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貧窮的家庭,孩子將來越沒出息,父母精神匱乏足以「毀掉」孩子

2020-12-12 蜂蜜媽媽

執筆:七月

定稿:七月

你怎麼看待「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句話呢?

總有人輕鬆地說著「知識能改變命運」,只要你努力學習,不光能改變自己的人生,還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從小就給孩子傳遞這種觀念,讓孩子開始做夢,等長大了走出去看到大千世界,遇到風雨後才明白,有些事情並非努力就能改變的。

小胡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母從小給小胡灌輸只要努力,好好學習將來就有出息,能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受到父母的影響,小胡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最後卻並沒有過上好日子,名牌大學畢業後的小胡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社會並非光是學習好就能有出息,成為人上人的,父母只顧著讓孩子努力,學習,卻忘了教會孩子一些為人處世,和關注孩子心裡是否健全。

由於小胡情商不高,性格彆扭還很自卑,導致根本無法做成大事,也融入不了集體,最終只能回家擺攤賣菜,是父母的精神匱乏「毀掉」了小胡。

有錢人和貧窮家庭給到孩子的教育都是不同的,而這就是影響孩子人生的最關鍵之處,越「貧窮」的家庭,孩子將來越沒出息。

教育本就沒有絕對「公平」,知識是能改變命運,學習好出路就多,但最終能走到哪裡,看得不光光是學習,還有家庭教育給予精神上的財富。

1家庭氛圍導致孩子失去自我

很多貧窮家庭的父母都將生孩子當成一種投資和寄託,將自己沒有完成的目標和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從小就指示孩子去做什麼,對孩子的管教近乎嚴苛。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會逐漸失去自我,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父母開心,這樣的孩子即使成績再好,最終也不會有大出息,孩子早晚都會累。

2)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眼界

不少貧窮家庭的父母都只注重校園教育,從來不去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簡單點說就是沒讓孩子有太多見識。

見識決定眼界,決定格局,一個沒有見識的人渾身都透露著無知的氣質,這樣的人又如何能成功呢。

雖然說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眼界會慢慢變大,但父母打下什麼樣的基礎,孩子就會長成什麼樣,從小眼界就低,以後也高不到哪裡去,自然就沒出息了。

3)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性格

貧窮的家庭經常對孩子說的就是「這是爸爸媽媽辛苦掙的錢,你省著點花」,父母不以為意的一句話,導致孩子內心負罪感極大。

這種負罪感慢慢就會衍生成自卑心理,導致長大後的孩子也自卑,即使掙了大錢也不敢花,要節省,遇到機遇也抓不住,生怕自己的錢打水漂。

想要寒門出貴子,父母首先要做到精神世界充實,這樣才能給孩子好的教育與引導

首先,讓孩子熱愛生活「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首先父母要正能量,才能引導孩子成這樣,讓孩子在成長或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和麻煩時不被輕易打倒,而是能站起來戰勝困難,繼續熱愛生活。

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有出息,並且即使事業上沒有那麼成功,但人生卻過得很完美,相信這才是父母最期待孩子成為的樣子吧。

其次,培養孩子樂觀的態度物質上的匱乏確實會讓人生活舉步維艱,但又有多少孩子在貧窮的生活下還能活得很快樂呢,父母在注重教育的同時,不要忘了培養孩子樂觀的態度,讓孩子精神世界充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給予孩子和諧的家庭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最足的底氣。

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那就給孩子好的健全心靈,而家庭氛圍是否和諧最為關鍵,和諧的家庭可以讓孩子自信,有安全感。

育兒寄語

熱愛生活,樂觀,自信,安全感十足的孩子,長大後又怎能沒出息呢,有出息並非是事業有多麼成功,有多麼有錢這麼俗氣,孩子能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也是有出息的一種。

