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商業機會,淺談指尖玩具的發展史

2021-01-09 不實用指南

對於指尖玩具,目前業內還沒有標準的定義,但是這一類玩具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都需要運用手指的技巧來進行完善。因此我們可以大致的認為,指尖玩具就是一種運用手指技巧玩耍的玩具。

早在我國明朝的保定球,古人就喜歡在手裡把玩兩顆保定球,起到解壓健身的功效,並發展出鐵球、玉球、核桃等多種款式,成為了極具收藏性的文玩,這算得上是指尖玩具的雛形之一。

我認為指尖玩具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手部極限運動時期和手部減壓娛樂時期。

1.手部極限運動時期

早期的指尖玩具文化,更多地從手指極限運動中得到發展。

手部極限運動又稱作手指極限運動或者指尖極限運動,是通過手指,手掌和手臂駕御各種物品以達到高難度高觀賞性表演,參與人群以年輕人為主的運動。因為手部極限運動是將手部作為核心運動部位,所以手部極限運動通常是以近景表演的形式呈現。

目前較為成熟的手部極限運動有十七種:

魔方(Rubik’s Cube) ,競技疊杯(Sport Stacking) ,悠悠球(YO-YO),Pen Beat(Desk/Table Drum) ,手指滑板(Finger Skate Boarding) ,蝴蝶刀(Balisong),劍玉/劍球(kendama) ,花式火機(ZIPPO) ,花切(Cardistry)

,花式硬幣 ,掃雷(Minesweeper) ,花式調酒(Mixed Drink),魔板(Rubik's Magic) ,花式骰子 ,點鈔 ,轉筆

(1)轉轉筆

轉轉筆

轉筆是一項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用手指來轉動筆的休閒活動,至今已經發展出多種招式組合。轉筆往往被分到雜技運動一類,然而它卻在普通人群眾十分普及,這是由於筆隨處可得,誰拿到手上都能夠轉起來。

轉筆的起源與發展

關於轉筆的起源地,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亞洲地區,在數十年前,學生上課無聊的時候,就時常會將筆在手中旋轉把玩。

日本人將轉筆稱為「浪人回し」。學生的轉筆行為在老師家長的眼中是不專心的表現,常常予以制止和批評。然而日本的近藤英章卻將轉筆作為一項運動發展起來。1997年,近藤英章建立了世界首個轉筆教學網站,他研究了轉筆的歷史,對轉筆的各種招式做了系統的命名,並將學習心得在網站上分析,可以說近藤英章是日本(甚至可以說是世界)轉筆的始祖。那時吸引了眾多日本網友在該網站上學習轉筆,並討論各種新招式。這個時候「改筆」(將普通文具筆進行改進,變成適合轉筆的專用器具)還未出現,日本的轉筆使用的筆是普通的文具筆,因此並未擺脫傳統轉筆的概念。在此之後,全球各地也陸續發展出眾多轉筆教學網站,其中相對出名的是Pencil Spinning、PenstudioZ 、The Troposphere這幾個網站分別建立於1998年、2002年、2003年。

「改筆(RSVP MX)」的出現顛覆傳統轉筆,將轉筆真正變成一項運動。改筆由一位華裔美國人Kam所發明,Kam收集了世界各大轉筆網站的不同轉筆招式,進行統一的系統化命名,他建立了轉筆教學網站Pentix(後更名為Pentrix)以及世界首個轉筆討論版UPSB,利用改筆提高了轉筆的技巧性和觀賞性。同時他與Superhandz合作拍攝了轉筆題材的影片(Kam solo - 2003年 以及 UPSB和PDS合片 - 2004年),藉助影片的傳播,使得轉筆廣為人知。

改筆的明發者Kam

2003年至2004年期間,日本早期的轉筆愛好者因為感受到傳統轉筆的技術瓶頸而陸續放棄了這項運動。而新一代轉筆愛好者在接觸了UPSB-PDS的合片,學習外國在改筆基礎上發展的新招數後,也開始使用改筆,日本的轉筆運動得到了新一輪的發展。2005年,日本轉筆討論版JEB(JapEn Board)建立,2007年,Dr.KT被發明引發了使用重筆的熱潮,日本轉筆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不少節目對轉筆高手進行採訪並播出了他們的精彩表演,轉筆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JSB因此成為了同時期全球最強大的轉筆組織。

Dr.KT筆

在此之後,轉筆運動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各地陸續出現了轉筆討論版,包括日本JSB,韓國Pendolsa、法國FPSB、香港Kit-CatForum , Penzone(現合併為HKPSA)等等。

韓國的PenDolSa建立於2003年,在成立很短的時間內其會員註冊數就達到了29萬人,後來由於UPSB V.2關閉,PenDolSa變成了同時期發展最快同時也是最強大的轉筆組織,而隨著UPSB的轉筆前輩Kam, Tohlz, nhk_9, Phya等陸續推出轉筆舞臺,韓式的轉筆風格成為了轉筆運動的主流,韓式轉筆風格的影響力一致持續到21實際。在韓國轉筆界,愛好者們選擇當地一種叫做Com-ssa的筆作為轉筆專業器具,而PenDolSa也設計出售用於Com-ssa美化的貼紙。後來PenDolSa中由於會員與管理員產生矛盾而導致了組織的分離,後來形成了新的組織 - UKPS(KPSA)。

