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莎車縣:一枝菊與最後的脫貧

2020-12-22 中國軍網

新疆莎車縣:一枝菊與最後的脫貧

新華社記者尚升

眼下,行走在新疆莎車縣的鄉村道路上,農舍房前屋後,成排果樹之間,隨處可見萬壽菊成片盛開。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緣的莎車縣是新疆人口第一大縣,也是新疆最後10個未脫貧縣之一。

英吾斯塘鄉作為莎車縣萬壽菊種植示範點,今年共種植4000畝連片萬壽菊。該鄉黨委書記朱玉寶告訴記者,與傳統的經濟作物相比,萬壽菊容易栽種、成活率高,花期可達5個月之久。「平均每畝產量2.5噸,按照每公斤1.05元的收購價來算,能有2500多元,經濟效益比棉花、小麥都好。」朱玉寶說。

莎車縣依蓋爾其鎮依乃克帕塔村村民阿布都合力·阿布力克木今年種了18.7畝萬壽菊。「一茬花摘掉,新的一茬很快會長出來,採摘從6月開始能一直持續到10月底。」他說,今年是個好年景,萬壽菊長勢好,為減少採摘用工成本,村裡將閒散勞動力利用起來,老人小孩也主動參與採摘。

過去,當地一直種植玉米、小麥,畝均收入低,增收難。前幾年,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新品種,萬壽菊在莎車縣開始推廣。

一開始「試水」萬壽菊時,一些農民猶豫不決,他們以前沒見過萬壽菊,不懂種植技術,也不知道能賣給誰。對此,縣裡組織技術專家對農民進行培訓,手把手講解萬壽菊種植相關技術。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採取免費提供化肥、萬壽菊苗等扶持方式,減輕農民負擔。能人帶農戶、老戶帶新戶,在政府保駕護航下,莎車縣的萬壽菊走出了一條穩定、長效的增收路子,7萬餘人從事萬壽菊相關產業,其中近一半是貧困戶。

如今,萬壽菊產業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當地引進龍頭企業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託底價向農戶「訂單」收購萬壽菊,讓農民吃上「定心丸」。「萬壽菊可用於提煉葉黃素,而用葉黃素加工製作的產品目前在國內外市場上供不應求,未來需求也有不小的上升空間。」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莎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童玉海說。

童玉海說,通過「政府支持+企業投資+農戶參與」的產業發展模式讓企業和農民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去年公司萬壽菊收購價格每公斤0.97元,今年漲到了每公斤1.05元,平均每畝地讓利給農民200元。」他說。

未來,公司將致力於鞏固莎車縣及周邊萬壽菊種植基地,同時著手引進、研發新品種,比如葉黃素高含量品種,這樣企業效益好了,可以在化肥、菊苗補貼等方面加大對農民「反哺」力度。

從2011年引進試種以來,莎車縣萬壽菊種植面積已達13萬畝,建立了70個育苗、採購合作社,為30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每年收穫季都有約30萬人通過採摘萬壽菊增收。

