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2020-12-14 瑞文網

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

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只有愛與教育並行,孩子才能越來越出色。

但現實往往是,父母越愛孩子,教育就越是寸步難行。

父母無底線無原則的疼愛,導致孩子成長受阻,更容易毀掉孩子一生。

所以,為了孩子,請做一個「自私」的父母。

01

愛「計較」的父母

養出有愛心的孩子

看到過這麼一篇文章,文中的媽媽以「愛吃魚頭」為由,將魚肉讓給孩子吃。

人們看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感慨母愛的偉大。

卻不知這樣的愛,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危害。

孩子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自私的人,總想著自己的好,而忽視身邊人的感受呢?

或許父母「愛計較」一點,孩子會變得不一樣。

不必詢問孩子每天想吃什麼,更不必三餐都將好吃的擺在孩子面前。

如果孩子有好吃的不會想著父母,不妨假裝「計較」一下,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小要求,無論買什麼好吃的東西,請不要違心地說「我不喜歡吃」而讓孩子獨享。

試著說「我也愛吃」,讓孩子留下一份給父母。

要想教會孩子關愛身邊人,那麼首先就要從關愛父母開始。

如果一個孩子連關愛父母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又怎麼會到懂得關愛他人呢?

不妨做個「愛計較」的父母吧,你越是對孩子「計較」,孩子便會越懂得如何愛人,如何去關注身邊人的感受,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02

愛「偷懶」的父母

養出感恩的孩子

我們常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懂事,而自家孩子卻總是要有操不完的心。

或許是因為,身為父母的你還沒有學會在孩子面前「偷懶」。

做一個「懶」父母有多爽,或許你還沒有真正體驗過。

下班剛到家門,不妨叫孩子幫自己拿雙拖鞋,倒杯水;外出旅行,讓孩子幫忙買票、問路;上街購物,將孩子拎得動的東西交到孩子手上。

總之,用行動明確的告訴孩子,父母愛孩子,同時也需要孩子回過頭了愛父母。

父母為孩子付出的同時,孩子也要學會反哺。

讓孩子明白,父母以及他人給予的愛與幫助,是需要「回報」的,而不是心安理得的索取。

任何幫助,任何關愛,都要學會感恩與回饋。

父母「懶」一點,給到孩子表現、感恩的機會,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去回饋身邊的幫助,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03

父母的愛,要有節制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魔鬼對孩子說,只要把母親的心拿給魔鬼,魔鬼就可以幫孩子實現任何願望。

孩子聽信了魔鬼的話,回家向母親索要心,母親毫不猶豫的把心給了他。

孩子高興的捧著心去找魔鬼兌現承諾,半路摔了一跤,心滾出去了好遠。

這時,孩子聽見心說:兒子,摔疼了嗎?

的確,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但必須是有所節制,我們不能無原則的溺愛孩子,因為我們不能成為孩子永遠的依賴。

愛孩子很重要,教育孩子更重要,其實所謂的教育孩子不過是父母更深層次的愛。

讓孩子接受成長中該有的苦難洗禮,讓孩子在困難中一步步學會成長。

該自己洗衣做飯的年紀,讓他自己去嘗試;可以自己獨自坐公交的時候,讓他自己去擠;.......