今日話題:你的家庭教育好麼?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只有愛與教育並行,孩子才能越來越出色。但現實往往是,父母越愛孩子,教育就越是寸步難行。父母無底線無原則的疼愛,導致孩子成長受阻,更容易毀掉孩子一生。
  • 孩子學歷越高將來越不孝順?這3個原因,既現實又讓父母寒心
    文⊙兩口育兒現在社會由於競爭太激烈,如果要培養一個高材生,往往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甚至還要傾盡整個家庭的經濟和資源,才能把孩子推到理想的平臺上。然而,兒子在結婚後從來沒有讓父母去過家裡,說去看孫女也被無情地拒絕。兒子說:「到北京太遠不方便,和孫女的視頻就算看過了」,實際是兒媳不願意讓老人去。這讓劉大哥夫妻感覺心寒,只當是白養了這個孩子。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說,孩子不要培養得太好,否則,在出人頭地之後就會飛得更遠,一年到頭甚至生病的時候也看不到孩子,孩子也不會孝敬父母。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在五六十年代,大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我媽會主動承擔家務,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幾乎就沒時間上學,後來長大後,我媽也是他們五個兄弟姐妹中對我外公外婆最好的那個子女,她也是最賢妻良母的那個。我外公外婆經常給我們說,我媽小時候特別懂事,也從來都不向他們提要求,愛幹活,她幾乎就是我外公外婆誇大的孩子。
  • 養育男孩,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長大越有本事
    溺愛男孩,養成沒有出息的孩子有什麼壞處?一般來說男女平等等了幾十年了,才換來女孩可以跟男孩一樣出去工作的權利,而且女孩比男孩真的很能幹,可是還是有些老人輩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就這樣的想法家庭,對男孩子溺愛,很容易養成沒出息的孩子。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學歷越高的孩子,將來越可能是白眼兒狼?道理扎心,父母別拎不清
    文|秘籍君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材生,就需要花費全家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要把整個家庭的資源進行傾斜,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擁有最好的物質條件和資源。然而,等到孩子考上好的大學,終於出人頭地了以後,父母卻發現很難得到回報。
  • 孩子小時候很可愛,為啥越長大越醜?幾點因素,父母不能忽視
    文|小不點不少寶媽都在吐槽,自己的孩子小時候真的超級可愛,為什麼長著長著就發現孩子變醜了?俗話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但是有些孩子長大之後,父母才意識到他可能長殘了。表姐家境非常好,前幾年生了個女兒,被家裡人寵得跟一個小公主一樣,孩子要什麼東西,父母就給買什麼,而且爺爺奶奶生怕孩子吃不飽,把孩子餵得胖乎乎的,看起來非常可愛。
  • 趙薇「怒斥」寵溺孩子的媽媽:孩子地位越低,家庭氛圍就越好
    作者:主創團·魚子仙人夫妻越恩愛,孩子越可愛一個家庭裡,父母有沒有愛意,看孩子的臉就知道。父母有愛,家庭氛圍鬆弛,孩子會汲取到更多的正能量。孩子地位越「低」,家庭氛圍越好發現沒,越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家庭,越是雞飛狗跳。
  • 為啥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被父母待見?真相太戳心
    都說越長大才能越看到現實的殘酷,許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進入了社會,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多子女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被父母待見。為什麼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呢?真相太戳心。
  • 孩子越長越像爺爺,鑑定後寶爸樂了,家庭卻「破碎」了
    當家庭中加入了新的小成員,往往會給家裡帶來快樂與歡笑,會讓家裡變得比平時更加熱鬧,但是如果因為孩子的誕生而引發家庭成員的猜忌和不信任,反而會影響家庭和諧。案例:曉波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和妻子大學時自由戀愛,倆人畢業後就結婚了,雖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大家相處的很融洽,父母對妻子更像「親生女兒」一樣。有時候曉波很慶幸自己,完全沒有像別人家說的「婆媳矛盾」的問題。但是隨著孩子的出生,讓原本幸福的家庭更是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
  •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趕緊住手,父母別再成為孩子磨蹭的推手
    換位思考下,如果是我們的父母催我們回家,5分鐘一個電話,連續四五個,即使是脾氣再好的人,估計也會炸毛。更別說一個孩子,他們控制大腦中控制理性的部分需要等到25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孩子更容易情緒化。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催越慢?細細想來,錯還真的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