2003年臺灣的林宮正先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中文轉筆網站——降龍十八轉。而後2004年香港的KitCat組建了第一個中文的轉筆論壇Kit-Cat PenSpinning Forum,國內最早的一批轉筆者在這裡萌芽。2005年另一個中文轉筆教學網站與論壇PenZone成立。在轉筆者3 7的組織下,先後成立了百度轉筆吧和轉筆者之家PSH論壇,成為國內轉筆愛好者的聚集地。

轉筆的競技化與商業化

2007年時,英國人Alex Simpson發起了第一次轉筆世界錦標賽,由各個轉筆組織派出選手進行淘汰賽,最後由韓國PDS的KTH勝出,在轉筆史上是個很大的突破,讓轉筆成為一項真正的運動。

轉筆真正從觀賞性運動變成競技性運動的裡程碑事件是首屆世界轉筆錦標賽的舉辦。2007年,英國人Alex Simpson發起首屆轉筆世界錦標賽,由全球各地轉筆組織派出選手參加,這場比賽最終是韓國PDS的KTH勝出。

2008年,日本轉筆協會與Tomy玩具公司合作生產轉筆產品,與各大文具商舉辦線下轉筆比賽,首次對轉筆商業化進行初步探索。同年,轉筆世界錦標賽以國家團體賽的形式第二次舉辦,名為轉筆世界盃,最終日本JEB也獲得了首次轉筆世界盃的冠軍。兩次世界級轉筆比賽的形式更迭,定下了如今「奇數年錦標賽,偶數年團體賽」的轉筆世界級盛事。

轉筆競技比賽在國內主要是由文具公司智高文創領頭帶動。智高文創,即廣東智高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生產轉筆的企業,從2008年開始,智高文創籌備、布局、產品研發,智高文創實現了轉筆文化的疊加和量產。2011年,智高文創贊助了第一屆「智高杯」,這是由中國轉筆者之家論壇主辦的全國首屆線下轉筆比賽,比賽在廣州舉行。參賽選手通過在中國轉筆者之家論壇提交自己的初賽海選視頻,由中國轉筆者之家論壇的會員進行投票選出最具資格的20名選手以獲得決賽資格。此後「智高杯」由企業主辦,持續舉辦至2016年。

第一屆「智高杯」比賽

2017年,智高文創又贊助了中國首次舉辦的世界性的轉筆賽事——2017世界轉筆聯盟精英賽。這次比賽由世界轉筆聯盟(WPSA)主辦,「中國轉筆者之家」協辦。比賽定向邀請了全球知名的轉筆高手參賽,以拍攝線上視頻的形式參賽,比賽結果由國際權威玩家擔任的評委和大眾共同投票所決定。最終由澳大利亞選手i.Suk、日本選手Kay和日本選手Vain獲得各自比賽主題的冠軍,在轉筆圈中引起較大反響。

2018年,智高文創創作了國內第一部轉筆題材動漫《轉戰——站旋鬥士》,將轉筆市場轉向更低齡階段的兒童。

如今,轉筆運動經歷了二十餘年的發展,變成了一項十分成熟的世界性運動。

(2)悠悠球

悠悠球

悠悠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也是世界上花式最多最難、最具觀賞性的手上技巧運動之一。經過多年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悠悠球已經成為一項風靡全球的手上技巧運動。因為每個球手的風格和自創花式都不盡相同,故悠悠球的技術花式種類非常繁多,當前主流的五個花式組別(這些組別簡稱1A、2A、3A、4A、5A),每個組別的花式種類都數以千計,而且每年仍然會有非常多的新花式被研究出來。

「悠悠球」名字的起源

有關悠悠球的最早記錄是雅典國立博物館保存的希臘花瓶,這個花瓶製作於公元前500年,花瓶上的人物手中拿著類似悠悠球的器具。古希臘人人物,用木頭、黏土或金屬製成的悠悠球作為祭祀品供奉神明,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而在古埃及出土的文物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圖像,這說明悠悠球的神奇吸引著全世界的大人與小孩。

出土文物上的悠悠

「悠悠球」名字的由來

有關「悠悠球」這一現代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來自於菲律賓語。公元1500年,菲律賓的狩獵民族在20英尺(大約6米)的繩子前端掛上曬乾的魚貝之類的重物,作為狩獵動物和格鬥的工具使用。據說狩獵民族的孩子們把這種工具製成更小的型號並開始用來玩耍。YO-YO源自菲律賓的土語(Tagalog)是「回來」或「去回來」的意思,這一叫法描述了悠悠球的基本特徵。因此,很多人認為「悠悠球」的叫法是是起源於菲律賓語。

