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醒醒吧!你們的「為你好」可能在毀掉孩子,孩子並非提線木偶

2020-12-10 小埋助學團

導讀:總是能夠看到父母逼著孩子學習,最後導致孩子抑鬱的文章,其實真的不由得想到當今社會的一種現狀,雖然每個人都沒有資格評論別人的處事風格,但孩子從來都不是父母的提線木偶,這樣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毒害孩子們,父母雖然給了孩子生命,但是並沒有權利決定他們的人生,也沒有權利剪斷孩子的翅膀,把孩子變成只會學習的機器。

文/蘇墨玥

想問在座的父母一句:你還記得你小的時候父母第一次翻看你日記,他們所說的話嗎?「我這是為你好,小孩子家家要什麼隱私?」當時你哭了嗎?你有沒有覺得他們這是不尊重你的行為,你不覺得現在你就變成了他們嗎?在你小時候,他們的所說的話你無力反駁,只能一次次容忍他們窺探你的隱私,一次次打破你的底線。可是為什麼後來,你也變了?

你們總是抱怨孩子不願意和你交流,其實不是孩子不願意和你交流,而是你的做法真的太過了,你們總是在說孩子不應該有隱私,不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可是當他想和你說說他的感情問題,他的人際關係的時候,你認真聽了嗎?你只是告訴他:交朋友沒用,好好學習將來好考大學。當他不再想理你的時候,你才意識到你的孩子已經逐漸遠離你了。

父母們,我們在小的時候也都不想活成父母的提線木偶,更何況是我們的孩子呢?我們為什麼要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呢?你們忘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夢想了嗎?當醫生或者當老師是你們想到的最穩定的職業,但是也要考慮一下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其實蘇蘇也是上了大學才明白,為什麼父母一直想要我當老師和當醫生,因為這兩個職業都是神聖的,所以也就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孩子們也都知道忤逆父母是不對的行為,但是呢?是人總會犯錯,為什麼父母可以指出我們的錯誤,我們卻不能指正父母的錯誤呢?其實兩代人之間本就有代溝,我們也都知道,父母在竭盡全力地融入我們的世界,即便是他們有些地方做得不好,我們耐心指正就可以,不需要和他們大吵大鬧。所以父母們,也請換位思考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某些方面比你出眾。

有些父母也是是真的過分,用名義上的「為你好」,來否定你的人生,否定你的努力。希望這類父母醒醒吧!用為你好來道德綁架自己的孩子,那你們和網絡上打的鍵盤俠們有什麼區別,不都是在傷害孩子嗎?這種教育方式本身就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很多人不會為人父母只因為當父母不需要考試,不需要持證上崗。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和孩子最好的關係不是嚴格的上下級關係,而是打成一片,成為朋友,家長不要太強勢,要在遇到時候,學會主動示弱,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並且去承擔他該承擔多的責任,去面對他需要面對的挑戰,因為溫室裡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是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可怕的,你現在選擇溺愛孩子,到最後吃虧只能是自己。

有的父母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打罵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重創,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長記性,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時候孩子已經開始從心裡記恨起了自己的父母,確實他們還小,什麼都不懂,但是他們知道,你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當眾打罵孩子本就是不對的,不但給別人造成了幹擾,也會讓別人覺得這家的家長怎麼那麼沒素質,天真無邪的孩子還是可以講得通道理的,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打罵呢?