  • 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文|文兒越長大越能認識到社會上的一些殘酷問題,現在也是有孩子了,回家後和一些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都是一些家長裡短,孩子們的工作生活,誰家孩子孝順不孝順了等等。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受父母待見。
  • 爸爸越無能,越愛說這四句「口頭禪」,孩子將來也很難有出息
    文|杉杉育兒人類的語音與精神的力量都是非常強大的。它能摧毀一個孩子,也能拯救一個孩子。但是一個出色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善於挖掘和鼓勵孩子的爸爸。父母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就是你的倒影。而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對孩子言行的影響更是深刻。生活中我們發現這樣的一個規律,越是無能的爸爸,越愛說一些負面的言語來刺激孩子,也愛說這幾句「口頭禪」,常常誤導孩子,這樣的孩子將來也很難有出息。有這樣兩位陪讀的爸爸,都是在街邊擺攤營生,各自有一個兒子,都期盼著兒子日後能出人頭地。
  • 為何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網友:想證明自己,但越努力越心酸
    隨著二胎家庭的增多,父母偏心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普遍了,這也就導致如今很多孩子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父母之所以偏心第一個原因就是嬰幼兒園會以器官可愛的特徵來吸引父母的關注與注意,第二個原因就是由於孩子年紀和需求不同,導致父母會有不同的關注。
  • 越窮的人家裡越亂?一個凌亂不堪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結局很現實
    但是我們往往會發現越有錢的家裡越乾淨,越窮的人家裡越亂,這就跟窮沒關係了,而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很多人說,「反正我都這麼窮了,還講究個啥,窮講究,我不在乎。」小麗從小出生在小鄉村裡,那裡的人都比較窮,生活環境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 長大以後才發現,越窮的家庭越容易四分五裂,原因很現實
    因為,孩子總會幻想著一家人永遠在一起,相親相愛,到死也不分離。父母能夠永遠在身邊保護自己,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可以永遠親暱。但是,長大了以後會發現,人生充滿了現實和無奈,家遲早會散,越窮的家庭越容易四分五裂。前段時間,我回農村老家發現,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現在變得人跡寥寥,很多村莊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鎮化。
  • 當孩子的面毀掉玩具,他可以成長,留下的傷疤卻一輩子忘不了
    但是有時候,父母卻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當面毀掉孩子的玩具。網友三:我不怕他們毀掉,我最恨的是他們隨隨便便就把我的東西送給了別人。有種傷害叫"當面毀掉孩子玩具",父母不顧孩子大大哭、落淚,一意孤行地將他們珍視的東西打碎,其實是在虐待他們的心靈。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文|文兒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民族大國,也有很多孩子對待自己父母孝順到人人稱讚,是街坊鄰居都想要的懂事孩子。但是有些家庭的父母,卻對懂事孝順的孩子視而不見,偏偏寵愛囂張跋扈的孩子,還覺得他們可愛。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明明有個懂事的孩子不待見,非要覺得那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是好的。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吧。大概是大兒子太懂事,沒操過什麼心,張姨反而覺得大兒子不需要她,小兒子更需要她的緣故吧。△ 父母不待見懂事孝順孩子的三個原因,你認同嗎?
  • 帶著孩子共讀《貧窮的本質》:延遲滿足,是擺脫貧窮的基礎
    在物質生活水準顯著提高的今天,不少父母都有類似的疑惑:面對孩子提出的物質需求,父母究竟該不該滿足呢?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孩子的消費水平並不高,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其實絕大多數家庭都可以輕鬆做到。不僅如此,通過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親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得到顯著的增進,看似是有執行的必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可能在家長的眼中,孩子玩遊戲會限制孩子發展,影響他們學習狀態,而貪玩會讓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每天家長都在為孩子操心,哪做得不對的話就立馬教育,雖然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最親的父母!毀掉孩子一生的是最親的父母有很多父母怪孩子自己沒出息,但是你檢討自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