訂不訂的態度,從不迎合任何人。

同年誕生的還有《計算機學報》,大家用腳趾頭回憶一下,發出「越過長城,通向世界」的email是在1987年,中國的網際網路時代在那一年才開始。

《計算機學報》誕生的1978年計算機史上第一個帶有彩色圖形的個人計算機才剛剛出現,計算機還是極新鮮的東西。那個從紙媒了解計算機網際網路的時代,網際網路這個概念的出現還沒有十年。

《計算機學報》創辦至今仍在發行

讓人費解的是後來網際網路時代的開始,那些geek會去買這本雜誌來了解知識讓自己走在網際網路尖端嗎?網際網路上啥都還沒有的時候大家都還是要看書的吧。

到了1979年夏天,《當代》誕生,這本文學雜誌首刊了很多優秀作品,包括去年被改成電視劇的陳忠實長篇小說《白鹿原》。

1992年的第六期《當代》雜誌封面

在同一時期和《當代》一樣能存活至今的文學雜誌還有誕生在廣州的《花城》以及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雙月刊文學雜誌《芙蓉》。說是誕生在花城廣州的《花城》,實際上生活在廣州多年的院辦也幾乎沒見過這本雜誌。

但首刊了很多如王小波、史鐵生、林白等優秀作家作品的《花城》,與《收穫》、《當代》、《十月》被稱為純文學期刊的「四大名旦」。

啥也不說就是踏踏實實的,廣告也不登。

《花城》和《芙蓉》

《大眾科學》出版於1980年,是一本以「為大眾生活提供科學意見」為宗旨的科學科普類雜誌。第二年初,《讀者文摘》出現了,這本綜合類文摘雜誌後改名為《讀者》,這本書對八零九零就十分有印象了,別的不說,經常看這雜誌就算寫不出作文總能瞎掰點啥。

1981年的《讀者文摘》創刊號封面

封面人物是中國內地女演員娜仁花

有天涯網友總結《讀者》勵志文章的一貫套路:沒啥出息的心地善良窮小子設定,經過一番打拼遇到什麼貴人,拼命賺錢,最後成了XXX的什麼總裁董事長。

長時間看這麼一本雜誌的話,終究會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人生道路都塞到一貫媚俗的套路裡吧。

八十年代中期,這本以曲折情感故事和優秀雞湯文章出名的《知音》誕生了,那會兒不流行日常喪,人人都愛吃雞湯,大伙兒都積極向上熱情高昂地期待未來生活,所以這本雜誌也常年穩居國內期刊發行量榜首。

《知音》創刊號封面

近年喪氣十足的青年文化襲來不知道這本雜誌還好不好。不管怎樣,它封面印的文章標題總是在報刊亭裡一堆雜誌中脫穎而出映到我眼前:

浪子和他的1歲愛情!

夜與晝的呼喚!

富豪前夫讀懂愛情煙火!

試問誰看到這種標題不想拿起來翻翻裡面的愛恨糾葛。

誠邀院友們品一品知音標題

1984年《龍虎豹》這本擺地攤老頭會用黑色塑膠袋悄咪咪包著遞過去的色情刊物在香港創刊。刊物不管是封面還是內頁,用詞都十分大膽,配圖也勉強能看出誠意。

《龍虎《龍虎豹》配圖以香港女性明星和一些東南亞明星性感裸照為主。但港澳地區的成人雜誌和什麼賭場網站的人物總是給人撲面而來的油膩感。如果你對周星馳的《逃學威龍》還有印象,那應該還能想起裡面有提到這本小黃書。

現在去香港逛夜市要是瞧見擺書攤的阿伯可以問問看,沒準碰巧有還能給你包幾本。

《龍虎豹》創刊號內頁

這時你就不禁疑問了吧:

咋香港的小黃書能發行大陸卻沒有?

院辦不好說,可能是改革開放思想開放有點晚,大陸的性啟蒙也跟著晚了。在沒有小黃書的八零後院長時代,他們直言那會兒都拿《家庭醫生》、《知音》當小黃書看。

1993年,中國第一本時尚雜誌《時尚》創刊,這本時尚雜誌後來聯合了很多國外的雜誌社出版了《時尚先生》、《時尚旅遊》、《時尚芭莎》等。

2006年《時尚先生》的第一位女星單人封面章子怡

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院辦出生了,隨著院辦一起長大的還有在1995年三聯書店繼承了20年代創立《生活周刊》,復刊改名為《三聯生活周刊》,以「一本雜誌和他倡導的生活」為口號,以自己的態度剖析了各種時事,今年也迎來了這本雜誌的第27年。

