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一個認知角度來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問題,把它當成是喚醒我們而不是懲罰我們的人生功課,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走進自己內心的黑洞,去解救一直被束縛在那些無意識黑暗當中的靈魂,靈魂得到解脫才是自由,心靈自由與擺脫身體是毫不相干的,自由意味著放下頭腦的虛幻。如果你在內在沒法感覺到自由,身體就成了禁錮靈魂的牢籠,無論你逃到哪裡,你都無法自由,自由的意義不在於可以隨心所欲地去任何地方,而是內心的寧靜和不受束縛。因為身體只是來去無常的表象而已,隨著思維過度參與,身體會被束縛,但意識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會衰老會消亡,但意識不會。
如果你的靈魂正在感覺到痛苦,讓意識徑直地從正面穿過去,而不是逃避它。抗拒它,掩蓋它。我們之前究竟犯了多少愚蠢的錯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我有意識面對它那一剎那,我就不再把它扛在身上,這一刻我們都是自由之身!當我們在情感上受到挫折,當我們婚姻出現破裂,當我們創業遇到失敗,當我們的財產遇到損失的時候,這種痛苦會逐漸在內心滋長。我們可能會在頭腦的牽制下,認為這是上天對自己的懲罰,又或者將所有的責任歸咎於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某一段遭遇,由此悔恨交加痛不欲生,你的靈魂因此飽受煎熬,時光像是靜止在痛苦那一刻,變得無限的漫長,你想到了發洩想到復仇想到了瘋狂。
在這種無意識狀態下做出任何的決定或者舉止都是不明智的,會讓你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無意識會扭曲你的視覺。給你製造錯覺,這會體現在各種各樣的神經症當中,比如在社交恐懼症當中,別人不經意的一皺眉頭或者不經意的一個眼神,甚至不經意的一聲咳嗽,都會被扭曲為不懷好意或者是另有所指,在強迫症當中,頭腦給你一種不安全的錯覺,頭腦試圖通過一些刻板的儀式化的動作來解決這種不安全感,理智告訴你這樣說不對的,但你卻不可遏制地付諸行動,比如反覆洗手,反覆關門,這種扭曲就會體現在頭腦當中的天人交戰上,很多人說道理我都懂,正因為你太懂這些道理了,才導致問題盤根錯節,相互交織在一起營造全然的無意識,問題由此變得更加難以解決。當你越是清晰地知道頭腦的思維,你就越會情緒波動,就越會產生心理上的衝突,就越會讓痛苦綿延無期!所以很多心境障礙患者學會了那麼多心理學知識卻沒有用,在於從一開始方向就錯了
意識療法提倡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沉下心來放棄頭腦的掙扎與抵抗,找一個你感到舒服的姿勢閉上眼睛,靜靜地坐在那裡,讓意識全部集中在讓你痛苦的點上,讓痛苦瀰漫在你每一個細胞中,想像你就是痛苦的化身,想像自己的肉體已經死掉,痛苦在某一個時刻會達到頂點,任何事物是在抵達頂點的時候就會回歸,在這之後你會體驗到一種非常神聖的寧靜感。運用冥想來保持內心的寧靜也是一樣。所有的雜念最終都會沉澱下來,你就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你的內心總有一處寧靜的聖地,你可以隨時退避並在那裡成為你自己,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裡的靜坐能夠使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可避免的變化和動蕩時,體驗到內心的寧靜。經過反覆練習以後,哪怕下一次的痛苦再次來襲,你都可以與之同行,本質上痛苦就是意識的不在。
當然順其自然只是前提為所當為才是關鍵,為所當為的目的,就是慢慢的通過意識的回歸而抵達覺知。我們每個人都會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難以忍受,對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痛苦卻洞如觀火,能清醒地看到事情真相和本質。覺知就是超越自身的局限,以第三人的角度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像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如果一味的順其自然。就會慢慢地演變為精神勝利法,就會慢慢地演變為逃避機制。問題並不因為你的逃避而自行解決,痛苦也並不會因為你頭腦的自我安慰而減輕,恰恰相反,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加強你對頭腦思維的認同感。
沒有責任心歸根究底就是逃避痛苦使然,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不將不適當的期待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要將不必要的重擔攬到自己身上,那樣你就不可能獲得自由,只會相互束縛和自我束縛。所有的不自由痛苦的體驗都是因為我們頭腦著眼於或者執著於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我們之所以認為它存在,是因為我們的想法與信念,困在限制性的信念裡面出不來。由此而生出評判心理,你會變得分外挑剔跟情緒化,你就很難與這個現實世界相處愉悅,你就會持續痛苦的輪迴。
這就好比我們在看電視,我們調到一個頻道裡面正在播放讓人痛苦的劇情,如果我們通過頭腦的思維深度參與其間,相信裡面的情節並將之內化,那就塑造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同時我認為這都是發生在現實當中的事情,而你就會刻意忽略了其他頻道的節目。處在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心理問題下的人們,就像活在自己頭腦編造的劇情裡面扮演著頭腦賦予的角色。我們稱之為夢想的東西,在這個時候成為連連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