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越高的孩子,將來越可能是白眼兒狼?道理扎心,父母別拎不清

2020-12-19 騰訊網

文|秘籍君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材生,就需要花費全家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要把整個家庭的資源進行傾斜,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擁有最好的物質條件和資源。然而,等到孩子考上好的大學,終於出人頭地了以後,父母卻發現很難得到回報。

在孝順這件事上,很多高材生的表現還不如隔壁家的打工仔,把利己主義發揮到了極致。

於是,就有家長站出來感慨,表示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不要太好,一旦成了高材生,將來不孝順的機率可就大大增加了。這話引發了眾多討論,不少人站出來現身說法,表示自家的高材生也成了白眼兒狼,而父母甚至不曉得原因在哪兒,十分心酸。

作為過來人,我對此心有戚戚焉,只因為我家也有一位白眼兒狼哥哥,而我的父母也曾發出過類似的感嘆。而經過我的總結歸納,得出原因有三,一起來看下吧。

精英階層更重視個人利益

以我哥為例,在去北京上大學之前,他是一名相當刻苦質樸的人,一天到晚就在努力學習,成績也相當出色,從沒下過班級前三名。然而等到他在北京待了四年以後,整個人的想法都改變了,或許是認識了精英階層的同學,行事作風也開始向利己主義發展。

大學畢業後,哥哥就留在了北京,父母賣了老家的房子給他湊首付,然而在結婚生子後,哥哥從未邀請父母去北京同住,只因為北京的嫂子不喜歡。

每當父母暗示想過去看看孫子,哥哥都會直接視頻通話表示「這就算看過了」,一番作為讓父母相當心寒,只覺得這孩子白養了。

由此可見,社會大環境對人的影響,尤其沒見過大世面的孩子,在進入到高等學府後很容易被花花世界迷了眼,變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甚至忘了當初那個淳樸的自己。

文化水平越高,隔閡越深

對比我哥這種典型的數典忘祖型白眼兒狼,有一種高材生則是比較有爭議的存在,只因為對方屬於物質條件充分滿足,就是不跟父母親人交心的白眼兒狼類型。

這裡是我接到了一位家長的投稿,對方說的也是她兒子(白眼兒狼大多是兒子),表示自打孩子去香港念書後,整個人都變了,每每跟家人聊天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後來留在香港工作後,更是錢沒少打話從來不說。這讓老兩口很是寂寞,畢竟家裡並不缺錢,只是想跟孩子聊聊天。

對於這種白眼兒狼,我只能說是文化水平差距變大,對方沒有想要維護親情的想法。說白了,就是學歷越高的孩子,越容易瞧不起父母,覺得他們見識淺薄。而這,也是學歷越高越容易不孝順的原因。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相關焦點