2013年5月的《三聯生活周刊》封面

1997年,除了香港回歸不得不提的還有那本對全國尤其是南方地區極重要的漫畫雜誌——《漫友》。

這本雜誌院辦第一次接觸是在念高中的表哥畢業了給了院辦一堆《漫友》,看完那一堆後院辦就回不去了,滿腦子開啟了以漫畫家作夢想的不務正業幻想之路,最後把院辦從幻想裡拉回來是倒數第二名的成績單。

2008年11月的《漫友》封面:韓露的畫風在當時是非常in的,但現在看來能承認的是畫師風格真的站得很穩

這本漫畫雜誌挖掘了很多新世紀漫畫家比如寂地、豬樂桃、朱斌、王小洋等,光是看著這幾個名字院辦還能回想到他們的畫風,王小洋後來還跑去唱民謠了。

《漫友》對院辦這代看著數碼寶貝數碼暴龍長大的九零後影響非常大,幻想力異常超標發展,想成為漫畫家插畫家的人比其他年代的也多出了很多。

該雜誌還有一項中國漫畫大賽裡極有重量的獎項——金龍獎,被挖掘的新世紀漫畫家們幾乎也都拿過這個獎。

金龍獎獎盃

新世紀前夜,1999年《城市畫報》創刊,這一本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出版的畫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它也曾是國內青年文化中不可多得的風向標。

出生在80年代末的院長表示他作為這本雜誌的死忠粉,在貧窮的學生時代愣是用最低的過期刊價格不落一本地給買齊了。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某部分群體的精神嚮往。

《城市畫報》創刊號封面,廣州的美人計到底有多美!

雜誌的新世紀

21世紀初的雜誌幾乎是大伙兒都耳熟能詳的那些了,不管買沒買過,在分享是美德的年代都有看過的印象。

2000年10月《男生女生》創刊,分金版和銀版兩本,金版以恐怖類小說為主,銀版是校園情感浪漫類小說為主。銀版開始有很多可愛俏皮風的插畫做封面,後來隨著娛樂圈發展追星群增多也經常換上了明星的封面,尤其是周年刊節日刊。

《男生女生》的金版和銀版

《意林》創刊於2003年8月同年11月《格言》創刊。院辦單方面宣布《讀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為寫作文沒靈感必備刊物。一幾年的時候這幾本是班上(寫不出作文的)同學都輪了一遍才拿得回來的雜誌。

《格言》創刊號

說到《青年文摘》,那會兒還在念初一的院辦上海在那上面看到篇一隻貓跟鳥做朋友的故事,雖然不記得最後是鳥死了還是貓死了,反正當時太感動了是從學校大哭著跑回家的。

近年的《青年文摘》封面

那篇文章院辦嘗試找但是找不著了,你們如果有看過這篇文章的印象不如告訴院辦,好讓她羞恥地回憶一下青少年時期的奇怪淚點。

2004年《知音女孩》創刊,不知道大家對這本雜誌的印象是不是封面或封底有個長得還蠻好看的小姑娘,反正什麼內容院辦是不記得了,記得的只有姑娘白花花的胳膊和腿。

兩年後《知音漫客》創刊,這本漫畫雜誌各個作者的畫風豐富也十分不得了:

最高月發行量逾500萬冊,成為國內少數發行過百萬的動漫期刊

這本雜誌還有分系列的:《知音漫客·銳RAY》、《知音漫客·幻FANTASY》、《知音漫客·萌MOE》、《知音漫客·燃YOUNG》等等。院辦上高中那會兒每個月出三四本,誰先買了就看誰的。那時院辦可沒少追著看《鬥羅大陸》和《鬥破蒼穹》,一章章的看下來可被蕭炎給熱血壞了。但這兩年也要影視化了吧,咋啥都要影視化。

《鬥破蒼穹》漫畫版人物

2006年10月,郭敬明主編的文學雜誌《最小說》創刊。這本雜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喜歡看他的小說的人,專注青春文學和傳統文學,這本雜誌在初高中學生群體中也十分受歡迎。

但在院辦念書的小城市裡,十五塊一本的《最小說》比《青年文摘》《意林》貴多了,所以買得起《最小說》的同學在班上可倍兒受歡迎。而完全不理解院辦時代的院長斷言這就是一本純愛雜誌。

好的。

《最小說》封面的迷之科幻感你別說還蠻有自己風格

時間來到10年代,由落落主編的《文藝風象》和笛安主編的《文藝風賞》創刊。《文藝風象》主打部分偽文藝青年群體和高中生群體。別的不說,衝它的封面甭管文不文藝也是願意買單的。