另一種是是來自法語。1765年,悠悠由中國東傳至日本的長崎,日本人將悠悠形象地叫作「獨輪車」或「錢輪」,接著悠悠球向西傳至印度,並由印度傳至歐洲,這款自東方的奇特神秘「玩具」引起了歐洲人的極大興趣,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悠悠球貴族之間流傳開來,貴族通過悠悠球來緩解壓力和緊張。在法語中,它被稱為「L'emigrette」,「Bandalore」和「Joujou de Normandie」,因此也有人說悠悠球的名字其實是來源於法語單詞「Joujou」。

1916年,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發表了一篇題為「菲律賓玩具」的文章,精確地描述並將其正式命名為悠悠球。

「悠悠球」的現代化發展

在18世紀末的英格蘭,威爾斯王子將悠悠球變成了年輕的貴公子們中的一種潮流,當時在英國,悠悠球有「王子財寶」之稱。而在法國,悠悠球同樣成為了貴族的時髦玩具,有「諾爾曼悠悠」 之稱,法國劇作家博馬舍斯更是在《費加羅的婚禮》中說到:悠悠球是一種高貴的玩具,可以消除人們思維上的疲勞。在國際藝術館還收藏著一幅以King George Ⅳ玩YO-YO為題的油畫,可見YO-YO當時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

有關悠悠球的油畫

1866年,美國俄亥俄州的兩名男子對悠悠球進行了現代化改良。

1828年左右,菲律賓移民佩德羅·弗洛雷斯(Pedro Flores)在加利福尼亞州開設了第一家悠悠球工廠Flores YoYo Company,開始宣傳並推廣該玩具。1929年,一位名為唐納德·鄧肯的商人看到YO-YO的潛力,他收購了弗洛雷斯的工廠,改名為DUNCAN,開始訓練示範員,到處表演並指導人們玩YO-YO,並舉辦比賽。

在鄧肯的商業運作下,悠悠球迅速地在北美和歐洲站住了腳,受到了廣泛的喜愛。1950年Duncan製作出第一個膠製的YO-YO及蝴蝶形YO-YO。YO-YO熱出現在1962年,Duncan把YO-YO表演推廣到電視上。這期間悠悠球逐漸發展出各種招式,例如「睡眠」,「遛狗」等。

因為唐納德·鄧肯擁有YoYo的商標專利,所以後續進入市場的競爭對手給自己生產的悠悠球起了其他名字,例如「回歸」、「回到頂端」、「旋轉演出」和「旋轉者」等。當然,這就意味著鄧肯的YO-YO,才是最先出現並且做得最好的正宗悠悠球。

不幸的是,1965年11月唐納德·鄧肯的公司宣布破產,在此期間其所銷售往世界各地的悠悠球超過四千五百萬隻悠悠球,據說頂峰時期該工廠每天生產超過30萬個悠悠球。後來該公司由Flambeau公司接手,而11種鄧肯YO-YO球至今仍盛行。

由於製造悠悠球的利潤很高,很多公司紛紛推出悠悠球。

1920的街頭

1978年,Tom Kuhn製造了名叫 No Live 3-in-1的YO-YO,這是第一個能轉換軸承的YO-YO。

1980年,Michael Caffrey發明了可自動回收的YO-YO。

1990年,出現了尼龍軸承及滾珠軸承YO-YO,再次把空轉時間增加,且能做出更多花式。

1997至1998年,日本玩具業巨頭BANDAI公司代理了如今YO-YO界三大品牌之一的YOMEGA,把YO-YO運動帶到了亞洲。利用BANDAI強大的製作能力,將YO-YO改為動畫《超速YO-YO》,並邀請當時最有名氣的YO-YO TEAM—THP在日本推廣。《超速YO-YO》在2001年被國內引進播出,並在國內掀起了悠悠球的高潮。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臺灣地區YO-YO職業玩家郭大王到內地推廣玩法,掀起不小的YO-YO 熱潮。同樣,1998年在中國的北京、廣州等地,由奧迪玩具有限公司邀請到了另外兩位THP的成員Jennifer和Sky表演,在中國颳起了第二次YO-YO熱潮。

2005年,奧迪玩具有限公司拍攝了國內首部以悠悠球為主題的真人電視劇《火力少年王》,使得YO-YO被國內廣大群眾所認識,並掀起了新的高潮。嘗到甜頭之後,該公司又陸續投拍了續集,到2018年已經播放到第五部。

「悠悠球」在競技中創新

每年的世界悠悠球大賽(InternationalYo-Yo Federation)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富有一身悠悠球絕技的愛好者前來比試。而在亞洲地區更是有很多地區性賽事。在這些競技賽事中,各職業玩家發展出了各種悠悠球的新的形態與玩法