  • 孩子學歷越高將來越不孝順?這3個原因,既現實又讓父母寒心
    為什麼學歷越高的孩子將來越容易不孝順父母呢?一、精英階層比較重視個人利益學歷高的孩子由於自身有超強的能力和知識,在進入社會後容易得到大眾的承認,從而成為精英階層。這種大環境容易讓缺乏見識的孩子,在進入更高的領域後迷失心智,變成以個人為中心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甚至忘記自己當初的理想和抱負,更不會想著自己的父母需要孝順。二、文化水平越高與人隔閡越多有的孩子文化水平越高,越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還與父母產生更多的隔閡。
  • 《安家》劉斯禮:一個「拎不清」的男人,真的能把老婆給逼「瘋」
    宮蓓蓓因為兒子的教育的問題和公婆鬧翻了,作為丈夫的劉斯禮,在面對自己父母和老婆之間的矛盾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站在父母一邊。我看到這時,真的有些憤怒。我的憤怒,源自於身為這個家庭裡最重要的、能起到「調和」作用的男人劉斯禮,真的太「拎不清」了。
  • 人到中年,越是「拎不清」的女人,婚姻越不幸
    所以有時候,她們更容易在某些事情上拎不清。特別是到了中年,身邊到處都是「陷阱」,稍不注意,可能就會掉進去。這個時候,和別人如果還沒有清晰的界限,那也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多少女人,因為拎不清,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因為和自己關係太近,就可以一直付出,不求回報。因為有愛,就可以一直被傷害,無線包容。
  • 「借房子給孩子上個學都不行?」父母有多拎不清,子女就有多倒黴
    編輯:張大貓家庭成員之間鬧矛盾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如果只是夫妻吵吵架還算好,最怕的就是老人「拎不清」,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小家添矛盾,甚至引起一家人都不愉快。父母好面子「拎不清」,得罪人的事全讓孩子幹了自己的父母「拎不清」,生活會有多難?小李和阿榮恐怕深有體會。小李和阿榮兩人都出身普通的農村人家,同省不同市。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為啥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被父母待見?真相太戳心
    都說越長大才能越看到現實的殘酷,許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進入了社會,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多子女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被父母待見。為什麼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呢?真相太戳心。
  •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將來越沒出息,父母精神匱乏足以「毀掉」孩子
    小胡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母從小給小胡灌輸只要努力,好好學習將來就有出息,能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受到父母的影響,小胡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最後卻並沒有過上好日子,名牌大學畢業後的小胡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 中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排名,孩子成績拼的是什麼,答案扎心了
    先不看圖,大家來猜一猜,在各地的高考狀元父母中,從事什麼職業的人最多?大家可能會猜測,是教師。沒錯。這張表格中,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排名第一的,就是教師,佔比超過百分之五十。普通的家長,雖然也有學歷,也有知識,但是面對孩子每個階段的課本和作業,也不見得都講得明白。甚至有時候,家長在某方面的專業,反而成為教孩子時候的障礙,因為孩子的做題思路,是應試式的,他需要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而不是跟著一個專家思路,父母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孩子講,反而對孩子是一種幹擾。
  • 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文|文兒越長大越能認識到社會上的一些殘酷問題,現在也是有孩子了,回家後和一些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都是一些家長裡短,孩子們的工作生活,誰家孩子孝順不孝順了等等。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受父母待見。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文|文兒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民族大國,也有很多孩子對待自己父母孝順到人人稱讚,是街坊鄰居都想要的懂事孩子。但是有些家庭的父母,卻對懂事孝順的孩子視而不見,偏偏寵愛囂張跋扈的孩子,還覺得他們可愛。而小兒子從小就調皮搗蛋,別說幫張姨的忙了,只要不惹事就謝天謝地了。張姨生日,他家小兒子從來沒有送過一分錢的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張姨說,平時也知道大兒子更貼心,但自己就更疼愛小兒子,覺得小兒子的性格很可愛。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
  • 為什麼有的高學歷父母,生的孩子成績很差?
    比喻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說明父母處於什麼程度,孩子就會處於什麼程度。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父母學歷高的,那麼孩子的學歷一定也高。是因為雖然學歷高的父母給孩子提供了優越的環境,但有的孩子聽父母的話,而有的孩子卻貪圖享受,沒有好好利用父母創造的條件嗎?其實有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並給出了自己的觀點[1],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 李嘉誠:教育孩子,家裡越是窮,就越要捨得在這3方面投資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有很多父母都感到迷茫,為了讓孩子從小不落後於他人,大多數父母都是費盡心血,從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胎教,確實教育是決定孩子以後是否能成龍成鳳關鍵所在。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家裡沒有什麼人脈,只有努力學習才是出頭的關鍵所在,但是只有讀書肯定是不夠的,畢竟現在這個社會,光有學歷缺乏其他能力也是白扯。
  • 婚姻裡,如果「拎不清」,日子會過得很累,很鬱悶!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為了大家,不顧自己的小家,父母兄弟姐妹都重要,反正就是除了夫妻倆之外的人都很重要,這樣的人在婚姻裡標準的「拎不清」!2網友夢夢說她嫁給了一個拎不清的男人,在外人看來,他非常優秀,算是好男人,可唯獨讓她受盡了委屈。
  • 「拎不清」的男人,婚姻和家庭都不會幸福,希望你有正確的婚姻觀
    對於這種把妻子排在最後的男人顯然是拎不清輕重的,什麼事都為別人考慮,然後還從來沒有真正在乎過妻子的感受,還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做的就是正確的,或許有人反駁說:「父母這輩子只有一個,但是另一半沒了還會再有」,乍一聽,
  • 兒媳生產完第一天,婆婆就落跑,不侍候了:是誰「拎不清」?
    網友三:你也別閒著,把地拖一下。網友四:你老公就不行。這些問答有開玩笑的成分,卻讓很多網友留言,甚至覺得「解氣」,難道婆媳關係真的是天敵嗎?甚至一些未婚女孩也留言有「恐婆婆症」。01、拎不清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你在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在婆家就是一個外人?有個高贊回答說:我也想問,姑娘們,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你在婆家本來就是個外人啊! 別處處和人家閨女兒子比較,人家沒生你,沒從小養你,怎麼可能對你那麼好?
  •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趕緊住手,父母別再成為孩子磨蹭的推手
    姑娘吼道:媽媽,你越催我越慢。6歲的孩子,竟然懟起她媽來,句句扎心。我只好放緩了聲音說:你不那麼慢我催你幹嘛?還不忘了補刀:小心今天遲到了。結果人家沒好氣的回到:我才不會遲到!時間長了,你越催他越慢,因為孩子潛移默化已經認同了父母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孩子越慢父母越催,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默契,父母的催促已經完全取代了孩子的自主性。當孩子的潛意識中覺得這不是自己的事,這是父母的事的時候,就會出現每天催催催的場景,結果就是催得越急,人家越和沒事人一樣。
  • 兒女的學歷高低,什麼時候與是不是孝順父母有關係了?
    知乎上看到一個很奇葩的問題:學歷越高的人越容易孝順父母嗎?先說觀點:孝順父母這件事,與兒女學歷高低沒有任何關係。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應該就是學歷高,代表工作以後收入高,代表這個人了具備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中的不少優良品質。是嗎?這兩點,就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 三歲前,以下規矩要提前學,對上幼兒園有好處,家長別拎不清
    文|秘籍君 「剛上幼兒園就被攆回來了,可我家寶寶才三歲,太不講人情了吧!」 下班就聽到鄰居在抱怨,一問正好是認識的幼兒園的事,我就跟表妹打電話,詢問到底什麼情況。
  • 兒子的反駁讓父母沉默,扎心了
    正當我偷偷抱怨父母是怎麼教育之時,卻聽到孩子一句大吼:「你以前就是這麼對我奶奶的!我憑什麼不能這麼對你?」心下一驚,我才明白事情可能與想像得不同,而孩子也未必就真的不懂事。湊過去勸了幾句,我也了解了事情原委。
  • 不要和這三種人講道理,越講道理,越講不清道理
    人有時候總希望通過講道理得到對方的認可,增進彼此的感情。但現實情況下,往往和一個人講著講著道理,矛盾卻越來越多了,情緒越來越高漲了,感情沒調和好,對方很生氣,自己也很鬱悶:怎麼跟他講不明白呢!講道理為了什麼?我有時候也喜歡講道理,但大多也就是和熟悉的人講道理。比如親人之間有了矛盾,講道理是為了化解矛盾,而非讓矛盾越來越深。再者就是認識了一個人,我們倆因為利益因為什麼產生了衝突,大多時候,沒有人願意跟你講道理,而是直接不講道理的跟你爭吵。看似每個人都在講自己的道理,但本質上已經不講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