吃苦是每個人人生必經的過程,從未吃過苦的人生,難以獲得理想的人生。

教育,是深入靈魂的事,是精神上的紮根和薰染。

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不應是審判者,而應該是引領者。

所以說,很多時候,懂得「偷懶」、學會「計較」的父母反而會養育出更加優秀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沒有人願意接受父母不愛自己這個事實,所以就會拼命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會通過「表現好」來獲取父母的關注,所以現實中越不受寵愛的孩子反而越懂事,原因是他們對愛的渴求。父母冷淡孩子,又是源於什麼呢?
  • 為何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網友:想證明自己,但越努力越心酸
    網友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實經歷@雪花飄飄:我就是在父母不待見下長大的,之所以孝順一方面是感恩父母生養之恩,另一方面就是想要證明自己值得被愛,但越努力越心酸,父母根本看不見。@飛天小女警:我朋友就是,父母特別偏心,但朋友特別孝順,父母有什麼需求都滿足,可以看出來,她其實是缺愛。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這個答案讓父母大吃一驚,孩子的母親更是十分愧疚。因為母親經常在無意間責罵孩子,你哭什麼哭,你怎麼這麼笨,似乎就變成了了母親的口頭禪。證實這些口頭禪,深深的傷害到了女孩,在女孩子的心理留下來嚴重的陰影。父母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這麼不經意間的口頭禪,或者說溝通方式上的錯誤深深的傷害到了孩子。
  • 為啥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被父母待見?真相太戳心
    都說越長大才能越看到現實的殘酷,許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進入了社會,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多子女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被父母待見。為什麼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呢?真相太戳心。
  • 給的越多,孩子脾氣越大,如何避免養出白眼狼?這三點父母要注意
    文丨木棉媽媽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不懂得滿足,越來越不懂得感恩了!別急,這其實跟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脫不開關係。「以前我們那個年代經常被父母打,罵,也都好好的,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要離家出走,就要自殺?」
  • 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文|文兒越長大越能認識到社會上的一些殘酷問題,現在也是有孩子了,回家後和一些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都是一些家長裡短,孩子們的工作生活,誰家孩子孝順不孝順了等等。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受父母待見。
  • 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越易養出「不孝子」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越是窮苦人家出生的孩子,越懂得父母的辛苦,從小就知道體諒父母,幫父母分擔。
  •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趕緊住手,父母別再成為孩子磨蹭的推手
    正是因為這種心理暗示,會讓父母們總是不自覺地去催促孩子。這種「你太慢」的標籤就會不知不覺貼到孩子身上。時間長了,你越催他越慢,因為孩子潛移默化已經認同了父母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孩子越慢父母越催,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默契,父母的催促已經完全取代了孩子的自主性。
  • 孩子小時候很可愛,為啥越長大越醜?幾點因素,父母不能忽視
    文|小不點不少寶媽都在吐槽,自己的孩子小時候真的超級可愛,為什麼長著長著就發現孩子變醜了?俗話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但是有些孩子長大之後,父母才意識到他可能長殘了。表姐家境非常好,前幾年生了個女兒,被家裡人寵得跟一個小公主一樣,孩子要什麼東西,父母就給買什麼,而且爺爺奶奶生怕孩子吃不飽,把孩子餵得胖乎乎的,看起來非常可愛。
  • 媽媽在以下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獨立,未來更有出息
    家長們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所以總會用高標準要求孩子,難免會在孩子犯錯時進行斥責與嘮叨。但是家長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嚴格要求孩子,不僅會引發孩子的牴觸心理,還會拉遠彼此的親子距離。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忍耐是最大的智慧。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必須學會示弱才行,只有學會「忍」,孩子才會更加的獨立,未來也會更有出息。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為啥孩子生得越多,養得越隨意?
    但是,表姐家的老二去年出生後,到目前為止我看到了她養育兩個孩子的差異。真的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堂姐養二胎的時候,鬆弛很多。為什麼父母生的孩子越多,養孩子越隨意?「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是二胎家庭普遍的現狀前些日子,我和朋友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她表示也深有感觸。生頭胎時,自己每天緊張得不得了,生二胎的時候,自己跟「甩手掌柜」差不多。
  • 心理學:孩子的這幾個表現越明顯,暗示他內心越自卑,父母要警惕
    原來成成讀書之後,自己的父母老是喜歡把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無論是學習還是興趣才藝,大到考試小到字體,通通都可以當做成成父母拿來比較的對象。成成覺得這種比較像是一塊無形的石頭壓在了自己身上,但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父母失望,成成還是很努力學習。
  • 孩子學歷越高將來越不孝順?這3個原因,既現實又讓父母寒心
    然而,兒子在結婚後從來沒有讓父母去過家裡,說去看孫女也被無情地拒絕。兒子說:「到北京太遠不方便,和孫女的視頻就算看過了」,實際是兒媳不願意讓老人去。這讓劉大哥夫妻感覺心寒,只當是白養了這個孩子。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說,孩子不要培養得太好,否則,在出人頭地之後就會飛得更遠,一年到頭甚至生病的時候也看不到孩子,孩子也不會孝敬父母。
  • 請不要自私的過分,我是你的愛人,我的父母是你的家人
    在孝順父母的事情上哪一個人沒有父母,哪一個人不是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當你有一天長大了,走進社會了,遇到了相愛的人,兩個人也結婚生子,但是父母的恩情我們永遠不能忘。這個時候要在物質上孝順父母,要在時間上陪伴父母,要在情緒上關心父母,陪父母聊聊天。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喊破喉嚨都管用
    世間萬物,做錯了都可以重來一次,但是唯有教育孩子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父母錯過了那就真的無法再挽回。在養孩子的這條路上不僅孩子在成長,這也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在教育孩子時會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很多第一次遇到的問題,當這些問題擺在父母面前的時候,他們也有感覺到有心無力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才能讓孩子和自己都稱心如意。很多的家長都會陷入一個「怪圈」,就是越管孩子孩子越叛逆,孩子越叛逆就會更加地去嚴厲管教孩子。最後導致孩子變得更加的難以管教,誰的話都不聽。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記得美國的黑人作家鮑德溫說,孩子從來不會很乖地聽爸媽的話,但是他們一定會效仿大人的言行。當孩子犯錯後,面對爸媽嚴厲的指責,而且每天如此,孩子就會變得叛逆起來,不受管教。一、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1、孩子的天性愛自由,不受約束人的天性都是極其嚮往自由,追求自由的,自然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們的天性更是喜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隨著自己的意願去玩耍,去與人相處,不受父母和他人的管教。因此,當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越嚴格時,孩子就會變得越叛逆。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不少父母在孩子未出生之際就開始籌謀:選哪裡的房子、幾個月開始上早教、未來就讀哪所幼兒園……優越的家境確實可以給孩子提供搶跑的機會,但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最終拼的還是父母。
  • 為啥越「孝順」的子女越不被待見?過來人說出實話:句句戳心
    在這部電視劇中,蘇明玉就是一個不被父母待見的孩子,她的父母生了兩個兒子,蘇明玉在家排行老三。由於蘇明玉的父母非常重男輕女,所以,他們可以為了讓老大出國留學而賣掉了家裡的一套房,還可以再賣一套房子給老二當新婚房子。但卻非常不待見蘇明玉,蘇明玉一直想要上清華大學,所以她和父母要求要上培訓班,讓自己的成績更加優秀。
  •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將來越沒出息,父母精神匱乏足以「毀掉」孩子
    社會並非光是學習好就能有出息,成為人上人的,父母只顧著讓孩子努力,學習,卻忘了教會孩子一些為人處世,和關注孩子心裡是否健全。由於小胡情商不高,性格彆扭還很自卑,導致根本無法做成大事,也融入不了集體,最終只能回家擺攤賣菜,是父母的精神匱乏「毀掉」了小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