2002年,日本玩家:渡邊光太發明了頂指玩法。

2008年,南方電視臺創辦了5極限悠悠球俱樂部,在廣州舉行每個月一次的5極限悠悠球爭霸賽,中國參賽選手排骨陳嘉麟發明了新玩法「坳手」完善了悠悠球的玩法。

2009年,第一屆CNYC(中國悠悠球大賽)上,日本參賽選手YYR設計出一代神球--神馬 外環重,無A區,無奶嘴,成為後續所出的悠悠球的榜樣。

2010年 ,19歲的陳嘉麟在奧達實業有限公司推出全世界第一個超寬型的悠悠球--奇蹟開創了寬球時代。同年亞洲賽上,排骨發明出悠悠球玩法背後技跟變相技,並且教會了2004年到2006年世界冠軍鈴木裕之變向彈射。從此變向招開始成為眾多國際球手爭相學習的招式。

2011年第一屆CYCC(中國冠軍聯盟挑戰賽)上,中國悠悠球選手白水-羅義誠設計出「零式A區」,使悠悠球的球形又增加了新的種類。

2012年,中國著名悠悠球玩家排骨陳嘉麟成功研製出「V5A區」悠悠球,在悠悠球的兩邊裝上了兩個內軸,使傳統悠悠球的設計又有了新的突破,悠悠球的玩法跟性能進一步提升。

如今悠悠球雖然不再有過去那樣火爆的景象,但是依舊是經久不衰的全球性運動,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世界悠悠球大賽」(InternationalYo-Yo Federation)在中國的上海舉辦,並引爆了國內小小的悠悠球熱潮。

(3)手指滑板

手指滑板

2010年左右,手指滑板掀起了一股熱潮。手指滑板(Finger Skate Boarding,簡稱FSB)簡稱指板。

手指滑板的配置和正式的滑板在外觀上並無區別,專業的手指滑板甚至連輪子裡的軸承也被縮小複製,每一細節都被縮小複製,只是真滑板採用了砂紙,而專業的手指滑板採用了更適合手指皮膚的橡膠材料的防滑墊。手指滑板看似簡單,但操控起來也不比腳上滑板來得容易

說起手指滑板的起源,據說是1998年的某一天,美國南加利福尼亞,連綿不斷的雨水把一個名叫史蒂文·阿什的12歲男孩困在了家裡,看到家裡的滑板模型產生了靈感,以手指代替雙腳來控制指板進行練習。小史蒂文的父親名叫皮特,當時是著名玩具公司Wham-O的一位銷售代表。看著兒子在桌上起勁地擺弄,突然一個靈感就閃進了他的腦子裡。皮特想要開始另一段事業,於是找到了老熟人、玩具商人湯姆·戴維森。其實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滑板運動的盛行,已經有一些廠家開始生產微縮版的滑板模型,只是他們對製造工藝和塗裝搭配上的要求僅僅是一個能看的模型。而皮特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改良。皮特的想法是要製造出一種能滿足年輕人把玩需求的手指滑板,它的製作工藝得儘量和大滑板靠攏,而在塗裝上也得有所突破,總之一句話——得有吸引力。

TECH DECK,這就是當時皮特和戴維森共同推出的手指滑板品牌。在該品牌問世兩年後,發展順利的TECH DECK已經將觸角延伸,一併還做起了文具和青少年T恤的生意。「孩子們走進麥當勞,吃東西的同時還會獲得一些贈品,但等長大一點後,他們就會希望那些小玩意儘可能『逼真』。」皮特抓住的就是這一點,然後他們成功了。

TECH DECK可謂是最早的專業板。

起初手指滑板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方面是在天氣不好時,滑板愛好者可以用手指滑板在室內的各種障礙上感悟動作要領;另一方面,在交流滑板動作和考究技術時,手指滑板成了一個不錯的小型道具,滑板運動員可以在競技比賽中利用手指滑板在模型上研究滑行路線和技術動作。

手指滑板看似簡單,但操控起來也不比腳上滑板來得容易。玩指板要靠兩個手指靈活性來協調配合,利用板面沙紙的摩擦和指板本身的慣性來帶動它作出各種漂亮的動作。隨著指板玩家的增多,小小一塊指板的魅力逐漸展現,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這項新遊戲。無論辦公室職員,還是學生,也沒有年齡體力的限制,無須穿戴防護用具,只要拿起手指滑板,就可以開始發揮個人的想像力,在桌面、書本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乃至自己身上享受指板帶來的指尖靈動的感受。

奧飛動漫於2013年4月推出的動漫《翼空之巔》著實讓手指滑板在中國的青少年間又火了一把,隨著《翼空之巔》的熱播,手指滑板在國內的銷量水漲船高。其實早在2010年,手指滑板在中華大地就曾掀起過一陣小旋風,香港還舉辦了首屆手指滑板花式大賽,並邀請了2009年世界手指滑板冠軍Timo Kranz和德國專業手指滑板王Christopher Heck擔任大賽評委及表演嘉賓,一度引爆香港手指滑板熱潮。