每一位父母都也曾經是孩子,父母們小的時候最討厭家長對自己做的事,長大之後就不會對自己的孩子做這些事吧。可是總有些父母還是變成了自己小的時候,最討厭的人,生而為人,其實多反思一下自己是對的,別總是把過錯推給別人,小的時候覺得都是家長的錯,長大了又覺得都是孩子的錯,孩子從來都不是家長的提線木偶,所以說家長的「為你好」也並不是每一句都要聽。

本文由【執筆書盡天下事】原創首發,圖源網絡,侵刪道歉,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一線教師坦言:家長可以望子成龍,但不可以把孩子當「提線木偶」
    作為一線教師,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必須坦言:家長可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一定不可以把孩子當作「提線木偶」!孩子考100分,這個孩子在學習方面已經耗盡了「洪荒之力」,這個孩子渴望的到家長的鼓勵,而不是冷冰冰的訓斥。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
    季天淵與自己製作的泰順提線木偶「貴妃娘娘」走在鄉間小路上。本報記者崔力攝青山縹緲,綠水澹澹,一位身穿華麗戲服的「花旦」正邁著輕巧的步子,漫步走過木質廊橋。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他們的孩子有可能走多遠
    有的父母只能看到眼前,只夠考慮到自己有這樣一個家庭,貧困戶,家裡經濟條件很不好,但是卻有四個孩子。大孩子去向不清楚,但是二孩子上三年級,每天穿的都是被人送的衣服,孩子很少洗澡洗頭,如果不是在學校上學,可能別人都以為他是一個小乞丐。
  • 連城旅遊必看提線木偶戲,會書法和雜技的提線木偶,讓人嘆為觀止
    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福建連城旅遊裡不可錯過的體驗,欣賞省級非遺連城提線木偶表演。上面那張圖,你沒看錯,都是被邀請上臺學提線木偶的遊客。沒想到孩子們過於積極,搶光了體驗名額,大人只能在下面觀看。連城提線木偶是一種傳統戲劇。始於清末,清光緒二十四年。連城木偶誕生之初,行頭極簡,僅木偶18個(俗稱十八羅漢)。
  • 「讓木偶活起來」的泉州提線木偶戲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湛。中國木偶真正成為藝術,還在它的戲劇特徵:「人以木偶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歷史悠久的木偶戲  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 女人最聰明的活法:不做「提線木偶」
    木偶戲是靠藝人用線牽引木偶來表演的,木偶是沒有大腦和思想的,其意識形態是被人控制的。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與人格,而不應該活出別人手中的「提線木偶」。聰明的女人,在婚姻裡,不會一味聽丈夫的,聽孩子的,而是懂得保留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想,在為家庭付出的同時,懂得為自己而活。不得不說,有獨立思想的女人,才能真正地駕馭愛情,駕馭生活,把握住自己的幸福;有獨立思想的女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能讓人欣賞與欽佩,會綻放光芒。
  • 南昌孩子又多一個好去處|塔拉蹦吧|馬戲團|木偶|海盜船...
    來看超大木偶馬戲  本周末  全球最大的木偶馬戲還有孩子最愛的  海盜船、颶風飛椅、小擺錘  自控飛機、旋轉木馬、桑巴熱氣球....  還有燈光秀!《塔拉蹦吧》  全球著名提線木偶馬戲團  波蘭木偶診所劇團  跨國聯袂製作  《塔拉蹦吧》南昌站
  •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直是很多父母心中的痛,父母們通常都會痛心,到底怎麼了,自己辛辛苦苦,孩子一點也不懂得體諒父母,學習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這樣下去了可怎麼辦?可是,雖然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原因,但是,有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卻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只是父母很多時候忽視了自己的因素,只在孩子身上找問題,娜娜便是這樣一個媽媽,她是個完美主義者,總想把所有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稱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將來越沒出息,父母精神匱乏足以「毀掉」孩子
    總有人輕鬆地說著「知識能改變命運」,只要你努力學習,不光能改變自己的人生,還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從小就給孩子傳遞這種觀念,讓孩子開始做夢,等長大了走出去看到大千世界,遇到風雨後才明白,有些事情並非努力就能改變的。