與此同時,莎車縣周邊的澤普、葉城、麥蓋提、巴楚和疏附等縣也推廣種植了3萬畝萬壽菊。小小的菊花已成為帶動莎車及周邊縣域脫貧的「致富花」。

相關焦點

  • 新疆莎車縣:拱棚蔬菜豐富「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近日,新疆莎車縣阿拉買提鎮墩吾斯塘村拱棚白菜喜獲豐收,菜農臉上洋溢著增收的喜悅。綠意盎然的蔬菜拱棚裡,豐收的白菜擺滿地頭,村民阿布都熱依木·吾斯曼正在拱棚裡忙碌著,看著一棵棵翠綠新鮮的白菜,他喜笑顏開,和愛人聊著今年的收成。
  • 十張拼圖看新疆「硬核」脫貧
    新華社照片,烏魯木齊,2020年11月15日十張拼圖看新疆「硬核」脫貧拼版照片:左圖為在2016年巴黎時裝周秀場後臺,來自新疆哈密的農村婦女熱娜古麗熱娜古麗是新疆哈密的一名民間繡娘,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熱娜古麗開辦了刺繡專業合作社,並與內地時裝設計師合作生產高端時裝(資料照片,採訪對象提供);右圖為1995年,在新疆莎車縣,各族群眾逛「巴扎」(集市)時在新產品攤前駐足,對各種音響和磁帶產生濃厚興趣(新華社記者 武純展 攝)。
  • 志智雙扶 讓精氣神成為扶貧力量——記新疆莎車縣巴依都維村駐村...
    看著眼前的這幅場景,中國太保壽險新疆分公司派駐新疆莎車縣阿熱勒鄉巴依都維村任扶貧駐村書記劉建輝的心裡,湧上一股自豪與激情。2018年2月,他來到村裡,兩年多的時間,通過志智雙扶、組織村民務工就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美麗庭院……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正化繭成蝶,舊貌換新顏,成功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成為莎車縣脫貧攻堅示範村。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洪龍珠
    【讓員工留得住、有活幹、有錢掙】——記自治區「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洪龍珠2017年6月,洪龍珠作為莎車雄鷹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遠離自己的家庭、親人及優厚的工作生活條件,將人生中最珍貴的時光奉獻給南疆大地,帶領公司員工紮根邊疆,與莎車各族群眾共同努力,積極踐行企業責任
  • 脫貧摘帽後,再翻更高的山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扶貧產業園裡的工人正在育苗。本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上圖:2020年5月16日,在新疆和田縣塔瓦庫勒鄉巴克墩小學,支教老師在給學生講解科普知識。新華社記者 王菲攝下圖:2005年11月7日,新疆于田縣達裡雅布依鄉寄宿學校的孩子們在上自習課。
  • 脫貧後,「三區三州」地區制定新計劃——再接再厲,幫扶政策仍延續...
    核心閱讀「三區三州」地區脫貧後,如何鞏固成果,持續發展?雲南怒江蘭坪縣繼續強化穩定就業政策,在組織一部分群眾外出務工的同時,通過多種措施開發更多就業崗位;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繼續培育特色產業,增加村民收入;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持續織密兜底保障網,用好三級返貧幫扶機制,防止群眾返貧。通過以上多種舉措,「三區三州」地區牢牢夯實基礎,努力實現穩定脫貧。
  • 新疆莎車縣:十二木卡姆 非遺音樂的千載傳承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莎車縣著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二木卡姆藝術,不斷提高傳承水平,增強十二木卡姆的表現力和吸引力,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傳承行列,實現可持續的非遺保護。 近日,筆者走進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中心,看到民間藝人們正在為新一輪的演出排練。
  • 村民進廠 果子觸網 「富民興疆」在路上——新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原標題:村民進廠 果子觸網 「富民興疆」在路上——新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光明日報記者 王 瑟  11月14日,喀什地區莎車縣、葉城縣、伽師縣、英吉沙縣,和田地區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 好嘢,廣州匠丨扎菊手藝人李兆祥:一個人,一枝菊,千朵花
    近段時間,廣州文化公園第61屆羊城菊會吸引不少市民遊客賞覽,菊會上的大立菊更是成為不少市民遊客自拍照的背景。正在舉行的第61屆羊城菊會吸引不少街坊大立菊,一株花苗,可開千朵,婆娑團植,如華蓋矣,有「滿樹繁花獨一枝」的美譽。據文獻記載,大立菊栽培和扎作可追溯至宋代,是我國傳統的藝菊表現形式,嶺南大立菊則是其中的重要分支。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藝術團走進莎車縣感受發展變化
    新疆新聞在線網9月27日消息:9月26日到27日,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走進莎車縣,文藝工作者們用惠民、為民、樂民的文化服務,給當地各族幹部群眾帶來精神文化食糧,也切身感受到新疆近年來的發展變化。
  • 這三天李強率團馬不停蹄看了新疆喀什這些點,為了這件大事
    「上海和新疆雖然遠隔萬裡,但兩地人民守望相助、友誼深厚。上海將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戰略部署,按新疆所需、盡上海所能,同大家一道努力奮鬥,大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
  • 伊對App:公益在路上,走進湖北安徽新疆獻愛心
    走進新疆,獻身精準扶貧2020年11月,伊對與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籤訂協議,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項目,支持建設當地網紅夜市和跳蚤市場以提升當地農民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質量、增加農戶收入。該項目覆蓋莎車縣巴格阿瓦提鄉11個行政村及周邊鄉(鎮),受惠群眾約7萬人。
  • 助力脫貧攻堅,新疆男籃可蘭白克·馬坎這樣說!
    活動現場,新疆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海瑞與可蘭白克·馬坎、那吾克熱、Max馬俊、憨豆阿力、美疆果業範洋、攀枝花阿文等疆內外明星及快手網紅人氣主播一起通過直播平臺,向全國的網友們推廣新疆優質的農特產品
  • 莎車縣十二木卡姆:非遺音樂的千載傳承
    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中心於2007年成立,為了讓十二木卡姆得到更好的發展與傳承,莎車縣每年會從各鄉鎮中選拔民間藝人進行培訓,並給予經濟補助,在推廣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朋友了解並且喜愛上這種文化藝術。
  • 陽春三月,天山南北奏響春之序曲,「雲」帶你賞新疆春日繁花盛宴
    >來帶你賞一場春日繁花盛宴01吐魯番·杏花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走進吐魯番,早春三月,乍暖還寒,杏樹枝頭的淡粉色花苞率先張開了懷抱,為新疆這片土地奏響春天的序曲。這裡是天山南北最早迎來春天的地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新疆第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