市面上的手指滑板主要分為兩大類:玩具類和專業類。玩具類的手指滑板,多為塑料製成,板型各異,主要配合熱播動漫,產品也以娛樂為主。而專業的手指滑板,則在結構上與普通滑板基本相同,採用1:8的微縮比例,由板面、橋與輪子三個主要部件以及防滑墊和螺絲組合而成。專業的手指滑板分為57mm的迷你板,96mm的標準板甚至更長的巡洋艦板,寬度有29/30mm的標準寬度與32mm的加寬寬度。除了尺寸不同之外,手指滑板與普通滑板最大的區別就是滑板板面採用不同材質。普通滑板板面主要以砂紙材質為主,而手指滑板板面為了更適合手指皮膚而採用橡膠材料製成。操作手指滑板時兩根手指代替雙腳,一些專業手指滑板玩家可以使用手指滑板做出與真實滑板一樣的酷炫技巧。

新鮮事物的出現和流行往往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手 指滑板也不例外。正是當年意識到了手指滑板作為玩具,尤其具有推廣真實滑板品牌的潛力,Tech Deck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應運而生,抓住機遇,成長發展為知名的手指滑板品牌,其生產的手指滑板銷量世界第一。此外,德國品牌Black River、美國品牌FlatFace和Yellowood等也都是目前國際上最為知名的手指滑板品牌。Soldier Bar是目前國內最為知名的手指滑板品牌之一,由手指滑板推廣人耿星創立,其產品迄今為止已出了五代,在國內專業手指滑板玩家中擁有非常不錯的口碑。

製作精良的手指滑板產品還被許多手指滑板迷們視為高端收藏品。這些高端藏品板材一般選用5層楓木壓制而成,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和上漆繪色,並配有獨具個性的色彩。為了保證精品手指滑板的品質,每一步驟都依賴純手工打造,板面圖案也都由專業設計師設計,每塊板都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手指滑板還曾出現在奢侈品品牌愛馬仕2010年推出的TVC廣告中,在一片橙色的背景下,小小手指滑板出場了,伴隨各種技巧動作,愛馬仕產品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廣告創意構思別出心裁。

手指滑板的流行也催生了手指滑板手機遊戲的發展。2013年底,遊戲公司Illusion Labs推出了《指尖滑板2》(Touchgrind Skate 2),這是一款基於實況的體育競技類遊戲,操作簡單,只需兩隻手指操控,與真實手指滑板操控如出一轍,但要做出各種花哨技巧來,還需要玩家下點功夫。

2.手指減壓娛樂時期

在手部極限運動時期,手指玩具更多地體現為競技性,並且有了各種各樣的賽事,甚至形成了一些以此為職業的玩家,普通群眾要想精通具有一定門框。近年來,手指玩具逐步走向大眾,更多地強調減壓休閒,人人可以玩耍。

(1)手指陀螺

手指陀螺

在2016年初,有一個小玩具開始在北美流行,它被叫做finger spinner,即是手指陀螺,他是一個軸承對稱結構,可以在手指上面空轉的小玩具,後來這個小玩具火遍了ins朋友圈。在ins上面,它的圖片和視頻被人們大肆傳播,它的出現,讓人們無聊時手裡用來消遣的佛珠,核桃等等小玩物不禁瑟瑟發抖了起來。

這是一個用手輕輕撥一下就能空轉的幾分鐘的小玩具。

指尖陀螺是最先在 EDC 圈裡火起來的:EDC,即 Every Day Carry 的簡稱,也就是每天都隨身攜帶的物品,例如手機、現金、手電等。

它的帶頭人是被國內玩家譽指尖陀螺為「鼻祖」的Torqbar(MD工程公司)。Torqbar公司的指尖陀螺價格比以前便宜,加上手工製作,周期長、數量少。後經過工作室的活動推廣,令其正式進入大眾的視野。由於追捧者眾,從2016年8月份開始,Torqbar便不再接受當年的訂單。與此同時,專注於漫威周邊EDC的MW公司MetalWorn,研發了自己圓形指尖陀螺(有愛好者稱之為「風火輪」),俄羅斯CKF,voso,zerofeud等各種手工設計師的陀螺都加入進來

手指陀螺最早在90年代出現,發明者是佛羅裡達州一名患有重症肌無力的媽媽Hettinger,一開始設計該玩具只是為了能和7歲的女兒玩,因為這位媽媽沒有力氣拿起任何的玩具。Hettinger一開始擁有該玩具8年的專利,並將其帶到玩具公司孩之寶進行測試,可惜孩之寶最終還是放棄生產。到了2005年,Hettinger沒有錢支付400美元(折合約港幣3113元)的專利續期費用,被逼放棄專利。Hettinger接受The Guardian訪問時表示:「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沒有錢」。

Hettinger與其孫女

2014年一位名叫斯科特·麥克斯基裡(Scott McCoskery)也製作出了類似的產品,並在後來將其發揚光大。

2015 年 9 月,一位名叫斯科特·麥克斯基裡(Scott McCoskery)的也製作出一個指尖陀螺,並在網上賣出去了,賣了 300 美元。斯科特原本是IT行業人員,因為參加不必要的電話會議或董事長會議時太過無聊,於是給自己做了這麼個小玩意兒。這樁生意成功後,網友紛紛表示也想要一個。於是他開始全職生產銷售這種被他稱作「Torqbar」的指尖陀螺,最初售價在300到500美元。

