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莎車縣:一枝菊與最後的脫貧
新華社記者尚升
眼下,行走在新疆莎車縣的鄉村道路上,農舍房前屋後,成排果樹之間,隨處可見萬壽菊成片盛開。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緣的莎車縣是新疆人口第一大縣,也是新疆最後10個未脫貧縣之一。
英吾斯塘鄉作為莎車縣萬壽菊種植示範點,今年共種植4000畝連片萬壽菊。該鄉黨委書記朱玉寶告訴記者,與傳統的經濟作物相比,萬壽菊容易栽種、成活率高,花期可達5個月之久。「平均每畝產量2.5噸,按照每公斤1.05元的收購價來算,能有2500多元,經濟效益比棉花、小麥都好。」朱玉寶說。
莎車縣依蓋爾其鎮依乃克帕塔村村民阿布都合力·阿布力克木今年種了18.7畝萬壽菊。「一茬花摘掉,新的一茬很快會長出來,採摘從6月開始能一直持續到10月底。」他說,今年是個好年景,萬壽菊長勢好,為減少採摘用工成本,村裡將閒散勞動力利用起來,老人小孩也主動參與採摘。
過去,當地一直種植玉米、小麥,畝均收入低,增收難。前幾年,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新品種,萬壽菊在莎車縣開始推廣。
一開始「試水」萬壽菊時,一些農民猶豫不決,他們以前沒見過萬壽菊,不懂種植技術,也不知道能賣給誰。對此,縣裡組織技術專家對農民進行培訓,手把手講解萬壽菊種植相關技術。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採取免費提供化肥、萬壽菊苗等扶持方式,減輕農民負擔。能人帶農戶、老戶帶新戶,在政府保駕護航下,莎車縣的萬壽菊走出了一條穩定、長效的增收路子,7萬餘人從事萬壽菊相關產業,其中近一半是貧困戶。
如今,萬壽菊產業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當地引進龍頭企業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託底價向農戶「訂單」收購萬壽菊,讓農民吃上「定心丸」。「萬壽菊可用於提煉葉黃素,而用葉黃素加工製作的產品目前在國內外市場上供不應求,未來需求也有不小的上升空間。」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莎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童玉海說。
童玉海說,通過「政府支持+企業投資+農戶參與」的產業發展模式讓企業和農民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去年公司萬壽菊收購價格每公斤0.97元,今年漲到了每公斤1.05元,平均每畝地讓利給農民200元。」他說。
未來,公司將致力於鞏固莎車縣及周邊萬壽菊種植基地,同時著手引進、研發新品種,比如葉黃素高含量品種,這樣企業效益好了,可以在化肥、菊苗補貼等方面加大對農民「反哺」力度。
從2011年引進試種以來,莎車縣萬壽菊種植面積已達13萬畝,建立了70個育苗、採購合作社,為30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每年收穫季都有約30萬人通過採摘萬壽菊增收。
與此同時,莎車縣周邊的澤普、葉城、麥蓋提、巴楚和疏附等縣也推廣種植了3萬畝萬壽菊。小小的菊花已成為帶動莎車及周邊縣域脫貧的「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