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古至今就對死亡抱著恐懼的心理、在華夏大地上更是流傳著當一個人死亡的時候黑白無常就會來勾走他的魂魄的傳說。長久以來黑白無常作為勾魂的使者在中國人的思想裡深深的紮下了根、那麼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黑白無常中的無常是什麼意思呢?
無常最早是佛教的術語、指的是世間一切都不能持久。比如《涅盤經》中說「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為了說明無常的道理、佛教用了個生動的故事來說明。從前有四個兄弟擁有神通之力、預知自己七天之內將死於是商量著躲了起來。為了讓代表死亡的「殺鬼」找不到自己、他們分別躲在大海、須彌山、虛空、鬧市當中。後來、躲在鬧市中的那個人先死了。於是有人問佛「其他三個能逃掉嗎?」佛便回答說「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意思是、死亡是逃不過的就像你逃不過殺鬼、這就是「無常」。
不光是佛教、中國本土道教的一本續集中也有寫到「貧道已力衰弱、無常將至」後來慢慢的無常將至就等同於死神來了。其實中國人的地獄觀是佛道兩教結合的產物、這兩種結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國古人對死後世界的想像。佛教帶來的在地獄中受苦和輪迴的概念、而道教的冥府有著類似於人間的管理制度。古人懼怕死亡的到來又企圖在地府度量人間善惡的公正中找到一絲欣慰和救贖的希望。在《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充分闡述了無常。
佛教的基本世界觀就是「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當人們真正意識到事物一切都在變化、而且終究會離你而去。這樣的認識多少會降低一些執著、在失去時也能減少些痛苦。有生就有死、有日出就會有日落、有發芽就有凋落。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改變這一點、那我們只能欣然接受。所以說黑白無常中的「無常」本身就是不斷變化的意思而且當中也蘊涵著古人對於死亡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