不久之後,其他人也開始製作其他樣式和材質的指尖陀螺。隨著有關指尖陀螺的迷因在網際網路傳開,各個玩具零售商都開始引入這種玩具。由於在年輕人中極為流行,一些學校甚至禁止學生玩指尖陀螺。

當指尖陀螺最火爆的時候,亞馬遜的 Best Sellers in Toys & Games上,前17名都被指尖陀螺佔據。在國內,百度「指尖陀螺」貼吧20多萬篇主題帖和25000多用戶的關注。如果上淘寶搜一下「指尖陀螺」,足足有100頁的相關搜索結果,標價從十幾塊錢到十幾萬都有。

(2)指尖魔方

小米指尖魔方

指尖魔方全名「指尖無限魔方」,國外也稱「Infinity Cube」,可以在雙手的作用下無限翻轉永無休止的減壓玩具,2017年在北美等地區開始流行。

指尖魔方Infinity Cube是一個可以無限翻轉摺疊的3D魔方。由8塊較輕的鋁合金正方體連接而成, 可以從各個方向進行摺疊並翻轉且不會卡機,它可以用來緩解工作間隙的焦慮和煩躁。Infinity Cube平鋪時,厚度僅為20mm,不比您的錢包更厚,容易攜帶。

國內的指尖魔方產品中,不得不提的是小米的米兔指尖積木。

米兔指尖積木,作為小米商城的一款明星產品,銷量更是驚人,月銷量35萬套以上。價格只有9塊9,卻創造了一千三四百萬左右的營收。

2018年1月5日,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在私人微博中力薦了指尖積木,通過微博的文字可以看出,雷總對這個小東西充滿了驚喜,表示「沒想到,這東東還挺好玩」。

米兔指尖積木,它既是一款積木產品,也是一個解壓神器,作為解壓神器,它與同類產品最大的區別就是需要自己組裝,在搭建中也是一個對自己情緒的調節過程,搭建後通過手指對魔方的無限制翻轉,能夠讓自己的心情舒緩。

米兔指尖積木獨創的DIY搭建形式,為用戶締造了最快速、最實用的解壓產品,讓工作學習中的壓力徹底釋放。通過DIY搭建、日常把玩、同產品駁接等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實用體驗,將日常的負面情緒徹底清除。

米兔指尖積木剛售賣不久就拿下頗具分量的美國提利威格最佳創意獎,一年內銷售了200萬套,創造了一個玩具爆款的奇蹟。數據顯示,2017年11月11日到2018年10月,米兔指尖積木出貨量已超過230多萬套,作為單SKU的玩具而言,這個數據放在國際玩具市場都顯得非常驚人。

3.指尖玩具的未來趨勢

指尖玩具在發展前期更傾向於競技性,而慢慢往大眾化發展,變成一種手指的減壓玩具。

在未來,指尖玩具可能會是競技性與休閒性並存,可能是手部極限運動愛好者發明了新的技巧性玩具,然後商家將其通俗化到普通群眾中,也可能是大眾用於休閒減壓的手上玩具,被首部極限運動者發展出了更加高級的玩法。

而作為玩具從業者,要想發掘下一款指尖玩具的爆款,就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密切關注手部極限運動界的動態,一旦有資深玩家開發出新奇的手部極限運動類型,及時挖掘其中的商業價值,買下對方專利或者與其尋求合作,並將這種新奇玩意進行商業化處理,降低入門門檻,開發出更多的玩法,並且充分利益當今最火的社交視頻網站,邀請高手直播完善,推出教程,將其加以包裝並快速推向市場。

第二,留意上班族手指減壓的需求,從其習慣或者使用場景入手,開發出便攜的、設計時尚的指尖減壓玩具,以「減壓」為噱頭,邀請明星偶像完善,並在熱播電視劇或者直播上,讓明星網紅玩耍擺弄,引起上班族的關注,如果可能,與手部極限運動愛好者合作,從減壓中挖掘競技的可能性,一方面高級玩耍技巧可以吸引眼球,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擴大消費人群。