《文藝風象》創刊號封面

2011年由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專注日本文化的雜誌——《知日》誕生,每月出版,每一期選一個主題,整本雜誌圍繞這個主題作延伸。他們選的主題也很有意思,以人為主題的有三島由紀夫、太宰治、是枝裕和等等,還有以富士山、鐵道、手帳等物為主題。主題選得有意思的特輯是院辦在書店等人也願意隨手去翻翻的雜誌。

《知日》第一期:奈良美智

四年後,和《知日》模式相近但專注中國文化的《知中》出版,第一期以山水為主題,最近還出了蘇東坡、李小龍等特輯。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總覺得自以為是的成長對自己國家文化的了解也覺得足夠,所以關注《知中》的人比《知日》少了很多。

《知中》第一期:山水

2013年,三聯書店一本叫做《新知》的雜誌出版試刊,2017年4月,這本雜誌休刊。道聽途說也好,大家都默認了在這種網際網路新媒體時代做雜誌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新知》雜誌部分封面

到這兩年,新的雜誌出版慢了也少了。雖然這種寒冬也不妨礙其他一些特立獨行但雜誌迎難而上。

但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會在郵政局訂雜誌期刊,在院辦看來,連路邊的報刊亭都轉型做小商店賣飲料和羊城通的時代,大家花在雜誌期刊的錢只會越來越少。

也許還不是一個十分絕望的紙媒時代,因為這種大環境反而促進了獨立雜誌自出版物的發展,也讓大家能在有限的數量裡看到更多豐富的、非常態的東西。

《LOST》2014年創辦的一本旅遊主題雙語獨立雜誌,主編Nelson Ng之前是個廣告公司的藝術總監,他以書做設計參考,為了選材走了很多個地方。院辦第一次見到這本雜誌是在歌莉婭的一個書展上,完全被這本雜誌的排版和配色給吸引。

獨立雜誌《LOST》

同樣是2014年創辦的獨立雜誌《夠用就好》,是一本談及咖啡師、麵包師、旅行者、生活家、美食家、攝影師、畫家等是個人都夢想的職業的生活之道和他們追求生命的意義。

《夠用就好》封面和內頁

也是2014年創辦的還有《日和手貼》,它和《知中》同屬一個出版社,也是以每期一個主題做特輯進行出版。是一本配圖和排版都十分賞心悅目以至於會完全忽略文字的雜誌。

《日和手帖》你就是你穿的衣服 特輯

售價僅1塊錢的《馮火月刊》也是院辦逛雜貨店愛隨手帶幾本的有趣讀物,裡面漫畫插圖小詩什麼都有。很適合院辦這種啥都喜歡看又不愛花錢的人。

《馮火月刊》封面

獨立雜誌還有更多,自出版物也隨著大眾的審美意識多樣化發展慢慢多了起來。在以前1978年大家在紙媒時代談論的網際網路,仿佛也到了輪迴。現在所有人都在網際網路時代談論紙媒寒冬。

這紙媒寒冬裡院辦探討的雖然還不是最最完全的雜誌簡史,但也願意給寒冬裡回憶點溫暖,希望大眾熱愛的刊物永遠發行。如果你還記得其他淹沒在歷史洪流和你的記憶裡的雜誌的話,評論告訴沒什麼文化記性很差故意偷懶連搜尋引擎還搜不到的院辦吧。

