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物質生活水準顯著提高的今天,不少父母都有類似的疑惑:面對孩子提出的物質需求,父母究竟該不該滿足呢?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孩子的消費水平並不高,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其實絕大多數家庭都可以輕鬆做到。不僅如此,通過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親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得到顯著的增進,看似是有執行的必要。
但如果從孩子成長發展的角度出發,那麼父母就不應該滿足子女的物質需求。這是因為當孩子的願望被過於輕易地滿足以後,他們的消費觀念將逐漸扭曲,最終很可能會導向子女慾壑難填的結局。
那麼,父母究竟該不該滿足孩子的需求呢?
對於這個問題,《貧窮的本質》一書中給出了很好的解答。
《貧窮的本質》是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一同完成的作品,二人研究了世界上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生活、教育、健康等多個方面,尋找導致貧窮的真正根源,嘗試以此幫助更多的人擺脫貧窮。
通過研究,班納吉和迪弗洛發現,窮人至少會面臨五大困境:知識的匱乏、臨時意志力的挑戰、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扭曲的教育觀以及穩定的嚮往。
在這之中,"臨時意志力的挑戰"成為回應父母心中困惑的最佳答案。
什麼是"臨時意志力的挑戰"?
有些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做好某件事情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我們依然沒能說服自己去做,這正是臨時意志力匱乏的表現。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人明明買得起一份意外保險,但是他們卻不這麼做,因為這樣一個決定會讓他們失去享受當下生活的資本。最後,他們會把這筆錢用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直到意外發生時,他們才會意識到交意外保險的重要性。
事實上,臨時意志力匱乏是自我美化的結果。我們總認為未來的自己能夠做到什麼、變得多麼優秀,但實際上,這種預估是毫無依據的。以這種認知自我催眠,只會讓我們在抉擇面前作出錯誤的決策。
相較之下,窮人在抉擇面前往往能夠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原因很簡單,窮人要把金錢的價值發揮到最為極致的狀態,所以任何的多餘支出在他們看來都是沒有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窮人需要面臨的抉擇其實比富人要多得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調動更大的意志力抵制這些誘惑。
舉個簡單的例子,富人想要購買一部智慧型手機,他們其實並不需要調動多大的意志力,因為即便買下這部手機,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不會受到影響。
但是窮人不一樣,他們即便有足夠的錢買手機,也要調動強大的意志力抵制這種想法,因為一部手機的購入,很可能會給他們的生活甚至是生存帶來極大威脅。
這種"三思後行"的消費觀念,能最大程度降低一個人不理性消費的概率,養成正確消費觀念,這些都是當前孩子們必需的。因此,父母不妨讓孩子也體驗一回"窮人"生活,幫助他們培養"臨時意志力"。
培養"臨時意志力"
1、延遲滿足子女需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父母提出各式各樣的需求,在這之中,物質需求佔了最為主要的一部分。面對這些要求,父母不要即刻加以滿足,而是應該施加條件,延遲滿足子女需求。
通過這種方式,子女才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恩父母的付出。
2、體驗當家人的生活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不妨給孩子一筆有限的資金,讓孩子親自來體驗一回"當家人"的生活。畢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經濟支出孩子並不知曉,通過這種活動,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父母的經濟壓力。
不僅如此,在體驗當家人的過程當中,孩子也將面臨各式各樣的意志力考驗,例如:買玩具還是買菜、充值遊戲還是繳納水費電費等等。通過這些特別的經歷,能夠有效磨鍊孩子的臨時意志力。
寫在最後
物質贈與確實是父母關愛孩子、增進親子關係的有效途徑,但是父母也應該清楚,在子女尚未樹立正確價值觀以前,父母的這種行為只會滋養孩子的欲望,讓他們的消費觀念變得越來越缺乏理性。
雖說現如今絕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水平都已經有了顯著提升,但在這之中很少有家庭能夠讓孩子一輩子衣食無憂。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父母培養孩子臨時意志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應該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並付諸實踐。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