而從最近手指猴智能玩具的爆紅,也可以看出未來指尖玩具與智能玩具相結合同樣可以是個新趨勢。

相關焦點

  • 指尖玩具大火,WowWee又推出爆款指尖獨角獸
    WowWee指尖猴子有一個獨角獸妹妹了。 WowWee不僅推出了指尖猴子,還推出一款指尖獨角獸Gigi。她會用特有的獨角獸聲音回應人們的聲音、動作和撫摸。 指尖獨角獸Gigi,將由Toys R Us(玩具反鬥城)獨家銷售。人們會發現,購買Gigi非常困難。 TRU表示,Gigi僅在實體店出售,而不是網上。獲得Gigi的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去當地的Toys R Us店查看是否有貨。儘管該零售商已經申請破產,它的實體店將繼續運營下去。 亞馬遜和eBay平臺的轉售商為Gigi定價60美元。
  • 指尖陀螺完美替代品 機械鍵盤改造的指尖玩具:Pocket Keyboard
    另一方面,現在像指尖陀螺這樣的減壓玩具似乎變得越來越流行,閒著沒事手裡拿著點什麼東西擺弄擺弄,不僅能夠打發時間,而且還能緩解壓力。畢竟搓核桃這種不太適合年輕人和極客,因此有人就將機械鍵盤和指尖玩具結合到了一起。
  • 指尖陀螺是什麼? 指尖陀螺是從哪來的?
    不過今年,「指尖陀螺」(Fidget spinner)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在YouTube上,指尖陀螺的熱門視頻點擊量過億,各種製作教程,玩法講解的視頻層出不窮,大多都能很快獲得很高的點擊量。     指尖陀螺是什麼呢?
  • 這種「指尖陀螺」玩具危險 多國已下架
    ,而這款玩具已被多個國家和區域下架。  據美國媒體報導,繼亞馬遜全站下架星狀指尖陀螺之後,近期德國官方欲銷毀35噸指尖陀螺,多批來自中國,原因是這些產品存在安全風險,並且缺乏使用說明和製造商信息。這個看起來無害的小玩意兒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並且已經發生了吞咽事件。  指尖陀螺由美國興起進而風靡全球,這一玩具能置於指尖,並運用手指撥動使軸片轉動,從而使陀螺在手指上空轉,宣稱可以紓解焦慮及令人集中思緒。
  • 大渡口工商行政管理局開展「指尖陀螺」玩具清理整治
    華龍網11月21日22時50分訊 近日,有媒體報導小學生因玩「指尖陀螺」導致眼睛被扎傷,教訓深刻。「指尖陀螺」2017年開始從北美興起,之後迅速風靡全球,不少「指尖陀螺」存在明顯的設計缺陷,外形過於尖銳,可能造成割傷,經試驗運轉下的陀螺可令雞蛋外殼馬上碎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 無聊時的玩具 細說指尖陀螺的那些事
    如果覺得最後這條太無聊,你可以試試這隻小玩具——不停旋轉的指尖陀螺。不知從何時起指尖陀螺開始風靡,回溯風潮起源,大概要提到美國品牌Torqbar。某些「玩物」一旦傳播起來,價格就會高飆,限量版一件難求,慢半拍的收藏者只能望價興嘆。然而這對我大瓷器國民來說不是難事,我馬首富店家多智慧,平價款隨叫隨到,入手一個也能把玩得樂此不疲。
  • 如何做一場「指尖陀螺」病毒式營銷?
    近段時間,指尖陀螺的「病毒式傳播」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場風暴。 在一開始它還只是被當做一款旨在幫助孩子減壓的玩具。在迅速成為學校裡受歡迎的玩具之後,大人們也開始對此有所耳聞。於是,數百萬件指尖陀螺被一掃而空,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了無數款不同版本的指尖陀螺。這場由指尖陀螺引領的風暴真正達到了一種「病毒式傳播」狀態。 一個月內,指尖陀螺「現象」已經在谷歌上產生了超過500萬個YouTube視頻、110000次谷歌搜索。從「病毒式傳播」的角度來說,這個案例值得讓我們深入研究。
  • 危險玩具「指尖陀螺」入侵合肥校園 有孩子玩時刺傷眼球(圖)
    市面上的這些熱銷玩具「指尖陀螺」多為三無產品。今年初開始,一款據稱可以減壓的玩具——指尖陀螺從國外席捲國內,不少中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都對此樂此不疲。最近,這款所謂的「減壓神器」甚至造成了外地一名小男子眼睛受傷的情況。
  • 年輕人不盤核桃,他們盤指尖陀螺:展開講講當代減壓玩具
    現代人壓力太大,需要玩點玩具減減壓。 文/詹騰宇減壓玩具能給使用者帶來足夠的掌控感,讓使用者感到安全、可控、有秩序,消解無助、無力和無望。電腦上的圖片、表格、文字,緩緩凝成團,從屏幕滲進腦子裡。思路堵塞,視線模糊。
  • 指尖上的火焰
    你看指尖上跳躍的火焰>你與他各自天涯或者,心裡還有深深的惦記與想念想著他曾經單純的誓言:要在牛郎和織女牽手的原野裡唱著動聽的歌謠在他初遇你的那個美麗的田野上或許,心裡還有靜靜的不舍與牽掛讀著你曾經乾淨的喜歡要在巧克力和玫瑰花的表白裡帶著迷人的微笑在你初遇他的那個昏黃的路燈下靜靜地讓他吻上你單薄而精緻的唇角