來自:拔涉者文摘 > 《歷史天地》

財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法國70年老字號電影雜誌被粉絲逆向收購,新時代紙媒生存舉步維艱
    譬如電視臺點擊率的逐年下跌,廣播節目份額的不斷縮水,而在所有步入夕陽的媒體產業中,紙媒無疑是最難以支撐的。儘管文字類諮詢的需求量依舊強大,可隨著可攜式電子產品在各年齡層人士生活中的普及,報紙雜誌等刊物的生存都舉步維艱。
  • 紙媒漫畫「跌落神壇」?手機看漫畫的時代,紙媒不再是主流
    日本有JUMP等大型漫畫雜誌可以連載漫畫,那麼中國的漫畫家也要搞屬於我們自己的漫畫雜誌。於是《少年廣角》《知音漫客》《颯漫畫》等漫畫雜誌陸陸續續出現了,最經典的當屬《少年廣角》,也許大家會更熟悉它的另一個名字《漫畫派對》。沒錯就是連載著《阿衰》的那一本漫畫雜誌。之後《知音漫客》崛起,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和質量在國產漫畫的行業裡面站穩腳跟並且成為行業大佬。
  • 紙媒停刊不必哀鳴嗷嗷
    遵義日報社停止發行《遵義晚報》紙質版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霍弗2021年伊始,《遵義晚報》《皖北晨報》《廣元晚報》等多家紙媒宣布停刊或休刊。消息傳出後,一些人在轉發新聞的同時配上了「新聞已死」四個字。在時代發展大背景下,把紙媒停刊與新聞生死存亡「拉郎配」,冷靜分析下多少會令人有風馬牛不相及之感。正如《益陽城市報》在停刊詞《永遠的情懷!》一文中所寫「一份延續了28年的報紙將在今天按下暫停鍵,有一點傷感,因為這總歸是一個告別。此時此刻,我想起了詩人艾青的一句話: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 你還記得紙媒時代的國內漫畫家們嗎?
    當初《周刊少年Jump》在1995年的巔峰時期的銷量大概達到了653萬本的紀錄,堪稱紙媒的榮耀,但是回首近幾年,《周刊少年Jump》銷量只有200萬左右。對8090後來說,國內的紙媒年代早就過去了,那會兒的《漫友》、《新蕾STORY100》、《男生女生》和《漫畫派對》等都是我們每每下學要去書報亭進行挑選的對象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丁冰」「韓露」「客心」「貓小樂」這些人的名字,對90後的萊恩來說,她們就是我初高中時代的衣食父母啊!
  • 當實體書被電子書蠶食,日本漫畫雜誌何去何從?
    這本老牌日本漫畫雜誌的休刊,預示著日本漫畫行業將進入寒冬?還是另有隱情呢?三巨頭銷量下滑,日漫雜誌生存艱難日本經濟整體下滑,再加上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直接導致了日本的紙質媒體生存越來越困難。僅從三大少年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MAGAZINE》《周刊少年SUNDAY》就能窺見一斑,三本雜誌的銷量自2013起都出現了劇烈下滑。
  • 都2020年了,滑板雜誌你只知道《Thrasher》?
    接手MEDIUM 雜誌社旗下包括《Ollie》《GRIND》《PERK》雜誌的Tryout公司,在早前宣布《Ollie》《GRIND》會重啟並且會發行電子&紙質雜誌,對於讀者來說算是一個安慰,同時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紙媒依舊存在一定的市場價值,但是在數據大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紙媒以後的路也許沒有那麼順。
  • 又一本潮流雜誌停刊:回顧幾個年頭
    以現在的環境來說,雜誌停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主要原因也還是老生常談的那個......新媒體的興起,紙媒的衰落告終。但有紙質情懷的讀者,始終還是會對紙刊愛不惜手。例如坐我對面桌的kid,三排厚厚的書壘在桌子上,讓我有時候想跟他聊聊世紀難題「今天吃什麼」的時候,最後我決定默默打開了美團外賣。而近日我發現,又有一本生活類的雜誌宣布停刊......
  • 動漫資訊網站的寒冬:生不逢時的無奈
    這幾個月來是國產動畫受眾的狂歡,羅小黑的成功,三體動畫版的預告,以及哪吒的大爆紅都在襯託著中國動畫行業的復興,但是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卻有這麼一群人在切實的感受著行業寒冬的冰冷,這就是動漫資訊網站以及動漫媒體。對於這一點大家肯定是一頭霧水,動漫媒體平臺?是的,這就是曾經熱極一時的動漫資訊網站現在的處境,無人知道、也無人認同。
  • 刻意保護紙媒不死,沒有必要!
    這還能說明紙媒已死嗎?但在日益繁榮的新媒體背後,是無數發展失敗的先人。從最開始的門戶時代,被許多人給予厚望,接著隨著博客的誕生,無數人可以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和看法。在2012年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等平臺出現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湧向自媒體,通過運營平臺來獲取效益。再後來就是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大勢所趨。這些平臺你還在使用哪些?