  • 驚豔了我的哥--小貨郎提線木偶表演
    到了陝西旅遊,不看看提線木偶戲表演怎麼得行呢?陝西的提線木偶戲可是陝西獨有特色的。陝西提線木偶戲首推合陽縣,其劇目豐富、音樂優美、木偶選型逼真生動、表演方式獨特靈活、唱腔自成一家,自古至今,久演不衰,深受國內外觀眾之喜愛。
  • 她把一塊塊平平無奇的木頭變成栩栩如生的經典角色——造提線木偶...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孩子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父母需注意,這可能是孩子被動攻擊
    我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他的父母是公務員,都受到過高等教育。可是,孩子總是打架,平時學習成績不錯,但是遇到期中、期末這樣的大考成績不理想。高學歷家庭卻培養出了問題學生,並非出於智力原因而頻頻犯錯。父母告訴我,你好好去收拾他,我們是沒有辦法了,是這個孩子太叛逆了。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泉州木偶劇院復排上演
    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陳智勇)昨晚,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泉州木偶劇院精彩上演。該劇曾榮獲「第十四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舞臺美術(舞臺設計)獎」「舞臺美術(燈光設計)獎」等多個獎項。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由泉州市木偶劇團創排,取材於我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的《趙氏孤兒》。在演出過程中,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動作巧妙,各個角色的表演細膩逼真,整部戲活了起來。提線木偶做出抱嬰兒、拎藥箱、拔劍、牽手、連續甩髮等高難度動作,高超的表演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 好父母的修煉準則:從不說「我都是為你好」,愛孩子從「懂」開始
    「我都是為了你好」,毀了多少孩子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也許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這句話,也許身為父母的你對孩子說過。
  • 觀小學生製作並演示「提線木偶」配句
    莫學傀儡效愚忠○ 黃團元木偶,古代稱謂「傀儡」,是漢族古老的傳統藝術。表演時,藝人用絲線牽引木偶,表演各種動作,並伴隨動作配音,演義長長短短的有趣故事,以吸引觀眾。據悉,提線木偶戲,起源於漢高祖劉邦被敵軍圍困在白登城,軍師陳平出謀劃策,用木頭製作成人的模樣,在東、西、南城門唱起木偶戲,吸引敵方將士看戲,劉邦趁機從北門逃脫。感謝孫女學校的藝術課老師,講述並布置學生自做「提線木偶」,激勵先完成的同學率先在班級表演。孫女回家後,連忙找出奶奶的針線等物忙活。
  • 「我是為你好」不該成為感情的負擔
    「為你好」是不平等的對話《薔薇島嶼》: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佔有,不要渴望從對方的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註定要落空的東西。「為你好」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說出口的話。父母會覺得「為你好」,是為了讓你少走彎路。
  • 孩子有大人「看不到的朋友」?心理學家: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其實不然,孩子有「看不見的朋友」是正常現象,這是他們的假想夥伴。孩子有「看不見的朋友」是正常現象?父母別奇怪,背後原因很辛酸前些天,媽媽給奇奇買了一個木偶熊後,奇奇就變得特別奇怪,他總是抱著木偶熊蜷縮在牆角裡自言自語,好似在跟別人說話的樣子。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這句親情綁架式的話,毀掉了多少人的夢想
    文:大學老班長「不許去支教」、「不許去當兵」、「不許去海南」,這三句「不許」讓一個叫小馬的年輕人終身難忘,因為這是她大學時代最大的夢想,在母親的一句「我都是為你好」中毀掉了。小馬同學2014年高考落榜,進入一所某西部財經大學讀書。
  • 提線木偶劇版《高機與吳三春》周三亮相東南劇院
    你有沒有看過提線木偶劇《高機與吳三春》?11月25日19:30,平陽木偶戲保護傳承中心將在溫州東南劇院表演提線木偶劇版《高機與吳三春》。提線木偶劇《高機與吳三春》由國家一級導演章世傑、國家一級演員梅春執導、國家二級編劇潘乃奇編劇、青年作曲蔡南正、舞美設計劉全福等主創團隊根據平陽地方民間傳說故事改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