  • 關於指尖陀螺的專利問題
    在前面的文章中,咱們方信智慧財產權的小編,就指尖陀螺的商標專利問題做過一次查證!指尖陀螺在美國不符合外觀申請的條件,而其英文FIDGET SPINNERY有登記申請的記錄。近日,指尖陀螺這款玩具的發明人開始為人所知。
  • 如何看待指尖陀螺風靡?押寶「趨勢」是否值得?
    目前在亞馬遜Toys & Games品類中,有4/5的產品是指尖陀螺。 即使下拉產品頁,也有很多類似的產品。亞馬遜網站上一共有超過123878種指尖陀螺,大部分產品都類似。 大部分指尖陀螺評價不高,評價在3到4星,因為質量不好。但這並不重要,因為它們很便宜,消費者還是會購買。 此外,這些指尖陀螺中沒有一個由資深的品牌製造。排名第1的指尖陀螺來自一個叫AMILIFE品牌,除此之外這個品牌並沒有其他玩具產品。美泰和孩之寶等美國大型玩具製造商都沒有涉足製造指尖陀螺。 許多人不覺得指尖陀螺會一直流行,包括頂級玩具製造商。
  • 正道的光照在刀劍上,淺談劍網3:指尖江湖的西山居式溫柔
    西山居的《劍網3:指尖江湖》近期上線,給出了一份完全不同的答案。從遊戲類型上看,最為常見的如動作遊戲,角色扮演或者MOBA類,都是圍繞戰鬥展開遊戲玩法設計,玩家最關心的都是哪個角色更強,哪個技能更猛,哪種裝備在現階段最有優勢等等,包括《指尖江湖》在內,玩家一開始大都也是因為精美的畫面,爽快感與操作性兼備的戰鬥系統,以及《劍網3》在端優時代構築起來的龐大世界觀而選擇入坑。
  • 指尖陀螺再維權!和上次有什麼不同?
    通過查詢,該公司目前只有一個美國28類商標「Torqbar」(87032693),商品項目為指尖旋轉玩具。可以推測,這次訴訟也正是基於對「Torqbar」商標提出的。目前在亞馬遜和速賣通上已經查詢不到使用該關鍵詞的指尖陀螺產品。
  • 成都多個學校周邊指尖陀螺熱銷 大多為「三無產品」
    一個被稱為指尖陀螺的小玩具,因為在手指上高速空轉,變幻出各式花樣,從國外熱到了國內,如今甚至成為了校園「新寵」。有人說它可以減輕壓力舒緩情緒,甚至可以治療多動症;有人則看到它邊角鋒利,給娃娃玩存在安全隱患。近日,隨著有媒體報導有人因這種玩具受傷,圍繞著指尖陀螺的議論越發多了起來,「和原來的牙籤弩一樣,有危險,傷到娃娃眼睛咋辦。」有些家長提出質疑。
  • 最近爆紅的超魔性指尖陀螺有了個專屬網站
    站長之家(ChinaZ.com) 6 月 16 日消息,近期有一款叫做指尖陀螺 (Finger Spinner) 的小玩具突然火了,在 YouTube 上的指尖陀螺相關視頻點擊量過億,各類測評也是層出不窮。
  • 指尖陀螺減壓OUT了 指尖陀螺手機已發售
    中關村在線消息:對於減壓方式,有人喜歡捏氣泡薄膜的氣泡,有人喜歡抖腿,有人喜歡按原子筆的鍵帽,有人喜歡轉筆等等……而指尖陀螺就是這類東西的進階版,指尖陀螺從2016年初在北美開始流行,如今已經火遍INS朋友圈。現在居然有廠商做出了指尖陀螺版的手機。
  • 指尖陀螺的成功來自兩個17歲的少年,而且還賺到第一桶金
    如果最近你曾與孩子相處,可能看到或玩過指尖陀螺——一款迅速風靡全球的玩具。 17歲的高中生Allan Maman和Cooper Weiss,在指尖陀螺傳播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們成立的Fidget360,是首批大量生產該玩具的零售商之一,在6個月內銷售額突破350000美元。 2016年秋季,Maman在網上搜索東西,希望幫助緩解ADHD症狀(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他開始想要採購Fidget Cube 減壓魔方——一款眾籌集資超過600萬美元的產品——但又不願意花幾個月的時間等產品上市。
  • 危險的減壓:「三無」指尖陀螺多 減壓一說無依據
    最近卻有媒體發現,這款所謂的「減壓神器」進入了中小學校園,有的還被「改良」成各種鋒利的「遊戲道具」,河南電視臺的記者近日在節目中做實驗證明,高速旋轉中的「指尖陀螺」可以輕易將蛋皮削破,甚至打碎蛋殼。  這究竟是怎樣一種玩具,讓如此多的孩子沉迷,它是否真能減壓或者潛藏危險?昨日,海都記者實地走訪多所學校周邊,聽聽多位學生、家長和專家是如何看待這種新「玩具」?
  • 指尖陀螺有毒:沒什麼好玩的 玩了就停不下來而已
    最近指尖陀螺(Finger Spinner)在網上開始躥紅起來,儼然成為一款男女通吃的神器。指尖陀螺本來是一款旨在幫助人們減壓的工具,我們只要用食指和大拇指按住中間軸承部分,輕撥葉片,陀螺就會旋轉起來。指尖陀螺對用戶十分友好,因為上手很快,不過網絡上也有一些花樣玩法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