  • 小眾時尚雜誌創刊,第一期就邀請到了當紅巴西男模擔任封面人物
    最近,一本叫《Chromatica》的時尚雜誌開刊了,這本雜誌將會作為一本時尚雜誌,分享行業內的時尚風格和攝影作品發布。雖然目前《Chromatica》雜誌還是一本獨立的小眾藝術雜誌,但開辦的第一期就邀請到了當紅巴西男模Jhona Burjack擔任封面人物,也算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 颯漫畫官宣停刊,紙媒漸漸退出市場,網友表示爺青結
    隨著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凸起,以前看報紙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漸漸都轉為線上觀看,紙媒也就慢慢沒落了。《颯漫畫》終於也要宣布停刊雜誌,紙類的雜誌也很快就會推出市場。看完也似乎能夠理解《颯漫畫》他們了,紙媒已經不適合用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裡面,可是《颯漫畫》還是堅持了這麼久,如今是準備轉型漫畫都在網絡平臺更新了。不止是國產的漫畫雜誌銷量在跌,連日本的漫畫雜誌銷量也跌。
  • 傳媒湃︱調整步伐再出發:6家紙媒休停刊
    元旦假期,不少紙媒選擇休刊或停刊。不過,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也有部分紙媒選擇結束使命,重新出發。貴州媒體《遵義晚報》2020年12月31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刊文《別了!是為了更好重逢……》:陪你走過2020,當新年的鐘聲響起,《遵義晚報》紙質版就此與你告別。
  • 2019紙媒又停刊一大波!追憶那些年我看過的青春雜誌……
    如果沒有你,可能沒有我文/貓咪不差錢2008年之後,紙媒斷崖式下滑,一些陪伴我們十幾年的雜誌紛紛停刊,能堅持到現在的也多向新媒體轉型。無論新媒體多麼花哨,還是更喜歡手捧書本的踏實,也只有紙張才能讓人沉浸其中,不會毫無耐心的一直上滑下拉。
  • 紙媒真的會被網媒淘汰嗎?
    相信小夥伴們都看過紙質的漫畫雜誌,但是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你周邊的紙質的漫畫雜誌也越來越少了呢?紙媒會被網媒淘汰嗎?12月30日,颯漫畫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消息:但今天,我們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一個消息,自2021年1月起,颯漫畫雜誌將暫停發行,做這個決定非常艱難,我們充滿了無奈和不舍。若有提前訂購後續雜誌的讀者,我們將聯繫您進行退款,您也可以自主與我們聯繫(客服或私信@颯漫畫官方微博),我們將贈送您一份致歉禮品,感謝您長期以來的支持。請相信這不是結束,這是新的開始!颯漫畫愛你!
  • 《知音漫客》5.67億元出讓控股權,「紙媒漫畫」正在尋找出路
    而對於知音動漫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期待,是因為《知音漫客》曾經見證了紙媒漫畫雜誌最巔峰的時代。知音動漫成立於2006年1月,隸屬湖北知音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其核心產品《知音動漫》是我國發行量最大的原創漫畫期刊,也是世界第一家全彩色連載漫畫周刊。
  • 2020年,這些紙媒又揮手告別!
    推出歷史舞臺的,不乏一些老牌紙媒,比如法制晚報、華商晨報、京華時報、北京晨報、東方早報、上海商報…… 2020年休刊、停刊的紙媒 進入2019年的最後一天,有的報紙將最後定格在這一天。他們與讀者依依惜別。
  • 國產漫畫百花齊放紙媒時代,《知音漫客》這本雜誌,你是否聽說過
    國產漫畫百花齊放紙媒時代,《知音漫客》這本雜誌,你是否聽說過《知音漫客》,或許這本雜誌的名字對於不少80後和90後的老二次元朋友們應該是不陌生的,對於00後的朋友來說,或許就有些生疏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即使是最大的00後,當時也還是看不懂這些漫畫雜誌的
  • 新年伊始,四川三家紙媒宣布休刊,紙媒的冬天好冷
    2021新年伊始,四川就有三家紙媒宣布休刊或停刊。全國共有7家紙媒在這個年關的節骨眼上,宣布停擺。《德陽晚報》、《內江晚報》、《廣元晚報》,在這個冬天突然跟我們揮手作別——「不說再見」!這短短幾個字,充滿無數心酸。近幾年來,國內有大量報紙,相繼「休刊」或直言「停刊」。
  • 矮、胖、醜的模特,為什麼一上日本雜誌就會讓人真香?
    但雜誌操作猛如虎,不僅好看了還提供了10種穿法的售後服務!可樂看完只想說:不買一件好虧啊!雖然大家老是說這幾年紙媒寒冬,但日雜卻依然獨秀。所以今天可樂就來和大家嘮嘮日雜都有哪些騷操作,讓讀者瘋狂買單?他就像一個溫柔又有品位的好友:不管是愛馬仕還是優衣庫,都很適合你。
  • 孤獨星球停刊,細數那些曾在紙媒界叱吒風雲的雜誌
    雖然紙媒只是一種形式,但我還是很懷念當初網絡信息還不那麼發達時,翻閱每一期孤獨星球的滿足,它對於我來說就像是打開世界的另一扇門,自由旅行的啟蒙導師。 現在好的內容不少,但在你眼前的永遠都是那些所謂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